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122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敦煌文物流失真相 一个道士和一个神秘洞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5-28 22:27: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907年6月上旬的一个深夜,在中国甘肃敦煌地区的沙漠里,苍茫夜色中,一支骆驼队伍匆忙赶着路程。



这个骆驼队,正驮着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震惊世界的重大事件。骆驼队的背上,是足足29箱上万件中国敦煌莫高窟出土的公元5世纪至11世纪的经卷文书、绘画及各类文物。当这29箱珍宝在英国出现后,立刻轰动了全世界,随即迅速引来西方各国探险家对敦煌文物的疯狂掠夺,造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重大劫难。

这些文物是如何被发现并被弄到西方的?这支骆驼队的主人是谁?敦煌都被弄走了哪些珍贵文物?这里面又隐藏着怎样的内幕?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个道士和一个神秘的洞穴。

王道士其人

敦煌莫高窟石窟群建立在今天的敦煌市东南部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自公元366年开始,经历代连续修凿,现存石窟700余个,古代雕塑3000余身,壁画4500余平方米,堪称一部中国古代艺术史的百科全书。而在20世纪初发现的莫高窟藏经洞,出土了近五万卷古代文献,成为这部百科全书中最为璀璨的明珠。

敦煌莫高窟是个佛教圣地,此地怎会冒出来一个道士?藏经洞与他又有着什么样的联系呢?

这名道士,就是敦煌莫高窟文物的发现者。在一百多年前,那些举世震惊的文物就是从他的手里流向国外的。于是这一百年来,人们对他是褒贬不一,唾骂、惋惜、憎恨,甚至还有敬意始终围绕在他的身上。

王圆禄,湖北麻城人,约1850年出生,农民,略识文字,年少时因灾荒逃难至西北肃州一带(今甘肃省酒泉市)。清光绪初年,王圆禄入伍当了一名兵勇,退伍后,他在当地出家成了名道士,道号“法真”,历史上称其之为“王道士”。

王道士出家后不久开始向西云游,当走到敦煌莫高窟时,他突然停下脚步,而这个时间大约是1898年。他见这里尽管荒凉,但寺院的香火没断,还有附近百姓的供养与施舍。经过多年漂泊的王道士此时年近半百,衣食无靠,他很想找个地方度过残生。莫高窟是个出家人的地方,清静优雅,自然成了他心中一个理想的落脚地。还有一点,当时的敦煌百姓是佛、道都信的,所以虽身为道士,也不妨碍他在莫高窟住下来。

王圆禄一住下来,就积极地整修当时已很破败荒凉的洞窟。莫高窟当时分为上寺、中寺和下寺。王道士住在最为荒凉的下寺。当时正赶上敦煌县民众重修莫高窟,他便四处化缘募捐,主动清理被流沙掩埋的洞窟。

下寺共有三个洞窟,当年王道士花了两年时间才清理干净,并用化缘的钱盖起了三层楼。底层如今编号为第16窟。王道士就是在这第16窟中偶然发现了那个震惊世界的藏经洞。

发现藏经洞

王道士在1911年曾给清政府写过一篇名为《催募经款草丹》的信,内容就是索要一笔款项。也许是因为当时辛亥革命的爆发,后来这封信并没有发出。但此信中对藏经洞的发现有个有意思的叙述:

“至(光绪)贰拾陆年五月贰拾陆日(即1900年6月22日),忽有天炮响震,忽然山裂一缝,贫道同工人用锄挖之,欣出闪佛洞一所。”

很显然,这个有点小聪明的王道士这是想神化他发现藏经洞的过程。不过,他到底是如何发现藏经洞的,历史上一直有多种说法。其中一种,逐渐被很多人所接受,具体细节是这样的:

王道士在清理出了第16窟后,把它做了香堂,还请了个当地的读书人杨先生一起来接待香客,抄写道经之类。杨先生爱抽旱烟,每回都用根芨芨草点烟,然后随手把草插到身后的墙壁上。且每次抽完,还顺手在墙上磕磕烟锅。

有一天,这位杨先生点完烟把草插到墙缝里没插到底儿,觉得不大对,然后仔细用烟锅敲墙壁,发现声音是空的。杨先生就把这个奇怪现象告诉了王道士。

夜深人静时,杨先生和王道士二人悄悄来到壁画前,把墙壁这么一扒开。随着尘土逐渐散去,两人惊讶地看到,从地面一直堆到房顶满满的经卷文书和各种佛像文物。沉睡了九百年之久的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就这样呈现在了世人面前。

