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58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村民垫猪圈意外挖出“第三次青铜器大发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7-16 11:21: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1年07月16日 11:27 来源:山西晚报
      考古上有很多发现源于偶然,甚至越是重大的发现越是在偶然中产生。2003年1月19日,一个堪称 “重大”的偶然,出现在陕西省宝鸡市眉县一个叫做杨家村的偏僻小村。

  当天下午,村民王拉田等5个人想取些土垫猪圈用,便到村北一砖场边的土崖上挖土。土崖高近十米,下午4时许,王拉田一镢头下去,一大块黄土被刨得滚下崖去,正在他奇怪为何自己有如此神力的时候,眼前露出的一个土洞已经让其他人惊讶不已。他们趴下来往土洞里小心地看,这一看吓了一跳,洞内依稀是一个土窖,窖内堆藏着大量青铜器,发出幽幽的光亮。

  这个被称为中国考古史上的第三次青铜器大发现,共出土西周晚期器物27件,件件有铭文,合计铭文4000余字。这些文字清晰地勾画出了西周的历史,以至于被称为是一次 “夏商周时代的信息风暴”。

  蝴蝶在陕西扇动翅膀,信息的气流波及到了黄河对岸的山西。研究者发现,在27件青铜器中,有一件和山西境内的一个古国紧密相关,这个古国就是一直处于扑朔迷离中的杨国。


  洪洞境内有杨国

  史籍上对于两周时中国存在的诸侯国有一次比较全面的记载,在《国语·郑语》中,史伯对周宣王之弟郑桓公友说:“当成周者,南有荆、蛮、申、吕、应、邓、陈、蔡、随、唐;北有卫、燕、狄、鲜虞、潞、洛、泉、徐、蒲;西有虞、虢、晋、隗、霍、杨、魏、芮;东有齐、鲁、曹、宋、滕、薛、邹、莒。”这诸多国家中,“杨”国,一直被史学家认为在我们山西的洪洞县境内。

  传统的说法,洪洞县名,因城南有“洪崖”“古洞”两个自然地貌而得名。该名始于隋末,此前,此地在西周时有杨国,秦汉时设立杨县。唐高祖李渊起兵反隋时,因厌恶隋家皇帝姓杨而改县名。而秦汉时杨县之所以得名,就是因为这片土地上有个古杨国。据考证,古城在今县城东南18公里的范村附近。

  春秋史籍中有记载,杨国为周朝时的一个诸侯国,后来被晋国所灭。灭国者有清楚记载,但建国者是谁,众说纷纭,其中主要的说法之一,是周宣王之子“尚父”被封在此地立国。

  也许正是冥冥之中的天意,陕西杨家村出土27件青铜器中,有一件后来被称作“四十二年逑鼎”和杨国建国有关。

  该鼎有一篇280多字的铭文,记的是周宣王四十二年,“逑”(qiú)这个大臣征伐犬戎的一支“猃狁”有功,而得到周王赏赐土地的事情。其中的75个字很关键:“余肇建长父侯于杨,余令汝奠长父,休。汝克奠于厥师。汝唯克型乃先祖考,□猃狁出捷于井阿、于历岩,汝不艮戎,汝□长父,以追搏戎,乃即宕伐于弓谷,汝执讯获聝,俘器、车马。汝敏于戎工,弗逆”。翻译成白话,大意是:周宣王我把我儿子长父封到杨地为侯,下命令给逑你予以辅佐,让长父在杨这个地方安定下来,你发扬了你的老祖先与猃狁一贯的战斗的精神,与他们交战,追击他们于井阿、历岩、弓谷等地,斩获颇多,你对军事很有的一套啊。“四十二年逑鼎”的铭文相当于确定了一个史实,周宣王确实封了他的儿子在杨国立国,不过这个开国之君名字是长父,后人演绎成尚父。

