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56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Sci:发现调控“痒”感觉的中枢神经回路 脊大脑谷氨组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8-24 14:53:0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顾汉现 于 2017-8-24 15:13 编辑

Science:科学家们发现调控“痒”感觉的中枢神经回路

2017-08-19 11:07

2017年8月19日 讯 /生物谷BIOON/ --痒的确是一种十分令人不爽的感觉,使我们不由自主地想去挠;另一方面,痒也是动物自我保护的一种重要机制。然而,慢性的发痒(常见于皮肤病与肝脏疾病患者中)会导致抓痒的行为失去控制,进而造成严重的皮肤或组织的损伤,因此它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临床问题。

目前临床上对于治疗慢性发痒的手段十分有限,其中原因是缺乏对其中具体机制的了解。因此,发痒的信号转导对于神经学家们来说是一个十分值得研究的方向。最近一些研究提高了我们对痒的感觉信号在脊髓中传输的机制的理解,但大脑是如何传递这一信号的仍不太清楚。

(图片来源:中科院神经所孙衍刚实验室)

最近,来自中国科学院神经学研究所的孙衍刚博士课题组发现了痒信号在大脑中传递的中枢神经回路特征。利用光遗传学、化学遗传学、膜片钳以及体内纤维光度测定技术,研究者们证明了"脊髓-臂旁区(spino-parabrachial)"信号对于痒信号从脊髓向大脑传递十分关键,并且他们鉴定出了臂旁核(PBN)是第一个负责痒信号的中枢中转站。相关结果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

首先,研究者们分析了脊髓神经元是如何将痒信号传递到大脑中的。脊髓神经元能够表达PGPR这一类受体,后者被认为对痒信号的传递具有重要的作用。作者发现脊髓中表达GRPR的神经元并不会直接将信号传递到大脑,而PBN则会在这一过程中被激活。进而他们推测脊髓中的GRPR神经元或许能够与PBN有连接,从而将痒信号间接性地传递到PBN中。

为了验证这一猜想,研究者们构建了在GRPR神经元中特异性表达光敏通道蛋白的转基因小鼠。通过光照能够诱导GRPR神经元激活并且进一步诱导PBN的激活,这一结果证明脊髓中的GRPR神经元能够激活PBN。

此外,研究者们还检验了"脊髓-臂旁区"通路对于痒信号的传递是否有作用。通过光遗传学的手段,作者发现人为地抑制脊髓-臂旁区的信号活性能够阻断小鼠挠痒的行为。此外,研究者们再次确认了PBN在痒信号传递中的作用。他们发现PBN的活性在痒信号传递过程中得到了增强。在行为层面,通过抑制PBN的活性,小鼠挠痒的行为同样能够得到抑制,表明PBN对于痒信号的传递的重要性。

总之,在这项研究中,作者们发现了痒信号从脊髓到大脑的关键神经回路。这一发现表明PBN是痒信号的第一个关键中枢站。如果后续研究能够进一步揭示其中的分子机制,那么将有助于慢性发痒症状的治疗。(生物谷Bioon.com)

资讯出处:Scientists identify central neural circuit for itch sensation

原始出处:D. Mu el al., "A central neural circuit for itch sensation," Science (2017). science.sciencemag.org/cgi/doi … 1126/science.aaf4918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 ... cuit-sensation.html

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57/6352/695

http://news.bioon.com/article/6708593.html



(華成旅行最便宜 03-3833-9823)
2#
 楼主| 发表于 2017-8-24 14:53: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顾汉现 于 2017-8-24 15:04 编辑

作者:孙衍刚等 来源:《科学》

发布时间:2017/8/21 12:03:36

痒觉传导机制研究取得重要成果

8月18日,《科学》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中科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孙衍刚研究组题为《痒觉的中枢环路》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利用光遗传学、药理遗传学、在体光纤钙成像、脑片电生理等技术手段,解析了痒觉信息传递的神经环路机制。该项研究发现痒觉经由脊髓传递到臂旁核,从而诱导抓挠行为。该研究首次揭示了痒觉从脊髓传递到大脑的一条重要环路,为深入揭示痒觉信息加工的脑内环路机制及探索慢性痒的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基础。