这就是历史的戏剧性,而王道士虽没什么文化,但他心里很清楚,自己找到了一个很值钱的宝库。他不知道的是,他一生的命运也将随着藏经洞的发现而改变。

王道士向当地知县报告了发现藏经洞这件事,并送去了一些藏经洞的文物。知县命其就地封存,而后报告给了当时的甘肃学政,著名的金石学家叶昌炽。但当时正是八国联军侵华的日子,清朝摇摇欲坠,官场腐败成风,没有人顾得上这种事情。
2#
 楼主| 发表于 2010-5-28 22:28:21 | 只看该作者

王道士与伯希和

   斯坦因的贪婪

斯坦因,1863年生人,祖籍匈牙利,英国探险家和考古学家。在英国和印度政府的支持下,从1900年开始,先后进行四次中亚探险,盗掘和骗购了中国西北地区大量汉简文物,敦煌文书、画卷等。

第一个将敦煌藏经洞文物盗运到外国的人,就是这个斯坦因。

1900年—1901年,斯坦因第一次进入中国,在新疆的和田,尼雅遗址盗掘了大量的汉晋简牍文物。1906年4月,他第二次进入中国,这次的中国之行,竟使他意外地得到了大量敦煌藏经洞文物。

这里有必要再提一人:蒋孝琬。湖南人,生年不详,自1883年起便在甘肃和新疆的官府中为各种官员充当师爷。此人思维敏捷,能言善辩,古文功底深厚。1906年被斯坦因雇佣充当秘书,人称“蒋师爷”,负责翻译和与当地官府民众打交道,疏通关系,全力辅佐斯坦因掠取中国文物。

斯坦因和蒋师爷到了莫高窟时,王道士出门化缘去了。无奈的斯坦因在敦煌足足等了两个月之久。5月22日上午,他终于见到了王道士。他在王道士面前故意装出一副对藏经洞不感兴趣的样子,随后他让蒋师爷悄悄试探王道士对藏经洞里东西的态度,并许诺有意为莫高窟捐献一笔款项。

这个承诺让王道士有点动心,有了钱,他就可以整修更多的洞窟。不过即便如此,王道士还是没让斯坦因进入藏经洞。但一个偶然的机会,斯坦因耍了个花招,用欺骗手段,最终进入了藏经洞。

在参观莫高窟的过程中,斯坦因得知王道士对唐玄奘非常崇拜,随口就附和说自己是玄奘的追随者,谎称自己是沿着玄奘走过的路线来到莫高窟的,希望一睹大唐留下的经卷。这一招,对于王道士这样一个虔诚的信仰者很灵。

1907年5月23日,一个炎热的中午,王道士,斯坦因和蒋孝琬三人一起进入藏经洞。随后,斯坦因开始挑选洞内所藏文物,一直到5月28日,整整六天时间,斯坦因把藏经洞里的所有文物选了一遍,挑出了自己认为最珍贵的写本和画卷。在这期间,王道士提出了捐款的事,狡猾的斯坦因没有立即答应,他要把藏经洞里所有的文物全部看完,才能视情况而定。

三次秘密交易

斯坦因后来写了本书,他这样描述自己在藏经洞里的所见:“只见一束束经卷一层一层地堆在那里,密密麻麻,散乱无章。经卷堆积的高度约有10英尺,总计约近500立方英尺,剩下的空间仅能勉强容下两个人。”

根据斯坦因的描述进行推算,藏经洞的容积大约是19立方米。满满的堆的全是历代各种经卷文书画卷,有四五万卷左右。这些藏书不全是抄写的经书,其内容广泛得难以想象:涉及各种宗教经典,儒家经典,文学作品,戏曲剧本,绘画书法,声韵资料,乐谱,古乐舞资料,天文历法,算学,医学,酿造,冶炼,锻造,印刷,教育,农业,水利,体育竞技等等。

斯坦因弄走的藏经洞文物后来绝大部分藏在大英博物馆。现在大英博物馆内的敦煌文物,仅从文字来说,有汉文,突厥文,西夏文,吐蕃文,回鹘文,粟特文,佉(qu)卢文,梵文等,对于研究这些古老文化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文献内容几乎涉猎了各个领域:天文地理,医学穴位图,军事文书,世道小说,舞谱曲谱,算经,字帖,周易占卜,地契,卖身契,甚至还有当地学郎的习字画稿。

