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47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越自卫反击战内幕 美国借力中国脱离越战泥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31 11:35: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美国借力中国抽腿越战泥潭

自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以来,4年多时间过去。在此期间,世界各国联合救市,危机得以暂时“缓解”。但是,救市只是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危机本身并未解除。相反,随着时间的推移,危机逐渐从金融领域向国家主权信用领域演化。本轮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更成为自1929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

这轮危机到底是如何演化来的呢?要想了解本轮经济危机的根源,有必要了解近几十年的人类发展历史。找到其因,方能究出如今之果。

笔者认为,要搞清楚本轮危机的来龙去脉,应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美国参加越南战争。这里,我们就以此为切入点,对该事件的演绎进行推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受地缘战略、经济因素等作用力的促使,美国直接参与了越南战争。美国参加越南战争的初期,曾一度因为战争的需求,拉动、刺激了其经济的大幅增长,美国经济在短期内受益。但这场战争,越南并非是单打独斗,而是在中苏的支持下与美国抗衡。特别是中国,更是派出数十万的军力协助越南人民军。

越南战争大致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南北越内战阶段;第二阶段,美国间接介入阶段;第三阶段,美国直接介入阶段;第四阶段,美国准备撤军阶段;第五阶段,美国撤军阶段。

其中,在第二阶段,也就是1961年开始至1964年,肯尼迪政府发动“特种战争”,美国间接介入越战。介入越战后,自1962年起,美国经济大有起色,GDP增长从1961年的上升到1962年的。之后,GDP增长趋于下降。1963年,由于南越政权的内讧深化,美国抛弃吴庭艳政权。在美国的支持下,杨文明、阮庆等军人通过政变,推翻了吴庭艳政权并枪毙了吴庭艳。越南军政府上台执政,但战事毫无进展。

1965年,按捺不住的美国直接介入战争,在美国直接介入的1965年、1966年的两个年度,美国GDP增长率均超过6%,达到和,战争对经济的短期刺激作用可见一斑。

但是,由于北越政府获得中国和苏联的巨大支持,战争陷入僵持状态,美国国防开支越来越重,经济逐渐被拖入泥潭。

1967年,美国经济从上一年超过6%的GDP增长率一落千丈,仅为。而且,由于越战财政开支过大,美国经济逐渐陷入衰退。1969年12月,美国爆发新一轮经济危机。1970年,美国经济陷入停滞,GDP增长率只有可怜的。新任总统尼克松自1968年当选后,开始着手撤军筹备工作。1973年,美国确认从越南的撤军。1973年1月27日,参加关于越南问题的巴黎会议四方:越南民主共和国、美国、南越反政府武装、越南共和国,在法国首都巴黎正式签署《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即巴黎和平条约)。随后两个月内,美国军队全部撤出越南。

正是在美国深陷越战泥潭、苏联展开对美国战略进攻的压力下,中美关系开始解冻。两国关系发生逆转的战略契机,实际上出现在1969年。1969年3月,苏联军队数次武装入侵黑龙江省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国一侧的珍宝岛,并炮击中国岸上纵深地区。中国边防部队被迫进行自卫反击,中苏关系彻底恶化,从貌合神离转向直接对抗。

中国当时虽然落后,但却是一个地方大国,且老一辈革命家特别是毛泽东、周恩来等,都是顶尖的战略家。中苏珍宝岛冲突后,1969年4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上赫然出现这样一段话:“我们要作好充分准备,准备他们(美帝、苏修)大打、准备他们早打。准备他们打常规战争,也准备他们打核大战。总而言之,我们要有准备。毛主席早就说过,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他们一定要打,我们奉陪到底。”这一报告中,最重要的国际战略信号就是,中国最大的国家敌人由一个变成两个,从原来的“美帝”变成“美帝、苏修”。

据尼克松政府国家安全实权派人物、时任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称,美国很快接收到这一重要战略信号。在苏联展开对美国战略进攻,且美国深陷越战泥潭的背景下,美国认为此时继续打越南战争已不再是一笔划算的买卖,完全可以利用中苏关系的恶化“以中制苏”,而不必去和中国为敌盲目消耗国力,美国就可以达到遏制苏联扩张的目的。前提只有一条,就是和中国改善外交关系。

