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3月10日
海地和智利大地震发生后,厄瓜多尔、哥斯达黎加和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以及中国唐山等地相继发生地震,引发人们有关全球地震活动是否出现异常的讨论。
如何解释接二连三的地震,大型地震频现是否有关联?地球是否就此进入了地震活跃期?对此,接受采访的中外专家均认为,任何结论都需要有科学证据来支撑,但无论从统计意义还是从具体研究来看,全球地震震级和频率等仍属正常范畴。
美国华裔地震专家、密苏里科技大学地球物理学教授高尚行对新华社记者说,没有证据表明今年头两个多月发生的里氏6级以上地震次数高于历史平均水平。目前来看,今年以来全球地震发生的震级和频率等属于正常范畴。
高尚行强调说,即使过去十几年全球地震活动情况呈现出相对增强趋势,人们也丝毫不必为此大惊小怪,应该以平常心来看待。他打比方说,这就如同某一年的雨水比往年更多一样,完全是一种自然现象,“自然界的变化不可能是均一的,如果每年都一样反倒成了一件怪事”。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副主任张晓东日前表示,自2001年以来,尤其是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7.9级强烈地震以来,全球里氏8级以上地震活动水平明显偏高,与上世纪前半叶地震活动水平基本相当。张晓东认为,智利地震和27日凌晨发生的琉球地震分别处在太平洋板块的东西边界及附近,这些现象说明太平洋板块的运动开始增强的迹象明显。一般来说,地震活动作为地球构造运动的一种方式,某个时间段较活跃,或某个时间段较少,都是可以理解的现象。
日本知名地震研究机构——名古屋大学研究生院地震、火山和防灾研究中心专家松多信尚对新华社记者说,不同的地区都可能存在地震活跃期,但目前尚不能说地球整体进入了地震活跃期。现在的证据也无法判断哪个地区在近期发生地震的危险更高。该研究中心教授鹭谷威支持松多的观点。他说,每年全球都会发生数十次里氏6.5级以上的大地震,因此近期大地震虽然偏多,但在统计学上并不能认为是有意义的增加。
不少专家认为,人们之所以觉得地震过于频繁,首先是人类对过去发生的地震了解非常有限,地震知识普及还不够到位,因此听到几次地震的消息后很容易引发联想。
其次,现代社会资讯日益发达,人们知晓世界各地发生地震的速度非常快,因此对有关讨论和信息也较过去更为敏感,其中难免有人对事情进行夸大,某些不实言论会借助现代通信手段迅速传播。
此外,全球地震带人口越来越密集也是不争的事实,因而地震对越来越多的人造成影响,也因此日益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