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41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柳州自闭症患者约有400人 学习与就业成为难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9-16 16:19: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柳州自闭症患者约有400人 学习与就业成为难题

2012年09月13日 07:09

9月来临,又开学了。辍学一年的小菁(化名)仍呆在家里。

小菁是一个自闭症女孩,今年16岁,家住柳江县拉堡镇。小菁的爸爸覃先生说,去年秋季上学一个月后,小菁因为行为古怪被学校劝退。学校建议其父母“带她去该去的地方”。又一年过去了,小菁的父母依然不知道,小菁该去的地方到底在哪里?

多次辗转求学

小菁2岁时,连爸爸妈妈都不会叫,只顾一个人玩,这急坏了家人。直到4岁,小菁与同龄的孩子相比,语言能力和智力仍相对迟缓,最终被确定为自闭症。

正规的学校无法接纳小菁,覃先生只好把小菁送到特教学校。在特教学校,覃先生发现小菁比特殊的孩子“正常”。两年后,覃先生将小菁送到私立学校跟读。

去年9月,15岁的小菁小学“毕业”。虽然没有毕业证书,但小菁在识字、生活上都有不少收获,还在学校获得过书法、绘画比赛的奖励。

为了加强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去年9月,覃先生让小菁去公立小学跟读。因为其行为怪癖、说话混乱,不少同学把她当成“异类”,小菁极度没有安全感,上课时经常跑到楼梯的角落躲藏,有时还会突然在课堂上尖叫。一个月后,小菁被劝退。

下狠心进行训练

为了提高小菁的生活技能,爸爸只能下狠心,让女儿去承受挫折。

比如买菜,小菁就哭了好多次鼻子。爸爸告诉她菜花2元/斤。但是到了菜市,卖菜的阿姨却说涨价了,要2.5元/斤。小菁不知道怎么办,就会急得哭起来。

“超市都是明码标价,不需要讲价、算数。”最后,覃先生想出这个折中的办法,教女儿去超市买菜。从那以后,小菁买菜的过程就顺利多了。

9月11日上午,记者来到小菁家。接近中午,覃先生叫小菁做饭。对刚学做菜的人来说,煎蛋是个技术活。但小菁做得很好,5分钟后,番茄炒蛋出炉,一点都没有烧焦。

记者品尝了小菁做的菜,给她伸出了大拇指。

现在,小菁每天中午都会煮好饭,等着妈妈回家。

经过反复训练,小菁生活上基本能够自理,洗脸刷牙、做饭洗衣等都不成问题。有时,小菁还会骑上心爱的自行车在拉堡镇来回“逛街”,玩累了也懂得回家。“就是不会算数,不喜欢与人交流,还经常‘乱’讲话。”

今年9月,看着别人的孩子都高高兴兴上学去了,覃先生发现,把孩子独自关在家并不是一个好办法。“哪所学校肯接纳小菁?”“什么地方能让她学一门技能?” 覃先生最担心的就是孩子的未来。

2#
 楼主| 发表于 2012-9-16 16:22:02 | 只看该作者
柳州自闭症患者约有400人 学习与就业成为难题2

“学校就业”模式

记者采访了柳州市民政、残联、慈善会等部门,得知全市自闭症患者约有400人。但是帮助自闭症患者就业,并没有相关的扶持政策。

自闭症小孩,被称为“星星的孩子”。柳州市星语康复训练中心是一所非营利性质的民间公益组织,负责人彭女士也是一名自闭症孩子的母亲。彭说,她想建一个农庄,专门给自闭症孩子提供种养等工作。但是资金问题让农庄只能停留在梦想阶段。

柳州市育才特教学校是一所民办学校。该校胡校长曾到香港学习,发现香港的自闭症孩子在学校就可以就业。目前,该校正在借鉴香港的“学校就业”模式,打算在鹧鸪江建成新的校区,开办工厂、农场,让孩子学好技能后,从事养殖、手工等工作。

广西工学院社会科学学院教师魏三珊,曾从事过自闭症孩子的社会工作研究。她认为,现在的自闭症帮扶机构大多是民办或民间组织,希望政府牵头建立养护机构,让自闭症孩子也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记者廖艳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6-26 08:44 , Processed in 0.104857 second(s), 1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