  建国只为防猃狁

  不得不说陕西的百姓真是善于发现历史。

  在“四十二年逑鼎”面世之前,1980年,陕西长安县斗门镇下泉村村民在河边挖沙时挖出了一件国之重宝“多友鼎”。该鼎279个字的铭文记述:某年十月,猃狁大规模侵犯西周境内,大片土地被侵占,威胁到京师的安全,于是周王令武公派遣多友率兵抵御,双方激战半个月,在采阝、龚、世、杨冢等地多次大战,杀敌350余人,俘获23人,缴获战车127辆,将猃狁逐出周境内,并救回了被俘虏的周人。武公将多友的战绩转告给了周王,于是周王赏赐给多友包括青铜在内的若干财物,为了感谢周王,也是为了纪念这次胜利,多友便把周王赏赐给他的铜器铸造成鼎,作为宴请宾朋好友的器具。“多友鼎”没有具体年代,专家研究后说,此事应该发生在周宣王的父亲周厉王时。

  从这件鼎和前述“四十二年逑鼎”以及其他史料来看,当时的猃狁对周王朝形成了长期的威胁,发生大战的杨冢,一般被解读为杨国人的墓地,后来这里成了双方攻守的重地。这也充分说明,周宣王在杨建立侯国,目的就是防备猃狁侵扰。

  还有另外的杨国?

  其实,早在该鼎出土前,山西的考古工作者已经发掘出了另外一个杨国的重要物证。

  1993年,在曲沃县曲村镇北赵村西南的晋国故绛遗址,编号为M63的墓葬中出土了一对带有“杨姞”字样的铜壶,铭文作“杨姞作羞礼壶,永宝用”,专家们由此命名其为“杨姞壶”。

  “杨姞”是什么人?专家们对此有过激烈争论,李学勤、王光尧、李伯谦三位著名考古学者根据“杨姞壶”铭文指出,历史上曾经存在一个文献没有记载的“姞”姓杨国,“杨姞壶”正是这位“姞”姓杨国的贵族女子,嫁给了晋国国君穆侯邦父。

  据考证,“姞”姓为黄帝后裔,他们在历史上建立过很多的诸侯国,建立一个杨国并不为怪。只是,按照通常的说法,杨国该是周天子的子孙所立,国姓为“姬”,怎么出来了一个姓“姞”的杨国?

  解答这个疑问就是推断和考证并行了,周宣王封儿子长父是在他的“四十二年”,而此时是晋穆侯的二十六年,而到第二年晋穆侯就死了,所以晋穆侯娶的杨国女子确实是姓“姞”不姓“姬”。也就是说,在长父建杨国之前,确实有过另一个国君姓“姞”的杨国。这个国家如何没有了呢?专家推测,应该就是被频繁入侵的猃狁灭掉了,晋穆侯邦父夫人杨姞很有可能就是“姞”姓杨国君末代的公主。

  在洪洞有坊堆——永凝堡——北秦遗址,从出土文物推测此处应该为古杨国遗址,从1954年开始,这里就有人意外挖出了商时期的青铜器、带卜辞的甲骨等等诸多文物,多年来的发现让人们遐想,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应该早在商时就有一个遥远的古国,这些发现会属于“姞”姓的杨国么?

  据史料,由长父建立的杨国,持续了100年后,在东周初期被晋国武公灭掉。灭杨国后,武公把他的小儿子“伯峤”封在了洪洞。这已经算是另一个杨国了,不过,这个杨国太过于短暂。

  晋武公实际是晋国国君旁支,他的晋国国君地位实际是由从翼城的晋君嫡子孙手中夺来的,也就是史称的“曲沃代翼”,正如后来的赵匡胤黄袍加身夺了柴家的江山一样,这在当时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也是一块心病,晋武公死后,为防止祖宗的故事在后代重演,晋献公对内严厉打击宗室贵族,“伯峤”的杨国就在此时被剥夺了。

  杨国的历史就此结束,但关于杨国的种种,目前仍笼罩着层层迷雾,在大胆的猜想中,还需考古学家们进一步求证。

  记者 胡增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1-20 06:42 , Processed in 0.107989 second(s), 1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