对美国来说,和中国改善外交关系具有绝对的主动权。只要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就能改善与中国的关系。而对于中国来说,中苏关系的恶化,在外交上使中国比较被动,急需寻找突破口。在这种情况下,中美两个对抗的大国的外交改善,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双方战略上的需要,因为双方有着一个共同的威胁——苏联。

当然,这其中彼此也一定互有条件。譬如,中国必然要求美国从越南撤军;而对美国来说,撤军则是顺水推舟的事情。在中苏对抗的第二年即1969年10月,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请即将访问北京的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转告中国政府,美国准备改善两国之间的关系。

美国的这一战略调整,使其在后面近20年的东西对抗中与苏联相比占尽优势,苏联最终分崩离析。可以这样说,美国如今的霸权地位,是20世纪70年代开始借助中国的力量实现的。反过来,中国接下来的改革开放、经济崛起,同样也是借助美国的力量。中美的特殊关系,就是在这个阶段形成。

因此,从战略上说,美国在越南战场的重创,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因祸得福。正是美国在越南战场陷入泥潭不可自拔,使西方对苏联的压力骤减。同时,鉴于美国对苏联的包围形势,苏联不得不投鼠忌器。如此的结果就是,中苏矛盾激化,最终形成对立格局。而中苏对立格局的结果是,美国得以从越南战争中抽身。美国只要在西南方扼住苏联的咽喉,就能制服这头庞然大物。于是,美国在龟缩的同时,和中国这一大国合作,在东方牵制住苏联,成功遏制苏联在东方的继续扩张。

20世纪整个70年代,美国基本处于守势。守势下的美国,促成第四次中东战争。并在之后的数年,彻底分化阿拉伯联盟,将阿拉伯联盟从苏联阵营争取到自己这一边。当然,这也都是拜野心勃勃、同时又投鼠忌器的苏联所赐。

苏联帝国梦的破灭

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中,苏联支持的阿拉伯国家损失惨重。阿拉伯国家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的失败,使其对苏联的信任度大幅下降。在第四次中东战争前,阿拉伯国家在埃及的领导下,不愿再充当苏联的附庸。于是,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苏联和中东的关系已不是附属关系而是合作关系。

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苏联援助阿拉伯国家的效率远低于美国援助以色列的效率,使阿拉伯国家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还是以失败告终。在这种情况下,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苦心经营十几年建立起来的中东势力网,面临着即将失去的危险局面。鉴于此,苏联战略上选择南下印度洋,控制中亚枢纽地区,避免苏联在美苏对抗中落于下风。

1973年7月,达乌德在“旗帜派”(该派主要是由一些受过苏联训练的青年军官组成,受苏联支持)的支持下,完成对阿富汗当时政权的政变,推翻阿富汗200多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并就任总统。达乌德上台初期,积极奉行亲苏政策,深得苏联领导的赏识,苏联正好乘机积极向阿富汗渗透。

但是,苏联外交上一贯的霸道干预和控制,使达乌德非常不满。从1975年开始,达乌德清洗亲苏势力,并向苏联以外的世界寻求援助。1977年2月,阿富汗通过共和国宪法。根据宪法筹建的民族革命党成为唯一合法政党,亲苏的“旗帜派”分子被彻底清洗出政府和军队。

很快,苏联进行报复。1978年4月27日,人民派和旗帜派的军官联合发动军事政变,苏联飞行员驾机直接参加进攻总统府的战斗。次日,总统府被攻占,达乌德以身殉职,阿富汗政权再次更迭。政变后,表面上,人民派虽然和旗帜派一样完全倒向了苏方,实际上,人民派领导人很快展开对旗帜派的清洗。

最后,亲苏方的旗帜派领导人塔拉基和人民派领导人阿明矛盾激化。1979年9月14日,塔拉基暗杀阿明不成,反被阿明反手一击。9月16日,阿明政变成功,公开强烈表示对苏联的不满。

