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58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军方挖到人材:他可大破美国空军F22隐形战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7-15 11:29: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军方挖到人材:他可大破美国空军F22隐形战机

(2010-07-14 14:37:51)转载





2010年3月8日,银杏吐绿,碧草连连,电子科大的校园已是满园春色。在电子科大主楼会议室,学校党委书记王志强、校长汪劲松出席一个签约仪式,欢迎一位专家到我校工作。

     这位专家,就是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应用电磁科学家、新加坡国立大学终身教授李乐伟博士。他也是继葛树志教授、薛红喜教授之后,我校引进的第三位“国家特聘专家”。

     这位为电磁学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说:我跟电子科大有很深的渊源,电子科大是中国电子类院校的排头兵,学校的电磁场研究更是走在全国前列,能加盟电子科大是一生的幸事,我将为把电子科大在电磁学方面的研究推向新的高峰而努力。

    和美国空军不打不相识

     2006年初,美丽的新加坡国立大学,李乐伟和自己所带的博士后开始了一个课题的科研工作,课题的内容是对美国空军的F117隐形战斗机进行仿真测试。当时,没有人会想到,因为这个课题,李乐伟和大名鼎鼎的美国空军“干了一仗”。

     F117隐形战斗机是美国空军的隐身攻击机,也是世界上第一种可正式作战的隐身战斗机,它采用吸波材料和表面涂料以及独特的多面体外形来达到隐身目。作为隐形战斗机的鼻祖,F117的前身F117A一直到退役一年多,才正式向公众发布第一张照片,美国空军对F117项目的保密到了这种地步,而根据估计,美国空军在F-117项目上所花的保密费用相当于二次大战时原子弹计划保密费的10~15%。

     李乐伟和他所带的博士后在完全没有得到军方的资助、只利用自己拥有的资料的条件下,对F117进行了仿真测试,并对F117缩比模型在紧缩场内进行实际测量,其结果与美国军方的测试结果吻合得非常好。这就意味着,如果美国的敌对国掌握了李乐伟的这些数据,他们就很可能据此对F117的后续机型F22进行仿真实验,最坏的结果可能就是,美国空军的F22隐形战斗机将在敌人的雷达里面“纤毫毕现”,再无隐身可言。果然,在李乐伟将论文投给IEEETrans(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之后不久,就接到了新加坡国防部转给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电话,请求他将论文撤回不予发表。

原来,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审稿人在审阅李乐伟的论文之后,感觉兹事体大,就把论文转给了美国空军,美国空军就通过新加坡国防部、新加坡国立大学一层一层地找到了李乐伟。这样,李乐伟和美国空军“不打不相识”。

     机会总是给有实力的人准备的。由于对负折射材料以及其他复合材料中的电磁场极化特性、散射特性以及吸收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较大贡献和突出成就,2006年中,专门负责物色、搜集世界各领域出色人才的美国空军驻东京办事处,又一次拨通了李乐伟的电话。这一次,是邀请他参加空军的项目。在经过与加州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顶尖名校的教授的PK后,李乐伟成为为美国空军进行异向介质研究的9位独立科学家之一,其中,他是唯一的一位外国人(非美国公民)。

     这只是李乐伟的杰出成绩中的一部分。翻看他的学术著作,我们可以发现,不管是基础还是应用,不管是在电磁场理论、天线还是微波技术领域,李乐伟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从理论上根本解决了椭球波函数的精确计算问题,并据此自主开发了相应的商用软件包,这项技术解决了一系列的科学应用问题,例如解决椭球状人头电磁能量吸收率的计算、天线罩设计、球形谐振天线等。他在IEEEAP、IEEEMTT、RadioScience等微波界著名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310余篇,被SCI引用达360多篇,48篇被SCI或EI引用的国内学术刊物的论文,已经出版英文专著2本。此外,他还担任诸多电磁学相关领域权威期刊的副主编或编委,其中包括美国地球物理学联盟《无线电科学学报》以及美国《国际天线与传播学报》副主编等职务。由于贡献突出,他于2004年当选为IEEEFellow。

     李乐伟的骄人成绩,绝不是偶然所得

     1980年4月,江苏省高中生数学竞赛、物理竞赛如期举行。没有太大的意外,李乐伟取得了数学竞赛第一名、物理竞赛第二名的优异成绩。

     老师们笑着问李乐伟:“你是想去清华大学,还是北京大学?”李乐伟乐呵呵地笑着回答:“我是江苏人,江苏是个好地方,我还是上南京大学吧。”

     一年一度的高考如期举行,依时结束,按时放榜。命运给李乐伟开了一个大玩笑,结果是如此的让人大跌眼镜:李乐伟竟然只上了本科线,不要说清华、北大等顶尖名校,就连其他的重点大学都没有考上!

     这是怎么回事?

     李乐伟细细地思量:题目应该都答对了啊!从考场出来的时候,自我感觉很不错啊!但是,摆在眼前的结果,却是这样的真实,真实得像一根针那样扎在心里。李乐伟慢慢地回顾自己的一举一动:参加数学、物理竞赛,获得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好成绩,老师的问话……一幕又一幕,高考前的日子历历在目!

