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53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淞沪大战生死一幕:女童子军冒死慰问爱国官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9-5 10:33: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0年09月05日  来源:文汇报
      淞沪大战是中国抗日战争初期的一场重大战役。作家邓贤历时十年之久,多次深入当年战地重新进行采访,为求证某个历史细节而反复奔波,完成了报告文学新作《帝国震撼》。书中再现了淞沪之战第一枪、驾机撞击敌舰的英雄飞行员沈崇诲、战斗到最后一个人的“姚子青营”、血战四行仓库的“八百壮士”等爱国将士惊天地泣鬼神的英勇壮举,正是这些普普通通的中国军人和平民,用他们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抗击侵略者的钢铁长城。


  ——编者

  虹桥机场枪击事件

  1937年盛夏8月。北方日趋紧张的形势无疑使得所有驻扎在上海租界的日本军人感受到战争临近,停泊在黄浦江和吴淞口的日本军舰全部进入戒备状态,黑黝黝的大炮脱掉炮衣扬起炮口,海军陆战队员在闸北、虹口一带街头和楼房加紧构筑阵地抢修工事。

  9日上午,陆战队军曹大山勇夫和水兵斋藤要藏接受一道命令:到虹桥路一带进行侦察,目标是虹桥军用飞机场内中国守备部队的动向。

  10时40分,这两名领受任务的日本兵骑上一辆草绿色三轮军用摩托,在隆隆尖叫声中驶上繁华的上海大街。他们进了一家小酒馆,喝光一瓶中国烧酒,吃了许多生鱼片生菜,乱吼乱叫地唱着日本军歌,跨上摩托车疾驰而去。

  在虹桥机场大门口,日本兵企图强行闯进机场。卫兵阻拦无效,当即朝摩托车开枪,日本兵一边加快速度一边还击,子弹嗖嗖地掠过天空,最终两名日本兵被击毙,机场卫兵亦一死一伤。中国方面要求日本领事馆就此事作出解释,并赔礼道歉。

  枪击事件发生后,身为淞沪地区最高军事长官的张治中将军敏感地意识到,这可能是淞沪日军发出的一个危险的战争信号。于是他连夜召集紧急作战会议,向各师、团指挥官部署任务。

  与此同时,国民政府下达了开战命令,决心向上海日军发动全面进攻来回应北方日军的大举入侵,进攻时间规定在8月13日凌晨4时30分。

  由此,抗战大幕正式拉开。

  淞沪抗战第一枪

  上海虹口区八字桥。从任何角度看,这都是一座很普通的铁架桥,桥长仅二三十米,桥头两端呈喇叭口“八字”形,铁桥由此得名。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中日双方的第一枪就在这里打响。

  1937年8月13日午后3时许,也就是原定总攻击时间被推迟将近10个小时之后,中国陆军第八十八师五二三团一部在上校团长吴求剑率领下进入上海北火车站附近楼房,他们的任务是沿宝山路西段向八字桥方向搜索前进。与此同时,日本海军陆战队一个小队也从宝山路东段向八字桥推进,双方猝然遭遇,立即就地卧倒准备战斗。

  日军人少,处于劣势,不敢贸然开枪挑衅。一个日本少尉站出来,打着手势叽里呱啦地嚷了一通,意思是要求与对方长官谈判。这是日本人的惯用伎俩:人多就打,人少则谈,拖延时间等待援军。

  吴团长是参加过“一·二八淞沪抗战”的老军人,对日本人这套鬼把戏了如指掌,他当机立断,命令一营营长易瑾少校上去同日本人谈判。一旦敌人有任何不轨企图就立即消灭他们,然后占领八字桥及其以东街道。

  骄横的日本军官挥舞手枪,蛮横要求中国军队撤出上海市区。中国官兵忍无可忍奋勇还击,日本少尉当场被击毙,日军死伤二十几个,残敌狼狈逃窜。

  半个多小时后,前来增援的日本海军陆战队伊藤茂第三大队越过虹口公园以北地区,与占领八字桥附近地区的第八十八师先头部队相遇,双方发生交火。中国军队迅速对日军实施包抄打击,日军丢弃数十具尸体,逃回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固守待援。此时,停泊在黄浦江上的日本军舰开始向岸上我军开炮,中国炮火亦予以还击,隆隆炮声震动淞沪大地。