接着,苏联再次报复。1979年12月27日,在苏联的支持下,塔拉基政权时期担任阿富汗革命委员会副主席和副总理的巴布拉克·卡尔迈勒发动政变,推翻哈菲祖拉·阿明政权。这次政变,实际上是在苏军的直接参与下完成的。1979年12月24~26日,苏联出动200架次大型运输机,突击向阿富汗首都喀布尔运送5000多人的军队、300辆装甲车和几十辆坦克,苏联驻喀布尔地区的部队增加到近1个师的兵力,这些部队控制了喀布尔空军基地和各个军事要地。与此同时,在与阿富汗接壤的苏联边境地区,还有5个师处于集结待命状态。12月30日,据报道,苏联在阿富汗的军队已经增加到万~3万人。

苏军入侵阿富汗,遭到世界各国的一致谴责。美国、北约、伊斯兰国家认为,这是苏联为谋求私利和打破已有的战略力量平衡的直接尝试。

1979年12月28日,时任美国总统吉米·卡特发表声明:“苏联军队进入阿富汗是对和平明目张胆的威胁,它可能标志着我们双边关系根本和长期的变更。”卡特要求苏联立即撤军,并停止干涉阿富汗内政。两天后的1979年12月30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强烈谴责苏联的霸权主义行径,坚决要求苏联停止对阿富汗内政的干涉,撤出一切武装部队。1980年1月6日晚,邓小平在宴请来访的时任埃及副总统的穆巴拉克时说:“最近,苏联悍然派兵大规模入侵阿富汗,粗暴地干涉其内政,严重地威胁着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安全。苏联这一行动,是它为谋求世界霸权而采取的一个重要步骤。”1980年1月7日,孟加拉国、牙买加、尼日尔、菲律宾、赞比亚五个不结盟组织理事国,代表世界上50多个不结盟国家,向联合国安理会递交不结盟国家通过的关于阿富汗局势的决议草案,要求尊重阿富汗的主权、领土完整、独立和不结盟地位,并立即无条件从阿富汗撤走一切外国军队。

苏联入侵阿富汗,一下子成为世界公敌。更为重要的是,阿拉伯世界开始全面反苏,同时倒向西方,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营的中东势力网彻底瓦解。

与此同时,苏联的入侵激起了阿富汗人民的强烈反抗,全国各地大规模起义不断。在这种情况下,苏联当局为保住对这个经营多年国家的控制权,决定加派兵力(这也是迫不得已的选择,因为,如果苏联在失去中东的情况下再失去阿富汗,结果必然是整个空间被美国联盟封死,被包围下的苏联很难持续发展),一场复制美国越战失败的战争就此展开。包括沙特在内的阿拉伯国家不断为阿富汗抗击苏联侵略提供资金和人力,而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则提供武器弹药。苏联,不可避免地如美国陷入越战泥潭一样,堕入阿富汗战争的深渊。越战,是因为越南背后有中苏两个大国。而当时抗击苏联的阿富汗背后,则是阿拉伯世界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

此时,再看苏联形势。东方有日本、韩国作为美国的桥头堡与军事基地,根本无法突破。而且,即便突破,后面就是太平洋,对苏联来说战略意义并不大;南边是一个东方大国——中国的牵制;西面和西南面是北约的势力范围。对于当时的苏联来说,客观上的确只有阿富汗这一个通向印度洋的突破口。一旦打通并控制,即可向前延伸到印度洋,接着伸向非洲。如此,东、西冷战下的实力对比,就会明显改观。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苏联发动阿富汗战争,是中苏关系破裂后苏联战略上不得已而为之的唯一选择,苏联也是考虑借美国衰弱之机形成突破。这种战略压力,在中美关系解冻后更是紧迫。

但是,苏联在阿富汗的10年战争,直接拖垮其实力上本来就弱于西方的经济。10年战争,苏联在国际上显得无比孤立,经济难堪重负。与此同时,更严重的是,苏联内部持续的“不同政见者运动”愈演愈烈,党内派别林立,宗教矛盾、民族矛盾尖锐激化。1989年2月,不堪重负的苏联军队黯然撤出阿富汗。