斯坦因是第一个进入藏经洞的学者,也是历史上第一个详细勘察藏经洞的人。可斯坦因和王道士这么明目张胆地把几万卷书搬来搬去,又对藏经洞地面进行挖掘,当地政府却一点也没觉察。

斯坦因在把藏经洞的所有文物全部挑选了一遍后,曾想用2000两银子弄走藏经洞里所有的东西,但王道士没答应。经过讨价还价,王道士允许斯坦因用200两银子换走之前挑选出来的画卷和写卷文书,再加上55捆典籍写卷。这就是斯坦因和王道士之间的第一次交易。

斯坦因在后来的回忆中这么评价这次交易:“当我今天回过头来检视我用4锭马蹄银换来的无价之宝时,觉得这笔交易简直有点不可思议。”而按照王道士的话来说:“除了我们三人,不能有任何人知道我们做成的这笔交易,不能把这项交易透露给任何一个活着的人。”

王道士自觉做了亏心事,为了观察交易是否走漏了风声,5月31日他离开莫高窟,前往敦煌县城化缘。他在敦煌城游荡了一个星期后又壮着胆子回来。6月6日,他与斯坦因进行了第二次交易。这次交易也是白天偷偷地挑选,半夜由蒋师爷一捆捆地拎到斯坦因的帐篷里。

6月7日,斯坦因开始打包装箱。他担心这批文物夜长梦多,所以准备尽快离开敦煌。1907年6月12日,斯坦因离开敦煌,去了安西城,把17箱文物寄存在安西直隶州衙门里。随后前往南部的榆林窟和小千佛洞,梦想能再找到一个藏经洞什么的。

此时敦煌爆发了农民起义,9月26日斯坦因回到安西并待了12天。这12天里,他和王道士进行了第三次秘密交易。这是贪婪的斯坦因在返回英国前捞的最后一把,也是最大的一把。这次交易,斯坦因没有亲自去,而是由他的得力秘书——蒋师爷一手操办。

在一个寂静的深夜里,蒋师爷从藏经洞里又拎出了230个捆子,总数近3000卷的文书。1907年10月8日,斯坦因的驼队离开甘肃。至此,敦煌藏经洞文物开始向世界流失。

斯坦因心满意足地回到了英国,当这些文物在英国一露面,立刻轰动了世界。同时,王道士也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掠夺者。
3#
 楼主| 发表于 2010-5-28 22:29:22 | 只看该作者
第二个进入藏经洞的外国人

伯希和,1878年出生于巴黎,著名汉学家,法兰西远东学院汉学教授。此人在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时在北京收购了大量中国古籍文物。他是第二个进入藏经洞的外国人。

1908年2月25日,伯希和到了莫高窟,不巧王道士又去敦煌县城化缘了。伯希和随即赶往敦煌县城找到王道士。王道士答应伯希和可以进入藏经洞,但让他先行返回,自己随后即到。

有了和斯坦因打交道的经验,此时的王道士显得从容不迫,甚至这次王道士的狡黠得到了一次很充分的发挥。

他回到莫高窟后,却告诉伯希和藏经洞的钥匙忘在敦煌县城了,得让人去取。无奈之下,伯希和只好继续等。这期间,王道士告诉他,斯坦因曾花过大价钱买走文书,还给他留下了很多的钱。王道士这种暗示性的话,让伯希和自然是高兴得心花怒放。

这一年的3月3日,伯希和如愿进入了藏经洞。他是个汉学家。所以他选出来的东西价值最高。他以每小时100卷,每天1000卷的速度过目,足足有三个星期蜷伏在藏经洞里,共浏览了15000-20000卷子,挑出来几千卷精华。

伯希和白天挑选卷子,晚上便把他认为最有价值的藏在衣服里偷偷带回营地。1908年3月26日,他的挑选工作结束,付给了王道士500两银子,换走了数千件挑选出来的文书画卷。

1908年10月间,伯希和到达北京,随即把绝大部分敦煌文物偷偷运往法国巴黎。同时伯希和留下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文献,在对人炫耀的时候,引起了中国一些学界人士的注意。至此,敦煌藏经洞文献流失的事情才在中国学术界公开。

王道士的罪孽

1910年清政府下令将剩余藏经洞文物运往京师图书馆。当时的相关文件数字显示是:十八箱。这十八箱文物,也仅仅才8000多卷。且就是这剩下的八千卷,在最后运往京城的路上也是边走边丢,每到一地都要遭受当地官员雁过拔毛式的掠夺。

这就有一个问题,藏经洞的藏品大约有四万多件,斯坦因拿走的有万卷左右,而伯希和拿走了大约6000件。但最后运到京师图书馆的却只有八千多卷了。这里似乎存在着至少一两万卷左右的缺口。这么多文书跑哪儿了?

