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报告的通讯作者、麻省理工学院生物学教授H. Robert Horvitz说:“DNA复制应激是癌前或癌细胞的特征之一。我们发现,这种复制应激反应造成的细胞挤压可能是一种肿瘤抑制机制,这为探索癌症及其他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自上世纪70年代起,H. Robert Horvitz便开始借助秀丽隐杆线虫(C. elegans)探索“细胞死亡”的背后机制,并凭借在器官发育和细胞程序性死亡方面的贡献,成为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之一。研究过程中,他发现在秀丽隐杆线虫发育的过程中,一共会产生1090个细胞,其中131个细胞通过细胞程序性死亡机制消亡,并且Ced-3是诱发细胞凋亡的主要基因之一。
为了探索细胞挤压的背后机制,在这项最新试验中,研究人员对秀丽隐杆线虫ORFeome RNAi库中11511个基因进行了筛查,从而找到了14个在细胞周期的DNA合成期(S期)起作用,并且能够产生“Tex”( two excretory cells)表型的细胞周期基因,其中13种基因仅在细胞程序性死亡机制失效(ced-3缺失)的环境中出现。“Tex”表型基因是促进细胞脱落的pig-1基因1的等位基因,这也就意味着这13个基因可能在细胞挤压机制中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