老师问:“以你的实力,肯定可以上清华北大,要不再考一次吧?”李乐伟摇摇头:我就去徐州师范大学。当时,很多人不明白他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三十年后的今天,李乐伟说:那年4月的数学竞赛第一名物理竞赛第二名,让我飘飘然,看不清楚自己的位置;高考前三个月,我根本就没有认真复习,才最终败走麦城。事后想来,那一跤摔得正及时,让我明白了做事、做人就该踏踏实实的。

怀着不屈的斗志,李乐伟跨进了徐州师范大学的大门,踏踏实实地读书,四年之后顺利考取硕士研究生,到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攻读电子工程硕士学位,1992年又获得莫那什大学电机与电脑系统工程系(MonashUniversity,位于澳大利亚墨尔本市)电气工程博士学位。

     凭借着这份踏实,学业上,李乐伟的路越走越宽阔;事业上,李乐伟征服的峰巅越来越高。“格林函数人”称号的获得,正是李乐伟征服又一个学术巅峰的标志。

     格林函数是积分方程方法的重要核心,是电磁理论与计算电磁学的重要工具,而更为重要的是,格林函数的快速计算形式把计算电磁学推向一个高度。由于李乐伟从理论上导出了各种电磁结构和材料中的电磁场并矢格林函数,最终在国际电磁理论界得到学术界同行的普遍认可,并被誉为“格林函数人”。

     这个称号背后,是李乐伟多年不懈的努力。早在攻读硕士学位之时,李乐伟就对格林函数产生兴趣,并且着手开始研究。当时面临的困难很多,限于条件,李乐伟能找到的资料很少,国际学界最新的成果,常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拿到,但是李乐伟却坚持不懈。巨量的计算和海量的数据是枯燥的,而长期的工作更是一种对耐心和毅力的考验。但是,李乐伟却从不言苦与累,钻研其中一个“猛扎子”下去就是25年。这远非常人可以想象的坚持,在李乐伟看来却还不够。

“对格林函数的探索,到今天为止,已经有了很多的成果,剩下的全是硬骨头,我希望再用十年的时间来继续探讨并完善它。”李乐伟说。

     不懈的努力,让他取得一项又一项优异成绩,赢得学界的尊敬。1992年11月起,他任职于新加坡国立大学电机与电脑工程系,首任研究科学家。1995年,他作为第一受奖人获中国电子工业部部级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996年,作为第一受奖人获中国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同年在法国里尔市获国际无线电联盟青年科学家奖。

     人生是一场长跑,开始之初的挫折、一时的落后并不代表失败,不懈的努力和持之以恒的斗志,将帮助人抢占最高峰、夺得最后的胜利。

     李乐伟说:“我是1961年出生的,属牛,我愿永远做一头牛。本本分分做人,踏踏实实做学问是我一生的准则。”



    格林函数人的成电梦想

     如今,这个“格林函数人”怀揣着梦想来到了电子科大。

     李乐伟说:“以前我从来没有来过电子科大,但是我和电子科大很有渊源。在读硕士、博士期间,我都得到过中科院院士、电子科大教授林为干先生的帮助和支持,这也是我为什么放弃长三角的高校而选择电子科大的一个因素。到这里来,我就想做一些事情。”

     签约仪式之后,李乐伟马上就开始了紧张有序的工作。和电工学院党委书记胡俊教授和院长樊勇教授交流看法,制定工作计划,一切都在紧张有序地进行。按照规划,他将在电科大建立跨学院跨学科的电磁学研究所,计划将在理论与计算电磁学、微波、毫米波射频电路与器件、天线与传播、电磁兼容和电磁复合材料、生物电磁学与医学应用、纳米电磁学与生物应用等6个方向上利用学校优势,促进学科交叉,提升学校在相关研究领域的影响力。同时,开始大力培养青年教师和博士生,希望能尽快培养出几个优博。

     李乐伟说:“台湾的半导体,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还是一片空白,但是在大力引进人才之后,短短的二十年,就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所以说,人才是发展的核心力量。”

     大力加强培养年轻教师和优秀博士生,正是李乐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多年的教书育人生活中,李乐伟深感学生培养的艰难。他深有感慨地说起了两个学生,国内某名校的学生在李乐伟门下攻读研究生,李乐伟觉得这学生自我感觉很好,但是在科研上不够踏实,显得浮躁,一年之后考察学生的成绩,发现他还比不上从越南胡志明理工大学毕业的、我们潜意识里认为水平不高的学生。而另一个本科四年级学生不怕难不怕苦,在李乐伟的指导下,经过一年的锤炼,发表了两篇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论文,这个本科四年级的学生比与他同时进入李乐伟团队的一个博士生做出更优秀的成绩。

     李乐伟说,我希望我们的同学具备两个品质,一是精神上要务实,踏踏实实,不要好高骛远,也不要投机取巧;;二是行动上要刻苦勤奋,不畏艰难困苦,才能有所成就。麻省理工学院的科研楼,灯光会亮到深夜两三点钟,在实验室做科研的学生,刻苦一致于斯。希望我们的同学能向他们学习。

     “人才的重要性不用多说,只要学生愿意学,我将因材施教,为电子科大培养更多的人才。”李乐伟看着窗外说。  窗外,是栽种希望、憧憬丰收的春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2-5 03:23 , Processed in 0.178926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