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127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日本百年家族企业如何做好接班传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2-20 10:14: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日本百年家族企业如何做好接班传承

2015年06月26日 00:22  

作者:蔡成平

  文/新浪财经日本站站长 蔡成平

  日本之所以拥有多到惊人的百年家族企业,最关键的是日本企业的传承模式是超血缘继承,摆脱了狭隘的血缘局限。其中,超血缘继承模式,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养子”继承。日本有句古语叫“铸就百年老铺基础的是三代之中有一养子”。



日本百年家族企业如何做好接班传承日本百年家族企业如何做好接班传承

  15-6月18日,受2015年度闽商国际财富论坛主办方的邀请,笔者在福州就日本的家族企业及其基业传承做了一个简单的经验分享,现将一部分演讲内容加以整理,以抛砖引玉。

  多到惊人的日本百年家族企业

  首先我们来看,日本究竟有多少超过百年的家族企业。在这里,我想引用两个统计,一个来自日本帝国数据银行(TDB),一个来自东京商工调查。

日本帝国数据银行2014年9月发布的百年企业统计报告日本帝国数据银行2014年9月发布的百年企业统计报告

  日本帝国数据银行拥有日本最大的企业征信数据库,其连续数年发布日本百年企业调查报告,最新的2014年9月份报告显示,日本的百年企业数量多达27335家。

  需要注意的是,日本帝国数据银行的取样企业数量为145家,而日本的企业总数(据日本中小企业厅2014年报告统计)超过421万家。换句话说,日本帝国数据银行的取样企业数仅为日本企业总数的约三分之一。

日东京商工调查2012年8月发布的百年企业统计报告日东京商工调查2012年8月发布的百年企业统计报告

  东京商工调查也在2012年8月发布过一份统计报告,报告称日本百年企业的数量为27441家。东京商工的取样企业数量为244.3万家,约为日本企业总数的二分之一。

  我在与跟踪报道日本百年企业20多年的日本东方通(128.000, -6.88, -5.10%)信(12.16, -0.45, -3.57%)社社长古川猛交流时,他说,“如果全部统计的话,日本百年企业的数量应该在10万家左右。”而日本百年企业研究专家横泽利昌教授则在其《老铺企业研究》一书中推测认为,日本百年企业的数量或许超过10万家。

  当然,我了解的情况的是,大多数日本百年企业研究学者倾向于认为,日本百年企业的准确数量应该为5-10万家。若简单测算,将帝国数据银行的调查数据乘以3(企业取样数为日本企业总数的三分之一)为8.2万家;而如果将东京商工调查乘以2(企业取样数为日本企业总数的二分之一)为5.5万家。因此,5-10万家的主流看法,应该基本上接近事实。

  日本家族企业顾问协会理事武井一喜在其《家族经营为何三代而溃》一书中推测认为,在这些百年企业中,约有95%的企业称得上是家族企业。也就是说,日本的家族企业可能达到4-9万家。

  这从全球范围来看,都是异常罕见的现象。虽然德国也有很多百年企业,但各种统计均显示,德国与日本相比,百年企业的数量要少得多。

  日本为何百年家族企业多到惊人

  日本之所以拥有如此多的百年家族企业,可以说有多重原因,在这里请允许我仅就几个主要原因进行分享。

  首先,是日本有非常特殊的地政学优势。

  我们来看这幅图,不难发现,日本地处远东、又是一个岛国,这样的地政学优势成为了日本天然的屏障。

  在几千年的历史上,日本并没有遭过真正的外来侵略。成吉思汗当年曾率领大军试图攻打日本,但据称遭遇了海风(日本人称之为“神风”)不战而退;到了近代,日本也曾遭遇美国佩里率黑船扣关,但并没有被侵略;即使在二战末期,确实发生了日本本土作战,日本的许多城市遭受了轰炸,但这种战争其实并非日本全土范围。

