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09月06日
为寻求新的发展空间,日本企业和个人将目光投向中国。中国游客则纷纷前往北海道和银座观光购物。日中经济交流始于政治主导,经过四分之一个世纪的发展,民间力量逐渐成为交流的主角。
25年前正是“广场协议”签署的一年,当时日本经济正处于巅峰时期。然而好景不长,如今日本经济增长率仅能勉强达到1%,而中国经济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率。日本的人力和物资正加快流入中国。
日本人口呈减少趋势,国内市场发展前景暗淡。中国广阔的国内市场被日本视为实现经济飞跃和再生的大舞台。为拓宽销路和交流技术,日中企业加快了合资步伐。中国正致力于建设节能和安全的社会,日本可以为其提供技术支持。日本在扩大内需的过程中曾因政策失误导致泡沫出现,中国也希望参考其经验教训。
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公司破产,欧美经济严重受挫。中国率先实现了经济复苏,并在拉动世界经济复苏的过程中提高了国际影响力。全世界十分关注日中两国的经济走势和交流前景。
日本企业正在努力打入中国市场,欧美企业更是抢先了一步。微软、空中客车、思科、波音、通用等世界先进企业已在各个领域与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建立了合作关系。
有关人士指出:“日本企业整体在中国达到全盛时期是在上世纪80年代。”邓小平曾特地到日本松下电器公司参观。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初期,日本企业向中国提供了大量援助。但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欧美企业开始把目光投向中国,特别是近年,韩国企业也加强了对中国市场的攻势。中国当地企业也提高了竞争力。因“失去的10年”而停滞不前的日本企业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略显吃力。
研究人士指出,中国市场是一个“竞争者云集的特殊市场”。日本企业虽然较早地打入了中国市场,但如今不过是众多竞争者中的一员而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