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68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世博语”,好好读 对话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6-11 18:26: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转帖)

人类文明的盛会,我们大家的世博,精彩开篇,“满月”有余。

随着上海世博会的有序前行,人们从中收获的感悟也由表及里。

文明的核心是人的价值。作为人类文明的盛会,世博会对于人类的现在与未来具有怎样的价值?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所解读的“世博语”,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观察与思考的角度。

课堂

世博会不是产品交易会、促销会,而是一个大课堂

解放周末:有人说,走进世博园就是踏上了一次发现之旅,您在参观的过程中有哪些发现?

钱文忠:我去过世博园好几次了,参观了一些展馆,也看了往届世博会的相关书籍和影像资料,我感觉上海世博会是很有特点的,它的特点不仅在于建筑的美轮美奂,更在于它向世界传递的理念。

解放周末:您谈到了世博会的理念,但不少人似乎更关注建筑这样的物化东西,追求表象的热闹,甚至觉得世博会就是一场热闹的“嘉年华”。

钱文忠:解读世博会,需要我们掌握世博会的专用语言,它可能是一处建筑,可能是一部影片,也可能是一个微笑,或是一种布展的思路。

首先,世博会是一个课堂。各个国家都以多元文化为视角准备自己的教材,同时也是答卷,教材的内容可谓包罗万象,大家都把自己认为最值得向世界传播的理念和科学技术编进教材。我们通过在这个课堂里学习,可以了解到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进程与文明水平,从而帮助我们自身达成更清晰的认识。在这里学到的东西,对于我们未来城市和国家的建设,也都将影响深远。

解放周末:对于参观者来说,这个课堂不仅能够让大家感受到高科技的力量,也能够让人们在这里感知文明。

钱文忠:是的,世博会也是培养人们文明意识的一个课堂。据我观察,在世博园里,游客的文明水平参差不齐,中国的一些游客与外国很多游客相比还是有差距的,比如排队时的安静程度,进餐时的秩序,甚至是在园区里过马路时是否能够耐心等候,等等。我们以学习者的身份走进这个课堂,不能把它当成产品交易会,也不能把它当成促销会,或是大卖场,而是应当带着愉悦的、自由的、自觉接受教育的心态去参观。

解放周末:世博会是一个课堂,它的功能是教育,那么教育成果该怎么考核呢?

钱文忠:考核有两个方面,一是考核各国提供的教材、也是它们对本届世博会主题的答卷的水准如何,二是考核课堂里的学生对这些教材的理解程度如何,以及大家学习的仪态、学习的态度如何。从这个角度来讲,这184天是上海城市史上所经历的一场史无前例的考验。上海曾经经历过很多考验,给出过无数份答卷,但持续184天这么长时间的、以文明为考核范围的还是第一次。作为东道主,我们都是主人,但对于世博会来说,我们又都是客人,是来分享人类文明成果的。

梦想

世博会不仅仅是叙述,更是描绘;它不是产品说明书,而是理念和梦想的宣扬

解放周末:如果不是抱着接受教育的心态去看世博,就难以由此及彼、由表入里。

钱文忠:世博会要告诉大家的很多是现实,但更多是梦想,梦想是推动人类进步的永恒的精神元素。我们去参观世博会,很多人希望看看世博会解决了什么问题,但是世博会更重要的功能是告诉大家,人类未来将会面临什么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人类可能用哪些手段去应对。

解放周末:也就是说,要从现在去遥望未来,世博会为我们展示了一条梦想之路,展示给我们的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未来。

钱文忠:所以需要我们怀揣一颗满怀梦想的心灵,秉持一种开放自由的心态,拥有一个包容宽裕的心境,要让自己沉浸在梦想之中,也要走进别人的梦想,这样才能感受到全人类共同的梦想。全人类共同的梦想,就是追求更美好的生活。

我们不要带着太现实的眼光去参观世博会,不要想我在这个馆里能看到什么啊,能买到什么新奇的东西啊。不要功利,而是要感受梦想。

解放周末:梦想是人类存续的力量。

钱文忠:世博会不仅仅是叙述,更是描绘;它也不是产品说明书,而是梦想和理念的宣扬。我们要懂得世博会的语言,因为“世博语”里充满着梦想、追求和向往,它面向未来,是一种“将来时”。

融合

这种融合实际上传达的是大同的概念,是对全球化理念的一种新理解、新表述

解放周末:在这个承载梦想的课堂里,您还有什么发现?

钱文忠:从这届世博会我已经看到的展览内容来看,各个展馆都在努力突出“融合”这两个字。而在我看来,融合与创造相比,更为重要。

比如大家评价很高的英国馆建筑“蒲公英”,那么张扬,那么发散,看起来很不英伦。不难看出,这是英国想摆脱英伦民族重传统的风格,虽然重传统很好,但是从某种意义上也会被人认为是保守的表现,所以英国很想改变,想通过这样一个富于想象力的发散建筑,呈现自己勇于进入后现代的一种努力。

西班牙馆建得也不大像西班牙的风格,它用8000多块不同质地、颜色各异的藤条板,“编织”成了一个 “大篮子”,还很抽象地搭出了“日”、“月”等汉字,以此表达对中国文化的敬意。西班牙原来给人的印象是骑士的风范、精致的礼仪,它的建筑也是美轮美奂、非常精致的。但这次显然它更想告诉大家,西班牙人民也有热爱自然的一面。这些尝试都说明它们在向世界学习,在积极融入世界。