苏联的战败,积累的内部矛盾难以向外转嫁和宣泄,意味着苏联向外扩张的战略失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内部团结,矛盾疏导及时并进行有序的体制改革,国家应该不会崩溃。

令人遗憾的是,苏联党内派别林立、分歧严重,燃烧起来的民族矛盾彻底激化。最终,这个强大的帝国在1991年分崩离析。1991年8月19日的“八月政变”失败之后,苏联已名存实亡。1991年12月26日,苏联寿终正寝。

苏联的解体,本质上是苏联在美苏竞争中的全面失败。由于苏联内部矛盾特别是民族矛盾过度激化,在不能很好疏导的情况下,瓦解的命运就不可避免。

笔者看来,苏联之所以瓦解,根本原因在于以下四点:

1.外交上,过度扩张导致树敌过多,特别是中苏对抗后,社会主义阵营逐渐走向瓦解,本来是盟友的中国变成对抗的敌人,直接导致苏联战略上在中东走到输不起的地步。不巧的是,第四次中东战争,又让苏联极不如意,中东势力网的瓦解,迫使苏联不得不亲自操刀上阵,试图通过掌控阿富汗向中东施加影响力并跨入印度洋。这种投鼠忌器的选择,源于早先战略上的接连失误,而这种战略上的失误,来源于过度的贪婪性扩张。

2.过度的军事扩张、霸权主义,特别是阿富汗战争,彻底拖垮苏联经济。1973~1978年,苏联的军备开支比美国多出近1000亿美元。相比欧美,本身就是计划经济的苏联,经济修复能力更差。在整体经济实力弱于西方的情况下,加上过度消耗,苏联经济不陷入崩溃才令人奇怪。

相比苏联,美国有准世界货币,有强大的资本市场,这些都能帮助美国休养生息。同时,美国充分利用苏联霸权主义下的蛮力,借力打力,完成对苏方势力的分化、瓦解,苏联却不具备这些,更何况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近20年时间一直处在过度消耗亢奋状态。过度亢奋且缺少新鲜血液补充,必然体力不支倒下。

3.苏联内部矛盾过于严重。这种内部矛盾包括官民矛盾、联盟之间的矛盾、宗教矛盾、党内派别林立导致的路线矛盾和长期高压下一触即发的民族矛盾等。这些矛盾,在苏联解体前的最后几年持续激化,不可调和。

4.苏联在阿富汗的战争失败后,直接面对的是已经足够修复的美国,美国通过各种手段对苏联进行和平演变。

在这四重巨大压力下,最终,北极熊自己打败了自己,苏联在1991年一夜瓦解。
2#
 楼主| 发表于 2012-1-31 11:36:23 | 只看该作者
中美击碎苏越中南半岛“美梦”

说起中国和越南的关系,可谓源远流长,而且极其复杂。为了对时局的发展理解更深刻,有必要阐述一下中越两国之间的历史渊源。

传说中越南的第一个国家是文郎国,后改名为瓯雒国,实际是由秦国灭亡的古蜀国后裔、开明王朝王子开明泮(蜀泮)逃到越南北部时创建。之后,秦征服百越,越南属象郡管辖之下。

秦末,陈胜、吴广领导农民起义,各地群雄并起,中原一片混乱。此时,秦朝南海郡尉任嚣病重。临死前,他召来时任龙川县令赵佗,向其阐述依靠南海郡傍山靠海、有险可据的有利地形建立国家、以此抵抗中原各起义军队对南海郡侵犯的设想。任嚣当即向赵佗颁布任命文书,让其代为行使南海郡尉的职务。

于是,拥兵数十万的秦朝龙川县尉河北正定人赵佗,看准时机,封关、绝道、筑起三道防线,聚兵自卫。公元前207年,瓯雒国被赵佗所灭,赵佗于公元前205年完成对桂林、象郡的兼并,统一岭南地区。公元前204年,建立南越国,赵佗自称“南越武王”,定都番禺(今广州)。越南人认为南越国是越南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称之为赵朝。

