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1265|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李開復 證實罹患淋巴癌 已治 (53岁/15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2-4 08:58: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李開復 證實罹患淋巴癌

【聯合報╱記者林庭瑤/綜合報導】

2013.09.07 04:10 am



創新工場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前Google全球副總裁李開復。
(本報資料照)

創新工場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前Google全球副總裁李開復前晚在微博透露罹淋巴癌,感嘆「世事無常,生命有限。原來,在癌症面前,人人平等。」他昨晚又發出一個微博說,「努力把『拚命』作為自己的一個標籤。現在,冷靜下來反思:這種以健康為代價的堅持,不一定是對的。」

李開復昨晚九時發出的微博說:「在以往的職業生涯裡,我一直篤信『付出總有回報』的信念,所以給自己的負荷一直比較重,甚至堅持每天努力擠出三小時時間工作,還曾天真的和人比賽『誰的睡眠更少』、『誰能在凌晨裡及時回覆郵件』……努力把『拚命』作為自己的一個標籤。現在,冷靜下來反思:這種以健康為代價的堅持,不一定是對的。」

此微博發出不到一個小時,就有兩萬多筆評論,幾乎是祝李開復早日康復。有網友說:「沒有什麼比健康更重要。」有網友建議李開復用中醫治療,也有網友說:「戰勝癌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積極的心態、放下一切。」

李開復罹患癌症的消息,最初是在五日晚上十時在李開復的新浪微博發出一則簡短消息:「世事無常,生命有限。原來,在癌症面前,人人平等。」不久後,創新工場聯合創始人、新聞發言人王肇輝透過微博證實,李開復被診斷出癌症。

李開復在昨天上午八時發出的微博說:「看到評論裡這麼多網友的問候和關心,真的很感動!…雖然淋巴癌聽起來並不樂觀,也讓家人和朋友很擔心。但生活就是這樣,往往來得意外,但既然遭遇就應坦然面對。病痛也是生活的一部分,我會選擇更加積極的心態來面對生活起伏。」

李開復是一九六一年十二月在台北縣中和市出生,一九八三年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電腦系,一九八八年拿到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電腦系博士學位。畢業後李開復曾分別在美國蘋果電腦、微軟當上相關部門的全球副總裁,二○○五年加入Google,擔任全球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裁。二○○九年離開Google,擔任創新工場董事長。

【2013/09/07 聯合報】@ http://udn.com/

2#
 楼主| 发表于 2015-2-4 18:01:52 | 只看该作者
回台化療 李開復:別老談哪些名人淋巴癌辭世好嗎?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2013年09月11日 13:49

創新工場董事長兼執行長李開復罹患淋巴癌,已回台接受化療,暫停工作,他對同事說,「醫生說有1/3的癌症患者是被心理壓力嚇死的,我一定不做那1/3的人!爭取早日回歸!」
李開復向來在微博中「給人正能量」,即使得知罹癌後,也常更新微博,例如他在本周日(13-9-8日)晚間的貼文即幽默表示,「別老是談哪些名人因為淋巴癌辭世好嗎?[淚] 其實戰勝淋巴癌的也不少啊!比如說: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武打明星Mr. T、微軟聯合創始人保羅艾倫。都康復二十多年了好不好?[威武]」
▼李開復對康復有信心。(圖/取自李開復微博)



《新京報》13-9-11日報導,李開復全身有20多個腫瘤,得病原因是作息不規律、長期熬夜和壓力太大。李開復寫給員工的電子郵件裡,提到自己正遵醫囑治療,在醫生允許下,會參加一些電話會議和工作討論,但工作時間會比以減少很多。
李開復提醒員工要加強身體鍛煉,不要自以為年輕就可以透支健康,「現在回頭看,我年輕時實在太大意,既不注意飲食又經常熬夜,而且幾乎沒有鍛煉。今天身體出了狀況,才重新審視健康的意義。」
李開復暫別工作,在告別視訊中回答同事,「即便萬一不幸光頭了(化療掉髮),我就去做個大髮套!醫生說有1/3的癌症患者是被心理壓力嚇死的,我一定不做那1/3的人!爭取早日回歸!」等他身體恢復,要加入公司員工組織的每周徒步活動。
李開復是台灣人,生於新北市中和區(過去是台北縣中和的南勢角),父親是中華民國第一屆立法委員李天民。李開復在中學時移民美國,獲得美國國籍,1998年移居中國大陸北京市,2011年放棄美國國籍,只保留中華民國國籍。

原文網址: 回台化療 李開復:別老談哪些名人淋巴癌辭世好嗎? | ETtoday大陸新聞 | ETtoday 新聞雲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30911/268908.htm#ixzz3QlitbqGz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3#
 楼主| 发表于 2015-2-4 19:31:02 | 只看该作者
李開復感激網友送祝福 自由發言牽動5150萬粉絲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2013年09月7日 00:03

創新工場董事長,同時也是微博紅人的李開復在微博上宣布自己罹患淋巴癌的訊息:「世事無常,生命有限。原來,在癌症面前,人人平等。」發文引發多方關切,曾任Google大中華區總裁的他,由於發言極富自由風格,對大陸年輕人產生不少影響力。



▲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確實罹癌,他的自由風發言影響許多大陸年輕人。(圖/東森新聞)
李開復於5日晚間在新浪微博宣布罹癌,騰訊網與創新工場聯合創始人暨新聞發言人王肇輝也向北京青年報證實李確認罹患癌症。李開復於6日表示,自己罹患淋巴癌,感謝這麼多網友的問候與關心,他會選擇更加積極的心態來面對生活起伏。
李開復的網路事業相當有聲有色,但大陸年輕人更關注他的自由風發言,光是在新浪微博就有5150萬餘名粉絲。李開復從1990年代開始與大陸大學生接觸,曾受聯合國邀請到大陸演講兩星期,分享自己的求學與工作經驗,也曾創辦「我學網」,與大學生交流經驗。
2000年起,李開復發表7封「給中國學生的信」,談到做人要誠信、選擇的智慧與人才觀念等,給予年輕人不小啟發,也常上新浪微博轉發時事評論、人權相關的文章,希望藉此引發大陸社會關注。不過,也因為這樣自由派的作風,有時會受到大陸「五毛黨」(支持大陸官方立場的網路評論員)言語攻擊。

原文網址: 李開復感激網友送祝福 自由發言牽動5150萬粉絲 | ETtoday大陸新聞 | ETtoday 新聞雲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30907/267214.htm#ixzz3Qm6pHBTa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4#
 楼主| 发表于 2015-2-4 20:13:03 | 只看该作者
李开复:如何设计你的2015年度计划

分享到  2015-01-07 11:15:31

责任编辑:刘俊 来源:新浪科技 作者:夏天怡



李开复:如何设计你的2015年度计划

新的一年总有新的愿景与目标,也就是“年度计划”(New Year Resolution)。两个多月前,脸书的创办人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到北京参访,在清华大学用中文做了超过30分钟的演讲与问答,令大家印象深刻。不只国内媒体,许多美国主流媒体都用“惊豔”来形容 他的中文能力。
我记得约4年前,Mark 邀请我到硅谷脸书总部演讲,印象中他只能简单用中文介绍几句;多年后,他的中文已进步神速。
最近几年,Mark 每年都有个人的年度计划。去年,他每天写一张“感谢卡”,让自己随时保有感恩的心。前年,他规定每天必须认识一位新朋友,扩展生活领域。2012年,长期投入管理工作的他,立下回归写程序的计划,让自己不忘初衷。
2010年,Mark的年度计划就是学好中文。这次他在清华的演讲,虽然肯定是经过公关的精心包装,但他不只用中文回答所有问题,还能用中文讲 笑话,让全场哄堂大笑,实在不容易。Mark本身的努力与坚持,值得鼓励与效法。因此,如果能够好好规划年度计划,对人生会有意想不到的影响。我也做过不少新年计划,在这里可以分享一些诀窍:
1 选择一项可行的目标就好
人的习惯就是,当要求太多,其中有一项做不到,就可能全盘放弃。倒不如挑一件可行但有难度的去做,尤其是第一次。人总是需要靠着一些小小正面的成就感,慢慢建立自信。
2 设定目标的SMART原则
Specific 具体
Measurable 可衡量的。例如,不要将目标订为“多做善事”,这不够具体,也无法衡量,可改为每个月到老人院做义工一次。
Attainable 可实现的、例如,不能订明年就要赚进1亿元,必须是可以完成的目标。
Result-based 重视结果导向,而不只是过程。例如,1 个月减重1 公斤,而不只是每天早上不吃饭;或托福成绩提升50分,而不只是每天花时间背单字。
Time-based 有时间性,在某段时间内完成计划
3 挑选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
我们常常选择先去做紧急的事,例如明天就要考试,一定会花时间去准备,不必靠年度计划来督促自己。但人生中有太多重要却不紧急的事,年度计划必须挑选对人生有影响力,或重要的事,例如健康、前途、累积学识、人际方面成长相关的计划。
学好英文是个典型的例子,从人生学习的角度来说,学好英文很重要,但没有急迫性。尤其离开校园后,如果不在外商,或是工作上用不到英文,就可能松懈,十分可惜。
以Mark为例,学中文对老美来说,是一大挑战。如果Mark读了四年的中文,可以在台上演讲,那么学了十几年英文的中国人,是不是更应该学好英文呢?
我鼓励年轻人,可以先从阅读英文新闻开始,一方面开拓视野,同时增强英语能力。不要把时间浪费在重复性的新闻,世界上还有很多很棒的英文网站和 书籍。我也建议,花一半上网的时间读英文相关的资讯,或者有计划的大量阅读英文书籍。如果你想同时学英语和增加知识,可以看看这几个英文网 站:Business Insider, Quora, Buzzfeed, Khan Academy, Linkedin, Techcrunch, Pando Daily, WSJ.D, 也可以在网上搜索Ted英文演讲,历史上知名的英文演讲,着名毕业演讲等。
另外,我分享一个扩展人际关系的年度计划。多年前,我从中国调回美国微软总部,为了拓展社交圈,我计划多认识新朋友,虽不像Mark一天认识一 位,但我规定自己每周和一个新朋友吃饭,或喝茶。去哪儿找那么多人吃饭啊?我教你我的秘密:每次和新朋友吃饭,谈话中留意有没有什么他的朋友是你希望认识 的,吃晚饭前务必请他再介绍一位朋友给你,增加你的社交圈。
为什么要拓展社交圈?其实人生有很多机运,不是靠着最要好朋友的“强”关系,而是维系你的上百个“弱”关系; 如果能够掌握更多人脉,也可以带来更多的机会。如何认识新朋友?可以请朋友引介关于新技术、产品管理、投资领域中的佼佼者,这样既能认识新朋友,也能增广 新知识,拓展新视野。
4.总结
人总是有惰性,喜欢窝在自己的舒适圈,要想成长,就必须改变。当你订下年度计划,认真执行一阵子后,你会发现,任何新目标都可以变成生活中的一部分,不需再刻意执行。想要改变,就先从自己做起。

