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12月25日
新加坡《联合早报》25日刊文说,盘点2009年中日关系整体特点走势,就是稳中有升、未来态势良好。双方默契更深、互信提升。随着两国实力和国际地位消长趋势更趋明朗,特别是日本国内政党轮替后外交战略的明显转变,中日关系总体平稳前行,为今后继续发展提供了乐观基础。
文章摘编如下:
12月14日至16日,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问日本。此前4天,日本民主党干事长小泽一郎率领所谓“半个国会访中国”。习近平访日与小泽访华,成为2009年中日关系的年终收官大戏。
回眸即将过去的2009年,中日关系取得了哪些显著进展和代表性成果?对整个中日关系大局和进程又产生了哪些影响?值得深入盘点和总结。
主调积极杂音未断
2009年影响中日关系最大的事件,当属日本政坛变天,民主党及其党首鸠山由纪夫取代自民党及麻生太郎上台执政,开始大力倡导“友爱外交”和“东亚共同体”理念。此外,4月底麻生访华、10月份鸠山访华、与之同时的中日韩首脑峰会、习近平本月中旬访日、小泽一郎率“半个国会”访华,以及11月份国防部长梁光烈访日等,也均属今年中日关系中的大事。
而外围重大事件则包括朝鲜二次核试验、两岸关系持续改善、美国总统奥巴马首次出访包括中日在内的东亚国家。除了前述正面大事之外,2009年中日关系依然时有噪音,如年初稍有升级的钓鱼岛领土争端,4月份麻生首相给靖国神社赠送供品,6月日本“驻台代表”斋藤正树放出“台湾地位未定论”,热比娅在7月和10月两次窜访日本,以及年底安排台湾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在习近平访日期间赴日活动等。
综观上述正反两方面的事实,不难判断2009年中日关系的整体特点和走势,简而言之就是:稳中有升、未来态势良好。这一判断主要源自2009年中日关系在如下几个方面的进展或成果:
其一,民主党和鸠山上台后,日本在外交战略方针上谋求重大改变,“亲美入亚”的取向渐趋明显。鸠山“友爱外交”的总体思路与理念,与此前自民党执政时期隐性意识形态外交倾向完全决裂,现实主义风格和色彩更加鲜明,也与中国的“和谐世界”理念及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更为接近。在具体外交方针方面,鸠山重提“东亚共同体”口号,尽管其思路仍不清晰、设计远未完全,应者也是寥寥无几,但反映出其外交上“回到亚洲、立足亚洲、倚重亚洲”的重大转变,这对于巩固提升其发展中日关系的根本战略意识,无疑大有裨益。
默契更深互信提升
其二,彼此关照对方核心利益诉求方面呈现出更多理解和默契。在2009年的中日互动中,尽管钓鱼岛、东海油气资源等两国关系的老大难问题仍旧存在,而且也曾出现小风波,但双方均能以较之以往更加理性、克制的态度应对,并未听任其蔓延升级,所以基本没有妨碍两国关系大局。
对于日方关注的应对经济金融危机诉求、东亚一体化倡议、输日产品质量安全等,中国均予以积极回应和沟通;对于历史问题、台湾问题、西藏问题等,日方也表现出尊重和理解,如鸠山内阁所有阁员均未在秋祭中参拜靖国神社、拒见达赖、召回“驻台代表”斋藤正树。
其三、军事互信、政党外交、民间往来等领域取得新进展。11月底中国国防部长梁光烈访日,首次登上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宙斯盾级驱逐舰参观,在两国引起较大反响。此访更确立了明年两国军事安全领域互动的原则、内容和具体安排,显示军事互信这一中日关系硬核部分有了积极进展。
小泽一郎600人的访华团既延续了中日政党互动的良好态势,又深化了两国议会、政党及商界等层面的互信理解。日本在这一年开放中国游客“个人游”,也是民间交往的一大举措。两国互派多批次的学生、学术、企业等民间团队互访,使得2009年中日民间外交继续前行,其中,中日韩合编历史教科书取得进展。
随着两国实力和国际地位消长趋势更趋明朗,特别是日本国内政党轮替后外交战略的明显转变,2009年中日关系总体上平稳前行,为今后的继续发展提供了乐观的基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