公元前196年,汉高祖刘邦遣大夫陆贾出使南越,劝赵佗归汉。在陆贾的劝说下,赵佗接受汉高祖赐给南越王印绶,臣服汉朝,南越国成为汉朝的藩属国。

公元前112年,南越国发生叛乱,汉武帝派兵征讨,于公元前111年平叛灭南越国,在其地设置九个郡县。自此,越南再次被纳入中国郡县版图,中国王朝直接统治其长达1182年。直到公元10世纪的五代十国时期,中原大乱,越南叛乱,再次建立国家。但即使如此,越南也一直是中国的属国或藩属国。

越南曾用名大越国、安南、越南。直到中国明朝明成祖时期,明朝趁越南王室内乱,出兵占领越南并在升龙(今河内)设立交趾布政司(行省,与如今的行政省基本等同),实行直接统治。1802年,阮福映建立了阮朝,同年完成全国统一,取国号“南越”。1803年,清朝政府(嘉庆8年)将安南国改为越南国,封阮福映为国王,越南由此得名。直到沦为法国殖民地之前,越南与中国一直是藩属关系。

19世纪后期,法国不断发动对越南的殖民侵略,清兵多次派兵抵抗。1882年8月25日,法国迫使越南签订《顺化条约》,取得对越南的“保护权”。越南屈服后,法国立即禁绝越南与中国的一切关系,并故意造成越南与中国的直接对峙的局面。之后,中法经过多次交战,最终不敌,被迫于1885年与法国签订《中法新约》,从此,越南彻底沦为法国殖民地。

1940年9月22日,日本派兵攻打凉山,经过几个小时的较量,时任越南总督德古向日军投降,越南控制权易手。1945年8月11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945年9月2日,临时政府宣布越南民主共和国的独立,胡志明宣读《独立宣言》。1946年2月28日,中华民国与法国签订协定,承认法国在印度支那的保护权,以换取其把上海、汉口、广州的租界和广州湾交给中国,并把滇越铁路转卖给中国。但是,欧洲二战最丢盔弃甲的军队之一——法军,蛮横地欲强行接管中华民国军队在越南的防务,遭到中华民国第53军130师少将师长王理寰的强力抵抗,法军不敌败北。

1946年5月初,中国军队全部撤出越南。7月6日,越、法双方在法国枫丹白露正式谈判。9月14日,两国签订临时协定。但是,法国的谈判实为缓兵之计,只不过是因为法国忌惮中国军队和其他盟国的压力。当盟国各方力量先后撤离越南后,法国马上180度大转弯。1946年12月,法国发动对越南的进攻,全面侵越开始。

经过4年战争,法军始终无法消灭藏在深山中的越南游击队。1949年9月,中国共产党取得内战胜利,胡志明派人同中共中央直接联系请求支援。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南下,中越边境交通线被打通。1950年1月15日,胡志明政权外交部长黄明鉴致函中国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宣布“承认毛泽东主席所领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决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并交换大使”。周恩来总理于1月18日复函表示,欢迎中越两国建立外交关系。于是,中国成为第一个承认越南民主共和国的国家。

1950年1月,时任中央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主任罗贵波,奉命以中共中央联络代表的身份,于1950年1月先期赴越了解实际情况。根据罗贵波从越南发回的考察报告及其与越共中央协商的结果,中国立即向秘密开进我国的越军主力2万人提供武器弹药、医药和通讯器材方面的全部武器装备,进行整编训练,组建正规军,为实施打通中越边境交通运输线、便于越南接收中国物资援助为目的的边界战役做准备。同时派遣以韦国清(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兵团政委)为团长,由约40名师、团级军官和机要人员组成的中国援越军事顾问团,前往越南帮助工作。同年6月22日,中国委派时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兼第四兵团司令员陈赓即刻抽调人员火速组成中央代表团,于7月7日乘火车奔赴越南进行支援。

在中国的支援下,越军逐渐取得战场优势。1954年5月,越南军民取得“奠边府战役”的胜利,全歼法军主力16000余人,迫使法国于1954年7月20日在日内瓦签订关于在印度支那恢复和平的协议,越南北方完全解放,彻底取得抗法战争的胜利。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领导人第一次登上国际舞台。