解放周末:世博会中很多东西值得我们慢慢品味,但有时我们的脚步似乎太匆匆了,往往错过了真正的精彩。

钱文忠:就像很多人排几个小时的队进入德国馆,却什么都不看,直奔展厅最后一部分 那个大家一起呼喊控制升降的金属球。高科技的确很吸引人,这也是德国希望重点展示给世人的,但是如果我们的目光多关注一些德国馆里的其他展品,你会发现它想传递的不仅是科技,更多的是一种融合的理念,而这点被很多人忽略了。比如,在德国馆里你可以用胡萝卜去喂电子屏幕中的兔子,你可以看到未来的城市(德国已经有所实践)把绿地分给每个家庭的设想,要让每个家庭都拥有一个花园、一片绿地,在这片绿地上,人们可以栽花,可以种菜,也可以烧烤,只要每个家庭负责好它的整洁,这也是一种公民责任的持久教育。德国馆里还展示了一场非常有意思的家庭聚会,在那里,不同民族的人们欢聚在一起,有戴着头巾的伊斯兰人,有非洲人,有日耳曼人,有东欧人 这种融合实际上传达的就是大同的概念,是对全球化理念的一种新理解、新表述。

解放周末:所以我们去参观时不仅是要带着好奇,带着欢笑,更应带着思考。

钱文忠:但现在可能不少人去世博园参观还是带着一种旅游的心态,目光比较单一。单一的目光,会让参观变得乏味。比如当你走进英国馆时,如果想看到的只是英国的样子,当你走进德国馆时,想知道的只是德国的现状,那么你就陷入了一个误区。其实我们到英国馆去看英国,也是去看正在学习和梦想的英国;到德国馆去看德国,也是去看正在学习和幻想的德国。我们不能把世博会当作一处拔地而起的旅游景点,而要意识到我们正站在与世界相连、与未来对接的学习新知的舞台上。

天人

世博会的产地只有一个,那就是地球;世博会成果的创造者也只有一个,那就是人类

解放周末:融合的概念,其最高境界就是中华文化里的天人合一。

钱文忠:我也发现,在这次世博会上很多西方国家都在从东方智慧中学习、汲取养分。中华文化里没有西方文化所崇尚的人对自然的征服,我们的主流是天人和谐、天人合一。德国馆的家庭聚会就表达了人类对于浓浓亲情的渴望,同时让人们从水泥房屋中走出来,拥有一片天然的绿地,哪怕那只是一片小小的绿地,也是与自然的亲密融合。

再比如瑞士馆,很多人坐了瑞士馆里的观光缆车,缆车是在蓝天下运行的,如果仅仅是为了展示瑞士的缆车技术,完全可以在室内运行,但它要展示的恰恰是人在天空下的感觉,展示的是人和自然环境的关系。

瑞士馆里还有一块IMAX大屏幕,可能很多人看过后只是记住了它震撼的效果,但其实它更想让人们记住的是影片所讲述的人与自然的故事:一位登山家在登山时遇难,多年后,他的儿子又来到山下,与那座夺走他父亲生命的大山面对面。瑞士人正是想以这样一个故事提醒人们思考人与自然关系的命题。

解放周末:像您说的,很多人在看这部影片时,可能更关注的是技术,而忽视了其中所要传递的人文理念。

钱文忠:任何高科技都不能取代人们的思考能力。走马观花只能看到表面的热闹,无法真正感悟人类文明的未来。

解放周末:世博会是“人类文明的盛会,我们大家的世博”,这句话呈现的也是一种融合。

钱文忠:是的。人类很多东西都可以贴上产地标签,比如提起戏剧,人们就会想到英国,因为有莎士比亚。提起音乐剧,就会想到美国。但是世博会的产地只有一个,那就是地球;世博会成果的创造者也只有一个,那就是人类。世博会是面对世界大众的,是引领文明生活的。所谓“人类文明的盛会”,我认为有三层含义,一是它是人类已有文明成果的盛会,二是它是人类未来文明梦想的盛会,三是它是所有追求着文明的人的盛会。正是在这些层面上,世博会真正成了“我们大家的世博”。

所谓“大家的世博”,这个“大家”指的是大众。除了世博会,几乎每个展览都有自己特定的观众,比如房交会以潜在购房者为对象,奢侈品展览以富人为主要观众 但是世博会不同,它没有特定的观众群体,它的观众就是全人类,它也没有任何预设,从婴儿到老年,都可以走进世博。如果说它有门槛,那就是文明,世博会的最高梦想和最低门槛是统一的,都是文明,需要我们用文明的语言、文明的面貌、文明的方式去感受文明。

解放周末:对既是观众又是报道者的媒体,您有什么希望?

钱文忠:帮助大家读懂“世博语”,媒体担负着很重要的引导责任。我从6月3日的上海一张报纸上,看到中国记协新闻培训中心副主任刘梓良写的一篇评论,题目是《努力写出“有价值的”世博会报道》,颇有同感。如果新闻媒体对世博会的大量报道让人感觉是 “跟着时间走”、“围着活动转”之类,那对于我们身边的这个“人类文明的盛会”来说,实在是有点可惜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1-25 06:49 , Processed in 0.075733 second(s), 1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