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志愿军不怕死震惊美军:服用了什么药物吧
2012年10月1日07:50 转载文章
【核心提示】志愿军这种视死如归的英雄壮举,令贪生怕死的敌人胆战心惊,他们感到不可思议。美国前线指挥官惊呼:“中国军队为什么不怕死?可能是服用了什么药物吧!”
摘自《共和国震撼瞬间》 作者:孟昭瑞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在战士带领下,我们步行穿过数道封锁线进行采访,不时地利用地形,躲避炮弹的落着点,当时感觉,自己又过起了真实的战地生活。这也是做为部队摄影记者的“家常便饭”。我们终于来到五圣山前线炮阵地指挥所,这里昼夜24小时都在打炮,震得地动山摇,但逐渐也就习惯了。在这里,听到的英雄事迹感人至深,如某营电话班长牛保才在检查电话线时,两条腿被敌炮火炸断;但仍拖着断腿爬行到断线头,用牙咬着把断线头连接在一起,让电话通过自己的身体保证了战斗命令的顺利下达,使部队取得了歼敌五百多人的胜利。在一次反击战中,敌人残存的火力点以密集的火网把我突击队压在山脊上,连续组织了三次爆破都没成功。离天亮只有四十多分钟了,如不尽快炸毁敌人中心火力点,反击任务便难于在天明前完成。在这关键时刻,营部通讯员黄继光挺身而出,当接近最近一个地堡时,黄继光已负伤七处,他咬着牙投出最后一颗手雷——敌人机抢炸哑了,黄继光也昏倒了。当突击队刚要冲锋的时候,敌人的机枪又响了。倒在血泊中的黄继光一跃而起,扑向地堡,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射孔……
在“为黄继光同志报仇”的呼喊声中,突击队迅猛地冲上山顶,零号阵地又回到我军手中……
志愿军这种视死如归的英雄壮举,令贪生怕死的敌人胆战心惊,他们感到不可思议。美国前线指挥官惊呼:“中国军队为什么不怕死?可能是服用了什么药物吧!”
上甘岭战斗虽然是在一个很狭小的地带上进行,但其斗争的激烈程度在世界战史上都不多见。敌人为争夺面积不过三平方公里的几个山头,投入了两个多师的步兵,一百多辆坦克和美第八师的炮兵总预备队,每天发射的炮弹平均两万四千多发,最多的一昼夜将近三十万发;每天平均出动飞机六十三架次,投掷许多凝固汽油弹和五百多枚重磅炸弹;坦克每天出动三十至七十辆。狭小的两个阵地597.9—537.7山头被削低了两公尺,山上的岩石被炸成一尺多厚的黑色粉末碎石,许多岩石坑道被炸短了三四公尺。但是,打了一个多月,敌人付出了死伤两万五千多人和毁伤飞机二百多架的代价,阵地仍在我军手中。
上甘岭战斗经过四十三昼夜的激烈较量以我军的胜利而告以结束。志愿军领导机关两次致电上甘岭前线作战部队指战员,嘉勉和祝贺他们在防御战中获得的胜利。
1951年冬天,特意为战俘每人制作了一套新棉衣、一床新毯子,一双新棉胶鞋。
1951年4月,由于我志愿军节节胜利,迫使美军退回到“三八”线以南。美国和所谓联合国军被我军俘获成千上万,我志愿军为此在朝鲜北部碧潼建立了一个战俘营。
碧潼郡位于平安北道,靠近中朝边界,是一个半岛,东、西、南三面环水;它的西面是水连高山无路可走,只有北面是陆地。看上去,这儿全然不像是关押战俘的地方。战俘住的是民房,虽说不算宽敞,但很整洁。饭堂、俱乐部、篮球场一应俱全,营区周围没有设置铁丝网。碧潼战俘营收容了美国、英国、法国、土耳其、菲律宾等十三个国家的战俘,这些不同肤色的战俘各有各的信仰,各有各的习惯和爱好。
我军宽待俘虏政策,早在1946年11月14日中共中央发出的《对俘虏工作的指示》中就已制订。这一政策在志愿军入朝作战中得到了严格的执行。1951年12月25日是圣诞节,我志愿军碧潼战俘营的欧美战俘都很重视这个节日。虽然志愿军生活十分艰苦,物质条件极差;但他们还是想方设法地回到祖国为战俘采购味美可口的食品。为了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还特意给每人买了一只鸡代替他们吃的火鸡。会场上布置了圣诞树、银色的钟、红烛,还有香烟、糖果,墙壁上贴了许多标语,会场充满了西方风情和宗教氛围。这一切都勾起战俘们对他们自己在本国和平时期与家人共度节日的情景回忆。除此之外,碧潼还开设了“教堂”,供英、美战俘作礼拜。战俘们化妆成圣诞老人给参加晚会的人发放圣诞包。他们还可以跳土风舞、打橄榄球、篮球等等。
(朱晓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