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成网论坛
标题:
韩国端午祭与屈原无关
[打印本页]
作者:
刘恒宝
时间:
2009-5-31 13:18
标题:
韩国端午祭与屈原无关
2009年5月31日
中国人过端午节的习俗是纪念屈原、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等,而将“江陵端午祭”申遗成功的韩国江陵地区的人却是在祭祀本地的神灵、跳着独有的官奴假面舞。《环球时报》记者近日在江陵端午祭活动现场的亲身体验是,韩国的端午祭与中国的端午节虽然名字中都有“端午”二字,但内容却大不相同。“端午”到底是怎么传到朝鲜半岛的,史书中还找不到答案,不过,韩国的学者坦言“端午文化起源于中国”,这让几年前中韩民众之间有关“端午申遗之争”的误会正在慢慢消除。中国民众现在更关心的是,湖北省日前代表中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努力是否能够成功。
“端午”到韩国的来龙去脉至今查不清
一度引起中韩“端午”申遗争论的江陵,位于韩国的东海之滨、太白山脉的东面,1363年起开始以江陵为名先后建制为道、府、郡、市。江陵面积约为1040平方公里,人口有20多万余。
韩国江陵端午祭委员会的资料显示,朝鲜半岛新罗时期的史书《三国遗事》中最早提到了“端午”的概念,并记录了当时人们为祈求平安祭拜神灵。但史书中描述的均为祭祀的场面和内容,而对端午祭如何形成和发展,并没有更多详细记载。资料中也提到,端午祭源于祭拜神灵的宗教活动,后来逐渐发展成有实际内容的大型庆典活动。江陵端午祭委员会委员长崔钟卨告诉记者:“江陵端午祭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是一代代流传至今的,具体是怎么样形成的,现在已经无从考证了。”在美国历史学家罗兹·墨菲所著《亚洲史》中,有关于“到公元前3世纪,炼铁技术从中国传入朝鲜”的记载,但同样找不到“端午”如何传到朝鲜半岛的文字。
为查找韩国官方对端午江陵祭的记载,记者还翻阅了韩国驻华使馆文化新闻处发送的中文版《韩国简介(2003年修订版)》。在这本由大韩民国海外弘报院出版的手册中,有一段关于介绍韩国节日和假日的文字:“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农民休息一天,表明播种完毕,妇女则煮鸢尾(原文翻译如此———编者注)洗头发,消灾祈福。在旧时代,端午节是一个重大的节日。今天,除了一些道之外,人们对端午节的兴趣早已减少。”韩国开始为江陵端午祭申遗是2004年的事情,申遗成功是2005年,而这本2003年修订的韩国简介中,记者甚至没有看到有关江陵的介绍,看来韩国人对端午文化有过一段忽视的历史。据韩国首尔日报社记者介绍,韩国文化保护也走过“先破坏、后保护”的弯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韩国经济开始腾飞时,也出现了传统节日被冷落、被西方节日排挤的现象。
端午不是韩国全国性节日
申遗成功的韩国江陵端午祭是指端午期间迎神祭、朝奠祭、端午巫祭、送神祭以及各种表演和娱乐活动,并非是一个简单的节日。江陵端午祭的形式一直保存完整,早在1967年就被韩国指定为国家无形文化遗产,但五月初五端午节并没有成为韩国全国性节日,韩国政府也没有规定端午为法定假日。一位在韩国政府部门工作的人士告诉记者,中秋节、春节在韩国人心目中的地位相当高,这两个节日期间,全国放假3天,所有的人都要回家祭祖。而在现代韩国人的生活中,江陵以外的地方对“端午”这个传统节日已经相当淡漠,许多大城市的年轻人基本上不过端午节。
据韩国江陵端午祭委员会委员长崔钟卨介绍,除江陵之外,还有庆尚北道等一些地方举行端午祭,不过,规模都很小,且没有什么影响,除此之外其他地方也就没有端午祭的活动了。不过,江陵民众的积极性一直很高,每年的端午祭,江陵地区的民众都会广泛参与,而且农历端午当天,江陵地区的民众可以休息一天,学校在这天也放一天假,这无疑更增添了当地的节日气氛。随着2005年申遗成功,江陵端午祭的影响也在慢慢扩大。
