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64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扬州印象:空灵美丽 悠闲惬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0-13 17:06: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对于扬州的印象,最多的是李太白的“烟花三月下扬州”。绿杨城郭,莺飞草长;竹西佳处,桃红柳绿。烟花之景,足见扬州昔日的繁盛;烟花之所,又必然是人文荟萃。自古文人墨客多情,留情扬州也不例外。琴棋书画,诗词曲赋,抒尽风流。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夫差为了讨伐齐国,争霸中原,在这里筑邗城,开邗沟,扬州出现了最早的城池。秦时称这里为广陵邑。西汉时刘邦封其侄儿刘濞为吴王,曾建都于此。自从隋炀帝开挖了大运河之后,扬州便成为了南北交通的枢纽,工商业渐盛。到了唐代,扬州已是“江淮之间,广陵大镇,富甲天下”,所谓“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描写的就是当时扬州繁华的景象。

  繁华的扬州吸引着众多的文人墨客,唐宋名家几乎都到过扬州。他们挥毫吟诗,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大诗人李白写有“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的著名诗句;诗人徐凝“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的名句更是被世人所广为传颂。还有写《牡丹亭》的汤显祖,写《长生殿》的洪昇,写《桃花扇》的孔尚任,写《儒林外史》的吴敬梓,写《红楼梦》的曹雪芹,他们都在其作品中绘声绘色地描写过扬州的风土人情。



  瘦西湖是扬州美景的代表,其位于扬州西郊,原名炮山河,是连接京杭大运河的一段水道,河面曲折迤逦。清代的时候,由于康熙、乾隆两朝帝王屡屡沿运河南巡,扬州的许多大盐商便在这里“争地构园”,于是形成了“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景象。瘦西湖犹如一幅笔墨浓厚的山水画卷,画中充满了清幽淡雅的诗意。这里的潺潺水声,曾听见过无数诗人的吟咏;这里的盈盈春水,曾荡漾过昼夜群集的画舫;这里的粼粼波光,曾映照过隋炀帝的龙船箫鼓……千百年来,多少骚人墨客来此吊古凭今,猎奇逐胜;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都有着多么不同寻常的历史……

  “长堤春柳”是瘦西湖的序幕。湖滨的林荫道上,游人如织。林荫道的左边是芳草萋萋的山坡,山坡上桃花开得正艳;右边是波光粼粼的湖水,湖面上画舫轻舟来往不绝,岸边柳条随风飘扬。

  “长堤春柳”的尽头,是徐园。南北朝时,扬州刺史徐湛之在这里建“风亭、月观、吹台、琴室,果竹繁盛,花药成行,招集文士,尽游玩之适”,这是扬州历史上建造园林的开始,故今人以徐湛之的姓氏称园,有寓名怀古之意。园内树木扶疏,怪石林立。在正厅“听鹂馆”的门前,摆放着两口锈迹斑斑的大铁锅,这是萧梁时代留下的镇水遗物。许多迷信的游客向大铁锅内扔下硬币,甚至还有戒指。



  园林是扬州的另一特色,扬州园林大多由富商所建,气势恢宏、雍容华贵。儒商们在享受“诗情画意”、标榜风雅的同时,更多的是追求豪华,炫耀富有,并用园林作为招待宾客洽谈商务的交际场所,使扬州园林吸收了北方皇家园林的风范,在总体面貌、建筑尺度、材料规格等方面,都有高级华丽的格调。比如喜欢在园林建筑中多用楼层;选用西式风格家具;木材喜选用楠木、紫檀、红木等;楼层铺设方砖;墙面做工格外精细等等,所以在当时,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的美誉。扬州园林甲天下,个人认为一是甲在富庶,二是甲在气派,三是甲在精致。扬州自古又多怪杰,园林也因此不拘一格,比如何园就以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享誉海内。

  要读懂扬州,必定要融入她的生活。扬州的节奏,就像穿着布鞋散步,舒适、悠闲而又自然,不像苏州那般市井,也不像杭州那般可远观而不可近玩。大街小巷、河堤岸柳,足显扬州千年沉淀的悠然和大气,为我所欣赏也为我所向往。清晨去富春茶社享受一顿早茶,中午去听一听评剧,晚上去澡堂泡去一身的疲惫,这样的悠闲和惬意,或许就是曾经的扬州人的生活。

  一个慢字,该是对扬州最好的诠释了。虽然并不知道南宋诗人姜夔的这首自制曲中“慢”的涵义,却也在扬州人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的生活里细细品味了一番,也在午后躺在摇椅上闭目养神的老大爷身上看了些零星片段。这种慢,是一个温和又充满温情的扬州,整个扬州城并没有太多的高楼,人们的视野还是那么宽广,扬州的市民也和这座城市一样,是那么的平易近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1-29 20:35 , Processed in 0.072876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