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42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蒋介石难言的烦恼和困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4-2 23:05: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946~1949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翻天覆地的时代。短短3年间,在军事上、经济上占绝对优势的国民党蒋介石政权,被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打得落花流水,狼狈逃离大陆。时间过去了60年,国民党将领不断反思失去大陆的原因和教训,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段极为苦涩的回忆。一位台湾学者写了本厚厚的书《为什么失去大陆》,笔者也以此为题,探讨其中的原因。

    毛泽东的战略预见:蒋介石比共产党还困难

    应该说,抗战胜利后,蒋介石的威望达到了一生中的顶点,他就是正统的化身。那时,共产党是不愿打仗的。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所作的政治报告,题目就叫《论联合政府》,希望建立国共合作的民主政权。

    重庆谈判时,毛真诚地提出“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的纲领与和平建国的意向,但蒋容不得共产党的存在,一待部队调动完毕,就向解放区发起全面进攻。

    战争初期的3个月,形势对共产党极为不利,106个县城被国民党军队占领。当时多数干部认为,以共产党的军事实力,尚不具备与国民党军抗衡的条件。东北的两位领导干部给中央写报告,提出了让步以求和平、拖延以待时机、坚决打下去以分胜负的3种对策。在这里,打是迫不得已的最后选择。究竟怎么办,毛泽东思考了3天3夜。打,暂时没有胜利的把握;但退让更没有出路。1946年7月6日,毛泽东下了最后的决心,给党内起草了一个指示。他肯定两位干部的分析是合乎实际的,“但缺点是对美帝国主义及蒋介石的困难估计不足,同时对国际国内人民民主力量所具备的顺利条件也估计不足”,“主要的政策不是让步而是斗争”, “如无坚决斗争精神,结果将极坏”。

    这个指示传达到各战区,大家感到不解。说蒋介石比共产党还困难,谁相信呢?但这就是毛泽东的战略预见。蒋介石身为一国之主,背的包袱重着呢!他要将大后方的政府机构、工厂和难民迁回沿海地区;他要在沦陷区重建政权和经济秩序;他要审判汉奸,清理逆产,改编伪军;他要将300万投降的日军及家属遣返回国。与共产党作战只是他诸多事务中的一项,而共产党则是全力以赴,所以,还是蒋介石的烦恼和困难多。毛泽东抓住了国民党的弱点,鼓舞了全党全军的士气,开始了3 年解放战争。

    谁也没想到,仅仅3年,国民党政权和军队就土崩瓦解了。国民党将领的回忆录每提及此,几乎没有一个服气的。从电影上可以看到,国民党将领许多都受过高等教育,留过洋,开会的时候军装笔挺、将星闪耀;而解放军干部军装破旧,开会时有的蹲在凳子上,有的叼着烟袋。土里土气的“共军”,怎能把正规的国军打得落花流水?过去我们说是由于蒋介石政府的腐败、不得人心,但打仗的人心里明白:战争是你死我活的较量,容不得半点犹豫。在战场上,双方都是真刀真枪。一两次战役的成败或许有偶然因素,但整个战争的结局不会是偶然的,其中必然有几个方面是共产党能做到,而国民党做不到的。笔者根据这些年的研究,提出以下4个观点 ——
谁能集中优势兵力

    共产党能够集中优势兵力,敢于大踏步前进和后退,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国民党军处处受到牵制,有优势但无法集中兵力。为什么这么说?国民党每占领一个地方,就有守土安民之责。比如占领沈阳、长春要留下一个军,占领张家口、鞍山得留下一个师,占领一个县城起码得留下一个连。国民党军越前进、占的地方越多,部队就越分散,可用于前线作战的兵力随之逐渐减少。共产党则不同,战争开始,军队大踏步后退,但兵力没损失多少。

    例如,1946年5月四平之战后,杜聿明率国民党王牌军大举进攻,林彪部队全线退过松花江。当时林彪作了最坏的打算:放弃哈尔滨,带着部队到北满打游击。但国民党军到了松花江边上突然停止前进了,杜聿明、蒋介石都很着急。为什么不前进?不是不想打,而是兵力不足,只好停下来。过了一年,解放军开始反攻了。蒋介石则处于被动局面,因为他的部队在全国散开了,哪个城市都要守。共产党集中兵力,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地打。1948年3月粟裕指挥豫东战役,先找防守薄弱的地方打。开封当时是河南省省会,只有一个师守卫。华野用3个纵队的绝对优势兵力,3天就打下来了。当时南京在开“国民大会”,河南的国大代表连夜跑到总统府,下跪痛哭,恳求蒋介石把开封收回来。蒋介石下令五大主力之一、邱清泉的5军把开封收回来。

