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5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微软研究员用“电子大脑”记人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9-28 13:10: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微软研究员用“电子大脑”记人生


发布时间:2009-9-27 10:30:06


微软研究员用“电子大脑”记人生


美国微软公司研究员戈登·贝尔过去10年间一直用录像机、硬盘等电子设备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将记忆“电子化”。他的同事吉姆·格默尔还开发出一套软件,专门用于“电子记忆”的整理、索引以及访问等操作。

贝尔说,数字化的“电子大脑”永远不会忘事,人们不必再为想不起事情细节烦愁。

电子记忆

贝尔现年75岁,他每天用录像机、照相机和录音设备记录自己的对话、上下班、出游等活动,同时将用餐收据、邮件、账单和病历等拍照,一并储存在硬盘里。

他的“电子记忆”总储量现阶段已超过350G,其中还不包括视频和音频资料。

贝尔告诉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记者:“我记录的大部分是日常琐事。我只会在重要的场合带上感应照相机,它能自动拍下我想记住的事情。但我喜欢随时携带一部普通相机,”这样就可以随时拍照。

贝尔认为“电子记忆”比大脑记忆好。因为只要硬盘空间足够大,“电子记忆”就不会“遗忘”。

提及家人意见,贝尔说:“他们逐渐认同我的做法……想想看,家里需要一名‘图书管理员’,”记下生活中的细节。

预测发展

贝尔接受CNN采访时说,人类不可能拒绝新技术,记忆“电子化”不可逆转。

“我认为‘电子化’不可逆转。事实上所有东西均在‘电子化’,包括你的照片、音乐、录像等……我很乐意看到一个‘比特世界’,”所有东西均是电子化的。“而且这样还环保”,他说。

贝尔预测,随着智能电话的普及以及电子存储设备日趋低廉,人类将在2020年实现“电子记忆”的网络化。“没人再会担心忘记生活的某个细节,电脑将会替我们记住”。

与人脑一样,“电子记忆”自然也会有一些不愉快的经历。贝尔说,自己不会删除那些“记忆”,因为那是生活的一部分。

担忧仍存

一些人担忧,“记忆电子化”可能会使人记忆力减退。

贝尔分析说:“这种担忧的确存在,但我不赞成这种看法。对我而言,电子记忆让我轻松许多……人们可以不去记电话号码,因为手机可以帮我们存储。但我并不认为人们就因此而变迟钝。”

有人担忧录像机的存在会使对话不自然、不真诚。然而贝尔却不这么认为。

他说:“许多审判的场合会有录像机。我个人对录像机不那么介意,但我的同龄人和‘婴儿潮’时期的人会不太习惯。可对‘新新人类’而言,录像机不是问题。”

还有人担忧“电子记忆”不利于保护个人隐私。贝尔坦承,“电子记忆”不应全部公开。“记忆属于个人隐私,至于要公布什么那是你自己的事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5-2-24 07:16 , Processed in 0.074836 second(s), 1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