痒是一种令人不愉快的感觉,通常引起抓挠行为。皮肤病、肝病等患者经常出现慢性瘙痒症状,并且与其相伴的难以克制的长期搔抓行为可导致严重的皮肤和组织损伤。慢性瘙痒还经常引起睡眠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痒的机制尚不清楚,致使针对慢性痒治疗的药物开发严重滞后。因此,痒觉机制的研究已经成为目前医学与神经科学领域的热点之一。近年来,科学家对脊髓水平的痒觉信息处理的分子和细胞机制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然而,痒觉信息如何从脊髓传递到大脑并不清楚。这是痒觉研究领域的核心问题之一。

为解决这一核心问题,孙衍刚研究组研究了脊髓水平的痒觉细胞是如何将痒觉信息传递到大脑的。以往的研究发现,脊髓中的一类痒觉细胞表达胃泌素释放肽受体(gastrin-releasing peptide receptor,GRPR)。孙衍刚研究组发现这类神经元并不直接将痒觉信息传递到大脑。

由于臂旁核在痒觉信息处理过程中被激活,研究人员推测,脊髓水平这些GRPR阳性的神经元可能通过与一类直接投射到臂旁核的神经元形成突触联系,从而间接地将痒觉信息传递到大脑。为了验证这一假说,他们构建了GRPR神经元转基因小鼠,并表达光敏感通道。光激活脊髓中的GRPR阳性神经元可以在投射到臂旁核的细胞中诱导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流(图1A,B)。这提示脊髓水平GRPR阳性神经元可以通过激活投射到臂旁核的神经元间接地向臂旁核传递痒觉信息。

那么脊髓到臂旁核的通路是否真正参与痒觉信息处理呢?通过光遗传学技术操控脊髓到臂旁核环路的活性,研究人员发现抑制该环路可以减少痒觉诱发的抓挠行为(图1 C,D)。研究组进一步研究了臂旁核在痒觉信息处理中的作用。通过在体光纤钙成像、胞外电生理记录等技术,他们发现臂旁核细胞的活性在痒觉诱发抓挠行为的过程中显著升高(图1E)。此外,他们也从行为学水平证实了抑制臂旁核同样可以减少痒觉抓挠行为(图1F,G)。这说明臂旁核的确对痒觉诱发抓挠行为是必要的。

该项研究工作首次揭示了一条从脊髓向大脑传递痒觉信息的长程神经环路(图2),证明了臂旁核是痒觉信息处理环路中的关键节点,并且进一步阐明了该脑区在慢性痒和过敏性痒中的重要作用。该研究为深入解析痒觉信息在大脑中如何进行加工处理奠定了基础,并为寻找潜在治疗靶点提供了新的方向。

该项工作主要由博士研究生穆迪和邓娟在孙衍刚指导下完成,课题组的其他成员积极参与,并得到了第四军医大学教授李辉的大力协助。本工作得到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千人计划和中科院百人计划的支持和资助。(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图1 脊髓-臂旁核环路参与痒觉信息传递。(A)脊髓电生理记录示意图。(B)电生理记录显示光诱发的兴奋性突触后电流,上图黑色为加药前,红色为加入拮抗剂后电流减小,下图为统计图。(C, D)光遗传学抑制脊髓到臂旁核投射降低组胺引起抓挠行为。C图为36分钟抓挠行为,黄色区域数据点为给予黄色激光抑制的抓挠行为,eNpHR3.0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D图为统计结果。(E)在组胺模型中,光纤钙成像记录臂旁核神经元的兴奋性与抓挠行为有相关性。(F)在臂旁核中注射实验组与对照组腺相关病毒的表达情况。(G)药理遗传学抑制臂旁核对痒觉诱发的抓挠行为的影响。上图为实验流程图,下图为抑制臂旁核明显降低组胺与氯喹诱发的抓挠行为。



图2 痒觉信息从脊髓到大脑传递通路示意图。脊髓中介导痒觉信息的GRPR神经元通过兴奋性突触将痒觉信息传递给脊髓投射神经元,再由这些兴奋性投射神经元传递到臂旁核脑区。

http://paper.sciencenet.cn/htmlpaper/20178211233635844680.shtm

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57/6352/695



(華成旅行最便宜 03-3833-982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7-7 06:49 , Processed in 0.079946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