关键词:李开复年度计划



李开复(百度):

http://news.baidu.com/ns?word=%C ... &rn=20&ct=1

李開復(Google):

https://www.google.co.jp/webhp?s ... 5%BE%A9&tbm=nws



创新工场:

http://www.chuangxin.com/

5#
发表于 2015-2-14 18:19:53 | 只看该作者
李开复患淋巴癌休整17个月后归来 称不会因病退休

发表时间:2015-02-14 10:40:32

关键字: 李开复回归李开复复出李开复癌症李开复回京李开复淋巴癌李开复生病李开复病情李开复

全面“复”出!时隔17个月,从淋巴癌里康复了的李开复现身北京。2015-2月13日,他上午在创新工场对创业者讲谈,下午在北京家中见媒体、开创业者Party,尽管遵医嘱每周只能工作2~3天。据《新京报》报道,李开复穿着黑色西装、粉色衬衣,依然很健谈,气色看上去也不错,并没有想象中癌症病人的憔悴神态。
李开复是知名IT投资企业创新工场创始人,被誉为“青年导师”、“创业导师”,曾任职苹果、微软、谷歌三家科技公司,也是鼎鼎有名的微博大V。2013年9月李开复在微博间接承认患上淋巴癌。如今,在台湾养病一年多,病情好转回京。
2月13日上午,李开复公开亮相,讲述自己和淋巴癌做斗争的经历,称自己曾认真写了遗嘱,后来按照医生指导,开始查阅资料,相信自己配合治疗,应该活个10年没问题,并表示自己不会因病退休。李开复回归后的第一次公开亮相,仍是一股浓浓的“导师”味道。



以下是虎嗅网根据与李开复的面对面采访整理的文字:
关于生病:曾写了6遍遗嘱
2013年9月,对创新工场的40多个团队成员来说,李开复消失了4天。电话不接,Email不回。到第五天在视频电话上看见这位工场李开复时,李开复神情轻松地告诉他们,自己罹患了淋巴癌,4期,20多个肿瘤。
17个月后,回忆起那一幕,李开复承认自己是在强颜欢笑:“何必让他们担心,但我自己非常绝望。虽然医生跟我说4期并不严重,但你知道,病人这时候都会把医生的话理解成安慰。”
李开复说,自己第一反应是,遗嘱好久没有更新了。他去找自己的律师。按照台湾的立遗嘱规矩,律师要求他自己把遗嘱手抄了4份,提及的相关人都要一一列出姓名、出身年月、身份证号。“我的遗嘱每份有6页长,太太怎么样,哥哥姐姐孩子怎么样,一一写了6遍。那个时候心情是最绝望的。”
但随后自己查资料、理解病情的过程中,他慢慢摆正了心态,一边配合诊治,一边把自己肿瘤的各项参数、“总共加起来有几公斤”都研究了个遍。
虽然还每周不落的跟创新工场开视频例会、项目评审会,但他的时间也慢慢从工作中剥离。开始有大量时间可以看书,《西藏生死书》也在他的书单里。
受心态所影响,他看了二三十本宗教类书籍,想从信仰层面理解自己为什么被选中;看了四五十本健康养生的书,来理解、调理自己的病情。但虎嗅问到这期间他所看过的最奇怪的书是什么,李开复跟创新工场的联合创始人王肇辉对视了一眼,“不能说”。
关于三观的变化:最大的心态变化是是是健康
在休整的17个月的后半年里,随着病情的稳定,他有更多的时间去体味生活。他强迫自己每天睡7个半小时;每周至少3到4小时的运动时间,自己慢慢爬阳明山;陪年逾九旬的母亲吃饭;陪女儿申请大学、策划摄影展。
“对人生,最大的心态变化当然是健康。健康不及格可能就没有人生了。”
他去一个朋友家玩,从进门开始就赞叹连连。
“你家的桂花好香!”
“一直这样啊。”朋友说。
“你家的布置好漂亮!”
“一直这样啊。”朋友说。
“你家的躺椅看着真舒服,真想躺一躺。”
“一直这样啊。”朋友说。
“是重新装修了吧?”
“一直这样啊!”朋友说。
“我第一次去他家是在Google的时候,第二、第三次去是在工场的时候。人家的家一直没变,但我脑子里都是工作工作,对那些美好的东西根本视而不见。”17个月后的李开复说。
“生病让你真正意识得到众生平等。”李开复说,“以前我的信念基本就是我的书名,最大化影响力、做最好的自己、世界因你而不同。”但病中回顾,他发现这里面有陷阱:功利。
“如果最大化影响力,那是不是只帮最聪明的人?只投最成功的公司?只跟最顶尖的媒体聊天?发微博只看转发数、评论数?”
在病中,他每周刻意花几个小时,跟找得到自己、希望获取建议的年轻人聊天。而这些人,用他以前的标准来看,往往是没什么投资价值、未必优秀的。他曾因此吝于投入时间。



复出后先发条微博
关于返工:不会退休
每周2到3天的工作量,完全不是生病前的李开复的风格。以前的他看见自己日程表上有一分钟的空档,都会问责秘书。
而现在,他决定放平心态,做那些对自己压力不太大、又能更有效增值的事情:
比如,创新工场的战略方向制定与调整,为特别的岗位补充人手,对外面向媒体、投资人;
比如,在美国寻找好的创业者和创业项目;
比如,给规模在50人以上的稍大创业公司提出战略上的建议和帮扶。
在养病期间,李开复跟徐小平、蔡文胜数次深度的沟通了“早期投资者如何帮扶创业者”这个议题。而创新工场在节后也会宣布跟徐小平的真格基金、蔡文胜建立深度合作,集中更多的力量去帮扶创业者。
“早期投资里,有的个人天使往往有特别垂直、特别专业的行业知识,但不全面”创新工场的联合创始人汪华说,“创新工场做了四五年的早期孵化,积累了很多的能力。加上徐小平、蔡文胜,我们其实投了数百家创业公司,覆盖了中国最大的创业者群体。如何把我们积累的知识开放给群体、回归创业环境、批量的帮助更多人,这个是我们联手想要做的。”
另外,观察者网查询到,人人影视变身美剧社区“复活”,正和李开复的创新工场谈投资。

标签 >> 李开复大V导师癌症致癌抗癌癌变

http://www.guancha.cn/life/2015_02_14_309529.shtml



李开复重返创新工场 淋巴肿瘤已不明显

2015-02-13 14:28:56 来源: 网易科技报道

李开复回归创新工场并向员工演讲



网易科技讯 15-2月13日消息,据创新工场联合创始人王肇辉微信显示,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回到位于北京鼎好大楼的创新工场,并为创新工场员工演讲。

王肇辉称:“在医生的允许下,开老师在春节前的这两天回到北京办公室看望创业小伙伴们。他最近两次的体检结果良好,淋巴肿瘤已不明显。但医生特别提醒:化疗虽然有效,但是癌症并未治愈,必需持续温和治疗,保持良好生活习惯,降低压力。”

李开复于2013年9月6日发微博称其患上了淋巴癌,当时面对癌症,李开复表现了坦然和乐观,称“病痛也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会选择更加积极的心态来面对生活起伏。”



李开复重返创新工场 淋巴肿瘤已不明显



李开复重返创新工场 淋巴肿瘤已不明显

白鑫 本文来源:网易科技报道



李开复现身创新工场北京办公室:癌症尚未治愈:

http://tech.ifeng.com/a/20150213/40982960_0.shtml



回京后创业者纷纷登门探访,李开复:不会因病退休:

http://news.163.com/15/0213/19/AIBVA3AE00014SEH.html



李开复归来:淋巴癌休整的17个月,他都做了、想了些什么?:

http://www.huxiu.com/article/108672/1.html

6#
发表于 2015-6-19 11:39:07 | 只看该作者
李开复修的死亡学分

新闻观止15-06月19日 09:12

摘要 : 两个月确诊,六个月的化疗时间,九个月的休养时间。李开复离开聚光灯和创新工场17个月。从最初认为自己活不到100天,到现在重返北京,被称为“青年导师”的李开复上了一堂深刻的死亡课。

2015年6月13日晚上八点多,李开复正跟一个叫做“兄弟会”的组织,聚在北京郊区的一个酒庄里玩德州扑克。兄弟会的成员都是李开复创建的创新工场所投公司的创始人。

小鱼儿科技创始人宋晨枫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李开复的牌技很好,当晚大家一直打到午夜一点多。创新工场的人一直催促李开复去休息。

几个小时之后,李开复又飞回台湾去养病了。按照医嘱,他每个月必须休息半个月,每天晚上九点必须睡觉。

自从2013年9月被查出淋巴癌之后,李开复经过了17个月的治疗,今年2月才重回江湖。

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专访时,李开复说,目前他的身体情况是,化疗成功了,扫描没有发现肿瘤,但癌细胞还在不断产生,而且产生的速度比常人要快。

“如果我能做好预防,希望就不会再复发了。”李开复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李开复的新书将在今年15-6月27日首发。这是他的第六本书,书名叫《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学分》,讲述的是他与淋巴癌作斗争的17个月里的故事。

李开复今年54岁,祖籍四川华阳(成都下辖),据李开复的姐姐李开敏在《我的父亲李天民》一文中说,他们的先祖自创刘门教,门生无数,是个书香门第。李开复出生于台湾,有两个女儿。