  除了外来侵略外,日本也几乎没有发生过全国范围内的内战。日本也经历过所谓“战国时代”,近代也发生过倒幕运动,但这些“内战”其实都是局部范围的,并非中国式的全国内战。

3
  一个国家几乎没有大的外侵和全国范围的内战,无疑相对有利于企业在长期内平稳持续的生存、发展。

  其次,日本人骨子里有一种重视“持续”、“接力”的价值观。

  大家请看这幅图,这是日本一年一度的大学生箱根车站接力赛的照片,一般在日本新年期间举办,每年会筛选20所大学参赛,每所大学派出10名队员,总接力里程长达217.9公里。接力赛期间,途经地区的日本老百姓(70.66, -2.50, -3.42%)都会冒着严寒沿街观看、助威,日本的国家电视台——NHK会进行直播,其他地区的百姓会坐在电视前观看,场面非常壮观。

4
  目前,这一接力赛的历史纪录是10小时49分27秒。下面这幅图是2004年至2015年接力赛的直播时间及收视率,不难看出,NHK每年的直播时间基本上在12小时左右,而收视率基本上在25%以上,2015年的收视率则超过了28%。这一接力赛,始于1920年,目前已经举办了91届。

5
  我曾经和熟悉的中央电视台的朋友聊起,问在中国能不能也在春节期间举行这样的大学生接力赛,然后央视进行直播。朋友答复说,在中国春节期间,若对马拉松式的接力赛直播12个小时,很可能被认为是浪费电视直播资源,而且收视率不要说25%以上,能有2.5%都不错了。

  第三,是日本人的职人文化,这大致相当于中国所说的“工匠精神”。

  我不主张过度神话日本的“职人文化”,实际上在上世纪60年代,“日本制造”也曾是粗制滥造低劣品的代名词。但是,与中国及朝鲜半岛古代的达官贵人、军队将帅大都不愿意从事手工、认为那样会弄脏自己的手降低了身份不同的是,日本的大名将军们爱好手工或者本身就是“职人”者不胜枚举。若对此感兴趣的话,可以去看一本专门讲日本战国大名与职人的书——《Sengoku daimyo to shokunin》。

6
  即使到了今天,日本的电视台还经常播放介绍“职人”的节目,在日本坚守一门手艺、并不断追求精益求精,会得到广泛的社会尊重,丝毫不亚于成为所谓的富人。这样的“职人文化”,与坚守相得益彰。

  第四,the last but not the least,日本之所以拥有多到惊人的百年家族企业,最关键的原因恐怕还不是以上几点,而是日本企业的传承模式是超血缘继承,摆脱了狭隘的血缘局限。

7



  其中,超血缘继承模式,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养子”继承。日本有句古语叫“铸就百年老铺基础的是三代之中有一养子”。

  通过下面这幅统计图不难看出,与中国、美国极为不同的是,日本的所谓“养子”大多是成年人,成年人的比例甚至高达90%以上。在日本,收“养子”不受性别、年龄、辈分限制,比如在日本有所谓“嫁养子”,即收自己的儿媳妇为“养子”;也有“孙养子”,即收自己的孙子为“养子”,我认识的家族企业经营者中,就不乏收自己的儿媳或孙子为“养子”的例子。

8
  在日本大阪船桥商人中流传着这样的一个特殊的商业习惯:如果生了女儿或女儿初次来潮时,会煮一碗红饭来庆贺,庆贺自己从此有了选择“新儿子”的机会。这个所谓的“新儿子”,就是日本家族企业中很常见的“婿养子”,即收自己的女婿为“养子”。“婿养子”与中国所说的“入赘”、“上门女婿”其实大为不同,在这里因为时间关系不再展开。

9
  大名鼎鼎的松下幸之助先生,在他9岁的时候就是去的大阪船桥学徒,后来他的接班所采取的正是“婿养子”模式,他将与自己女儿松下幸子结婚的平田正治收为养子,更名“松下正治”,此即松下集团的第二代掌门。

