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卡桑德拉大桥:经典老片的重温
2007年11月16日18:26 观察与思考
新浪
-水 木
两名恐怖分子想炸毁国际卫生实验室,但他们到实验室后却被警员击毙了其中一名恐怖分子。可是警员却不小心将实验品内的病毒打碎,并溅到另一名恐怖分子身上,这名恐怖分子便趁乱乘火车逃走。
这种病毒传染得非常快,很快火车上的许多旅客都被传染了。国际警局为了这种病毒不传染给其他人,于是对火车进行控制,并要将其开到卡桑德拉大桥给毁掉。车上的科学家通过自己的实验方法使许多人解除了病毒,可是上级却不相信他,最后科学家只有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解决……
时常在想,当人们在面对即将来临的灾难时会有怎样的反映呢?是逃避,是反抗,是哭泣,还是默默的等待它的到来?在灾难面前,人们都会有不同的表现,一切秘密也终会被揭穿,闹矛盾的情侣也会言归于好,甚至坏人也会受到内心的冲击变得勇敢与正义。
电影《卡桑德拉大桥》正是这样一部影片—两名国际恐怖分子闯进了日内瓦的国际卫生组织总部,欲实施恐怖袭击,但却受到负责保安工作的警员的迎头阻击。其中一名恐怖分子被击毙,追捕过程中,警员不小心将实验品病毒打碎并溅到另一名恐怖分子身上,致使恐怖分子感染病菌。这名感染了病毒的恐怖分子逃窜到一列开往斯特哥尔摩的火车上,车上快乐的旅客们还不知道自己随时遭遇被细菌所传染的危险。
这种病毒传染得非常快,很快火车上许多旅客都给传染上了,国际警局为这种病毒不能蔓延下去,于是对火车进行控制,并要将其开到卡桑德拉大桥炸毁。
列车不允许在任何车站停留,这引起了人们的骚动。车上的科学家通过自己实验方法使许多人解除了病毒,可是上级却不相信他,最后科学家只有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解决。
列车上的人们与细菌研究人员发生冲突,人们纷纷拿起武器—连年轻的女作家与其丈夫也被无奈地卷入战火中。研究组织为接下火车上被染者,必须要通过不能承受该火车重量的“卡桑德拉大桥”。于是灾难出现了—火车脱轨、大桥爆炸、细菌通过空气在扩散……
影片运用了一贯的手法—对比。当列车驶进瑞士风景如画的郊外,美丽的姑娘唱起了动听的歌,可爱的小女孩望着窗外怡人的风景,一切的一切都是那样的美好。但随着故事的发展,丑恶与矛盾慢慢浮现,但当他们共同面对卡桑德拉大桥,面对灾难与死亡的恐惧时,丑恶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他们紧紧团结起来,与死亡作斗争。
最后,前几节车厢驶进了大桥,接着是桥塌,河面上漂浮着无数的尸体与行李……这是邪恶的政府酿成的悲剧!当一切结束,司令走出工作室,长长的背影充满着无奈与痛苦,其实一切矛头所指的他不过只是一个工具而已。
由英国、意大利和德国联合摄制的灾难片《卡桑德拉大桥》制作于1976年,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便在我国公映,其后也偶尔在电视台播放,所以观众对它的故事并不陌生。这部20多年前的老片几乎没有今天好莱坞大片惯用的电脑高科技,却照样把剧情拍得扣人心弦,而从中传递出的那种面对病毒的大无畏和对病人的爱心及人道主义精神更给人以震撼。该片的结构几乎成了灾难片的经典模式,还影响了后来的许多影片。
当年《卡》片公映时观众可能只熟悉女主角“詹妮弗”的扮演者索菲亚·罗兰,现在回过头去翻翻主创名单,发现影片阵容是毫不夸张的“豪华”:除了索菲亚·罗兰这个意大利“国宝”,导演乔治·潘·考斯马托斯也来自意大利,他的《逃亡雅典娜》、《第一滴血》等作品也是影迷们津津乐道的;男主角“张伯伦大夫”则由英国老牌演员理查·哈里斯担纲,他最新的银幕形象是《哈利·波特》前两集中白胡子的“邓不利多校长”,可惜老爷子已于去年底去世,所以不妨让我们再从《卡》片中重温他当年的风采;扮演“麦肯奇上校”的波特·兰卡斯特同样不可小觑,他是1960 年奥斯卡和金球奖的双料影帝,其他演员如艾娃·嘉德娜、马丁·西恩等也都是欧美影坛的重量级演员;此外那个演“海利神父”的黑人明星,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前美国橄榄球巨星O.J.辛普森。
这些大牌演员的高超演技自然无可挑剔,而该片的配音队伍同样是如假包换的“全明星阵容”,影片完全体现了上海电影译制厂黄金时期的水准:毕克的“张伯伦”、丁建华的“詹妮弗”、富润生的“麦肯奇”,就连配角也都由尚华、赵慎之、施融等担纲,他们的传神演绎为影片如虎添翼,比如“张伯伦”和“詹妮弗”这对欢喜冤家在包厢里的几场斗嘴的戏,那些妙趣横生的台词和尖刻的讥诮简直令人要为两位幕后英雄叫好。所以《卡桑德拉大桥》的拷贝尽管已经陈旧、画面有些磨损,但即使只是闭上眼睛欣赏,你都能体验到一次完美的“电影之旅”。-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5COWRyOM7A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