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86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长篇连载:铁血强宋(1)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19 10:38: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2-01-19
引言

宋朝,中国历史上,乃至整个人类文明史上最为伟大的王朝之一。在他所处的三百二十年时间里,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前无古人,也暂无来者的伟大文明,带领着地球上最大的民族:汉民族完成了从中古世纪向现代社会形态的转型。他的伟大不仅仅在于本国的文治武功,更重要的他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启发了全人类走向了新的重要文明阶段,他的伟大千百年来受到全世界所有人的热情讴歌。

然而遗憾的是,时至今日,现代的中国人却给本国的一个朝代扣上了一顶“积弱积贫”的帽子。虽然“积贫”一说过于荒谬,几乎不值一驳,稍有头脑的人只要略略一动脑筋便可知其纯属造谣,但是“积弱”却让不少现代人信以为真。一提起宋朝,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靖康之耻、厓山之劫。一说到澶渊之盟,也等同于满清那些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而大肆鞭挞,虽然这些人并不知道澶渊之盟的具体内容。更有人将宋朝建立文官政府的伟大功绩丑化成了皇帝极端专制的行为,并以此作为宋朝“文弱”的证据。她们无视了宋朝三百二十年的超长国祚,无视宋军在对辽、夏、金、元等强大帝国时取得的辉煌战绩,将宋军将士浴血奋战的功绩一笔抹煞,只为树造一个“弱宋”的形象。我从小生长于这样的舆论环境,自小也深信不疑。但是,现在,我必须拿起键盘,对这种荒谬绝伦的论调愤怒的说:不!!!

如果我们屏蔽了先入为主的印象,从头来审视这三百二十年及其前因后果,似乎可以得出一个更加客观的评价。

宋朝是由宋太祖赵匡胤在西元960年结束了五代十国的血腥战乱后建立起来的统一国家,宋人由于痛感五代十国之血腥,深知武将掌握军权是人类战争的一个重要源头,于是逐步制定了文官掌握军权的制度。这项伟大的发明也成为文明国度的一致选择,任何一个文明国家在建国后都会实施军队国家化,文官掌军权,但凡反对这项制度的人无不是妄图以战争来成就个人功业的狂人。遗憾的是,现代很多善良的百姓也被这些人所蛊惑,跟着鼓吹武人掌军的好处。不可否认的是,宋朝在文治上的成就要更高于武功,即便是那些恶毒攻击宋朝的人也不能否认,于是他们就利用极端辩证、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以一句“崇文抑武”来误导善良的百姓相信这个文治发达的宋朝武功就很弱,进一步推论出是宋朝的风格软弱所致。事实上,宋朝的文治武功及其刚强尚武的风骨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须待后文细说。

毫无疑问,宋朝是儒家文明的巅峰时期,儒家作为一种文化,不是一种武功,他反对杀伐。但他文明却不文弱,恰恰相反,长期受到儒家温良恭俭让教化的人民在平时最温和,并不热衷于侵略别国,但是当他们面对野蛮的入侵,那种从内心深处迸发出的力量,却是人类自古以来最伟大的力量。试想,人类历史上多的是灭国时国君向敌人乞降的例子,可曾有过灭国之后,皇帝率领整个统治集团十余万人同时滔海自尽宁死不屈的例子吗?有,那就是南宋的厓山,对比起最“尚武”的蒙古大汗向明将蓝玉摇尾乞降的场景,这,就是文明人的刚强。遗憾的是,随着清军入关,将儒家杀尽,重新打造了犬儒集团军号称儒家传人。现代人承接清代的印象,以为儒家自古都是清儒的形象,所以很容易接受“弱宋”的欺骗,故而不读史不足以知真相。