  枪声就是信号,中国军队立即向日军各据点发起进攻。数千日本守军被团团包围在若干据点内,被切断退路孤立无援。日本军部虽然十万火急调集援军增援上海,可是从日本本土动员部队到集结装备,再经过漫长的海上航行抵达淞沪登陆,最快也要两周以上。也就是说,中国军队出其不意的战略反击大大赢得了主动。

  沈崇诲:驾机撞击敌舰的英雄飞行员

  空军中尉沈崇诲是从广播里得知上海松江惨案的不幸消息的。沈崇诲,26岁,祖籍江苏南京,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沈崇诲大学毕业正值东北“九一八事变”爆发,他怀着一腔热血义无反顾地选择从军,跨进中央航校的大门成为一名优秀的轰炸机飞行员。

  8月19日,空军第二轰炸机大队全体集合,领命起飞,轰炸吴淞口海面的日本舰队。“要让敌人懂得,中国人民是不好随便欺负的!向敌人航空母舰开火,炸沉它们!”愤怒的誓言嗡嗡震响。

  战斗警报拉响,沈崇诲座机编号"904",副驾驶兼投弹手为陈锡纯少尉。他们驾驶的“诺式”单发轻轰炸机载弹1100磅(约合500千克),最大航程900英里。机群起飞约30分钟后进入上海战区上空,远远能够看见白龙港海面有一些大大小小敌人舰船灰蒙蒙的影子。

  带队长机发出“搜索航母准备进攻”的战斗信号。轰炸机拉开距离,护航战斗机已经在头顶占据高度,沈崇诲紧跟长机爬升到6000英尺高空,然后瞪大眼睛搜寻目标。

  敌舰就在眼前,那些张牙舞爪的日本飞机正停在航空母舰上装弹、加油,然后气势汹汹地升空屠杀中国老百姓。“陈少尉,打开保险,做好投弹准备!”沈崇诲大声命令。“是!一定要把鬼子的军舰炸沉到海底去!”副驾驶信心百倍地回答。

  但是就在轰炸即将开始时,“904”号飞机不幸发生严重机械故障。发动机突然空中停车,机舱里弥漫着呛人的蓝色烟雾。由于中国飞机少,超期服役年限长,加之轰炸任务频繁,没有充足的战斗间隙进行保养,甚至缺少足够的零配件更换等等,因此飞机状况都不大乐观。

  沈崇诲尝试重新发动马达飞起来,但是飞机没有响应,飞机迅速下滑,机身剧烈震颤,火苗已经窜上机翼的油箱。沈崇诲边同失控的飞机作斗争,边命令副手跳伞。

  但是,沈崇诲自己却拒绝了逃生的机会。据他的战友后来回忆说,他多次表示过一定要击沉敌人航空母舰,为此哪怕献出生命也在所不惜。现在,凶恶的敌舰就在眼前,沈崇诲不甘心就此放弃作战,于是,他操纵着火的飞机毅然决然地撞向日本军舰!

  史料记载,沈崇诲驾机撞击敌舰,成为与敌人军舰同归于尽的神州第一人。
 “姚子青营”:战斗到最后一个人

  国民革命军第九十八师少校营长姚子青奉命率部坚守宝山县城。

  姚子青,广东平远人,黄埔六期毕业,17岁参加北伐,屡立战功,多次负伤,从见习排长始,历任副连、正连、副营,一步一个脚印地奋斗到指挥600多人的少校营长。8月底,作为旅后备队的姚子青营奉命火速开往地处吴淞口的宝山县城抗击登陆之敌。

  宝山县城坐落在黄浦江与长江的交汇口,扼两江咽喉,是封锁和阻止敌军登陆的天然要塞,同时也是屏护市区战场侧翼的重要堡垒。姚营600余人一抵达宝山,就连夜构筑工事,做好战斗准备。


  9月1日凌晨,天刚蒙蒙亮,猛烈的炮击惊醒了战壕里枕戈待旦的中国士兵。姚子青从望远镜里赫然看到:十余艘溯江而上的日本军舰排出战斗队形,边开炮边气势汹汹地朝吴淞口闯来。