  丰田集团的创始人丰田佐吉有亲生子,但在接班时也是采取了“婿养子”模式,他将与自己女儿丰田爱子结婚的儿玉利三郎收为养子,更名“丰田里三郎”,正是这位丰田利三郎在丰田佐吉创建的丰田纺织的基础上,打造了丰田汽车公司,丰田利三郎是丰田集团的第二代掌门、丰田汽车公司的第一任总裁。

  此外,三菱财阀也不乏“婿养子”接班,比如三菱财阀的第四代总裁岩崎小弥太即收了女婿林忠雄为养子,更名“岩崎忠雄”,岩崎忠雄是日本战后财阀解体时,唯一被允许出任三菱系企业总裁的岩崎家族成员。

  女婿或“婿养子”接班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日本知名的建筑企业——鹿岛建设,就有多位是“婿养子”或女婿接班;日本铃木汽车的现任董事长铃木修是铃木集团的第四代掌门,他本人就是“婿养子”,而纵观铃木集团的四代传承过程可以发现,创业者之后的三代掌门均为“婿养子”接班模式。

  在东京日本桥商人中,像中庄家甚至流传着“不传子”的遗言,遗言中写道“即使吾家生了男孩,也需请其别家,亲生子继承当永代禁止,继承当仅限于养子,此乃坚定不移之规定。”有调查称,东京神田、日本桥、京桥地区的40多家百年老店,均延续着“婿养子”继承模式。

10
  这种超越血缘的“养子”继承模式的背后,是日本人对“家”的理解,日本社会所理解的“家”并不仅仅是同一个屋檐下的几口人,而是超越血缘的共同体的概念。日本著名社会学家村上泰亮在其名著《作为文明的家社会》中,对此有深入的分析,有兴趣者可以找来读一下。

  目前,中国的家族企业都在努力学习欧美的经验,必须引入职业经理人制度、家族财富信托、家族办公室、家族成员股权协议约定等等,这些做法无疑值得中国的家族企业去借鉴。

  但是,当我们将目光投向日本会发现,日本不拘泥于亲生子、超血缘的“养子”继承模式实际上很好地融合了东西方,这样做既确保了可以传给相对优秀的人才(职业经理人),又兼顾了东方文化重视家族薪火相传的一面。

http://finance.sina.com.cn/zl/in ... /002222519140.shtml

2#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0 10:24:29 | 只看该作者
中国需要“生命型公司”

  如今,当我们在讨论基业长青、家业传承的时候,其实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自身的企业究竟应该走何种特质。

  “学习型组织”的倡导者阿里德赫斯在其著名的《长寿公司》一书中,曾将企业粗略分成了两大类,即“经济型公司”和“生命型公司”。可以说,中国的企业目前大多数属于“经济型”公司,而日本的企业可能更多的是“生命型公司”。

11
  作为企业,要赢利赚钱无可厚非,但是日本“三大商人”之一的近江商人,却认为“赚钱<存钱<世代传承”,他们认为“赚钱”有时凭的是一时的运气,即使运气不好、状态不佳,只要努力也能赚到钱,而让企业世代传承的难度要远高于赚钱,这既涉及到如何让财富保值增值,又涉及到如何做好接班人教育。

  未来的中国,或许仍然需要那些谋求利益最大化、热衷于赚短钱快钱的“经济型公司”,但无疑更需要出现立足长远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型公司”。

  对于家族企业而言,要做好传承,家族内部显然还需要更多的规范。我也听说越来越多的中国家族企业在开始考虑规定家训、家法甚至是家宪,这无疑非常重要。

  日本帝国数据银行在2008年曾抽样调查了4000多家日本的百年家族企业,发现80%的家族定有家训等,这些家训又进一步延伸成为公司的“社训”或“社是”,成为家族及企业共同遵守的行动纲领。

12
  我们来看一下日本几家百年家族企业的家训,会发现充满了浓浓的“东方味道”,甚至可以说是“中国味道”。

  比如,创业于1661年的龟甲万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日本调味佐料商,主产品酱油行销全球,其创业家族之一的茂木家族的家训是“家人需以和为贵,切记德为本、财为末。”

