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成网论坛

标题: 真的无语:中国歼11系列战机被迫停止生产! [打印本页]

作者: 小徐614    时间: 2009-6-21 11:33
标题: 真的无语:中国歼11系列战机被迫停止生产!
真的无语:中国歼11系列战机被迫停止生产!

2009-6-21

中国根据俄方授权许可在沈阳组装的首架量产型苏-27SK(中国空军代号为歼-11)于1998年12月15日完成首飞。





  中国空军是俄制苏-27SK和苏-27UBK歼击机的首个国外用户。中俄两国于1990年开始就向华提供这种先进战机展开谈判。俄空军飞行员于1991年3月向中国军方演示了苏-27和米格-29战机的出色性能。在经过各方的评估后,中国人最终选择了苏-27并采购了20架单座型和4架双座型的战机。1992年,中方订购的战机开始交货,并于当年分两批全部交付完毕。首批苏-27全部装备驻扎在安徽芜湖空军基地的空军第三师。


  1995年,中国方面又表达了购买第二批苏-27的意愿。根据这份总价值为7.1亿美元的合同,解放军空军于1996年又获得了22架苏-27:16架苏-27SK和6架苏-27UBK。第二批苏-27全部用于装备驻扎在广东遂溪空军基地的空军第2师第6团。


  同一年,俄中两国还签署了有关授权中方在国内根据许可生产苏-27战机的协议。一年后,苏霍伊航空工业综合体、共青城航空生产联合体和沈阳飞机工业公司签署了有关许可中方生产200架苏-27SK歼击机的合同,总价值为25亿美元。沈阳飞机工业公司组装苏-27所用的飞机部件全部由共青城航空生产联合体提供。


  不过,上述协议仅允许中方生产单座型的苏-27。这迫使中方不得不于1999年又向俄方购买了28架双座型的苏-27。这些战机于2002年全部交付完毕,并用于装备驻扎在重庆白市驿基地的空军第33师。


  也就是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共获得了三批共76架苏-27歼击机。其中,单座型的苏-27SK由位于阿穆尔河畔共青城的飞机制造厂生产,双座型的苏-27UBK则由位于伊尔库茨克的飞机制造厂生产。


  苏-27是中国空军装备的第一种能够与西方最现代化战机进行平等“对话”的先进歼击机。解放军装备的苏-27于1996年首次受到媒体的广泛报道。当时,中国媒体报道了有关苏-27在演习中使用航空炸弹和导弹对地面目标实施攻击的消息和图像。这一消息一度还引起了台湾方面的高度关注。1999年夏季,苏-27开始在解放军演习期间在台湾海峡上空执行巡逻任务。


  中方根据许可生产的苏-27SK被命名为歼-11。沈阳飞机工业公司生产的首批歼-11与俄方交付的苏-27SK没有任何差别。


  沈阳飞机工业公司利用俄方提供部件组装的首架歼-11于1998年12月下线,但正常的批量生产工作直到两年后才正式开始。到2002年前,中方已生产出48架歼-11,而在2002-2003年期间,又有相同数量的歼-11下线。不过,中国人早在2000年便已决定不会组装全部的200架战机,而仅是达到其一半的数量。因此,共青城航空生产联合体的供货不久后便陷入停顿状态。有人曾认为,中方之所以做出停止组装歼-11的决定,是因为该机已无法满足解放军空军的需求。


  专家们认为,可能是几种原因的综合作用导致歼-11的量产工作停顿下来。首先,授权协议并未涉及航空电子设备和动力装置生产技术的转让。这些系统仍完全由俄方生产。其次,俄制火控系统无法与中国制造的导弹进行匹配。其结果是,中国空军又被迫进口了相当数量的俄制R-27和R-73导弹,用以保障国产歼-11的作战能力。最后,苏-27SK缺乏对地攻击的火力控制系统,只能发射火箭弹和普通炸弹等非制导武器对地面目标实施“简单”攻击,不能对重要目标进行精确打击。而这一点根本无法满足中国空军领导人的要求。


  2003年,苏霍伊公司开始积极地向中国市场推销苏-27SKM--早期苏-27SK的多用途改进版本。新机上装备了“甲虫-27”雷达(一种比N001VEP更晚一些的型号)和与苏-30KM战机座舱内类似的信息控制平台。但中国空军却坚持要生产本国版的歼-11,即后来被俄方指责为侵权的歼-11B。


  2002年,沈阳飞机工业公司曾提出要生产改进型的歼-11歼击机并展示了新机的全尺寸模型,当时,新机的机翼下还挂载了“空对空”导弹和“空对面”制导武器。这也就是说,改进后的歼-11已成为一种多用途战机,而且其所用部件的国产化比率也有了非常显着的提升。除此之外,该公司还计划今后为歼-11B安装上国产的WS-10A型航空发动机,从而摆脱长期以来对俄罗斯AL-31F系列发动机的依赖。据悉,歼-11B可使用的武器包括中国国产的PL-8和PL-12型“空对空”导弹,LT-2和LS-6型制导炸弹,以及YJ-91(俄制X-31P)和KD-88“空对面”导弹等。


  中国至少生产了三架J-11B型验证机(编号分别为523、524和525),并已于2006年交付中国试飞院进行测试。


  之后,沈阳飞机工业公司又开始着手研制双座型的歼-11B,即歼-11BS。歼-11BS类似于俄制的苏-27UBK,但其装备的发动机、航电系统和武器均是中国自己生产的。


  到2006年,又传出了中国可能改进苏-27的消息。尤其是,消息称中国可能会为歼-11配备更为强大的发动机。为争夺这一合同,俄“礼炮”公司提供的是AL-31F-M1,而“土星”公司则提供了“117S”发动机。有报道称,中国最初购买了52台发动机,总价值1.8亿美元,用于改进26架战机。中国军方计划今后为现役的所有273架苏-27、苏-30MKK和歼-11都换装上新型发动机。购买所需发动机的总费用高达20亿美元。




欢迎光临 华成网论坛 (http://kaseisyoj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