江陵端午祭以祭祀神灵为主
一位姓金的韩国女孩告诉记者,她还没有看过“江陵端午祭”,但她听过有关江陵端午祭的很多美丽传说:相传是美丽的女山神与男山神长期“分居”,只有到这个时候才能相会在一起,就像中国的牛郎织女每年只能见一次一样,所以才搞得隆重盛大,这段时间全国各地的巫婆神汉都会聚集那里。
韩国学者的解读与这位普通韩国女孩讲述的浪漫故事有所不同。韩国比较民俗学会名誉会长崔仁鹤向《环球时报》记者介绍说,农历五月初五在韩国也被称为“端午”,这一概念源于中国,并且韩国端午祭有一些习俗与中国山东等某些地方相似。人们在端午期间进行祭祀主要是因为这段时间是疾病多发的时期,在医学条件落后的古代,人们希望通过祭祀神灵来驱除瘟神,保证平安。不过,他同时强调,江陵端午祭是祭祀韩国岭东地区的神灵,祭祀的仪式和内容成为韩国民族特有的文化。
与中国端午节不同的是,江陵端午祭是以祭祀神灵为主要内容,目的是为人们祈求新的一年幸福安康。一些习俗也与中国大不相同,如韩国的端午祭没有赛龙舟的风俗,也不吃粽子,中国人是端午节插艾蒿、悬菖蒲,韩国人则用艾蒿制作打糕,用菖蒲来洗头
《环球时报》记者26日下午赶到江陵,近距离观看了复杂的江陵端午祭过程。在农历五月初三举行的迎神祭中,人们拜祭的神灵为“大关岭国师城隍神”和“大关岭国师女城隍神”。城隍神传说是新罗时期“梵日国师”的化身,女城隍神相传是城隍神的妻子、大关岭郑氏家的郑家女。请神的人员包括当地官员、德高望重的长辈以及巫师等。迎神过程中,当地民众也会手持灯笼跟在请神队伍后,绕整个江陵市行进一周。在农历五月初四至初七这4天时间里,人们要在端午祭坛进行朝奠祭和端午巫祭的祭祀活动。朝奠祭的仪式源于儒家的拜祭仪式,于每天上午9时在端午祭坛举行,因为是祈求江陵及岭东地区丰收太平,百姓幸福安康,所以由江陵市官方人士担任祭祀的献官,并由当地德高望重、经验丰富的长者担任主持祭祀的执事。4天时间里,江陵市长、警察署长、教育厅教育长和市议会议长轮流担任一次献官。端午巫祭则在每天朝奠祭之后举行,由当地的巫师和民众共同参与,巫师通过舞蹈、歌唱、表演等形式对各路神灵进行祭拜,而民众们则可以在巫祭过程中到端午祭坛的神位前烧纸许愿。初七晚,在进行最后一场巫祭之后,人们还要举行隆重的送神祭,由巫师将今年端午祭用过的祭祀道具用火烧掉,并由请神的队伍再将两位神灵的神位分别送回供奉两位神灵的祠堂,送神祭结束后,才宣告端午祭的正式结束。端午祭期间,人们同时还要进行官奴假面剧、江陵农乐等表演,并开展荡秋千、摔跤、投壶等娱乐活动。今年江陵端午祭举行的时间为5月26日至5月30日,据组织方推测,相关活动能吸引200多万人次的游客。
韩中学者为“申遗之争”降温
对于四五年前中韩之间有关端午申遗的争论,江陵端午祭委员会委员长崔钟卨认为,韩国并没有将中国的节日申遗,江陵端午祭的形式和内容与中国端午节有很大不同,主要是中国国内民众对此产生了误会,现在随着交流的加深,误会已经在慢慢消除了。
为避免围绕端午节出现的中韩“文化纠纷”再次被提及,韩国有关方面提早就做了“释疑”工作。韩联社5月12日就报道说,韩国国内为解决端午节纠纷,将举行“韩中端午文化国际学术会议”、体验活动及观光交流等多种活动。这是韩国江陵端午祭委员会首次邀请中国学者到首尔进行学术研讨,目的就是解释江陵端午祭与中国端午节的不同之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届江陵端午祭体验现场还特别设置“中国端午节宣传馆”。在5月25日举行的学术会议上,崔钟卨说:“从2004年开始,我们每年都邀请中国学者到江陵访问,此次在首尔召开研讨会,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加深相互理解。目前中国国内的很多民众对江陵端午祭还存在误解,甚至影响到了两国的民间感情,我们也是希望通过交流,来消除中国朋友们的误解。”
韩国江原道民俗学会会长、江原大学教授张正龙认为,端午文化起源于中国,但在韩国已经发展成为了具有韩国民族特色的文化。他还强调,除韩中两国之外,在日本、朝鲜等一些亚洲国家也存在独特的端午文化,从保护人类文化的角度出发,各国有必要加强对亚洲端午文化继承和发展的研究,而且韩中两国的端午文化完全可以相映生辉,各自发展。