家里七兄妹,他最小,是父母老来得子,他和他父亲年龄上差了半个世纪。在父亲生病的时候,他和姐姐轮流,在病榻前给父亲喂食。

李开复在台湾上的小学,中学和大学在美国,念过哥伦比亚大学和卡内基梅隆大学,擅长人工智能和语音识别。他曾在苹果、微软和Google等担任要职,其中在苹果工作了6年,微软7年,谷歌4年。在微软和谷歌,他都是负责中国区的业务。2009年他从谷歌中国负责人任上离职创办创新工场。

他曾经有很多标签,最显眼的是青年导师和网络大V。但经历过17个月的“向死而生”后,李开复完成了一次身体和精神的升级。

在这场扑克大赛之前,兄弟会聚在一起做了一次封闭培训,主讲人是李开复。他讲的主题是“幂定律”:创业成功者永远是凤毛麟角,大的成功者的成就,比所有小成功者的成就还要大。

而在过去,李开复更喜欢的是跟创业者大谈“世界因我不同”。

“我觉得自己只有100天可活了”

李开复的病来得很突然。

2013年暑假的一天,李开复在台湾一家医院做例行身体检查,医生建议说,年纪大了,做个核磁共振全面检查下身体很有必要。这是李开复第一次做核磁。

创新工场联合创始人王肇辉对南方周末记者回忆说,大概是2013年8月的一天,他和李开复在河北承德参加一个会议。李开复突然出去接了个很长的电话,打完电话后把他和公司的其他高管叫到一起,说台湾的医生让他尽快回台北去复查一下身体。

起初,李开复不以为然,当晚还跟同事们一起打了德州扑克。第二天跟电影《乔布斯传》的乔布斯扮演者阿什顿·库彻一起接受了腾讯的采访。然后就飞回台北进行复查。

李开复对南方周末记者回忆说,当时检验技师拿着检查结果“哇”的一声瘫坐在椅子上,脸色发白,一言不发。李开复追问半天,医生让他看电脑屏幕,屏幕上一片漆黑,布满了二十多个亮点。

医生告诉他,这些亮点都是肿瘤,他可能得了淋巴癌,也可能是胃癌或者肠癌末期,造成癌细胞转移到了淋巴,当然也有可能只是李开复吃坏了东西,造成淋巴肿大。

当晚,李开复睡不着觉,想起了自己九十多岁高龄的老母。

几天后,王肇辉接到了李开复的电话。电话中李开复语气沉重,说自己可能得了淋巴癌,但他不太相信,不断想用数据和新的检测方法或者美国的案例来证明自己是小概率,直到后来医生从他肚子里取出活体肿瘤,做切片检查后确诊是淋巴癌。

从体检到确诊,用了两个月的时间,这对李开复和家人都是一种煎熬。

大女儿非常伤心,李开复要不断去安慰她。小女儿当时正好在申请大学,本来成绩不好,听说爸爸可能得病,她拼命努力学习,最后反而成功申请到很好的大学。

“当时我真心觉得自己只有100天可活了。”李开复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在美国的时候,李开复就立了遗嘱,回台湾后,有律师朋友建议他按照台湾的法律重新立一下遗嘱。李开复一直没当回事。这次生病后,李开复赶紧按照台湾法律立了遗嘱,但内容没有变。

“台湾的法律要求遗嘱必须是手写的,而且不能有错别字,开复跟键盘打了几十年交道,这次要带病用笔写字,而且是繁体字,一写就是好多份。”王肇辉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李开复开始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家人身上。他跟妻子说,想再去一次两人认识的餐厅,去两人度蜜月的地方再旅行一次。他不停地回忆起跟小女儿一起在水城威尼斯的游船上,跟着船夫一起唱歌的场景。

最终医生给出的答案是:淋巴癌四期。“这在淋巴癌里属于中间严重程度。”李开复说。

医生一直安慰李开复,说他的病情没有那么严重。但李开复不相信,最后医生无奈之下给他发来一篇意大利论文。这篇论文提出,淋巴癌患者存活时间取决于是否进入骨髓、是否超过60岁、肿瘤是否超过6厘米、数量是否超过20颗等因素。看完后李开复松了口气,觉得自己再活五年甚至十年都还是很有可能的。

在选择治疗方案的时候,李开复一开始选择中医中药,但后来还是转向西式化疗。在化疗期间,李开复开始构思《向死而生》。由他口述,几个台湾的朋友帮着整理,最后成书。

“你问问自己的心,千万不要骗自己”

确诊之后,李开复决定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跟股东、员工、被投公司和公众做沟通。当时创新工场投资了八十多家公司。当李开复在微博上发出“癌症面前人人平等”这句话后,王肇辉的电话一直响到第二天午夜一点多。

极路由创始人王楚云对南方周末记者回忆说,在李开复正式公布病情之前,他们在北京见了一面。李开复为这次见面做了很多准备,问了很多关于路由器的专业问题,并给了很多专业意见。后来王楚云去台湾看望李开复,在台北阳明山附近一个咖啡馆聊天,李开复告诉王楚云,他每天都在阳明山散步锻炼。还告诫王楚云,一定不要熬夜工作。

在这17个月里,每隔2个月王肇辉就会去台湾看一次李开复。他亲眼看到过李开复化疗时的痛苦。“在肚子上打了几个洞,管子从嘴里插到肚子里去,还被灌药,裤子上全是血。”王肇辉用血腥来形容自己看到的场景。

但为了给同事们吃定心丸,每周一公司例会,李开复都会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如约出现在公司的视频会议中。有次连线,李开复强作欢颜,开玩笑说自己头发储备很多,一两次化疗没问题,然后抓抓自己的头发。这一抓,好几个员工的眼泪就下来了。

在生病之前,李开复基本是零锻炼,想拉他去锻炼基本不可能。2014年5月份,王肇辉已经能在台北的大学校园里看到李开复散步了,他还被李开复拉去冒雨爬了两个多小时的阳明山。两人走到半山腰,在一个可以看到台北全市的地方坐下来休息。李开复感慨说,不知道自己的化疗会怎么样。尽管李开复用的化疗药比较好,头发掉的很少,但依然有些副作用,比如便秘。

生病期间,李开复开始反思自己,他把得癌归结为四个方面没有做好:睡眠、饮食、压力和运动。

其实李开复的身体早就报警了:长期睡不好、痛风、便秘,还得了带状疱疹。但李开复说自己狂心难歇,直到这次被查出淋巴癌。

现在他每天睡到自然醒。强迫自己一个星期只工作2到3天,一天至少睡7个半小时,中午最好睡午觉。

在生病之前,台湾的星云大师问他,开复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李开复说最大化影响力,世界因我不同。大师说,这样太危险,你问问自己的心,千万不要骗自己。

李开复在书中自省说,过去自己一场演讲不到一千人不去,每天微博粉丝不增加一万个,就觉得这天微博还没发够。很享受通过微博轻易发起万人实名抵制某一个热门电视节目的快感。有人给他发邮件问创业问题,他只回复那些有可能成功的。要见一个创业者,他会先看看对方的公司怎么样。决定是否接受一个记者的采访,他会先看看这家媒体的读者群够不够广泛。

宋晨枫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感觉李开复最大的变化是,愿意把他的资源和名誉,分享给所有的创业者,无论是否接受过创新工场的投资。

“过去开复比较忙,找他的人也很多,他对创业者比较挑剔,只愿意帮助那些成功几率大的创业者,但这次他说,谁需要他站台,吱一声就行。”宋晨枫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在治疗期间,李开复看了一本叫做《安慰剂效应》的书,说的是战争期间,医生没有麻醉剂,用盐水代替,对病人谎称是麻醉剂,很多不知情的病人真的就觉得疼痛消失了,甚至能忍受开刀。这让他重新开始审视自己的宗教信仰。

得癌之前,李开复没有特别的宗教信仰,只是相信有神。但现在他是一个坚定的有神论者。他说,每个人跟亲人之间的心灵感应,你看到一个人时似曾相识的感觉,背后都是神的存在。

李开复养病期间,徐小平、蔡文胜、何伯权和杨向阳等投资圈的朋友专程去台湾看过他,他们一起去见了星云大师,在佛光山住了三天。

雷军、周鸿祎、傅盛等互联网圈的朋友,也趁着去台湾出差的机会,看望了李开复。创新工场的全体同仁则集体去台湾看了一次李开复。他跟每个员工聊天,聊到晚上不肯回家。

宋晨枫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当时李开复听说他的公司要融资,在病床上给他写了很长的邮件,希望能投资小鱼儿科技。在接受李开复的投资后,宋晨枫去台湾看望李开复,李开复带病拉着宋晨枫去见了一次郭台铭。后来宋晨枫把两台“小鱼在家”机器人送给李开复,李开复给自己母亲留了一台,另外一台送了郭台铭,并再次给宋晨枫写了一封超长的邮件,反馈自己的产品体验和对于品牌宣传的建议。

“垄断者终将被打败”

两个月确诊,六个月的化疗时间,九个月的休养时间。李开复离开聚光灯和创新工场17个月。

这17个月,恰恰是互联网行业日新月异的时期,移动互联网大爆发,涌现了很多新的商业模式和商业趋势,比如市场上一二名纷纷合并。对李开复来说,最现实的是大量跟创新工场类似模式的创业孵化平台涌现。

6年前,李开复创办创新工场的时候,当时创业者面对的投资环境不太好。李开复说,当时很多VC给创业者的融资条款很苛刻,对创业者很不公平,创新工场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成立的。一位美国记者来参观创新工场后感慨说,李开复的公司是瓶子里的硅谷,创业者可以在这个瓶子里得到瓶子外没有的养分。

“现在不太需要瓶子了,投资环境慢慢变得跟硅谷一样好。”李开复说。

实际上,创新工场也完成了一次升级。

刚成立的时候,创新工场的定位是创业者的创业孵化器,为创业者提供法务、财务、招聘、商业、技术、产品、市场、公关等一揽子创业服务。后来的定位是“孵化+投资”的模式。最近他们又联合徐小平的真格基金等一起新增了创业辅导业务“群英会”。

李开复表示,他支持所投公司的创业者拆除VIE架构,把上市地改成A股。但他认为,目前A股泡沫太大。A股要健康持续发展,需要吸纳互联网行业的好公司登陆A股。而且前提是,有30%的中概股回归A股,并且他们的股价能涨个五倍。

虽然现在不怎么玩社交媒体了,但李开复说自己也投资新媒体,重点是那些以互联网思想为中心的新媒体。而且他说,有价值有主张的媒体依然会发展起来,但这种案例很难通过旧媒体的转型来实现。