  与此同时,从航空母舰上起飞的日机也呼啸而至,边投弹边扫射,一批走了另一批又飞来,直到把宝山县城炸得大火熊熊天昏地暗为止。

  上午9时,敌人开始登陆,数十只满载步兵的橡皮冲锋艇从大船上放下来,在江水中颠颠簸簸地朝岸边划来。

  姚营长是个有丰富战斗经验的指挥官,他当然清楚敌人舰队再强大,飞机再猖獗,但是它们都上不了岸,最终解决问题还是要靠步兵。他数了数,敌人约有二三十只小艇,也就是说敌人不会超过300人,他决心叫这些气焰嚣张的侵略者有来无回。

  姚营长命令把敌人橡皮艇放进200米距离,然后指挥迫击炮猛烈开火,一举炸翻多艘小艇。但是剩余小艇仍然企图抢滩登陆,这时候中国军队的轻重机枪和几百条步枪一齐怒吼起来,如暴风骤雨射向敌人,打得日本兵纷纷栽倒在江水中再也爬不起来。

  初战告捷,中国官兵士气大振,纷纷请求出击,把残敌消灭干净。但此后两天,日军只管用舰炮、飞机投弹扫射,步兵却一直没有露面。直到第三天中午,江面上才出现一队模样难看怪里怪气的平头船。看上去既不是炮艇,却也不是民船,好像一口口棺材匣子一样,中国军队的迫击炮弹对它毫无损伤。平头船轰隆轰隆一直冲上沙滩,船头哗啦啦一打开,船肚子里立刻放出许多步兵来,甚至还开出几辆轧轧作响的装甲车。

  中国军队抵挡不住,当天丢失城外阵地,退回县城依托残破的城墙和民房进行巷战。日军控制滩头阵地,把潮水般的步兵从运输船里源源不断地送上岸来,至此,姚子青营遭敌人三面包围,宝山县城除西门外已变成一座孤城。

  晚上下起小雨,敌人暂停进攻。姚子青巡视阵地,看见他的部下总共还剩下200来人,其中不少都是伤员,已经陷入弹尽粮绝的境地。此时,如果放弃阵地还来得及,他们可以从西门撤退,但是身为抗战军人,放弃阵地就意味着临阵脱逃。

  姚营长对大家说道:“你们中间许多人从广东北伐时候就跟着我,风风雨雨十多年,算得上同生死共患难。今天许多弟兄已经把鲜血洒在我们脚下的土地上,我们必须誓死坚持,战斗到最后一个人。”

  次日,激战再度爆发。敌人大举进攻,宝山县城变成一片焦砾废墟,援军始终不至,第三营剩余官兵在姚营长率领下浴血苦战,又毙伤敌人200多名,最终全部战死。姚子青浑身负伤仍坚持战斗,直到被一发榴弹击中壮烈牺牲。

  “八百壮士”血战四行仓库

  这是一幢钢骨水泥建造的六层民用大楼,位于现在苏州河桥头的西藏北路,与英租界毗邻。大楼原是中央集团军第八十八师师部,随着日军攻陷大场,市区战局恶化,中国军队奉命撤出闸北。

  南京电询师长孙元良将军:能否以八十八师坚守闸北?再问能否以部分兵力坚守四行仓库大楼?孙复电领命。

  10月26日夜,师主力撤出闸北,第八十八师五二四团中校副团长谢晋元率领该团一营进入四行仓库。该营计有官兵四个连,共430余人,为了迷惑敌人壮大声威,对外号称800官兵。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八百壮士”的由来。

  开战前,官兵们齐声发出誓言:“抗战到底,誓死不降!打败日寇,报效祖国!”部队士气高涨,八百壮士连夜搬运木料泥袋加固工事,枕戈待旦随时准备战斗。

  天亮之后,闸北一带的枪声已逐渐平息。8时左右,第一批日军约五六十人,大摇大摆地打着太阳旗前进。谢晋元命令轻重机枪准备,等把敌人放进离大楼只有几十米的空地上,然后大喝一声“开火”,日军人仰马翻,弃尸慌张遁去。首战告捷,日军中了埋伏,我军无一损失,缴获枪支弹药若干。

