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08月24日
曾有许多中国长辈对我说:“你应该当政治家,那就当官吧,尽快进你们的外务省。” 此话成问题,缺乏对日本政治的基本理解。
日本人说的“当官”与中国人说的“当官”有所不同。前者指的是,一个人进省厅,包括外务省、财务省等,在那里工作的人被称为“公务员”,也称“官僚”或“役人”。
为进入省厅,所有人都必须面对“国家公务员考试”,通过笔试和10轮左右的面试,才能被录取。最后被保留下来的人,就是“当官”的。所有工作者都是“考进去”的。“役人”们依靠时间和业绩,慢慢往上走,升职速度几乎与年龄相等。在所有省厅里,升到最高也就是中国政府部门的“副部长”级别,通常被称为“次官”。如果还要往上走,就要换个战术和途径了。
中国的“当官”则比较“暧昧”。凡是进入行政部门的,比如外交部、财政部、商务部等,应该叫做“当官”,但去中联部、中央办公厅,甚至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官方研究机构的,也可以说“当官”。
在日本,所有省厅的老板叫做“大臣”,如外务大臣、财务大臣、经产大臣等。他们都是组成内阁的“阁僚”,阁僚的顶点是内阁总理大臣,也叫首相。不过,所有阁僚都不是“官僚”,而是“政治家”。两者的区别何在?
相对于官僚是“考进去”的,所有政治家都是“被选进去”的,就是被选民通过成为议员后再开始从政历程的。施政的“决策权”在议员手上,而官僚有的只是“执行权”。在日本,真正的精英倾向于当官,因为只要你很聪明,能应考,就能有资格成为官僚。
相比之下,当政治家是需要很深政治背景的,不是门槛很高,而是门槛很窄,在很大程度上只会面向那些“太子党”,即靠自己家族背景上的资源优势,接着当政治家。小泉、安倍、福田、麻生,都是如此。它意味当政治家与所谓“背景”密不可分。官僚系统“机会均等”,就像大学考试一样。
既然把进省厅称为“当官”,被选为政治家是怎么叫的呢?用汉语说,就是“从政”。“当官”与“从政”是截然不同的概念。对于这一日本政治体制的基本特征,许多中国人,包括对日本政治很感兴趣的媒体记者们,也有着很深误解。
但在中国,许多人都把“当官”与“从政”混在一起。原因无非来自于中国人生存的政治环境,当官和从政之概念模糊不清,甚至从未意识到其区别何在。因为他们觉得所有跟党、政府有关的职位,都可以称为“当官”。
最近,中国媒体对于麻生太郎解散众议院后,迈向投票、开票期间的有关报道惊人的多。估计只有美国总统选举或与中国有关的特别方案在议会表决时,才会有类似详细的报道。若是英国、德国、法国等绝不可能。
问题是,那么多有关日本的详细报道被传送到读者面前,报道对受众的“对日观念”必然产生很大影响。
因此,中国媒体的记者作为信息的输送者,就非常有必要去主动了解日本的政治体制、经济结构以及社会文化等的种种现象和现状。很少有人看到一篇报道之后,立刻思考此报道的准确性、客观性如何。正因如此,媒体人的责任相当重大。
准确理解日本政治体制内的“当官”与“从政”这两个术语间的基本区别,对信息传播者来说,最好不要错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