尽管淡出圈子17个月,但李开复并没有跟行业脱节。他说自己也会尝试专车,但大多数时候叫不到车。对于目前很多地方对专车的态度分歧,他说自己比较欣赏上海的态度,即专车要守法,但法规要修改。

对于目前市场上的第一和第二名合并案例越来越多是否将遏制创业者的创新,李开复说,这些垄断者终将被打败。而打败他们的往往是他们意想不到的对手和方式。比如当年把微软从垄断神坛上拉下来的,就是苹果和谷歌。苹果曾经是微软多年手下败将,谷歌用的是安卓操作系统——这是个微软人怎么也没想到的武器。

生病期间,李开复还帮助台湾地区行政部门,参照中关村管委会的模式,设计了一些鼓励创业者的制度。李开复说,台湾过去五年在互联网行业落后很多,很多台湾的创业者,做大市场的格局和能力不够,很少有愿意搬来大陆发展的。只要有,李开复一般都会投资。目前创新工场投资了两家从台湾搬来大陆的公司。

不过李开复也认为,台湾的一些“小确幸”(引申自村上春树的诗,意思是小的但确定的幸福)的商业模式,也值得大陆创业者从台湾学习之后引回大陆。

比如台湾有一些很好的咖啡、美食、温泉、按摩和月子中心品牌。这些大陆日益崛起的中产阶级会喜欢。前提是大陆的公司需要学习台湾的服务心态。

2015年1月2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顺应网络时代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形势,构建面向人人的创业服务平台。在会议上,李克强点名“创新工场”,肯定了以“创新工场”为代表的创新型孵化器的模式。

半个月后,李开复选择在西方情人节前一天(2月13日)回到北京。尽管医生警告过李开复,这个病五年内不能复发。但用王肇辉的话说,回到北京后的李开复就像一个行星回到了自己的轨道,又开始停不下来。回来一周就感冒了,自己买了一堆维生素C对付过去。

7#
发表于 2015-6-30 09:38:34 | 只看该作者
李开复:我不会忘记

创新工场06月29日 18:44



写在前面的话:当我们生命还剩下一百天,我们最珍惜的应该是什么?事业和家庭,真的很难平衡吗?一直以来都很有远见的开复老师,为何又说要“活在当下”?从前开复老师说“世界因你而不同”,现在这句话有了什么新的含义吗?

15-6月28日晚间在2015创新工场校园行北大站《复归》的活动现场,在与癌症抗争17个月后,开复老师首次走进校园,再度和他最关注的大学生群体坐在了一起,在光华管理学院报告厅内向大家分享了关于自己生病期间的一些感悟。活动现场上,开复老师的演讲幽默诙谐却又值得深思,以下是筑梦者之李开复《向死而生》视频和活动文字实录,供抱憾没能亲临现场的朋友们一道感悟开复老师的心路历程。

李开复:

北大是全中国,甚至全世界思想最开放,而且是最有创意的一个学校。因此我也希望,我病后第一次在中国大陆校园演讲能在北大同大家分享,不仅是分享我们创新创业的想法,更重要的是分享在过去24个月,我自己学到的真正的死亡学分。中国人挺忌讳死这个词,但是我这本新书叫《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学分》,这个书里面死出现了两次,很多出版社都觉得这个书不能这么出。但是,其实我觉得我们作为人在世,应该面对所有不可避免的事情,而且我觉得死亡这件事情,它对我个人,而且对每一个人都不可避免,都能改变我们人生的意义和方向。   

向死而生是什么意思?人都避免不了一死,但是当你理解了死亡毅然来临,甚至你面临死亡,它可能让你得到一种顿悟,让你能了解人生真正重要的是什么、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如果人可以得到永生,我们就不需要珍惜每一分每一刻,我们需要珍惜我们和亲人在一起有限的时间,我们需要珍惜把握时间,创造伟大的事业。   

死亡是必然的事情,它在我过去的两年中,扮演着特别重要的角色。当我做这个纪录片或者写书的时候,我不希望忌讳它,而且我真的希望直面死亡,把面临死亡时它带给我、教给我所有的事情,能有机会和大家分享,而且是一种特别真诚的分享。过去我的演讲或者书,包装的滴水不露,特别在乎自己的名声,很多人觉得开复的形象永远是非常正面,无论问他什么问题,都是一个标准的笑容,也是一个标准的回答。   



但是你可以看到在这个纪录片里,和我的书里面,我把我真实的想法用真实的感情流露出来,希望大家看到一个更真实的李开复,我希望在未来,我不用再那么在乎我的名声。当我想到有什么价值可以分享的事情,我希望用最真实的语言和所有的年轻朋友分享。   

面对死亡我学到了什么呢?我今天分享8个我学到的学分,昨天大家看到了李开复的7个学分,我觉得北大演讲不能是7个学分,至少应该是8个学分。   

我觉得我学到的第一个学分就是人的健康是无价的。人都会有一种挫折,好像自己永远不会生病,包括我自己。以前很多朋友都跟我说,你每天5小时睡眠是不行的,半夜起来一两次E-mail是不应该的,你应该有深度睡眠。听着有道理,我的想法就是我一直都这样没生病。很多人跟我说,要多运动,潘石屹在微博上多跑步的人可以多活两年,我就调侃他,我说可是多出两年时间都用来跑步了。这些事情说起来似乎都很简单。   

作为一个学统计的人,我非常清楚,当你不健康的时候,是不是马上重病,是有一定的概率,所以在你身上你这么不健康的睡眠、饮食、运动,没有生病,不代表这么做是对的,也不代表以后不会生病,只代表你的抵抗力不断降低,抵抗力降低的时候,可能各种病痛会来临,包括癌症。这种话说了很多,我不知道为什么,我认识的每个创业者,虽然他们个人很聪明,很有理性,知道健康的重要性,但是问他们自己的时候,我这么长时间也没问题,我抽烟也没关系,吃东西我从来不吃蔬菜也不生病,这种话我们说了多少次。但是我们要了解,你们北大的同学,读了这么多统计的概率,任何事情都是有概率的,抵抗力是有限的,不断降低是很糟糕的事情。我自己不知不觉就变成了非常不理性,不健康的人。   

今天郑医生也在场,他是我的双重救命恩人,虽然他不是直接救我的命。因为他发明了用核磁共振做身体检查,所以我才能足够早的发现我的癌症,足够早的得到了治疗。因为核磁共振认识了郑医生,他教给我健康的理念。人的健康就是你的饮食、睡眠、运动、压力。这4件事不用做到完美,但是至少都得及格,最好是七八十分。很多人认为我们的养生和勤奋工作是两个对立面,再不然就是拼命工作,再不然好好退休养生,其实不是这样的。   

我自己的体验非常清晰,如果我注意一点,少吃点糖,少吃点油炸的,少吃肉,多吃蔬菜,我并没有消耗生命和时间。如果我每周爬山,三次,每次一小时,也就三个小时。如果我每天睡饱7个小时,就是比5个小时多两个小时,而且是更有精神的过一天,其实花的代价并不是那么多,每天还是24小时。郑医生告诉我们,这4件事彼此是可以相关的,而且是每天尽力做好,并不是要求完美,也不是极端化的看这样的事件。   

在健康方面,很多人说,李开复得了癌症,怎么可能还会回来呢?癌症就是绝症,淋巴癌这么严重,淋巴全身跑怎么可能还活呢?所以一定没有得癌症。我的检查结果确实是得癌症的,但是癌症真的不是绝症。我觉得在国内,我们常常有一些误导和误解,我们错认为癌症的严重性。一方面,其实癌症是一个慢性病,也许有一些是比较严重的,但是大部分的癌症,你维护好身体,有很好的生活方式,尽能力治疗,但是不要过度治疗。三分之一的国内癌症病友过世了,三分之一是吓死的,三分之一被过度医死了,只有三分之一真的死于癌症,癌症真的没有那么可怕,要合适医疗,要有很好的正面、正向的心理态度。   

人的正向心态真的特别重要,在座有很多都是理工学生。你们可能听过安慰剂效应。它的来源是在以前一个战争的时候,有一位医生没有麻醉剂了,怎么办呢?他灵机一动想了一个办法,医生把盐水注射到要开刀的伤兵身上,告诉他们这是麻醉剂。后来他发现那些病人开刀的时候,并没有特别痛苦。从此就有了安慰剂效应。这代表了什么呢?代表了我们的心理暗示和我们各种的感觉、存活的可能性、感觉到疼痛的严重度,都会因为我们强大的心理暗示有一些修正。安慰剂效应应用在医学上,当试验一个新药的时候,一百个人吃这个药,一百个人不吃,观察两年之后,看吃的是不是比不吃的好。医学专家发现这么做不行,因为不吃的人有负面心理暗示,吃的人有正面心理暗示,这样并不能精确查出来这个药的有效度。因此这个实验一般是一百位吃这个药,一百位吃糖,但是做成药的样子,都跟他们说这是药,然后看看试验效果。这样一比较,一百个人吃安慰剂,一百个吃药,如果病好了,这才是真正的有效。   

如果我们认为心理因素干扰了科学结果,因此觉得没有心理因素多好。但是这个思维是错误的,心理因素是非常伟大的事情。它告诉我们的是,给他一颗糖吃病也会好,如果他不断给自己正面的思想,不断加油鼓励,这个病好的概率就变高。可能很多人觉得,这个好像很神。科学数据放在那里,我们人类太渺小,对宇宙的知识懂得太少,我们才会把安慰剂效应当成副作用。其实它才是主作用,只是人类还没有发明出来我们怎么用我们的意识治疗疾病。我想医生99.9%的能力还没有被挖掘,没有被挖掘所以我也不能告诉你们如何医病。我刚才讲的两个例子,麻醉和安慰剂告诉我们说,其实人就要保持非常正向的思维,要给自己打气,要说正面的话,要相信自己会克服困难和病痛,要告诉自己一定可以渡过难关,相信这个对我们的病率,或者对我们同学的考试很困难,找工作不好,失恋很痛苦,都要用正向的方式打气。

