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09月25日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欧元之父”蒙代尔昨于香港中文大学发表“金融危机及其对国际货币体系前途的影响”为题的公开演讲。对于未来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他预计,本周G20会议上,不少国家领导人将提议建立“国际货币”(global money),但奥巴马将反对该提议,因由历史可见,超级大国一般都会反对国际货币的设立,如上世纪初,英镑占主导地位时的英国。
蒙代尔认为,设立“国际货币”并非难事,最关键的一步在于将美元兑欧元汇率固定,建立“美欧元”(“DOLLEURO”),以此作为成立“国际货币”的基础。“美欧元”成形后,英国政府可考虑将英镑汇价与“美欧元”固定,或加入欧元区,日圆亦只需与美元汇率固定,便可相对容易参与其中,而由于人民币兑美元汇价现时相对稳定,即变相已与“美欧元”挂钩。
他续称,各国货币的汇率相对固定后,将会在货币政策的制订上产生协同作用,如现时的欧元区一样,从而可齐心协力减少金融危机再现的机会。他并建议,美联储及欧洲央行可成立共同委员会(joint council)以确定未来“国际货币”核心-“美欧元”的货币政策走向。据香港文汇报报道,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欧元之父”蒙代尔24日在港表示,人民币的国际化将存在两大关键因素,即人民币升值预期以及人民币自由兑换。
他解释指,人民币是否可成为国际货币,取决于市场的决定。而人民币要成为市场上更具吸引力的货币,则需要让投资者认为,人民币的价值稳定且有上升空间,以及可广泛使用,即可自由兑换。
蒙代尔认为,对中国政府而言,让人民币自由兑换将是个艰难的决定,因为那意味着中国政府须承担一定损失,不能再自由干预人民币市场。此外,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后,中国央行或须将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一半放权给私人投资。但他认为,这或许将是好事,因私人投资或更具效率,和做出更佳的选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