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Andy J. Yap 来源:PNAS
发布时间:2013-6-20 13:40:28
母语文化视觉干扰也会影响学外语
人们常说,学外语最好有一个外语的语言环境。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3-6月17日公布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人们所处的视觉文化环境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哪怕一些潜在的背景视觉元素,比如母语文化的象征性符号,也可能影响一个人运用外语的流利程度。
研究第一作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博士后张抒对新华社记者解释说,接触美国文化不久的中国留学生,见到黑眼睛黄皮肤的人第一反应是讲中文,而碰到外国人的第一反应是讲英文。
此前的研究已经发现,来自母语文化的象征性符号可能在潜意识中触发一个人的母语认知模式,改变他们应对特定社会情境的方式。那么,这种母语文化的视觉元素对一个人运用第二语言的能力干扰到底有多大?该校研究人员对此展开了研究。
在第一个试验中,哥伦比亚大学的中国留学生被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对着华裔面孔讲英语,另一组对着欧美裔面孔讲英语。结果发现,尽管第一组学生对华裔面孔感到比较亲近,但他们英语的流利程度却下降了,而第二组学生面对欧美裔面孔时却没有出现这种问题。
在第二个试验中,他们让中国留学生在有着长城和中国龙等中国文化特征,或有着自由女神像和国会山等美国文化特征的两种视觉背景下讲英语。结果发现,当这些学生看到长城等象征中国文化的图片时,也出现了所谓的“文化触发”现象,妨碍了他们对英语的流利使用。
研究还发现,这种“文化触发”让留学生更容易按照中文的字面翻译来称呼某一种物品。比如说,当这些学生看到开心果,第一反应是把它叫做“happy nuts”,而不是“pistachios”。这表明中文词汇结构被不恰当地用到了英语语言中。
张抒说,有些留学生半年就能讲很流利的英语以及很好地融入美国文化,但有一些人三年五载后英语交流能力还是很有限,这一研究或许可以部分解释其中的原因。(林小春)
更多阅读
PNAS发表论文摘要(英文):
http://www.pnas.org/content/earl ... 8-bf48-bcefb6d4399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