我第一次诊断的时候是淋巴癌四期,我听到这个时候已经把我自己吓死了。我们很多人听到这个病况就会想,这是不是绝症,能活一个月、两个月、一百天吗?当时我确实非常绝望,也认为自己时间不多了,每天活的很痛苦,很煎熬,晚上没有办法睡觉,不得不吃安眠药。我不是很爱哭的人,但是那段时间哭了蛮多次。我一直想我还没有活完,上帝为什么把我带走。所以我想跟他谈条件,能不能再给我点时间。我脑子里都在想这个事情。从工作到生病之前,脑子里转的都是事业。发现得了淋巴癌四期以后,脑子里转的都是我只有100天了,我怎么办。但是非常幸运的有一位唐医生跟我说:我必须要告诉这个不是肝癌四期,不是肺癌四期。淋巴癌四期定义有一定的医学的问题。我告诉你一个论文你研究一下,你就会发现,这个不是那么严重。我本来以为他是骗我的,因为医生都是爱骗病人的。这个也是心理暗示,如果他说这个病很严重,他说活不过5天,你可能3天就挂了。   

唐医生一说以后,我就查了这个论文。我发现根据我的各种指标,淋巴癌的四期,并不是说100天就会死,甚至我活三五年都还有不错的可能性,活10年,也有百分之三四十的可能性。这么一看,我还有好多年,说不定如果把自己控制住,我突然觉得有希望了。我的脑子就不再转了,我就不吃安眠药了,我心里就更正向了。我后来能非常成功的做治疗,也是因为我看了这个论文,得到了正向的方向。如果不是唐医生,而是一位不负责的医生,他就会说你这是淋巴癌四期,拜拜,什么都不讲了。我回家根据我的症状上网搜索一下,那些资源不会像学术论文那么深度的解释。假设我是淋巴癌四期,我就准备办后事了。当你告诉自己不可克服,没有希望的时候,你就完蛋了。要不断给自己打气,用正面的语言,要告诉自己我可以。

然后要接触很正向的人。当时我太太一点都不担心,这个女人怎么这样子。我说四期,她说没事儿,你一定没事儿的。我说四期,她说你不用担心,我相信你,过去那么多灾难都过去了,这次一定可以。后来我自己慢慢治疗成功了,我问我太太说,你当然怎么那么有信心认为我没事。她说我其实没有那么确定。我就是要鼓励你,如果我跟你说不行了那怎么办呢。所以我们要维护自己健康,除了郑医生的那四点,要让自己有正向的思维,要让自己有很好的幽默感,跟周围的人嘻嘻哈哈开玩笑,这样可以更长寿,可以活的更久,对自己的健康更有帮助。   



第二个死亡学分是我跟我女儿学的。我生病一段时间以后,我女儿突然跟我说,她说爸爸我觉得有一句话很有道理。一切事物的发生都是有它的理由。再换一个方法来说,什么事发生在你身上,它未必是一个果,可能是一个因。果是什么意思呢?我得癌症了,可能呼吸了太多雾霾,所以我就死定了,或者吃了地沟油,或者什么的,我罪有应得我就该死了,这是果的诠释。因的诠释就是说,也许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我们不能解释,那么也许我生这个病,其实要给我一个信号或者信息,也许它有正面的意义,要帮助我,也许我生这个病给我一个警示,让我以后活的更健康。我们面临了很大的失败和挫折,也许让我们学习一个教训,以后就不会再犯了。换一个方法思维,也许每件事都有它正面的地方,这是我生病的时候的一种不同的思维。世界的奥妙我们懂得太少了,世界的知识我们把握1%。我们如此渺小,如此愚蠢,我们就不要假设了。一个事情的发生,都是另外一件事情造成的。我们不妨用不同的因果的思维来想事情,让自己可能更开阔一下。   

第三个死亡学分,要珍惜我们的缘分,要感恩我们所得到的一切,要爱我们周围的人,而且无条件的去爱他们。缘分这个东西真的很难不相信,我作为一个科学家,以前我总是认为说缘分就是迷信。有一句话说,一切相识都是久别重逢。你有缘见到一个人,可能都是有它的理由的,只是我们不知道这个理由,我们会不会感觉到。比如我和那个室友第一次见面就是好友,或者那个人我看了就想揍他。我看到男朋友、女朋友心里就有暖暖的感觉,和那个好朋友在一起很有默契,他还没说什么,我就做出来了等等。这些都是缘分,这些缘分没有办法用科学的办法解释为什么,但我们要特别珍惜。影片里面的我的父亲也好,母亲也好,家人也好,都是特别修来的缘分。我们这一生,就应该把更多的时间和爱花在这些跟我们有缘相识的人在一起。   

曾经有一位照顾临终病人的护士,她会听一些临终病人说话就记下来,他做了多年的累计,几千个临终病人,他们最常讲的最大的将要离开世界的遗憾是什么?就是没有和自己爱的人多待在一起,这是第一名,没有和自己最爱的人在一起。几千个人里面都没有一个例子说,我没有多追求我的事业,我没有更多的工作,我们没有赚更多的钱,我出名还没有出够。我们真正留在这个世界上的是什么?是钱吗?肯定不是钱,人死了以后钱是带不走的。中国人会说留名,名留下来以后有什么用,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再过50年没有人会记住的,这个有什么意义呢?我们真正能留下来的就是和有缘和我们相识的人,他们心中对我们的记忆和爱,如果有下辈子,我们会和他们再在一起。就算没有下辈子了,这些缘分的爱,应该是我们特别重视的事情。我们不能不相信这几千个临终的病人,没有人为名利感觉遗憾,大部分的遗憾都是没有和亲人在一起。   

我生病的时候感到了我对父亲的遗憾,和对我母亲的遗憾。我觉得说,至少我的姐姐都在世,我应该多和她们在一起吃饭,出国看到什么东西要考虑帮她们着想。到处打听到的各种东西,昨天我听到有一位医生跟我说,有一个特别灵的膝盖的药,我就想到了我一个姐姐膝盖是有问题的。我们真的要花心思在上面。当你的朋友跟你说找到了很好的膏药,你可能就没有听到这些,你只会想事业。虽然在别人眼中,我是孝顺的儿子,我是负责的爸爸。我自己心中清楚,我基本上及格。我脑子里都是事业,我知道作为儿子、丈夫、父亲我有责任多陪他们。   

我每年假期都会看我年老的妈妈。朋友认为我都把所有的假期都用来陪妈妈了,真是孝子。但是我自己清楚,我在谷歌的时候,一年大概有5周的时间,我大概花一周陪我妈妈,另外4周我没怎么去玩,另外的4周我继续工作,因为我是工作狂,因为我爱我的事业。我后悔的是,我一年多工作4周有什么意义,为什么不把4周真正的给我父亲或者给我的家人?   

我觉得很多人事业心很强的时候,就觉得说对他的家庭及格就好,能够没有愧疚就好。我放个假,全部都陪我妈妈了,我就没有愧疚。多年看来,其实是有的,因为我还有那么多时间可以放假,可以去请假。陪我家人也是这样的,有的时候周末最希望的就是我太太和女儿看韩剧,我就可以跑到旁边说陪你们了,她们看韩剧是全神贯注的,我拿出手机也是全神贯注,我又工作了,又陪她们了。这样是没有用心,不真诚。我们应该知道最重要的是什么,其次是什么?当初我最重要的是工作、事业,但是我会多拿出一点时间陪家人,陪够她们不抱怨就OK了。如果我们平衡事业和家人的时候,这两者应该是相等的,现在我抱着补偿的态度。现在我的想法是说,我策划我计划的时候,我先想想我的家人需要什么,剩下来我再想工作。   

我女儿度假的时候,会来台北陪我一个月。过去的时候,陪她一周就可以了。现在我会想说,女儿已经23岁了,过几年就工作,过几年就嫁人然后就有孩子了,可能就没有太多的时间陪她了。然后我就想你回来一个月,我就每天陪你,然后你走了我再回北京工作,我把回北京的时间延迟了一整个月的时间,因为我发现我应该把最重要的放在家庭方面。   



我女儿的刺青就是努力学习。我们没有足够了解孩子,没有足够帮助他们,没有足够陪他们。有的孩子学习的时候需要帮助,甚至无法集中注意力等等。当我生病了以后,我现在也生病了,也不上班了,我时间很多,虽然比较累,比较不舒服,我就把时间花在帮助我女儿能把学业提升。从以前很不好的成绩,变成很好的成绩,然后她要去美国读大学,需要靠SAT,然后我就帮她,我就变成了她的新东方,其实我要开一个新东方的话,俞敏洪会很担心的。虽然教词汇我没有俞敏洪那么厉害,但是我的作文,推荐信方面是很厉害的。英文几乎是我的母语,我帮我女儿找了很多朋友,跟我在一起17个月,GPA学分大大提升,学校GPA涨了很多,几乎涨了45%。有一天我发现她又去刺青了,原来是TRY,因为刺青擦不掉,只能再刺一个,TRY变成了TAY,stay gold,我现在像一个黄金一样,我希望永远保持着这样一个黄金灿烂的状态。当你有付出,还是可以看到结果的,要不是陪她17个月,我不确定她会不会进入这么好的学校,渡过她成绩不好不努力的时间。   

我想我生病可能对她也是一种刺激,她认为我生病的时候,一定不要让我失望。无论如何这是我对孩子的一种付出。还有很多其他的了,包括我对我的太太和妈妈,我就不多说了,你可以买我的新书,里面会告诉你的。   

所以我觉得这种缘分是非常需要珍惜的。我生病的时候,我想到了,我过去不是足够的感恩,从影片中可以看到,我父母、我太太是怎么对我的,其实我对他们是相当敷衍的。但是他们是无条件的对我付出,而我最基本的都没有做好。当人家对你好的时候你要感恩,你要想到,要知道。而这些好像我都没有,我都认为他们应该对我做的,应该帮我做的。第二个层次,别人对你好,你应该对他好,这个是相互的。我们真正做到的,对所有的人好,对我们所有有缘的人,我们清楚我们的有缘人是谁,看到的就想笑的人,看到了心里就有温暖的人,想多跟他在一起的人,这些人无论是亲人、家人、朋友,我们应该无条件给他们爱,我们不知道有什么样的理由和缘分,让我们今生有温暖的感觉在一起,温暖的感觉就是有正向,开心,我们有缘在一起,我们应该无条件对他们付出。我父母过去50多年是怎么对我的,我希望用同样的方法对我周围所有有缘的人,这个就是大爱。我在影片中说做一个有大爱的人。我对你的爱和付出是不要求回报的。  



