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是制药行业的真正动力。一个新药上市平均需要花费13-15年时间,20-30亿美元经费。虽然有人提出药物研发的费用逐渐下降,甚至存在一个“Eroom定律”。但是从过去已经批准的3000多种药物和数千正在研究的药物中找到新的可治疗疾病,对药物企业无疑属于意外之财。例如依布硒就可以避免第一期临床试验,能显著减少因为意外发现副作用被立刻中断研究的风险,这对于减少药物研发投入十分重要。有人估计,药物重定位的研究成本平均是3亿美元6.5年。华盛顿药物倡导组织Faster Cures高级研究员,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家医学转化中心咨询委员会成员伯纳德穆诺斯乐观地说:“我的感觉是75%左右老药能被新用。”但他坦诚真正被确定新用途的老药比例非常小。新用的老药仍然必须经过二和三期临床试验确认对新治疗用途的安全和效果评价,虽然对研究规模上的要求比新药少非常高的比例(二和三期分别减少68%和40%)。不过,另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是缺乏赢利模式,老药多数已经过了专利保护期,效果研究当然没有问题,但是公司如何获得赢利就不那么容易了。辉瑞公司前总裁John LaMattina对药物重定位保持谨慎态度。尽管如此,每月都有30例药物重定位的研究论文在科学期刊发表,自2011年以来这以数量增长了5倍。甚至去年一家专门发表这里研究的杂志Drug Repurposing, Rescue and Repositioning开始发行。每年3-4家专门从事药物重定位的药物公司创建,已经成立的这类公司有40家。有人估计,药物重定位被授权的数量越来越多,可能会占每年新批准药物的30%。弗吉尼亚州Biovista公司CEO Andreas Persidis说,对药物重定位的意义已经受到广泛认可,已经不需要详细解释,药物重定位已经成为一股潮流,许多人正在跟随,主要的路径有以下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