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57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揭挑选随习近平访美的15位商界大佬有何背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9-18 09:01: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揭挑选随习近平访美的15位商界大佬有何背景

2015-09-18 05:48:25

来源:侠客岛

  随着昨日习总访美时间的敲定,这件事已然成为了公众关注的大新闻。

  今天,美国保尔森基金会宣布,中美企业家将于15-9月23日在西雅图进行一场“重量级的对话”。与会者包括15位美国公司首席执行官和15位中国公司首席执行官。同样,习总也将会出席这次对话会。
  习总访美,去哪里、谈什么、谁跟着去,自然是各方关注的话题。而这次随行的15名企业家,名单也很有意思。
  名单
  中方去了15个企业领袖,大多数是所在集团的CEO或者董事长。
  他们是:阿里巴巴的马云、腾讯的马化腾、百度的李彦宏;中远集团的马泽华、中国建筑的官庆、中国银行的田国立、工商银行的姜建清;万向集团的鲁冠球、联想集团杨元庆、新奥能源的王玉锁、双汇集团的万隆、伊利集团的潘刚、海尔集团的梁海山;以及,玉皇化工的王金书和天津钢管集团的李强。
  而参加这场对话会的美方15名企业家,同样各个是商界大佬。他们执掌的,是通用汽车、亚马逊、思科、苹果、霍尼韦尔、杜邦、微软、陶氏化学、百事、波音、星巴克、IBM等企业。其中,不乏贝索斯、巴菲特、库克等中国人民都耳熟能详的名字。
  随行中国企业家中,马云、李彦宏、姜建清、鲁冠球等都属于“熟脸”,经常跟随习李出访;而马化腾、官庆、梁海山、王金书等,则属于头次跟习近平出访。
  身份
  从企业性质来看,此次随访的,有国企也有民企。而从企业所涉及的领域来说,互联网(百度、阿里、腾讯)、金融(工行、中行)、汽车(万向)、能源(新奥能源)、粮食(双汇、伊利)、建筑(中建)、化工(玉皇化工)、制造业(天津钢管)等是这些企业的主要涉及领域。
  当然,有的企业往往涉及多个领域,比如BAT既参与电商,也参与互联网金融,甚至涉足能源领域。而作为汽车制造企业的万向集团,前不久刚刚在旧金山与普利茨克家族合作投资价值十亿美元的酒店项目。
  为什么会选择这些企业参与这次高级别对话?在岛叔看来,原因主要有三。
  首先,当然是这些企业在各自的行业都是“排头兵”,而这些领域在当下的中国也很关键。比如“互联网+”是当下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现代金融体系正在中国逐步形成,而能源、化工、制造业等传统支柱产业在经济新常态的情形下正寻找转型之道。
  而第二点,是可以与此次习总出访形成“对应互补”。比如在汽车行业,对应万向集团的有通用汽车;在互联网领域,对应BAT的,有亚马逊、苹果、思科、微软,对应联想的有IBM;在金融领域,对应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的有伯克希尔·哈撒韦;在食品领域,美国有星巴克、百事;在化工领域,美国有陶氏化学……这些行业和从事领域相对应的中美企业,他们碰在一起很有可能就对应领域展开磋商,甚至达成合作。
  另外,还有最后一个特点,便是入选的中国企业都有丰富的海外投资经历。除了刚提到的万向集团收购美国酒店,还有像中远集团开辟北极航线、争取希腊港口,中国建筑在国际上承包工程(美国洋基体育场火车站项目、巴哈马大型海岛酒店项目、阿联酋迪拜棕榈岛总督酒店项目)、并购建筑公司(例如美国PLAZA建筑公司),双汇集团收购海外食品公司(例如史密斯菲尔德食品)等等。
  这些,都是即将参与战略对话的中国企业身上具有的标签。
  惯例
  事实上,让企业家随领导人出访,现在也是一种惯例。从20世纪90年初开始考虑这个问题开始,到现在,不论是国家领导人出访还是参加博鳌亚洲论坛、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等国际经济峰会,中方都会组织企业家随行。
  原因也很简单,国家想要给企业家走出国门谈合作来搭建平台、创造机会。
  虽然出访要经历一系列的申请和审核,同时要自负出访费用,但很显然,对这样的机会,企业一向申请踊跃。2012年2月,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率500名企业家访美;2014年4月,习近平出访欧洲四国,随行的经贸代表团人数达200余人;同年7月,习近平访问韩国,经济使团有250人之多。
  从这次来看,领导人每次出访选择随行企业家,也有不同的考虑,其中会体现出思路的变迁。
  变化
  简要的来个对比。
  2014年,习近平出访欧洲期间,随行的企业涵盖了汽车、金融、能源、医药、科技等各个行业。但仔细观察来看,当时的汽车、能源行业是重点,比如汽车领域就有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华晨董事长祁玉民、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虹等;而能源方面则有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贺禹、中国海油董事长王宜林。
  而像互联网的三巨头BAT,当时却没有列入其中。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岛叔认为,一个是经济形势和产业结构的变化,比如能源和汽车行业从传统支柱走向面临转型调整,而互联网企业则异军突起,开始在经济领域扮演重要角色。
  而另一方面,从地域差别来讲,美国与欧洲的优势产业不尽相同,属“因地制宜”。能源、汽车、航空是欧洲的优势产业。在那一次的出访中,中欧双方企业在这些领域签订了很多大单。比如在法国期间,中国航空器材集团与空客公司签百亿美元协议,中广核与法国电力公司签加强核能合作协议;在德国,戴姆勒股份公司与北汽集团、华晨集团与宝马集团、大众集团与上汽集团、一汽集团分别签署协议;在荷兰,中粮收购荷兰农产品公司Nidera51%股权、伊利集团与荷兰达成了共建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合作。
  而对于美国来说,互联网、电子信息产业是其在全球占据绝对优势的产业,而中国在这里领域又异军突起,因此双方具有可交谈的空间和合作的可能性。
  此外,针对中美即将重点关注的网络安全与合作问题,互联网企业作为有所涉及的企业,难免不会谈到这一领域的话题。当然,其他领域同样也有广阔的合作空间,相信同样会有所收获。
  文/桃花岛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1-27 14:59 , Processed in 0.131090 second(s), 1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