  创业于1700年的外与株式会社,其创业家族外与家族的家训是“人只一代,家名却可传万代。保家之道在于勤俭,由俭入奢易,需对奢慎戒。”

  创业于1689年的圣护院八之桥,其创业家族的西尾家族的家训是“若期望子孙长久,则不易留其金银,积阴德以留之,乃最要紧事。”

  创业于1867年的近江商人企业——塚喜集团,其创业家族塚本家族的家训则是来自中国易经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这些家训其实大多都来自我们中国的古典教诲,只是日本还在作为家训传承着,我们自己却可能忘却得差不多了。

  传承案例分享:塚喜集团

  最后,分享一个日本家族企业的传承案例,这家企业叫塚喜集团,创业至今已经走过了约150年历史,目前已传了6代,但其中4代为“养子”。

  其次,这家公司的家训可谓形式多样,一是在企业办公室高悬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家训匾额,并悬挂着寓意“一代艰辛创业、二代若饮茶享乐、三代就会街头沦落”的“三代教子图”。

  除此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的铅笔头,这是上一代总裁91岁去世时,后人整理其遗物时发现的,这样的铅笔头足足差不多有40罐,他天早上3点钟起床,削好铅笔后就开始工作,这些铅笔头是其一生勤勉、节俭的写照。

  我在与现任总裁塚本喜左卫门交流时,他说“每次当自己产生了惰性,想偷下懒时,就会看到父亲在拿着这些铅笔头罐儿来鞭笞自己。”现任总裁把这些铅笔头罐儿视为特殊的家训,他目前已70多岁,却坚持每天早上3点半左右就起床工作。

13
  在塚喜集团,还设有“别家会”制度,这里的“家”并非指家庭,而是指公司。“别家会”是那些退休的公司老臣们每月一次回到公司聚在一起讨论公司现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现任总裁塚本喜左卫门说每次开会面对这些老臣们的检阅都不免会有些紧张。参加“别家会”的老臣都是义务劳动,不另拿薪水。

  而就在“别家会”的会议室,一侧墙壁上挂满了公司历代功臣的照片,为公司做出杰出贡献的人才能有幸挂上这“功臣墙”。



15

  同时,公司有老臣去世时,公司会出钱为其修建“功劳者碑”,到了扫墓等节日,现在的公司高层及在世的老臣们还会自发地组织前去扫墓、拜祭。

16
  塚喜集团在企业传承时坚持三个信条,一是要求接班者必须要将自己看成是先辈资产一时的管家、而非所有者;二是认为公司老臣比亲戚更加重要;三是要对玩世不恭、贪图享乐的后代想方设法进行“封杀”。


  最后,对于家族财富,塚本喜左卫门总裁认为,金钱、土地等财富其实只是随时可能贬值、减少的“相对资产”,而只有企业的社会信誉、公司与成员之间、家族成员之间的信任纽带,才是“绝对资产”,是哪怕“相对资产”突然全无后仍能东山再起的支撑力量。

  当然,为了确保自己能当好“先辈的管家”,不至于让财富贬值、消失,塚喜集团对于“相对资产”实行“三分法”进行运营,即把公司本业三分、销售渠道三分、资产三分、财务三分等,每一部分业务又会进一步三分。通过这种稳健的运营策略,来不断慢慢累积家族财富。

  鉴于时间原因,我没法再展开更多的日本家族企业案例分享,如果想了解更多信息,欢迎去关注新浪财经“传承的力量”专题,在那里会有更多的日本、及欧洲家族企业的深度报道与分析。期待中国的家族企业早日找到适合自身的传承之道,恰如本届论坛的主题“浚源宜流长,叶茂还需根深”。

  (本文作者介绍:新浪财经日本站站长,毕业于早稻田大学,著有《柳井正与优衣库》。)

http://finance.sina.com.cn/zl/in ... /002222519140.s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2-1 01:12 , Processed in 0.356043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