地球上的中国,并没有生在一个完美的地理位置,我们的祖先直面辽阔的蒙古草原,一次又一次接受着游牧蛮族的冲击,虽有汉唐之强盛,反复剿灭匈奴、鲜卑、突厥等众多强大的游牧部族,但也难免五胡乱华、五代十国的惨剧。而至中唐,情况又发生了变化,一个强大的契丹帝国崛起了。这不是一个游牧部落,这是一个完善的帝国:他的首领不是大单于或者可汗,而是皇帝;他的政府不是部落首领联席会议,而是和汉人一模一样的府台三省六部;他的人民不是按部落划分,而是按照州府郡县的设置管理;他们不仅仅只会放牧和抢劫,他们也懂得各行业的生产和国际贸易;他创造的灿烂文明影响了整个东北亚和东欧,甚至一度被斯拉夫语系民族误认为是正统的中华帝国。这样一个堪称伟大的帝国运行到数十年极盛之时,我们的宋王朝才诞生。尽管契丹帝国并不愿意看到汉民族的重新统一,她千方百计的扶植地方小国,破坏统一,甚至直接出兵干涉。但是我们伟大的汉人祖先冲破层层阻碍,以弱胜强,终于建立了基本统一的宋王朝。虽然燕云十六州长期未能收回,但这也是宋朝建立之前就已经确定的国际形势,不能急躁解决,更不能作为“文弱”的证据。

还有一个流行的谎言说宋朝面对契丹、西夏,“守内虚外”、“强干弱支”,只知道消极防守、纳币求和,不知道主动出击,同时宋朝也是一个没有名将的朝代。小时候我也相信这种说法,但是长大后看了一些资料后对这种说法产生了根本的怀疑。宋朝确实是一个将星云集的伟大时代,除了太祖本人就是行伍出身,潘美、曹彬、曹玮、郭进、石守信、石保吉、杨业、杨延昭、李继隆、李继宣、韩琦、范仲淹、狄青、王韶、章楶、李宪、童贯、种谔、种师道、岳飞、张浚、刘锜、韩世忠、吴玠、吴璘、虞允文、李显忠、孟珙、吕文德、吕文焕、王坚、张世杰……这一连串熠熠生辉的名字,永垂青史。或许他们中的某些人的军功,因为现代人刻画“弱宋”的需要,并非家喻户晓,但是只要读过宋史资料的人,都会为这些名将的伟大功业所折服。宋军面对强大的契丹、西夏帝国,也绝不是消极防守。恰恰相反,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中唯一一个不修长城的主流王朝,而且面对辽、夏敌国,常常是以宋军进攻,辽夏防守为主。关于这个问题,香港著名学者曾瑞龙有过深刻研究,并称之为“弹性防御”,而宋军的防御战往往是在本国的国界之外完成的,这一点可谓是不输汉唐的壮举。
宋辽之间有过多场大战,其一是宋太宗试图收复燕云十六州,契丹将士浴血奋战,抵抗住了宋军的猛烈攻势,最终利用宋太宗的指挥失误获胜,此战宋军虽败但丝毫不显“文弱”。其二是契丹第一名将耶律休哥与宋军名将李继隆之间的大战,战神耶律休哥不但多次战败,而且大损威名。这一系列战役是冷兵器时代战争艺术的高峰,双方都体现出极高的指挥才能和战术素养,早已不是汉唐时代靠主将的主观判断和士兵的士气作战的原始时代,然而现代人却很少听说过两位名将的大名,这可能是和现代人的宣传倾向有关的;其三是著名的澶渊之役。年轻的宋真宗面对契丹帝国承天皇太后和辽圣宗母子,勇夺瀛、莫二州,战斗进行至僵持阶段时宋真宗亲临前线,宋军士气大振,小将石保吉阵斩契丹名将南院大王萧挞凛,迫使萧太后签下城下之盟。承认了宋朝占有关南三州,这就是著名的《澶渊之盟》。事实上,《澶渊之盟》是一项对中国非常有利的合约,契丹帝国正式割让了战略要地瀛、莫二州,而宋朝只是付出了折合每年三十万贯的“岁币”而已,双方约为兄弟之国,也迎来了120年的和平时期。但是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却无视宋军从契丹帝国手中夺取的国土,而将比现代援外资金还小得多的“岁币”作为一种耻辱并极力夸大。更有甚者,宋辽两国约为兄弟之国,分明是以宋真宗为兄,辽圣宗为弟,这些人却偏偏要说是宋真宗认了萧太后为叔母,以此误导读者以为宋朝的辈分更低,其心何其阴毒?澶渊之役后双方保持了百年和平,但是最后宋徽宗朝却做出了一个错误的战略决定:攻打契丹。在收买了契丹主力部队“常胜军”并策反了很多契丹境内的蛮族(包括女真)后,短时间就灭掉了这个世界第二大国。值得一说的是,灭辽的主力分明是宋军,但是后人出于贬损宋朝吹捧女真的目的,将女真说成了灭辽的主力,试想一个根本没有后勤保障的蛮族部落,只有六千轻骑兵,连穿的盔甲都是由宋朝赞助的军队,怎么可能灭掉强大的契丹帝国?诚然,女真从契丹帝国的后院发难,并出其不意,直取望京,深显兵法之妙,确是宋军灭辽的好帮手,但绝对不能被视为灭辽的主体。而由于宋军将领种师道和刘延庆争功推诿,导致契丹皇族耶律大石带领契丹血脉突出重围,逃到西亚建立了西辽,这一次突破居然就被现代人描述成了宋军的“惨败”,进一步说明宋朝的“文弱”。