    邱清泉本来在商丘等着粟裕,明知开封是一个空城,毫无价值,但也得执行命令。国民党报纸发布“国军收复开封”的消息时,粟裕却绕到邱清泉的背后,把区寿年兵团一口吃掉了。这样的战例很多。待蒋介石终于醒悟过来,将部队组成重兵集团,准备跟共产党进行决战,却为时已晚。此时解放军的兵力已占优势。毛泽东在“十大军事原则”里,把集中优势兵力列在第一条。蒋介石懂不懂这个道理?当然懂,但他受到太多条件的制约,心有余而力不足。

    谁能化敌为我

    共产党善于化敌为我,改造俘虏,补充部队。华东野战军在这方面最有办法。每次战役,部队都会有伤亡。把国民党俘虏兵补充进部队,是保持部队建制完整、恢复战斗力的必要措施。1947年底,陈毅在晋绥军区作报告,连讲3天,特别介绍了华野改造俘虏兵的经验。

    1947年5月孟良崮战役结束后,陈毅指示对74师的俘虏一个不放。 6746名俘虏被转送到后方,进行审查、集训和再分配。如何实现从国民党士兵到解放军战士的思想转变,华野政治部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验:开展群众性的融化改造俘虏运动,通过诉苦,启发俘虏兵的阶级觉悟。新老战士朝夕相处,生活、行军、战斗都在一起,随时随地可以交流思想。

    共产党员的模范作用、解放军官兵一致的民主作风,最能感动俘虏兵。他们看到解放军干部吃、穿、住都和战士一样。班长宿营时帮新战士烧洗脚水、铺稻草,行军时帮新战士背东西,把好房子让给新战士住。大家感动地说:“国民党的班长都要小兵伺候,这里的班长反而照顾我们。”

    随着战争的发展,多数情况下解放军都是连续战斗。战斗一结束,就把俘虏兵补入部队。头天被俘,第二天就随部队参加战斗,这叫“即俘,即补,即战”,显示解放军政治工作达到了一个新水平。在解放军中,无论新老战士,只要在战斗中表现勇敢,都可以立功受奖。这些“解放战士”在战斗中凭借个人良好的军事素质,表现出机智灵活的优长。陈毅对此十分称赞,号召老战士向他们学习。

    陈毅说:“我们有一个营长指挥三个连去打一个村里的敌人,村外是开阔地,不讲究火力掩护,冲一次就死伤七八十人。一个俘虏兵是轻机枪射手,他看见营长叫‘打!打!打!’说:‘营长你叫打哪里呀?’营长没法答他。他说:要用机枪封锁敌人的枪眼,掩护冲锋。营长同意了他的意见。他指挥三挺机关枪一齐开火,压住了敌人的火力。没有一个伤亡,敌人就投降了。这是战术的作用,俘虏兵起了指挥作用。”

    “解放战士”一旦觉悟,就焕发出巨大的能量。相比之下,国民党却做不到这些,只能以自己的部队给共产党“送礼”。以“王牌军”74师为例,在孟良崮战役被歼灭后,蒋命令重新组建。1948年9月,74师上了淮海战场。

    4个月后再次被华野歼灭。蒋命令在江南第3次组建74师,到1949年10月,又被华野在厦门战役中歼灭。国民党组建一个军,从征兵、训练、配备武器到上战场,至少需要一年时间,没多久就被解放军消灭,大部分俘虏兵转变为解放军,掉转枪口打国民党。

    回顾一下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军与解放军的实力对比: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时,国民党军有430万人,解放军为127万人。1948年2月,国民党军有365万人,解放军为249万人,双方实力已经接近。到1949年1月三大战役结束后,国民党军只剩下204万人,解放军则上升到358万人,形成了压倒优势。短短两年多变化如此之大,除了解放军在战场上歼灭大量国民党军之外,通过教育改造把大批俘虏兵转化为解放军战士,是加速双方实力转换的一个重要原因。


  谁能充分发动群众

    共产党能够运用严密高效的组织系统,充分动员群众支援战争,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人民战争。一提起这个,大家马上就想到淮海战役中车轮滚滚、百万民工支前的壮观场面。国民党18军军长杨伯涛在双堆集和黄维一起被俘,开始是不服气的。他的部队是五大主力之一,战斗力很强。他被押下战场后,看到解放军的后方到处都是老百姓,有的给解放军推车,有的给解放军治伤员,有的给解放军做饭。他感叹地说:我们在战场上哪看到过这种场面?国民党军队根本不可能动员这么多老百姓支援战争。

    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动员这么多的人力物力?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国民党是一个松散的组织,而共产党组织严密,令行禁止。共产党的组织延伸到解放区的每一个村庄,每个村都有党支部、村委会、民兵武委会、妇女救国会,还有儿童团,共产党通过这些基层组织,把人力物力资源完全控制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效应。

