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111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失眠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2-20 10:31: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失眠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 09-10-19 09:28:00 ]    作者:钟海平 张光霁


【摘要】  就失眠发生的病因病机的认识作一论述,认为失眠是复合性病因作用于人体的结果,其发病与个体的体质和性格特征有一定的相关,其病机也是多源的,病理上表现为虚、火、痰、瘀。

【关键词】  失眠;病因病机;病理

  Abstract:It expounds the knowledge of causa morbi and mechanism of insomnia, viewing that it is the result of complex reasons functioning to the body, its attack is to some extent related with individual constitu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its mechanism is multiple too, the pathology shows deficiency, heat, sputum and stasis.

  Key words:insomnia; causa morbi and mechanism; pathology
   
  失眠是指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轻者有入睡困难或睡后易醒,有醒后不能再寐,也有时寐时醒等,重者整夜不能入眠。本文就失眠的病因、发病及病机作一些阐述,以期能对临床辨治及失眠的进一步研究有一些启发。

  1  失眠的病因与发病
        
  失眠的病因是多方面的,也往往是多种病因的复合作用。《素问·至真要大论》有“夫百病之所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又有“黄帝曰:夫百病之所生者,必起于燥湿、寒暑、风雨、阴阳、喜怒、饮食、居处。气合而有形,得脏而有名,余知其然也。”失眠与其他疾病的发生一样,归结起来其基本的病因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1)外感六淫;(2)内伤七情;(3)饮食劳倦;(4)气血亏虚。这与现代医学对失眠的病因认识也基本是一致的。 (1)心理行为障碍;(2)环境性失眠;(3)精神疾病;(4)神经系统疾病(脑器质性失眠);(5)躯体疾病;(6)睡眠节律失调性; (7)药物引起;(8)老年期失眠;(9)各种睡眠疾病伴随的失眠。
        
  现代医学把失眠的发生概括为三大因素:易感因素,诱发因素和持续因素。易感因素是指患者自身内在素质,包括生理易感素质和心理易感素质,它构成了失眠发生的内在基础。诱发因素较多,就相当于前面所述的外感、内伤、劳倦、环境、药物等。持续因素是指患者长期的非适应性睡眠习惯,即其在入睡——床铺——卧室之间建立的一种非适应性条件反射。临床失眠病证中有一过性失眠,短期失眠和慢性失眠。一过性失眠常由环境因素的改变所致,干扰因素的去除或对新环境的适应,睡眠即可恢复正常。短期失眠(持续时间<3周),常因精神紧张或躯体疾病引起,精神因素缓解或躯体疾病痊愈后,失眠多会消失。但如果处理不当,也有可能转为慢性失眠。而慢性失眠(持续时间>3周),则是各种因素综合性作用于个体所致,这也是我们临床中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2  失眠的病机与病理

  2.1  阴阳不交致不寐  《灵枢·口问》有“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所以说人与阴阳天地相应,昼醒而夜寐,如果在某些病因的作用下,阴阳不能顺利转变,阳不入阴或人体不能适应自然节律的变化,就会导致失眠的发生。《灵枢·大惑论》“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跷脉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反之“卫气留于阴,不得行于阳,留于阴则阴气盛,阴气盛则阴跷满,不得入于阳则阳气虚,故目闭也。”睡眠不是觉醒的简单终结,而是中枢神经系统内主动的节律性的神经过程引起的,大脑存在着随昼夜节律变化的生物钟,调节着人体的睡眠与觉醒,它受下丘脑视交差上核所控制,生物节律的改变即可引发睡眠疾病。

  2.2  营卫不和致不寐  《灵枢·营卫生会》有“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命曰合阴。平旦阴尽而阳受气,如是无已,与天地同纪。”营卫之气的运行各有法度,而营卫之气的调和是正常睡眠的基础,张景岳《类经·疾病类》有“凡人之寤寐,由于卫气,卫气者,昼行于阳,则动而为寤;夜行于阴,则静而为寐。”而营卫之气不和则导致不寐,《灵枢·邪客》云“厥气客于五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跷满,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就是说邪气侵入人体,内扰藏腑之气,则卫气奋起而抗邪与外,不能入于阴分,形成卫气浮盛于体表,藏腑之精气虚于内,神气不得内守而不成眠。