至于西夏,才是北宋真正的敌人。自从宋辽签订《澶渊之盟》,约为兄弟之国后,再无战端,而西夏帝国占据东西方国际贸易的必经之路,大收关税,成为了宋朝的眼中钉。现在很多人喜欢说“宋朝被小小的西夏欺负”。其实西夏绝非一个小小的国家,而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帝国,而且收宋朝的关税也是刀口上舔血的活计,更不敢“欺负”宋朝。西夏也是一个仿宋式的、组织结构和文化都很完善的大帝国,尤其是占据着东西方国际贸易的要道,工商业发达,冶炼技术出众,马匹质量高,所以军事也很强大。宋夏之间有过多次拉锯战,夏军当然也取得过一些胜利,某些人就把这些胜利夸大说成是宋朝的“文弱”,却无视西夏多次战败,对宋朝称臣,继而称子的事实。尤其是宋神宗元丰伐夏,气势不可谓不恢宏,共调动五个方面军,作战部队近四十万,十余名蕃将,数万蕃军,后勤部队上百万,堪称冷兵器时代规模最大的军事作业。党项儿女也无不舍身为国,浴血奋战。在最为激烈的灵州攻防战中,宋军前锋一度突入灵州城内,但是西夏战士拼死奋战,并充分利用了围城宋军两位指挥使的争功心态,坚守到名将仁多菱丁募集的援军到来,并一直坚守到宋军后勤不继,自行撤军。客观的说,在对待西夏问题上,宋朝一直是采取能抚则抚,不能抚就坚决打击的策略。多次将西夏打败,令其称臣继而称子。元丰伐夏之后,名将章楶发明了堡垒推进的“浅攻”战术,一度将西夏帝国逼入绝境。西夏军虽然中途偶尔会形势好转,取得一些战役的胜利,但总的战略态势是宋军主攻,西夏利用地利死守,最后将强大的西夏帝国打得“不复成军”,远远不是现代某些人所描述的“小小的西夏都可以欺负大宋”。

而女真族的金国,才是真正击败了大宋的异族,他们充分利用了宋朝没有长城工事的战略缺陷以及宋朝廷指挥上的失误,快速突破到开封城,掠走了宋朝宗室,制造了著名的“靖康之耻”。我并无意为这样的败仗遮羞,这确实是宋朝的一个大耻辱,但也不能因为这一次就抹煞了全部,莫说是宋朝,汉唐帝国也都曾有过羞耻的纪录,罗马帝国、波斯帝国也都被蛮族攻入首都烧杀抢掠过。面对这样的史实,我们更应该揭批蛮族的罪恶,而不是嘲笑文明的“软弱”。而且不可一世的金兵后来也遭到宋军的强势反击,宋军岳飞、韩世忠、刘锜、虞允文、孟珙等名将多次令女真受辱。最后孟珙将军蔡州合围,歼灭了女真部族,将金帝的尸体带回临安祭祖,一雪百年国耻,难道这不正是“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我想一句“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这正是正史对南宋军队的最恰当评价!