伯希和离开敦煌后,王道士见奇货可居,胆子越来越大,开始私藏经卷文书。但具体数目不详,只知不停地有外国人为了这些宝藏纷至沓来,找到王道士,而王道士也能不断地拎出一捆捆的文书。

1912年,日本的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探险队到达敦煌,从王道士手里弄走500余卷文书。

1914年,斯坦因再次来到莫高窟,从王道士手里用500两银子弄走570卷文书。

1914年至1915年,俄国鄂登堡探险队剥走北魏、隋、唐、五代等各时期壁画多方,并盗走一些塑像。其拿走的藏经洞遗存文书具体数目不详。

1924年,美国人华尔纳到达敦煌,此人堪称不折不扣的强盗。得到藏经洞文书三卷,并盗走唐代供养菩萨一尊。随后用特制胶布沾走珍贵壁画中他认为最为精彩的部分,总面积32006平方厘米。华尔纳在揭取壁画时采取的方式极其无知、愚蠢、拙劣、粗暴,导致珍贵的千年壁画受到了永久性的摧残。

而目前世界馆藏敦煌文物的大致情况是这样的:

英国人斯坦因两次掠走文物过万件。英藏文物编号已达11604号。

法国人伯希和掠走敦煌文书约6000件。

日本人掠走敦煌文书约500余卷。

俄国人鄂登堡掠走文献不详,俄藏编号已达18943号。

至此,藏经洞足足四万多卷的古代文献大部分被劫往国外,分散在世界各地。

回头再看王道士,无论怎么说,他都是敦煌藏经洞文物流失的罪人,是他发现并愚蠢地贱卖了那些珍贵的文化瑰宝。而事实上,王道士的一生过得相当清苦,他从外国人手里换来的那些钱全用来整修石窟和造像,发展香火。除了清理淤沙外,他把历代珍贵的残破造像毁掉,而重新造出廉价的塑像。

王道士至死都在忠贞不渝地执行着他那虔诚的破坏工作。他临死前的日子并不太好过:随着敦煌文物流失事件的逐渐公开,年近八旬的王道士整日提心吊胆,晚年的他不得不靠装疯卖傻来躲避惩罚。

1931年,年过八十的王道士悄然离开人世。

一个考古工作者的想法

1944年1月1日,国民政府设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在对敦煌石窟有效保护管理上迈出了第一步。新中国成立后,改名为“敦煌文物研究所”,1984年,扩建为“敦煌研究院”。在中央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敦煌遗存文物得到了全方位的保护。文物维修、考古和遗址保护等工作全面展开。

2009年10月18日,圆明园启动“寻找圆明园流失海外文物系列活动”,派出专家寻访组,前往美欧等地,首次展开大规模的海外流失文物“摸底”调查,预建完整的圆明园文物档案库。

这估计是我国第一次主动公开前往海外系统调查流失文物的举动。而对于海外流失文物如何回归祖国,有一个考古工作者的想法,或许有些借鉴意义。

赵凤杰,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一个热爱文物、心怀祖国的莘莘学子,一个中国考古队伍里的普通研究者。她有个不太平凡的地方:她从事的是考古研究,还同时拥有律师资格证书。

考古和法律本是两个相差有点远的专业,她为什么要同时读下这两个专业?她自己是这样解释的:

“我设想在考古和法律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希望这个切入点可以促成流失文物的顺利回归、促成流失文物为我国的文物研究所用,也促使流失文物的持有者们知道中国人对这部分文物的关注,使其尽最大可能地保护这部分文物。”

封闭的藏经洞经历了千年的黑暗和孤独后,被一百年前王道士手举的油灯照亮。这些先人留给中华后代子孙的文化宝藏,因王圆禄的愚蠢和清朝的腐朽,经历了一场空前的浩劫。国外的野心家们不远万里来到这里进行了一次又一次无耻的豪夺。

作为20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敦煌藏经洞文物的惨痛流失,成为一段中华民族无法抹去的伤心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1-23 05:56 , Processed in 0.350500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