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费者应学会科学消费食用油
2003年5月26日09:44 [ 宋鹏霞 ] 来源:[ 解放日报 ]
花生油、调和油、色拉油、葵花籽油、粟米油……每次逛超市,堆满货架的食用油名目繁多,不知道哪种才最适合自己?近日,上海营养学会专家指出,上海市民食用油消费结构还不科学,讲究的是食用油的烹调作用、口感和香味,而忽视了其营养和健康功能。
一提起食用油,市民总会把它和高血压、动脉硬化以及肥胖等疾病联系起来,认为油吃得太多对健康无益。柳启沛教授指出,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我国人均食用油消耗量呈直线上升的态势,1993年我国人均食用油年消费量为6.87公斤,1998年则达到8.47公斤,今年我国人均消费量将达到9.98公斤。尽管这样,这一数字还是大大低于美国人均消费32公斤、欧洲20公斤的水平,甚至还达不到新加坡人均消费15公斤的水平。因此,缓解我国人口心血管病的发生率,不应一味减少食用油摄入量,而应科学调整食用油消费结构,减少动物性脂肪、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多食用含不饱和脂肪酸丰富的葵花籽油、橄榄油、粟米油等高端植物油。
与花生油、菜籽油、大豆油等相比,这些高端食用油不仅烟点高,烹饪时不易起油烟,而且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E,在发达国家广受欢迎。据悉,葵花籽油的销售量已占全球各种食用植物油的第二位,在法国,葵花籽油的消费量已占日常食用油消费量的65%,我国葵花籽油销售量仅占食用油销售量的8%左右;橄榄油被誉为世界上最健康的油,近年在日本的消费量已增至8万吨,仅次于大豆混合色拉油的消费量,而我国消费橄榄油的人数则寥寥无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