第四个学分是活在当下。这个世界其实是很美妙的,我女儿大学作文内容大概就是说,这个世界充满了美,美是无处不在的,不仅仅是视觉的美,还有嗅觉、听觉的。另外还有不见得捕捉和看到,这个美可能是一种眼光里泪珠,可能是婴儿的眼睛,也可能是各种各样的花的香味,也可能是很美的空气,也可能是看到满天的星星,这些都是美。她希望做的就是作为摄影师捕捉这些美跟人分享,这个对我非常有启发。我从来没有想到美,每个人看到夕阳都会说很美,看到今天天空很蓝就会拍,发一个微信朋友圈,今天天空好蓝。这个不是真正的感恩,或者用心灵体会这个世界很多美好的东西。因为世界上美好的东西很多,我们应该用心听,应该让自己的心静下来体会。因为这是真实的快乐和美好。过去我没有看到,过去我上车就打开手机和电脑,路边有任何美的东西我都没有看到。我和我女儿去海边,她拍照,我刷手机。有的时候我们需要把手机放下来,才能感受到这个世界的美。这个世界有这么多美好的事情,我们不断跑,跑到最后了,人生快要结束了,几乎没有体验到真实的世界有多少美好的事情。   

我慢慢开始学会了,昨天我们在一个论坛上有一个创业者说,怎么平衡健康和事业。他说每次跑步的时候,都拉一个商业朋友,一边谈生意,一边跑步,当然比不跑步要好很多,但是当你跑步的时候,是不是让自己静下来,让自己能享受这个过程,把自己的感官打开。我不跑步,我爬山。当我爬山的时候,如果脑子还想公司的事情爬什么山。爬山的时候就要看这些花的美,闻那些花香。我慢慢体会到,有的时候真的需要静下来,静下来以后,就算你的事业心很重,有的时候你静下来,享受这个美丽,有可能会让你的脑子更清楚,让你想出一些你过去想不到的东西。   

我慢慢开始能够把部分的时间打开我的感官体验这个世界。有一次到我朋友家,我发现他家的景色很美,我说你把前面的树都砍了吗?他说一直都是这样的,你以前没看到吗?我说什么花这么香,他说一直都有。我说那个椅子看夕阳很好,什么时候买的,他说你以前都坐过,你忘了。我以前脑子转事业的时候,不会想到这些事情。现在我喝一杯咖啡,我发现这个咖啡很好。以前都是要睡着了,然后把它放进肚子,让它成为一种清醒剂。我们应该让我们慢下来,来听这个世界,感受这个世界。如果我们这样做的话,可能让我们看得更清楚,想得更清楚。   

第五个学分,可能在座很多同学看过我的《做最好的自己》。书里面表述的是我当时的人生观,这个人生观就是人生是短暂的,我们一定要让每天进步,让自己做的更好。人之所以在世界上,就是要增加自己的影响力。想象有一个世界没有你,一个世界有你,这两个世界的差别就是你的影响力,不断把这两个差别做大,那我们的影响力就大了,以后就让世界因你不同,这是当时的人生观。   

其实这些人生观并没有错,我们确实希望让世界变得更好,让自己进步。但是这里其实有一个非常大的陷阱,在我生病以后我才看到这个陷阱的存在。世界因你不同,并不是说我是一个救世主,我要改变世界,我要改造它,我要改变别人。增加你的影响力,并不是让你说,我客观衡量我的影响力有多大,睡前不是反省自己,而是自己的影响力有没有变大,每天发20条微博影响力才大,半小时发一条,第一个字一定要吸引人的眼球,引导转发。我还有一本书是微博改变一切,里面告诉的大家是如何让微博增强自己的影响力。这个世界这么大,未知的事情那么多,我们这么面效,我们怎么可以有这种狂妄的心态,认为世界是我可以改变的,别人是我可以改变的。   

我觉得让世界变得更好,当然是更好的事情,我们让自己进步也是很棒的事情。我们学理工的时候,有的时候学着学着就把这样的事情变成了工具。有人就说李开复是服务器,当时我非常得意,我很厉害,很有效率。但是我现在回想这个事情,我现在想的是,更合适的人生观,我希望让世界变得更好,我会希望自己能做很棒的事情。一个事该不该字,如果每个人都做,世界会不会变得更好。我不会认为每天都让自己的粉丝变多,才是很厉害,每天创新工场投资的公司更多才是很厉害。我们是不是投资一个创业者没有关系,如果我帮助一个人,我就认为我有成就感,不用在乎这个人是不是顶尖的人,他会不会很厉害改变世界。我们应该用更坦然的心态看这个世界。   

我到佛光山住了一段时间,我不是任何宗教的信仰者,但是我觉得佛光山可以让自己静下来,星云大师是我很尊敬的人,跟他有几次接触和交流。他问我,你觉得你的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我说扩大自己的影响。他说这个太危险了。我说这个怎么危险。他说让有更大的影响力,善心是不错的。如果把它变成名利或者虚名,如果你的存在就是每天算影响力扩大,那么你就变成了机器你就是让自己的虚名变得更大的机器。最后你就不清楚了,你做的事情是让自己有名,还是影响力扩大。星云大师说,人是容易骗自己的,就像一个富翁说,我要赚更多的钱然后捐出来,其实他是骗自己。一个追求名声的人,他可能告诉自己我要有更大的影响力,让世界因为我不同。听起来很好听,其实是糖衣,他真正做的事情,可能没有办法拒绝虚名的诱惑。   

我们中国人都是几千年来被洗脑的,从孔子以来告诉我们,人死留名。每一个伟大的人物,每一个皇帝最后都要改自己的称号历史什么的,就是希望给自己留下一个好的名声。孔子也是非常爱自己名声的。很多中国的读书人就是传下所谓优良的中华传统,我们是仕农工商,我们对钱不看重,爱钱是不好的,但是爱名是可以的,很大程度这种想法对我是有影响的。点醒我的不是星云大师,有一对条幅是我父亲留给我的,无求品自高。这几个字从我父亲过世那一年,一直挂在我的客厅。每天看无求,但是我还是追求我的事业,跳我的槽,发我的微博,但是并没有真正沉淀到我的心里。我过去的人生观没有错,但是不能把人生观变成机器,我们不能对影响力有太大的崇拜,或者客观的衡量。   

如果我们开始那样做的话,我们可能变成追求虚名的机器,尤其我们的血液流的是几千年中国爱名的传统。我以前做过演讲,里面谈到墓志铭测试法,我们想想离开世界以后,墓志铭上要刻什么,用这个鼓励自己有更好的理想。其实这个想法未必有错。因为可能这个方法可以找到自己人生的目的。但是用墓志铭做一个例子,其实本身就是有问题的。   

昨天的论坛上,主持人问我,我的墓志铭上刻什么?我说就刻我的名字和死亡的时间就可以了。如果刻上很棒的教育家,学生叫他开复老师,有什么用,50年以后还有人看吗?这就是虚名作祟,墓志铭可以要,但是虚名是可以不要的。  



第六个学分人人是平等的,要善待每一个人。有一次我记得我做完演讲上车的时候,有一个学生一直追着车子要跑,司机问我说,要不要停下来。他手中拿了一个东西,我说不用了,我们走吧。这一幕一直存在我心中。我生病以后,我发现我对这个学生很愧疚,因为我觉得会这样做的人是比较偏执的人,恐怕不是最优秀的人,然后我很忙我就走了。但是我生病的时候,我发的那条微博,在癌症面前人人平等。其实病后我真的好好思考,其实不是癌症面前,应该是所有事物面前人人都应该是平等的。这点我觉得,包括我,也包括很多在座的各位,都是有一点骄傲的心态存在。我们能够进名校,考到最顶尖的学校,这么会读书,从小就是天之骄子。也许我做人的时候,为了很好的名声,我尽量让自己更亲和,但是其实心里肯定是骄傲的。骄傲的心其实对很多人都不平等。有很多事是缘分,很多事情我们无法解释。我们凭什么判断谁是午休的,我们凭什么觉得高人一等,可能考试我比他多几分,但是他可能比我更孝顺,也许他比我更会帮助别人等等。很多事情有很多维度。如果我们只是认为自己很优秀,把自己放的高人一等,这样的骄傲其实是非常不对的。我们更认为说,其实每一个人,每个灵魂,肯定是平等的。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我们是有缘分认识一些人。这些平等的人,每个人都有他好的地方,也许会有他缺陷的地方。真的没有什么人是特别完美的人。我觉得其实上天是公平的,每个人有他优秀的地方,也有他缺陷的地方。我们为什么来这个世界呢?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就是让自己更多的学习,更多的进步。如果抱着这个心态,我们看到周围所有的人,都应该对他们好,不要那么功利,不要那么骄傲,应该给每个人更多的机会。如果我们看到别人有缺陷,我们不应该太多的批评他们,这就是他们要来学习的地方。如果对你不好,批评你的时候,不要抱着怨恨的心态,不但应该宽恕他们,而且应该感恩他们,因为他们所说的地方就是你们应该进步的地方。如果他说的不对,可能是他需要进步的地方。海纳百川的心态,把所有的人当成平台,这是我希望未来能做的更好的地方。   

比如说我生病的这段时间,我开始做我过去不会做的事情。比如说在网上,跟陌生人交流,有一些人找到了我,我不会因为这个人不是很优秀不跟他见面。这不代表每一个人都能找到我,因为我一天只有那么多小时,我还需要很多睡眠运动。但是每周我会留一些时间出来,见一些陌生人。我认为有缘的陌生人,我认为可以帮助的陌生人。我提醒自己,我绝不用优越的心态只见优秀的人,我会见各种不同的人。在我生病这段时间,我认识了很多奇奇怪怪的人。昨天晚上我就跟一个网上找我的陌生人,他写了一封很真诚的信想要见我,他说要拍一部电影讲我,我肯定不想拍电影。但是我觉得这个人这么真诚,我就见一见。但是见了以后,我发现有很多地方我可以帮助他,有很多地方他可以帮助我。在网上我认识一个癌友,他跟我患了同样的病,他很担心,我跟来往一千封私信,我对他很有帮助。我下周在台湾出版新书的时候,他一定要来,告诉大家这个过程。   