中国代表团团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汪欣告诉记者:“没想到韩国的端午祭会过得这么丰富,看了迎神祭之后,感觉挺受震撼。我们这次来一方面是宣传中国文化,让韩国民众了解中国的端午节,另一方面也要向韩国学习学习,以更好地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前来参加研讨会的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民俗博士苑利也表示,从人类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应该尊重韩国的端午文化,而且我国也已经开始启动端午节的申遗程序,不必对江陵端午祭的成功申遗耿耿于怀。另外,苑利还解释说,申遗并不是将一个节日注册,而是指有实际内容的具体活动,如果一个节日只有放假、吃东西和购物,没有文化活动作为载体,也是不能申遗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要保护文化多样性,就是要保护文化活动的多样性,同样的节日,只要活动的内容不同就是不同的文化。据了解,“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在阿塞拜疆、伊拉克、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等国的木卡姆已单独或联合申遗成功后,于2005年申遗成功。
让更多韩国人知道中国屈原
对于中国的端午节和屈原,韩国江陵端午祭委员会的人以及韩国的学者、专家都比较了解,但普通民众却所知甚少。记者在周围的韩国朋友中做了随机调查,发现学过中文的韩国人知道中国端午节,对屈原也多少有些了解,但没学过中文的人中只有一小部分知道中国过端午节,但不知道屈原是谁。一位韩国导游告诉记者,她曾在中国留学5年,当时中国人端午节是不休息的,但刚刚听说这两年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这些传统节日中国也开始放假了。在江陵,记者在中国端午节宣传馆门外,也随机问了几位韩国民众,发现他们基本不知道中国的端午节和屈原。
对于韩国人不太知道屈原,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研究员王达三博士解释说,韩国端午文化的核心是祭祀鬼神祈福平安,韩国人不可能祭祀中国历史上的爱国诗人。王达三认为,韩国江陵端午祭的来历之所以成了一段“历史疑案”,有两个原因:一是相对中国而言,朝鲜半岛文字记载的历史较短,造成对端午祭的具体起源没有文字记载,或记载时语焉不详;二是中国早期的史书记载大事交往多,而对民俗的影响记载少。王达三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与现代人的民族国家观念很强相比,古代人不会处心积虑地把某个历史文化传统的起源和传承等纳入到本国本民族的文化谱系之下。他认为,中韩端午文化无论差异有多大,韩国江陵端午祭都起源于中国端午节或深受中国端午节影响,或者说端午文化的“发明权”属于中国,这是不容置疑的。如果中韩民众都能从容看待和接受这个事实,或可有助于化解彼此之间的一些不必要的误解与纠纷。搁置和平息中韩两国尤其是网民之间的端午之争,齐心协力打造和弘扬东亚共同的端午文化,才是当务之急,“窝里斗”只会带来两败俱伤。
这次中国端午节宣传馆的活动给韩国民众提供了了解中国端午文化的机会。现场有韩国小朋友在学习画京剧脸谱、制作面人,不少韩国家长还为孩子购买香囊。一位名叫金美玉的韩国参观者告诉记者:“我以前对中国端午节并不十分熟悉,看了这里的介绍,大致了解了中国端午节和韩国江陵端午祭的不同之处。”记者看到她也为孩子购买了香囊,就问她是否知道香囊的用途,她笑着说:“我听这里的中国朋友介绍说,香囊可以避邪,消除疾病,所以就给孩子买了一个。”▲
欢迎光临 华成网论坛 (http://kaseisyoj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