  日本人吃了亏,很快展开激烈反攻,他们知道上海市区已经没有中国军队的主力,所以并未把这个小小据点放在眼里。大约一个中队(连)的日军附迫击炮数门气势汹汹扑向四行仓库,企图一举消灭大楼里的守军,但是结果大大出乎他们的意料。无数中国士兵从大楼地下室和附近民房钻出来,手榴弹冰雹一般砸来,冲锋枪轻重机枪组成交叉火网,到处都在进攻和射击,到处都有中国人的喊杀声。日本人简直闹不清中国人究竟埋伏了多少兵力,只好再次弃下十几具尸体逃走。

  四行仓库的枪声打破了沪西清晨的宁静,苏州河对岸租界楼房里的中国居民纷纷从窗户探出头来观望,刚好目睹了这场鼓舞人心的战斗,于是四行仓库的胜利消息不胫而走。整个上海都沸腾起来,人们奔走相告,谢晋元和他的八百壮士一夜之间成为上海和全国人民家喻户晓的抗日英雄。

  日本人恼羞成怒,他们明白,不拔除这颗钉子整个沪西将不得安宁。可是当他们组织炮火调集重兵进攻的时候,这才发现要拔除这颗钉子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四行仓库背靠英国租界,英国海军陆战队早已在苏州河桥头筑起沙袋工事,架起机枪大炮严阵以待。英国人的态度十分强硬,如果租界遭到炮弹攻击,他们将坚决还击,这就可能引发一场严重的国际纠纷甚至招致西方社会的联合干涉。日本人不得不对此有所顾忌,因此只好取消从前狂轰滥炸的火力掩护,改为小心翼翼地实施步兵围攻。

  战斗又进行了一天一夜。日本人采取节节推进的战术,在装甲车掩护下多次逼近我外围阵地,有一次已经攻进大楼底层,还是被我顽强的守军击退。

  中国官兵虽有减员,但是士气极为高涨,连伤员也坚持战斗不下火线,誓与阵地共存亡。谢晋元命令在指挥部搭起一座“功臣台”,每日公布战报和个人战果。据统计,仅27日一天,全营共毙伤日军130余人,其中一个名叫龙德树的机枪兵,一人毙伤日军达6人之多。

女童子军冒死慰问爱国官兵

  最受鼓舞的自然要数饱受战火之苦的上海民众,于是就有热血沸腾的市民冲破重重封锁上演舍生忘死的一幕。

  上海高中女生杨惠敏,芳龄18,上海商会童子军编号为“00041”号。淞沪抗战爆发,杨小姐即加入上海战地团为前线伤员和难民服务。在亲眼目睹了四行仓库中国守军两天两夜英勇战斗之后,杨小姐毅然做出一个冒险决定:她要把一面国旗送进枪林弹雨的四行大楼,代表上海市民把最崇高的敬意和亲切慰问献给最可爱的人。

  28日夜,勇敢的女童子军身着军装,腰扎皮带,将一面国旗庄严地缚在腰间,她还背着一只救护药箱,里面都是上海市民捐赠守军官兵的急救药品。借助黑夜掩护,杨小姐穿过英租界,经西藏路悄悄抵达新垃圾桥头,然后匍匐爬行过桥到达苏州河北岸,终于在被敌人发现之前冲过马路封锁线,奋力一扑跳入四行仓库后门的阵地掩体。她成功了!


  杨小姐的到来极大地鼓舞了浴血奋战中的爱国官兵,身陷重围的官兵们簇拥着女童子军高唱国歌,许多人还当场宣誓战斗决心。

  八百壮士的英勇战斗仅仅持续了不到一周。背靠西方租界的四行仓库据点像一根顽强的钢钉插在日本人心窝里,令他们的进攻付出沉重代价。恼羞成怒的日军总司令向英国租界当局下了一道咄咄逼人的最后通牒,声称如果四行仓库的中国军队继续抵抗,大日本皇军将派飞机进行轰炸,届时一切后果皇军将不负责!

  英国人害怕了,他们有自己的利益,没有必要为中国人的战争付出高昂代价。英国大使亲自求见蒋介石,强硬要求中国军队马上撤离河对岸的四行仓库。

  于是蒋介石命令中国守军放弃阵地向苏州河南岸英国租界内撤退。

  《帝国震撼》 邓贤著

  海南人民出版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5-1-6 12:13 , Processed in 0.121928 second(s), 1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