蒙古最终灭亡了宋朝,是的,没有人否认这个事实,但是这也不能作为宋朝“软弱”的证据,任何一个伟大的帝国都是要灭亡的,评价刚强与否怎能以最后被灭为标准呢?任何事物都是要灭亡的,关键看他在灭亡时候的表现!世界上大多数帝国在灭亡时表现得非常孱弱,唯独大宋,独力支撑,尤其是钓鱼城之战,小小孤城抗击蒙古巨兽数十年不下,还打死一个蒙古大汗,最后蒙古被迫同意破例纳降而不屠城。厓山战败,皇帝赵昺、丞相陆秀夫率领整个统治集团十余万人滔海殉国,可以说这份壮烈与刚强,人类世界绝无第二!这样一个伟大的王朝,你还能说他软弱吗?
2#
 楼主| 发表于 2012-1-19 10:39:12 | 只看该作者

长篇连载:铁血强宋

我们翻遍宋朝的正史,实在都看不出为什么会被冠以“文弱”的帽子,那现代人为什么就喜欢先入为主的认定宋朝很“文弱”呢?难道是野史小说的抹黑?我想也不是,有宋一代,民间习武风气最盛,政府在各地设置团练使,鼓励民间习武,并在民间举办各种武艺竞技。 “锦标社”、“角抵社”、“英略社”等都是宋代民间著名武学组织,其民间尚武竞技之风,历朝历代所不能及。这也给后代的小说家们提供了广泛的创作灵感和题材,所以后代小说野史家最爱以宋朝为时代背景描绘他们心目中的武侠世界。但凡关于宋朝的野史小说,《水浒传》、《杨家将演义》、《七侠五义》、《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传》无不是浩气充塞,碧血横飞。梁山好汉、杨家将、七侠五义、乔帮主、洪帮主、郭大侠、神雕大侠,甚至黄裳、独孤求败,他们正是宋人的野史形象代表,从他们身上,何来“文弱”二字可寻?在金庸的武学体系中,以宋朝的武学水平最高,这绝非偶然。可见野史也并没有将宋朝描写成“文弱”的倾向。

这正是:

君不见钢筋铁骨筑高墙,碧血千丈泛汪洋。契丹可以欺盛唐,不可屈我宋忠良。西夏铁骑遍沙漠,不敢与我较短长。女真满万不可敌,百万金兵宋土葬。蒙古劲风卷天下,遇宋化作冷冰霜。千秋岳武穆,万世文丞相。

君不见浮光掠影刀剑啸,漫卷诗书皆豪强。天罡地煞聚水浒,七侠五义杨家将。东邪西毒战乔峰,南帝北丐斗黄裳。神雕侠侣出终南,郭靖黄蓉镇襄阳。倚天屠龙诛暴元,溯源皆出宋郭襄。三百二十年,日月可重光。

所以,无论是翻遍正史还是野史,我们都没发觉能够真正说明宋朝“文弱”的论据,但是现代(近几十年)的中国人却异口同声的大声喊着:“弱宋!弱宋!”是的,当时我就惊呆了!

那好吧,各位宋人的后代,现在就让我们来一起从头到尾审视一番我们的祖先在宋代的作为。我们不文过饰非,也不凸显夸张,但也不要抹黑中伤,就只给一个客观公正的主场待遇,来书写一本史评,来看看大宋到底是一个“崇文抑武”、“强干弱支”、“守内虚外”的软弱小国,还是一个钢筋铁骨、热血镕金的伟大王朝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1-16 06:39 , Processed in 0.076063 second(s), 1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