    例如支前,上级将动员民工的指标下达到各个村,村里研究让谁去,走后他家的地由谁代管,人伤亡了怎么抚恤,出工的补助怎样解决,每个环节组织上都安排周到,让你支前没有后顾之忧。通过地方组织,共产党解决了征兵、支前、物资转运等多方面的问题。尽管解放区的资源和实力比不上国统区,但充分地调动人力物力,使解放军有了强大的后援,可以全力进行战争。共产党还运用组织力量抵制国统区的危害,掌控国统区的经济命脉。1948年上海物价飞涨,民不聊生,经济崩溃。不是蒋介石想这样,根本的问题在于物资短缺,没有米、没有布,所以才涨价,奸商才囤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因为1948年初共产党基本上控制了东北、华北、江淮地区,国民党仅仅控制着长春、沈阳、北平、济南这样的大城市。全国100%的煤炭资源、80%以上的小麦产区、80%以上的棉花产区全被共产党控制了。解放区看见国统区货币天天贬值,采取措施不许国民党货币进入解放区、危害解放区经济。

    共产党还规定各种政策,开列几份清单,包括允许和不许进出口的清单。什么东西可以出口?古董、文物可以输向国统区,粮食、棉布则一律不许出口。国统区生产的煤油、纸张、药品可以进口,因为解放区需要这些东西。不许进口的东西就多了,绸缎、罐头、化妆品之类的奢侈品解放区都不要。这才是真正的“农村包围城市”。国统区大城市没有物资来源,能不恐慌?蒋经国到上海“打老虎”,打击囤积,平抑物价,最终以失败告终,就因为无法克服资源短缺。1949年1月蒋介石下野,上海公推杜月笙给毛泽东写信,请求用上海的工业品换开滦的煤炭。毛泽东批准,不能让上海崩溃。唐山的煤炭拉到上海,维持了百姓的生计。国民党没有经济基础,怎能不垮台?

    谁能打入对方心脏共产党的情报、渗透、策反工作打进了国民党的心脏,隐蔽战线发挥了重大作用。战争年代,谁有情报谁就能打胜仗,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国民党由于组织松散,政审不严,无论什么政府机关、机要部门,只要有关系都能进去。早在抗战期间,共产党就利用统一战线、国共合作的机会,往国民党政府和军队派遣大量情报人员并长期潜伏,建立了许多内线关系。解放战争中,这些内线发挥了大作用。当国民党军对陕北发起重点进攻时,毛泽东坚持留在陕北与胡宗南周旋。毛为什么敢于这样做?最重要的原因是,胡宗南的机要秘书熊向晖是共产党的情报人员。熊向晖在胡宗南进攻陕北之前,就把作战计划送到中共中央,所以毛对胡了如指掌。平津战役期间,傅作义的女儿就是地下党的眼线,傅的一举一动,甚至其表情中共都一清二楚,战争的进程当然在解放军的掌握之中了。再说策反。当时各野战军的政治部都有敌军工作部,专门对国民党军策反。

    1946年3月,济南的王耀武命李仙洲指挥3个军,与南线配合,要把华野消灭在沂蒙山区。陈毅、粟裕决定先打莱芜。国民党46军军长韩练成与共产党有关系,我方的联络员安排他临阵脱离。韩练成一走,46军失去了指挥,把李仙洲其余两个军也搞乱套了。华野主力部队乘势猛攻,仅一天就把国民党3个军全消灭了。王耀武大惑不解,说5万多人一天就完了,我就是放5万条猪也够共军抓一个礼拜啊。这样的例子,在解放战争期间比比皆是,尤其是大战关键时刻,共产党的策反常导致国民党军全线崩溃。相比之下,国民党拥有先进的通信设备、庞大的特务机关,却无法从解放区获得任何情报——解放区到处是警惕的眼睛,国民党特务根本无处藏身。淮海战役已开始3天,徐州“剿总”司令刘峙还不知道共军的主攻方向是哪里。纵然国民党有千军万马,没有情报却等于瞎子、聋子。胜负就这样决定了。蒋介石退到了台湾,痛定思痛,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土地改革、彻底改造国民党、建立政治思想工作体制。他生前一直幻想“反攻大陆”。大陆这边,在毛泽东领导下建立的新中国,改革开放后焕发出新的活力,蒸蒸日上。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台湾与大陆的实力对比,已不可同日而语。那场命运的大决战已成为历史,毛泽东和蒋介石已成为历史人物。时间跨入21世纪,海峡两岸尚未统一。大家都在思考,除战争外,我们是否还有别的方法,让台湾回归祖国的怀抱。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想已在香港和澳门变成现实。“自古知兵非好战”。大陆从未放弃和平统一的愿望,战争也不是两岸人民的唯一选择。

    2008年3月的台湾“大选”给人很多启示,如今分处海峡两岸的国共两党已非昔比,它们都在成长进步——60年后,若能学习对方之长而非一味对峙,是否将为两岸同胞带来福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2-3 02:36 , Processed in 0.074014 second(s), 1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