但是,1955年7月17日,美国撕毁《日内瓦协议》,取代法国在越南南方的地位,设定所谓的越南共和国。美国支持的吴庭艳,发动政变取得政权,吴庭艳任总统。自此,越南南方沦为美国新殖民主义的殖民地。

之后的越南战争中,中国一直坚决支持越南抗战,直到1973年美国撤出越南。中越关系,在胡志明主席主政时期一直非常友好。1960~1962年,连续三年生日,胡志明都在中国度过,由此可见中越当时的友好程度。

1969年,胡志明在河内逝世,临终遗言都不忘提到对中国的友情珍视。他说:希望我们党对积极活动、有情有理地为恢复建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基础上的兄弟党的团结作出积极的贡献。面对中苏现状,我本人十分痛心,但我党要对他们多做团结工作。

胡志明去世后,周恩来总理在越南战争激战正酣的情况下,不顾个人安危,亲赴河内吊唁,周总理和胡志明深厚情谊可见一斑。 胡志明逝世后,黎笋上台,取得北越领导权,并在1975年击垮南越政权统一越南。1976年,南越并入北越时,黎笋将越党第一书记改称总书记。与胡志明的亲中相比,黎笋则主张亲苏。

1976年,完成全国统一后,在苏联的支持下,黎笋着手推行“印度支那联邦”计划,试图吞并整个支那半岛。越南一面加紧对老挝进行全面控制,同时出兵柬埔寨,推翻红色高棉政权。另外,黎笋政权在苏联的怂恿下,在越南南方发动大规模排华暴乱,大批驱逐在越南境内的华人,不断侵占我国边境领土,撕毁1958年越南政府承认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属于中国的声明,侵占我国南沙群岛96%以上的岛屿。在与中国交恶的同时,越南与苏联建立更为亲密的盟友关系。作为回报,苏联1979年特授予黎笋“列宁和平奖”。

苏越结盟,站在越南的战略角度,是想借统一之势吞并整个印度支那半岛(中南半岛),一举奠定南亚大国地位;站在苏联的战略角度,由于中苏交恶,苏联从中国向南扩张之路堵死,可借越南黎笋政权野心在中南半岛做大之机遏制中国,同时以越南为跳板在南亚建立势力范围。苏联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曾经一度租借越南的金兰湾。越南不顾以往中国对其援助的情谊,反而在战略上配合苏联遏制中国,并侵占中国领土和领海,实行以邻为壑的政策。

1978年,中国确定改革开放方针。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1979年1月29日,中国改革开放掌舵人、时任副总理的邓小平,应美国总统吉米·卡特邀请,正式访美。

访美期间,邓小平在与卡特交换双边重大战略问题时指出:世界不安宁主要危险来自苏联,同时表示中国愿与美国一起抗苏。同时,邓小平批评苏联在世界各地扩张,支持越南侵略柬埔寨,与越南一起提出要在亚洲建立集体安全体系,这对世界很危险。针对苏联支持越南入侵柬埔寨的问题,邓小平还向美国暗示将进行自卫反击。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后,卡特专门通过美苏之间的热线打电话告诫苏联,不要采取任何可能恶化目前局势的行动,阻止苏联对中国进行军事冒险。

1979年2月17日,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很快,号称“世界第三军事强国”的越南就被打了个稀里哗啦。1979年3月16日,中国宣布达到目的撤军,对越自卫反击战结束。不过,两国边境上陆续的交火并没有真正结束,打打停停,持续了10年。

这一战击碎了越南“印度支那联邦”的美梦,也使得苏联企图借越南在南亚立足并进行帝国扩张的野心彻底破灭。中国之所以速战速决,是因为中国经济拖不起,不能重蹈美国陷入越战泥潭的覆辙。同时,中国还有更重要的改革开放大计。

这一战后,邓小平给出了30年和平发展时间的判断。之后,越南虽然并未从柬埔寨立即撤军,但中国打破其梦想的目的已经达到,持续13年的柬埔寨战争不但消耗了越南的元气,也消耗着苏联的元气。这一战,对美国来说,在战略上彻底遏制了苏联在东方、南方企图突围的可能;对中国来说,奠定了改革开放30余年来的周边安全环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1-13 22:13 , Processed in 0.172480 second(s), 1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