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楼主 |
发表于 2010-10-3 15:13:16
|
只看该作者
如果罗京了解自己的基因 今天应该还在人间播音2
如果罗京了解自己的基因 今天应该还在人间播音2
自2000年6月人类基因草图被六国元首共同宣布破译完成以来,各国政府争先恐后地投入了大量的财力与人力研究开发功能基因应用于预防医学,唯恐落后于它国而受制于人,我国政府更是投入不菲。曾经参与人类基因工程研究的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南方研究中心早在2005年就相继把许多的种重大疾病基因检测芯片给研究开发出来,近2年来被社会广泛应用与疾病预测与健康分析,它已经帮助了不少的人避开了可能患病或者即将患病的风险,在经济相对发达的西方,象美国社会就已经普遍接受基因检测来预测并预防重大疾病的发生。
误区二、万一基因检测发现有问题,将会生活在恐惧当中。宣传部门需要承担部分责任。
如果基因检测结果发现存在某种重大缺陷,不等于某种疾病一定会发生或已经发生,就好象在你经常生活的某个区域发现埋葬有地雷一样,知道地雷的存在怎比不知道要安全得多是一样的道理。
误区三、基因检测可查可不查,只要经常到医院进行体检就可以了。卫生医疗部门与某些不良新闻从业人员的误导要负主要责任。
如果研究一下,全世界的医院检查诊断原理就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医院只能对已经发生并且是比效明显的身体实质性改变才能被诊断出来,对于发上在基因缺陷阶段的信息水平医院目前基本上是没有展开进行。因为它是建立在细胞学水平之上或者是器官水平之上的诊断科学比如影象技术(属于治疗医学范畴),它还没有能够做到在基因异常的超微小信息改变的提前预测(是属于预防医学范畴)。毫无疑问,只有进行基因健康分析,才能提前发现或者准确预测某种重大疾病的可能发生。
误区四、基因检测就算做了,结果又能这样?个人要负主要责任。
这种误解导致非常多的人不容易接受基因检测。其实,发生在基因水平上的改变才是真正的危险,只有在基因改变水平时及时发现才有可能预防甚至采取有效地疾病干预措施于。像检测如果发现有红斑狼疮易感,就可以避免注射青霉素;如果检测有糖尿病的易感基因,就应该避免注射或者静脉点滴葡萄糖等;当某一天上腹冬痛剧烈,大多数就会被怀疑胃病发作,如果有基因检测分析报告,那就不必惊慌,只要没有胃癌、肠癌、肝癌等易感基因,就可以马上放心,如果发现其中有携带某个器官的癌症易感基因,那就需要高度警惕,尽可能避免医院误诊。
误区五、基因检测技术还不够成熟,很多基因位点还在研究之中,等基因研究完全成熟了再接受检测。
如果这种不够成熟的理由与思维逻辑存在的话,肯定会阻碍基因科技的普及应用;如果真要按照这种言论去行动的话,今天的许多科学不可能边研究边应用而发展到今天。就算你不为科技研究着想,也应该想到疾病是不会有耐心等待的,万一有某种重大疾病易感基因隐患存在于您的体内。就美国一款乳腺癌的易感基因检测在过去5年内就帮助乳腺癌患者死亡率下降了95.6%,乳腺癌发病率下降了97.8%。何况科学是永远没有止境的,只要在一边研究的同时一边进行推广应用才能快速发展基因科学,才有可能能帮助更多的人实现健康长寿的目标。
误区六、忙于工作,根本没有时间做检测,这只是一个非常动听的借口。个人需要承担全部责任。
作者感叹!如果今天不愿意花时间做检测(三分钟采样),明天就可能需要花时间接受医院治疗。随着4 p医学的研究与应用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基因预测在防治重大疾病发生与发展,对于普遍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存质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值得庆幸的是,在今年,温家宝总理签署为生物产业尤其是基因检测产业投入3000亿的研究经费内容的重要文件,给原本有些寒意的基因检测产业带来了一股强劲的暖流。但愿该文能够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类似于罗京这样的白头人送黑发人事件不再发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