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53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资料:诺贝尔化学奖过去十年得主与成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0-8 12:08: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0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刚刚揭晓,英国科学家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美国科学家托马斯-施泰茨和以色列科学家阿达-约纳特因在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研究中做出突出贡献而获得该奖项。

  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英国科学家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美国科学家托马斯-施泰茨和以色列科学家阿达-约纳特共同获得200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并将分享总额为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40万美元)的奖金。瑞典皇家科学院在一份声明中说,“核糖体对于生命极为重要,它们也是研发新抗生素的关键。”

  核糖体是在各类细胞中普遍存在的颗粒状结构,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学物质。核糖体是无膜的细胞器,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和RNA。核糖体的RNA称为rRNA,约占60%,蛋白质约占40%,蛋白质分子主要分布在核糖体的表面,而rRNA则位于内部,两者靠非共价键结合在一起。核糖体不是由生物膜构成的,它是由蛋白质和RNA构成的复合体。由大小两个亚基组成。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分泌蛋白,通过内质网运输到高尔基体,经加工包装后被分泌到细胞外;另一类是排列到质膜内的蛋白质。游离的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一般是分布到细胞质基质中的蛋白质,如分布于细胞质基质中的酶等。

  以下为过去10年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名单和主要成就:

  2000年,美国科学家艾伦-黑格、艾伦-马克迪尔米德和日本科学家白川英树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他们在导电聚合物领域做出了开创性贡献。

  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奖金一半授予美国科学家威廉-诺尔斯与日本科学家野依良治,以表彰他们在“手性催化氢化反应”领域所做出的贡献;另一半授予美国科学家巴里-夏普莱斯,以表彰他在“手性催化氧化反应”领域所取得的成就。

  2002年,美国科学家约翰-芬恩、日本科学家田中耕一和瑞士科学家库尔特-维特里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他们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进行识别和结构分析的方法。

  2003年,美国科学家彼得-阿格雷和罗德里克-麦金农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他们因为在细胞膜通道领域做出了“开创性贡献”而获奖。

  2004年,以色列科学家阿龙-切哈诺沃、阿夫拉姆-赫什科和美国科学家欧文-罗斯因发现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而获奖。

  2005年,法国科学家伊夫-肖万、美国科学家罗伯特-格拉布和理查德-施罗克因在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领域做出贡献而获奖。

  2006年,美国科学家罗杰-科恩伯格因在“真核转录的分子基础”研究领域做出贡献而获奖。

  2007年,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因在表面化学研究领域做出开拓性贡献而获奖。

  2008年,美国科学家钱永健、美国科学家马丁-沙尔菲和日本科学家下村修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他们因在发现和研究绿色荧光蛋白方面做出突出贡献而获得该奖。

  2009年,英国科学家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美国科学家托马斯-施泰茨和以色列科学家阿达-约纳特因在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研究中做出突出贡献而获得该奖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5-2-24 09:17 , Processed in 0.316182 second(s), 3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