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01月31日
日本《经济学人》周刊日前刊登产经新闻社记者田村秀男的一篇文章,题为《2010年将是“人民币国际化元年”》,摘要如下:
雷曼兄弟公司的破产对中国而言可谓“上天庇佑”。中国以金融危机为契机,发起“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美国放宽货币政策客观上促进了这一战略。2010年元旦以来,战后一直属于美元势力范围的东南亚已变为人民币的天下。
1月1日诞生的“自由贸易区”
人民币国际化最强大的后盾是2010年1月1日开始生效的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协定。
自1993年11月逐步实现人民币可兑换以来,中国一直静待良机。在近邻老挝、缅甸、越南、泰国和柬埔寨的露天市场交易中,人民币已经有相当程度的渗透,而这只是一个开始。中国政府从2009年初开始在国内部分地区与香港、澳门以及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中试行人民币结算,同时与韩国、巴西、俄罗斯等国签订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
中国的最终目的是在整个东南亚普及人民币的流通,使人民币成为贸易结算货币,并进一步推广至投资结算。承担这一任务的是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2009年9月向印度尼西亚企业进行了人民币融资,用于与中国企业贸易结算,《中国证券报》称此为“世界首单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中国工商银行打算以此为契机,一举扩大与东盟进行贸易结算的人民融资。中国工商银行还在马来西亚取得了商业银行牌照,筹备设立当地法人银行,而在泰国则筹划收购当地大型银行。
中国银行以香港法人为据点,在印度尼西亚、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等国支行推广人民币结算业务,并于去年10月下旬第一次对巴西的中国企业实行人民币结算融资。
为实现人民币国际化这一目标,中国对在东南亚拥有雄厚实力基础的外国银行也乐尽其用。英国汇丰银行在香港设有一大据点,将在印度尼西亚就贸易金融、印尼盾与人民币兑换、进出口金融等提供广泛的人民币交易服务,并推广至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越南和文莱。
东南亚商贸活动中人民币比美元好使
对东南亚的贸易伙伴来说,现在使用人民币已经比美元方便。因为人民币紧盯美元,所以安全性不逊于之前的美元结算。中国在金融危机之前逐步上调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因而再次上调也不无希望。
有专家认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障碍是中国实现限制资本进出的外汇管理体制,人民币与此前的国际货币不具共性。
东南亚的贸易商大都是熟知汉语的华侨、华人。他们不费周折地经由香港对华投资,回收利润。在这种贸易框架下,以人民币进行贸易和资本交易结算能使利益更大化。
对中国而言,人民币结算极其有利。既没有汇率风险,也没有外汇交易手续费的负担。因为人民币盯住美元,在中国国内发行充足,所以中国企业靠手中殷实的钞票得以在贸易对象国游刃有余地收购企业和资源。鸠山政权阁僚时常把“攫取亚洲的内需”挂在嘴边,中国则对日本的这一雄心不屑一顾,已逐步实现亚洲的中国化。一旦人民币结算普及,日本企业也将不得不使用人民币进行商贸交易。而作为贸易主要中介手段的货币将成为基准货币,对他国货币产生制约。
世界金融交易信息将汇聚北京
人民币国际化的最终目的是建立新国际结算体系。香港金融管理局将成为这个体系的核心。为使香港成为东亚结算中心,香港金融管理局自1997年香港回归以来,一直在努力与东南亚各国央行构建货币和金融结算网络,同时还与北京的中国人民银行整合了结算系统。
负责此项目的前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任志刚不久前就任中国人民银行顾问。也就是说,使用人民币的中国和东南亚将通过香港金融管理局的结算系统联网。一旦系统在2010年建成,人民币结算交易就可以在瞬间高效完成。建立不同货币间的国际结算网络,技术因素十分突出,因而政治因素容易被忽略,而后者实际上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基准货币的美元,使得美国能够把与美元有关的世界各国的货币和金融信息都集中于纽约。民间银行虽开设“通汇账户”以办理外汇交易结算,但通汇交易真正畅通无阻仍有赖于国际结算系统。最终,与美元有关的国际金融交易信息都流向美国,所以美国易于捕捉恐怖分子的可疑交易行径。澳门汇业银行(BD A)不得不查封朝鲜的秘密账户,就是因为美国的金融制裁迫使BD A冻结美元交易。也就是说,国际外汇结算系统与国家安全保障信息休戚相关。
如果中国能建立人民币国际结算系统,北京就能掌握所有与人民币相关的金融信息。这将挤占亚洲的美元结算比例,2010年有望成为人民币国际化元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