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篇论文着重关注小麦秆锈病(wheat stem rust, WSR)、亚洲大豆锈菌病(Asian soybean rust, ASR)和马铃薯晚疫病(potato late blight, PLB)。这三种由植物病原体感染导致的疾病很难控制,而且每种疾病能够导致产量损失80%以上。
(1)小麦提供20%的全球消费的卡路里和蛋白。小麦秆锈病(WSR)影响小麦产量。WSR抗性小麦品种在上个世纪五十和六十年代被培育出和广泛地使用,但是新兴的小麦秆锈病菌菌株能够克服这些小麦品种的抗病性。在第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英国约翰伊恩斯中心(John Innes Centre)和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的研究人员详细描述了在被称作MutRenSeq(Mutational Resistance Gene Enrichment Sequencing, 突变抗病基因富集测试)的抗病基因鉴定方法上的一项关键的发现:利用这种方法分离出两种抗病基因Sr22和Sr45。相关研究结果于2016年4月25日在线发表在Nature Biotechnology期刊上,论文标题为“Rapid cloning of disease-resistance genes in plants using mutagenesis and sequence capture”。
(2)大豆是一种至关重要的蛋白和食用油来源,全球产量超过3亿多吨。亚洲大豆锈菌病(ASR)导致大豆产量损失高达80%,并且威胁着南美洲的大豆生产,其中世界上一半以上的大豆在南美洲种植。持久的遗传抗性一直缺乏,而且仅在巴西,化学控制措施每年花费200万以上美元。在第二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英国诺维奇科技园塞恩斯伯里实验室(Sainsbury Laboratory)、巴西维索萨联邦大学(Universidade Federal de Viçosa)和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杜邦先锋良种公司的研究人员从木豆(Cajanus cajan)中分离出基因CcRpp1,将它导入大豆中,并且首次证实商业大豆产生高水平的ASR抵抗力。这种转基因疾病防治策略的进一步开展旨在持久地提供稳定的产量,同时降低对化学处理的需求。相关研究结果于2016年4月25日在线发表在Nature Biotechnology期刊上,论文标题为“A pigeonpea gene confers resistance to Asian soybean rust in soybean”。
(3)众所周知,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晚期,马铃薯晚疫病(PLB)破坏爱尔兰马铃薯作物,从而导致大范围的饥荒。PLB易感性仍然是大多数商业马铃薯品种的一大威胁。在第三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英国诺维奇科技园塞恩斯伯里实验室和诺维奇科技园基因组分析中心的研究人员从光果龙葵(Solanum americanum)---马铃薯的一种野生近缘种---中分离出一种新的PLB抗性疾病Rpi-amr3,将它导入PLB易感性的马铃薯品种中。相关研究结果于2016年4月25日在线发表在Nature Biotechnology期刊上,论文标题为“Accelerated cloning of a potato late blight–resistance gene using RenSeq and SMRT sequenc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