  2.3  气血亏虚致不寐  《灵枢·八正神明论》“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灵枢·营卫生会》有“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景岳全书·不寐》指出:“劳倦思虑太过者,必致血液耗亡,神魂无主,所以不眠。”《类证治裁·不寐》也说:“思虑伤脾,脾血亏虚,经年不寐。”可见心脾不足造成血虚,血不养心,神失其主而不寐。其二可以致气血不荣经脉而不寐,《灵枢·脉度》写道:“跷脉者,属目内眦,合于太阳,阳跷而上行,气并相还则为濡目,气不荣则目不阖。”
 
  2.4  脏腑功能失调致不寐  《素问·逆调论》“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内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此之谓也。”《素问·刺热》曰:“肝热病者……胁满痛,手足躁,不得安卧。”肝藏魂,其魂随寐而出入游返于内外,如肝被邪热所扰,气机不发,则魂不入肝,反张于外,神不安居而致不寐。《素问·病能论》中还有“肺气盛则脉大,脉大则不得偃卧。”宋《太平圣惠方·治胆虚不得睡方》“夫胆虚不得睡者,是五脏虚邪之气干淫于心。心有忧奎,伏气在胆,所以睡卧不安。心多惊惧,精神祛弱,盖心气忧伤,肝胆虚冷,致不得睡也。”从上可知,脏腑功能的失调,终可影响心神与肝魂,神魂内守静藏则不病,神魂失去静藏而躁动不宁则为病也。

  3  讨论
        
  传统中医学从六淫七情、饮食劳倦、气血亏虚来认识失眠的病因[1],而西医学认为失眠的病因一方面与本身的易感素质包括个性、性别、年龄和遗传因素有关;另一方面则与外界的特定条件如睡眠环境、睡眠习惯、精神因素、躯体疾病和药物因素等有关。由此可知,失眠病因比较复杂,它往往是复合性病因作用于人体的结果,其发病确实与个体的体质和性格特征有很大的相关性,特别是现代社会,由于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工作、家庭和社会的压力越来越重,精神因素及不良的生活习惯、环境污染因素等在失眠的发病原因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失眠病机也是多源的,现代临床中主要病机表现为阴阳不交,阳不入阴,虽然涉及五脏六腑,但以心肝二脏最为相关,在病理上表现为虚、火、痰、瘀[23]。当然临床实践中,较单一的病机病证固然存在,但病证交叉相兼的情况更为多见,特别也是在当今生活条件下,社会心理、环境、遗传、生物、物理、化学等各种因素都可以导致人体疾病。换句话说,外感六淫、饮食劳倦、内伤七情等多种病因可同时或先后侵袭机体,使气血失调,多脏受损,因而患者往往是病因复合,证候复杂,所以搞清病因病机尤其重要。辨证求因,审因论治是中医学的传统,通过辨别病因以帮助确定病性,分析病机变化,从而指导治疗。其次,对失眠来说,引起失眠的诸因素中,尤其要提高个体的抗感性,改善不良的性格特征,也即针对易感因素进行一些干预;对于诱发因素,则是消除诱因,对症治疗,并尽可能从心理上加以指导,改变患者非理性认识,消除持续因素。而针对失眠的病理因素,虚、火、痰、瘀常相兼为患,脏腑之间心肝脾肾等也是相互影响。
        
  故而还得以整体观念为指导,采取综合性治疗手法,也正如《素问·异法方宜论》所说:“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体也。”

【参考文献】
  1] 张光霁. 中医病因与非病因的相对性[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6,(5):47.

  [2] 张光霁. 关于中医病因学说中若干病因概念的商榷[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4,(4):2526.

  [3] 张光霁.论中医病因、致病因素、邪气、邪之关系[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6):67667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1-27 10:53 , Processed in 0.324209 second(s), 3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