我时间是有限的,我每天拿这么多时间出来,我随着自己的心里,随着的我的缘分,跟一些我不认识的人,或者不熟的人做一些接触,看我能不能交到更多知心的朋友,看我能不能帮助他们,或者他们也可以帮助我一点,这个很难说。我觉得这样的平等平和的心态,认为每一个人,每一个灵魂都是一样有价值的,放下自己骄傲的优越心态。   

第七个死亡学分,人生到底想要干什么。刚才我们讲让世界变得更好,怎么衡量自己,我们是带学习的。有一句话我特别喜欢,每一天生活的方式应该把它当成我们的最后一天,其实这就是活在当下。我们学习的时候要认为自己有永生。学习是不断的,无论年纪多大,都应该继续学习。也许人生不仅仅是我们在世的这些年,也许轮回是对的,也许我们灵魂升华到另外一个世界。但是有这么多的缘分存在,很可能这一生并不是死亡的时候就画下句点。如果我们死的时候,不是时间有限,分秒必争,而是这一生的目的,一定让我们看到我们看不到的,学到一些我们学不到的,让我们提升自己,让自己的灵魂升华,如果死亡以后,下面还有你会走到一个更高的起点。现在我更愿意相信这样的哲学观。   

如果人生结束的话,缘分是什么意思?而且我们对世界懂得这么少,我们怎么知道死亡以后还会怎么样呢?如果我们用这一种,一生不断地提升自己也许还没有结束。如果死了以后,一切就都结束了。没有关系,因为我们提升了,这也是很好的人生目标。我不是告诉大家一定有来世这样的目标或者宗教,不要认为人生死亡以后就结束了,我们要不断提升自己。如果有下一生你会有更高的起点。平等的人类在一起,一定有共同的人类意识。人类提升了,人类的意识就提升了。现在我更希望抱着这样的心态让自己能够不断提升自己,不断进步,让自己不断学习。对我来说,这样的学习和体验,可能是一个特别重要的事情。这是我这本书里面谈到的内容。  



第八个学分,讲了很多心灵的事情,不要全身心注入自己的事业。第八个学分,就是做自己爱做的事业。我生病很严重的时候,我有考虑到,是不是事业就不要管了,那就不是我真的需要关注的事。当我好一点的时候,我认为说我不要工作了,希望活久一点,希望健康一点,脑子里老是转事业的想法。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你快死的时候最遗憾的肯定不是事业。但是事业重不重要呢?我觉得还是很重要的。因为当我生病最难过的时候,我的团队做了一个非常让我感动的事情。他们40多个人,全部飞到台湾看我。看我的过程中我们谈了很多事情。首先他们每个人要做表演,才能得到开复的拥抱,然后我们非常友爱的拥抱了一次。最后我发现我很爱我的事业。大家看我,我们也开了会,但是我们没有谈什么务实的事。我们谈为什么来到创新工场,我们创新工场想做什么事情?这个又点燃了我做创新工场当时的初衷。我发现一个特别年轻的投资经理,他的分享是这样的,他说我来到创新工场,就是因为今天在世界上有一批人是最伟大的,他们叫做创业者。因为他们不受已有体系的束缚,他们能够最有效的把资源调动起来,能放大,给人类创造最大的价值。在已有的体制里面让他无法发挥更大的效应,在教育体系工作,也不能升职等等这样的问题,让我们走偏了,没有全身心投入到创业中。但是有创业者还不行,还需要天使,还需要我们创新工场这样的人。不是每个人都能当投资者。我们这批有能力做天使的人,能帮助创业者的这些人,和创业者这两批人,真的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一个人不能创业,能做天使,能做创新工场的工作,他就来创新工场工作。   

另外一位同事说,其实创新工场的独特,就是我们永远站在创业者这一边。我们做每一个投资和决策的时候,每一次董事会有冲突的时候,我们非常坚定,我们创业者是最棒的。我们会把我们的想法分享给大家。当他和其他投资人有冲突的时候,我们永远支持创业者。我们的目的就是做一个最帮创业者的组织,因为我们要把世界最伟大的这批人,让他们完成他们的梦想。   

还有一位同事分享说,很多投资机构是以金钱为唯一的回报,为唯一的目标衡量。但是我们创新工场是一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公司。伤害创业者的事我们绝对不做,为了了短期利益的事绝对不做,伤害创业者的事我们绝对不做,人品有道德的创业者无论他有多牛,我们是不投的。中国最能坚持这几点的组织就是创新工场。但我听到我这批员工和合伙人发自内心的话的时候,让我清晰地看到,我在全世界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回到我的工作。因为我热爱我的工作,我多年的知识,人脉,我在各种伟大的世界公司里面学到的东西,我能在这里发挥出来。创新工场之前20多年的工作,不是没有用,而是帮我做了铺垫做创新工场。   

我回来工作的时候,并不是不顾一切伤害自己健康的,变成又恢复了过去的工作,我真心的希望,我能够把我学到的这8个死亡学分,都用起来,一方面让我继续用50%的时间把创新工场做到更高的高度,能帮助更多的创业者。但同时,我绝对不会忘记,我的初心,绝对不会忘记感恩,绝对不会忘记人人是平等的,绝对不会忘记我特别想做一个有大爱的人,绝对不会忘记我人生的目标,希望世界变得更好,希望自己能够每天学习,每天成长,希望终身有机会帮助青年人,帮助每一个青年人成长,谢谢!     
http://chuangxin.baijia.baidu.com/article/95037

8#
发表于 2016-2-9 14:43:52 | 只看该作者
李开复:新年如何制定你的“年度计划”?

2016年02月08日15:05

来源:i黑马

  这两年,我一直非常感恩,也特别幸运的是2015年我的身体能够好起来,能够有机会回到我最热爱的工作中,所以从年初在医生的许可下,逐渐恢复工作开始,一方面告诉自己一定要把工作做好,一方面也时时提醒自己要保持好的心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家人的健康。

  回顾这一年,各方面的平衡做的不错。新的一年,一方面,我希望让我的亲人、朋友知道我真心爱他们、关注和陪伴他们。另一方面,继续在我热爱的工作岗位上尽力帮助到更多创业者。

  新的一年总有新的愿景与目标,也就是「年度计划」(New Year Resolution)。

  近期,脸书的创办人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在喜得千金之后,因为两件事情受到大家的关注,一个是“裸捐”,还有就是他为女儿读书。在Facebook上晒出的照片中,他和妻子共同为出生不到2周的女儿Max读书,那本童书居然是《给宝宝的量子物理学》。

  其实《给宝宝的量子物理学》只是扎克伯格在2015年阅读书单中的一本,2015年他的年度计划,就是每两周阅读一本重要的书,在年初的1月份,他为了践行誓言,专门在脸书上设立了一个公共页面——“年度之书”(A Year of Books),截止目前,他已经在此推荐了22本好书。

  而此前,他两次来到清华大学,都全程用中文进行演讲和问答,令大家印象深刻。不只国内媒体,许多美国主流媒体都用「惊艳」来形容他的中文能力。而我记得约5年前,Mark 邀请我到硅谷脸书总部演讲,印象中他只能简单用中文介绍几句;多年后,他的中文已进步神速。

  最近几年,Mark 每年都有个人的年度计划。除了2015年的读书计划,2014年,他每天写一张「感谢卡」,让自己随时保有感恩的心。2013年,他规定每天必须认识一位新朋友,扩展生活领域。2012年,长期投入管理工作的他,立下回归写程序的计划,让自己不忘初衷。而2010年,Mark的年度计划就是学好中文。

  因此,如果能够好好规划年度计划,对人生会有意想不到的影响。我也做过不少新年计划,在这里可以分享一些诀窍:

  1.选择一项可行的目标就好

  人的习惯就是,当要求太多,其中有一项做不到,就可能全盘放弃。倒不如挑一件可行但有难度的去做,尤其是第一次。人总是需要靠着一些小小正面的成就感,慢慢建立自信。

  2.设定目标的SMART原则

  Specific 具体。

  Measurable 可衡量的。例如,不要将目标订为「多做善事」,这不够具体,也无法衡量,可改为每个月到老人院做义工一次。

  Attainable 可实现的。例如,不能订明年就要赚进1亿元,必须是可以完成的目标。

  Result-based 重视结果导向,而不只是过程。例如,1 个月减重1 公斤,而不只是每天早上不吃饭;或托福成绩提升50分,而不只是每天花时间背单字。

  Time-based 有时间性,在某段时间内完成计划。

  3.挑选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

  我们常常选择先去做紧急的事,例如明天就要考试,一定会花时间去准备,不必靠年度计划来督促自己。但人生中有太多重要却不紧急的事,年度计划必须挑选对人生有影响力,或重要的事,例如健康、前途、累积学识、人际方面成长相关的计划。

  学好英文是个典型的例子,从人生学习的角度来说,学好英文很重要,但没有急迫性。尤其离开校园后,如果不在外商,或是工作上用不到英文,就可能松懈,十分可惜。

  以Mark为例,学中文对老美来说,是一大挑战。如果Mark读了四年的中文,可以在台上演讲,那么学了十几年英文的中国人,是不是更应该学好英文呢?

