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34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德三名科学家分享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囊泡运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0-8 12:40: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美德三名科学家分享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3-10-08 02:35:00 来源: 环球时报-环球网(北京)

三人分享诺贝尔医学奖



13-10月7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卡罗琳医学院“诺贝尔大厅”播放的幻灯片展示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美国科学家詹姆斯-E·罗斯曼(左)、美国科学家兰迪-W·谢克曼(中)和德国科学家托马斯-C·苏德霍夫。瑞典卡罗琳医学院7日宣布,将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2名美国科学家和1名德国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细胞内部囊泡运输调控机制。新华社发(石天晟摄)

【环球时报驻瑞典特派记者 刘仲华 商璐】当地时间10月7日上午11点半,瑞典诺贝尔医学奖评委会秘书长约兰·汉松向包括《环球时报》记者在内世界各国记者宣布,将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耶鲁大学教授詹姆斯·罗特曼、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兰迪·谢克曼和德国科学家托马斯·苏道夫,以表彰他们发现了细胞囊泡运输系统的运行与调节机制。

如往年一样,位于斯德哥尔摩的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内的诺贝尔大厅,成为各国媒体知晓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的地点。在汉松宣布罗特曼等三人获奖后,与会的诺奖评委详细解读了颁奖理由,根据三名科学家的发现,每个细胞都是一个生产和传送分子的工厂。分子通过细胞周围的囊泡在正确的时间传送到身体所需部位。他们的基础发现有助于治疗因为细胞运输混乱而造成的疾病,如神经性疾病、糖尿病以及免疫组织紊乱等。

汉松随后向记者们介绍,评委会致电获奖者时,谢克曼教授的第一反应是非常吃惊,他对随后打进电话的记者说,“我很想说些富丽堂皇的话,可我现在只有吃惊”。放下电话,他第一个给他父亲报告这个好消息,并表示将跟夫人及同事们共同庆祝这一荣誉。谢克曼在接受法新社采访时表示,此次获奖是对于他们三人近40年工作投入的肯定,获奖并不能改变他的生活,他将继续投入科研工作。另一位获奖者罗特曼教授则称:“我非常荣幸能得到诺贝尔奖。这是世上最光荣的奖项。此刻我很激动,但最激动的时刻是我1993年细胞囊泡试验成功时。”而因为时差关系,评委会在公布获奖名单时尚未联系上身在美国的苏道夫教授。


65岁的谢克曼和66岁的罗特曼都生于美国。58岁的苏道夫生于德国,现为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教授,他获奖的消息一经发布,斯坦福大学网站上立刻贴出贺辞,称该校已有6位教授获得诺贝尔奖了。

免责声明版权作品,未经《环球时报》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张淳

(原标题:美德三名科学家分享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
 楼主| 发表于 2013-10-8 12:54:33 | 只看该作者

解读2013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揭开细胞“货运”之谜

作者:冯丽妃 甘晓 潘希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10-8 9:05:41

解读2013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揭开细胞“货运”之谜

■本报记者 冯丽妃 甘晓 潘希

13-10月7日,2013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瑞典揭晓,美国科学家詹姆斯·E·罗斯曼和兰迪·谢克曼、德国科学家托马斯·聚德霍夫共享奖项。他们的研究揭示了细胞如何组织其转运系统——“囊泡转运”的奥秘。

囊泡“货运”之谜

中科院动物所研究员李培峰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介绍,细胞在新陈代谢过程中需要将大量的物质进行分拣、包装并在正确的时间运送到正确的地点,胞内囊泡运输系统正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支柱。

李培峰表示,囊泡运输障碍可导致发育缺陷、免疫缺陷、神经退行性疾病、糖尿病与高脂血症等多种疾病发生。“他们的研究为准确清楚地认识相关疾病的发病机理进而寻找治疗靶点提供了理论支持,从而使人类更好地战胜疾病成为可能。”

“他们的工作并不是吸引大众眼球的热门研究,也谈不上近期国际上的研究热点,他们以科学的远见和洞察力,针对领域内重要的基本问题展开坚持不懈的研究,最终取得成果。”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孙坚原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这一点在当前对中国科学家具有特别的示范意义。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巍对《中国科学报》表示,三名科学家的研究开创了现代生物学的新局面。“本届诺奖颁发给研究囊泡转运领域的科学家,将让人们意识到以动态的眼光看待细胞、组织乃至生命体的重要性。”

细胞运输的中国步伐

“我国做囊泡运输研究的科学家分布在各个领域。因为囊泡运输是一个最基本的细胞生物学问题,涉及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多种不同的细胞。”上海生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所研究员鲍岚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说。

“据我所知,国内已经有100多个实验室正在开展与囊泡转运有关的研究。”李巍说。

中科院动物所膜生物学和膜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在该领域的主要研究团体之一。

以该所林鑫华研究员为例,他们在研究囊泡转运和蛋白修饰在发育信号转导中的作用机制方面作出系列成果,研究还涉及探讨细胞信号转导在发育过程、干细胞以及相关疾病如肿瘤、先天性缺陷中的作用机制。

