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76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代名伶梅兰芳是如何在上海一炮走红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7-13 10:05: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09年7月13日
       《武家坡》这出戏,梅兰芳在北京演过多次,与王凤卿合作也有不少次了,所以他并不怵这出戏。等台帘一掀,他更加沉着了,早已忘了许少卿的担心,也忘了他昨晚失眠内心紧张这码子事了。当他的一个亮相而赢来满堂彩时,他全身心地进入了情境。接下来,他无论是唱那段西皮慢板,还是在做工身段方面始终博得观众的阵阵叫好声。显然,台下的观众十分注意这位来自北京的第一青衣兼花旦。当晚的演出是很成功的,整出戏始终有喝彩声叫好声相伴,虽然这是小范围的演出,观众也是极有限的一部分,但这次成功的演出坚定了梅兰芳的信心,为他后来在戏馆里的演出成功打下了基础。

在紧张、担心、焦虑、自尊心受伤等等复杂的心理状态下,梅兰芳在上海的头几天演出,几乎是在屏气凝神下完成的,不出错是他那几天的唯一追求。

那时演员新到一个演出地点,最初3天所演出的剧目被称为“打泡戏”(又称“打炮戏”)。“打泡戏”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这个演员日后在当地的演出成绩。开头要开得好,要给观众一个好印象,所以,一般演员都非常重视“打泡戏”,梅兰芳自然也不例外。按《申报》事先预告,梅兰芳头3天的“打泡戏”分别是《彩楼配》《玉堂春》和《武家坡》。

11月4 日,对普通上海人来说绝对是一个平常的日子,而对梅兰芳来说意义十分重大,这是他第一次登上上海舞台的日子,更是他红遍上海的起点。当然,他自己并没有想得那么远、那么深,他只是要求尽心尽力唱好每一场。

这天傍晚,他和王凤卿以及琴师茹莱卿、胡琴田宝林、鼓手杭子和走进丹桂第一台的后台,管事为他们一一介绍了‘丹桂第一台’的基本演员:武生盖叫天、杨瑞亭、张德俊;老生小杨月楼、八岁红(刘汉臣);花脸刘寿峰、郎德山、冯志奎;小生朱素云、陈嘉祥;花旦粉菊花(高秋颦)、月月红。介绍完,梅兰芳在心里感叹:“难怪许老板从北京只请了凤二爷和我两个人,原来‘丹桂第一台’是人才萃聚之地,可以说是人才济济,应有尽有啊。”

接着,后台管事将梅兰芳领到楼上一间化妆间,而王凤卿则在后台账桌上扮戏(即化妆)。别小看这看似普通的账桌,它可是身份地位的象征。那时候,几乎每个戏馆后台都有这么一张账桌,账桌上往往摆放着戏圭(即水牌,用以公布戏码的器具)和戏簿(即戏班演出的备忘录),有时戏圭旁还有牙笏(用以公布处分、通知演出事项等的器具),这几样东西是戏班里的重要物件。

就因为账桌很重要,所以不是一般演员都能在账桌前扮戏的,在生行演员占舞台统治地位时,只有老生、武生等生行演员可以坐在账桌前扮戏,而旦行等其他行演员是没有资格的,后来又形成了凡是挂头牌的名角才可以坐在账桌前扮戏的习惯。王凤卿本是老生演员,而且这次赴沪挂的又是头牌,所以自然是可以坐在账桌前扮戏的。显然,这个时候的梅兰芳,还没有这个资格。

梅兰芳的戏码被排在倒数第二,在北京这被称为“压轴戏”,而在上海这被称为“压台戏”。上海的“压台戏”相当于北京的“大轴戏”,因为上海的演出习惯,一般是最后一出戏被称为“送客戏”。

戏码排的较后,梅兰芳估计约到10点才能出场,8 点半时,他开始扮戏。他一边不急不忙地扮着,一边竖着耳朵听前台一出紧一出的戏。当快轮到他上场时,他这才感觉到自己其实是很紧张的。前几日的堂会唱得还算成功,不过唱堂会毕竟不能算正规演出,这次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登上海的舞台,第一次与陌生的上海观众见面,他们该如何看待自己、如何品评自己呢?虽然他的心里有些忐忑,但因为他的性格一向很平和很沉着,不急躁不浮躁,很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所以从外表上看,他胸有成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5-2-21 02:32 , Processed in 0.074099 second(s), 1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