  我鼓励年轻人,可以先从阅读英文新闻开始,一方面开拓视野,同时增强英语能力。不要把时间浪费在重复性的新闻,世界上还有很多很棒的英文网站和书籍。我也建议,花一半上网的时间读英文相关的资讯,或者有计划的大量阅读英文书籍。如果你想同时学英语和增加知识,可以看看这几个英文网站:Business Insider, Quora, Buzzfeed, KhanAcademy, Linkedin, Techcrunch, Pando Daily, WSJ.D, 也可以在网上搜索Ted英文演讲,历史上知名的英文演讲,着名毕业演讲等。

  另外,我分享一个扩展人际关系的年度计划。多年前,我从中国调回美国微软总部,为了拓展社交圈,我计划多认识新朋友,虽不像Mark一天认识一位,但我规定自己每周和一个新朋友吃饭,或喝茶。去哪儿找那么多人吃饭啊?我教你我的秘密:每次和新朋友吃饭,谈话中留意有没有什么他的朋友是你希望认识的,吃晚饭前务必请他再介绍一位朋友给你,增加你的社交圈。

  为什么要拓展社交圈?其实人生有很多机运,不是靠着最要好朋友的“强”关系,而是维系你的上百个“弱”关系; 如果能够掌握更多人脉,也可以带来更多的机会。如何认识新朋友?可以请朋友引介关于新技术、产品管理、投资领域中的佼佼者,这样既能认识新朋友,也能增广新知识,拓展新视野。

  4.总结

  人总是有惰性,喜欢窝在自己的舒适圈,要想成长,就必须改变。当你订下年度计划,认真执行一阵子后,你会发现,任何新目标都可以变成生活中的一部分,不需再刻意执行。想要改变,就先从自己做起。

9#
发表于 2016-5-5 14:52:31 | 只看该作者

患上癌症后如何抗癌?我的抗癌心得

李开复的博客
新浪 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患上癌症后如何抗癌?我的抗癌心得

(2016-05-04 10:46:01)

标签: 杂谈        

在生病期间以及康复后,有不少同样不幸患上癌症的病友或者家属留言问我,患上癌症后如何抗癌?需要注意哪些饮食?在化疗过程中是如何康复过来的?
复旦大学一位罹患乳腺癌的教师于娟,自知时日不多,忍着病痛,像写论文一样,仔细分析自己为什么会得癌症。她写道:“我在癌症里,整整挣扎了一年,人间极刑般的苦痛,身心已经摧残到无可摧残。”她在自身遭受病痛折磨时,还能想到“哪怕是我最为憎恨讨厌的人”,都要帮他们免受相同的痛苦,令我很敬佩。可惜于娟最终还是离世而去,留下了《为啥是我得癌症》一文,发人深思。 当时我在微博上转贴并回应了这篇文章:“很多时候,我们不在乎、不珍惜我们的身体,只在病痛上门时怨恨痛苦。”
就像大部分的病友一样,在发现自己罹癌之后,我急切地想了解癌症是怎么发生的,身体到底需要什么,如何保持身体健康……一路上我看了很多书籍,也接触了不少名医,接受了不少朋友的建议,分享我的几个心得,我自己是这么做的。
1、首先,睡眠是非常重要的。
大病之后,为了补偿身体的亏损,我给身体的第一项承诺与改变,就是好好睡觉。许多研究也指出,睡眠是增强免疫力最好的方法,充足的睡眠对预防或限制肿瘤生长有广泛作用。最佳的睡眠时间是每天晚上十点以后,理想睡眠长度是七小时到八小时。
帮助睡眠的方法有很多,往往也因人而异,和身体的抵抗力相关。分享几个对我有益的助眠方法,台湾辅仁大学心理系助理教授陈建铭在《给工作忙碌者的睡眠建议》一文中分析了七种形成睡眠规律的办法:
七种形成睡眠规律的办法:
(1)维持生物钟,固定作息时间。
(2)规律运动。
(3)睡前降低亮度,起床后照射日光。
(4)睡前六小时勿饮用咖啡等刺激性饮品。
(5)不以酒助眠。
(6)谨慎使用安眠药。
(7)每晚维持舒适的睡眠情境。
现在,我十点上床就寝,最迟不会超过十一点,经常睡到自然醒,大约五点半到六点半起床,中午再舒服地睡上半小时到一小时的午觉。这样就可以维持一整天精神饱满、头脑清醒。以前我认为睡眠不必定量,有些人只需要五个小时,有些人需要七到九个小时,其实这话只说对了一半,人的感觉是很精细的,几个小时确实不是最重要的,你应该问问自己的身体:现在累不累,人还很疲劳吗?起床眼睛看东西清不清楚,是不是要靠咖啡才能提神?
回答完上述问题,你的睡眠是否充足,自己心里肯定是明白的。
五个优质睡眠诀窍:
(1)睡前不要安排费时费力的工作。
(2)设定一个停止工作的时间,睡前加班,远不如第二天早起再做效率高。
(3)记录每天睡觉和起床的时间,养成健康的睡眠习惯。
(4)不要因为失眠而感到压力大,放松最好。
(5)睡眠的质量比时间更加重要,让自己处于舒适的状态。
2、心情和压力,要做适当的运动锻炼身体
我从前不但不运动,而且还嘲笑朋友运动养生。我的朋友潘石屹在微博上说:“美国科学家通过对几万人、多年的观察研究发现:‘跑步的人比不跑步的人多活七年。’”我就调侃他:“会不会这多出的七年都在跑步? ”
当时我觉得我不但幽默,而且是对的,后来才发现我错了!不管中医、西医还是自然疗法医生都告诉我,运动无比重要。有氧运动不仅可以促进脂肪燃烧而达到减肥的效果,还能促进癌细胞凋亡,也是活化自然杀手细胞的良方。
我们住在台北的天母,附近有很多小区、小公园和登山步道,还有一个天母运动公园,加上这里空气好,生活机能也不错,所以运动的意愿大增。我们在台湾不开车,也没有司机。活动范围若在天母之内,我们就尽量走路;要去较远地方时才搭地铁或出租车,这么一来,走路的机会就更多了。
养成运动习惯之后,我才体会到运动的好处真是冷暖自知,不管怎么说都没法跟旁人分享,只有自己最清楚。合适的运动可以促进心血管弹性、增强心肺功能,还可以刺激大脑分泌多巴胺,让人心情愉快。医生建议我除了走路,还要常走上下坡,达到至少十分钟的剧烈心跳,等到快喘不过气来,再放松慢慢走。跑步当然也可以。我发现一旦走了45分钟,就会汗流浃背,那是很有成就感的。就像电影《洛奇》里面的那种感觉:我是冠军!

身体动起来了,生命的活水也跟着动起来了。建议你也一起来体验这美好的感觉。
我的经验:
(1)每周爬山两到三次,爬山时至少做到一半时间头脑放空。
(2)做瑜伽或甩手功:两到三次。
(3)能走路就走路。
(4)做些有趣的运动,比如Kinect。
(5)每周两次按摩,让经脉血液疏通。
3、再有饮食方面,要均衡饮食
大家知道我生病后,很热心地跟我分享抗癌心得。例如,陈月卿女士分享自己如何利用饮食照顾同样罹癌的丈夫苏起,让他逐渐康复,也给了我不少信心。那天,她带我们到工作室,亲自示范了用全食物调理机制作五种兼顾营养和美味的精力汤,有鲜艳的果蔬精力汤,也有用蒸熟的黑木耳、黑豆、黑糯米饭、黑芝麻和黑糖调理的补气黑五类精力汤,以及适合当早餐的综合米浆饮品。回家后,我们照着做,每天早上一杯精力汤,减肥、通便、排毒、增强免疫力。最重要的是,一早起来,胃是空的,这时候吞下肚正是胃吸收最好的时机,你吃健康的东西让它全吸收进去,多好。
一段时间后,我慢慢适应了健康食品的口感,精神变好了、便秘问题解决了、所有指标都正常了,痛风也没了。不过,还要强调一点的是,健康饮食的目的是健康,减肥是次要的;还要配合良好的睡眠习惯和运动,同时也要注意食物的来源,除非确知是无农药的有机蔬菜,否则要避免生食。
我的饮食原则大抵着重四大类食物的质量均衡:
(1)多吃蔬果、全谷类、海产品、低脂或无脂食品,以及豆类、坚果等;
(2)少吃红肉和加工过的肉类;
(3)糖是公认对身体不好的食品,也是癌细胞最爱的养分,少摄取油炸类食物、甜食和含糖饮料;
(4)每天只喝一杯红葡萄酒,因为红酒里面的白藜芦醇可以抑制不当的血管增生,阻绝癌细胞扩张。

另外可以参考的几种营养品:Vitamin D、folic acid (尤其是化疗时)、牛樟芝(在科学上有一定的帮助)、白藜芦醇、姜黄,具体的可以咨询医师,这些虽然不是灵丹妙药,但可能有些帮助。
具体的食谱,推荐知乎上的一篇很好的回答《肺癌病人化疗前后应该吃什么?》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779208可以参考,除此之外还可以多去搜索。
4、幽默感是治疗癌症的良药
很多同事刚开始都以为我很严肃,一起工作久了,逐渐发现我是个很爱开玩笑的人,就常常跟我分享生活的点滴。有一次员工大会之前,一个年轻男同事跟我抱怨:“太太生小孩后,当爸爸的就很辛苦。”我安慰他说:“没问题,我可以帮大家想办法逃避劳动。”他兴奋地凑过来想听听我有什么秘方,我故作神秘地说:“最大的秘诀就是要让太太给孩子喂母乳,这样你就可以很无辜地说:‘我也想夜里起来帮你喂奶,可是我爱莫能助啊!’”



(据说化疗会掉头发,网友帮我PS秃头之后的造型。)
2015 年,我接受了陈文茜小姐的访谈,事后她这样形容我:“李开复人生态度里仍隐含着顽劣童真与经过病痛洗礼之后雍然自若的风度。”比起计算机服务器,她算是一针见血地看到了我的真实面目。我的顽劣童真性格让我在当了父亲,有了两个女儿之后,还带着她们打恶作剧电话、拍搞笑照片。我们父女三个以前时常玩的一个捣蛋游戏,就是趁妻子不注意时,乱发搞笑信息给她的微信朋友圈。
有一天,孩子的大姨就打电话来质问先铃:“你无聊啊,为什么给我发这个信息?”
先铃还没搞清楚状况,结果一看手机,她的朋友都收到一则信息:“你的屁股好大!”
德亭就曾经用半是开心、半是得意的口吻跟我说:“爸爸!你大概是全世界唯一一个会带着小孩打恶作剧电话的爸爸!”
我自己也知道,当我在病床上还能够不忘开玩笑、找乐子,我的病就已经好了一大半。而且,经过这么一场跟疾病的近身搏斗,我更确定,幽默感是我手上最锋利的宝剑,未来,我大概会把它当成我的贴身护卫吧!这表示我将用“赏玩”的姿态面对所有的挑战。当世间的一切都可以当作我们在人生游乐场上选择的一场游戏时,那就肯定会开开心心一路玩到底。
我常想,我的治疗与康复状况可以进展得如此顺利,除了感谢台湾最棒的医疗团队给我支持,以及家人对我的悉心照料,我天生的乐观和幽默感,大概是我在生死关头、命悬一线时,一次又一次地引领我走出困境、发挥自身疗效的一剂良药吧!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5b3d560102wdi4.html?tj=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5-2-25 19:52 , Processed in 0.309205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