长期从事生物大分子晶体学和结构生物学研究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滕脉坤告诉《中国科学报》,2011年,他和同事与德国比勒费尔德大学的科研人员开展合作,发现与转运能力直接相关的货物蛋白酵母Vti1,采用了与哺乳动物完全不同的结合位点与接头蛋白相结合。这一发现为真核生物囊泡转运过程的机理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和思路。

“获诺奖只是早晚的事”

“获诺奖只是早晚的事。”谈起聚德霍夫,孙坚原说。从2002年起,孙坚原一直与聚德霍夫合作,2007年,双方在《自然》杂志以共同通讯作者的形式发表署名文章。

“他像一个工作狂,工作到三更半夜是家常便饭。他也是我见过最勤勉的人,虽然早已是美国科学院、工程院两院院士,荣誉满贯,但他对教学工作仍然亲力亲为,二三十个研究生和博士后都跟他一对一地联系。”孙坚原表示与聚德霍夫五年多的合作使他受益匪浅。

聚德霍夫是2011年中科院爱因斯坦讲席教授获得者,也是中科院物理所的顾问专家。在孙坚原看来,这位诺奖获得者对中国很有感情。他为中国囊泡转运机制研究培养了很多人才,北京大学的张晨、同济大学的徐俊、中科院生物物理所曹鹏等都曾是他的博士后。另外,他的现任妻子也是中国人,他时常跟随太太来中国拜访亲友。

而六十多岁的罗斯曼则身材高大,是一名具有亲和力的“大块头”。“2009年,我们曾邀请他来中国参加研讨会,在预算之外为他买了一张头等舱的机票。”谈起这个“大块头”,李巍想起了这件趣事。

3#
发表于 2013-10-9 18:45:47 | 只看该作者
诺奖得主祖德霍夫娶江苏无锡妻子(图)

2013年10月09日 05:05

来源:扬子晚报         作者:丁波



陈路的全家福。

原标题:有一位“无锡女婿”

13-10月7日,现年57岁的斯坦福大学教授托马斯·祖德霍夫荣获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记者获悉,祖德霍夫的夫人陈路为无锡辅仁高中校友。昨晚,记者赶到陈路在辅仁中学就读时的班主任兼物理老师陈衍生老师的家中。一提到陈路,陈老师一下子就兴奋起来。

在丈夫之前知道获奖了

陈老师说,获奖的消息还是陈路的同学告诉她的,她说诺贝尔奖宣布的时候,陈路和其丈夫都不知道,当时陈路的丈夫还在西班牙,正在开车。而陈路率先接到得奖电话。

凌晨两点,陈路听到家里的电话响,原本以为是中国家人打电话来,当发现是诺贝尔委员会的电话,感到既惊讶又兴奋,她把丈夫的手机号码给了委员会,要他们亲自联络在西班牙出席会议的丈夫。陈路说:“这是一生中只有一遇的事,我不可以把这个兴奋剥夺掉。我很想告诉他,真的。但是我想还是让委员会告诉他。”

据悉,陈路与丈夫6年前认识,育有一对子女。陈路认为获奖不会对两人的生活起多大的影响。“我觉得他以前也不是为了得奖而工作,以后也不会因为有了奖就停止工作。我觉得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他可能会放松一些,因为毕竟得到同行的承认。”

从小就是“文理全才”

陈老师告诉记者,这个女孩太优秀了,她是八九届(2)班的“全才”,并且很愿意帮助别人,是班级里的“领头羊”,同学们都很敬佩她。陈路在学校里一直是班长,工作能力,组织能力都很强,写字很漂亮,学习很轻松。

虽然当初选的是理科,但是陈路的文学功底非常深厚,成绩一直是班级第一名,高考的时候考了642分,是以一分之差屈居无锡高考总分第二名,进入中国科技大学学习。

陈路父母都在外地工作,陈路一直跟着外公外婆长大,是一个非常随和的女孩。

曾获美国“天才奖”

陈路同样在生命科学领域取得了杰出成就。

陈路虚岁42岁。她1989年从无锡市辅仁中学考入中国科技大学生物系,1998年获南加州大学博士学位,其后曾在南加州大学、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2003年受聘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神经、分子与细胞生物学助理教授,现已晋升为副教授。2005年9月,陈路荣获麦克阿瑟天才奖。

麦克阿瑟基金会天才奖主要颁给在各个领域内有创意的优秀人才,通过匿名提名评选,既不要求个人申请、也不面谈,奖金50万美元,“意外的获奖者”可以自由支配。

据介绍,陈路是近年来获得麦克阿瑟基金会天才奖的第二位华人女科学家。

3年前曾携丈夫回无锡

2010年,她和丈夫曾经回到辅仁中学做过讲座,并勉励学子们努力学习。

陈衍生老师今年70岁,今年7月21日过寿,7月20日,陈路专程从美国打来电话,祝贺老师生日快乐,并说明年9月份回无锡,到时候来看望老师,和同学们聚聚。

扬子晚报记者 丁波  

标签:陈路 高考总分 全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5-2-26 05:14 , Processed in 0.128578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