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成网论坛

标题: “自闭症康复师”:一份难以坚守的特殊职业 浙江温州 [打印本页]

作者: 邓文龙    时间: 2014-1-26 17:53
标题: “自闭症康复师”:一份难以坚守的特殊职业 浙江温州
“自闭症康复师”:一份难以坚守的特殊职业

2014年01月02日 09:13:05来源:温州网–温州都市报

核心提示:重复两个月,3岁乐乐终于学会拍手;教了千百遍,他喊出第一句“妈妈”



  温州网讯 她们不是护工,她们不是保姆,却每天要为那些特殊的孩子换尿布,从事着不被亲朋好友理解的职业;她们不是幼师,她们不是医生,却每天要重复着同样的动作,只为教会那些孩子说一句话或是做一个动作……她们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团队,说她们特殊,是因为每天需要面对的孩子随时会不受控制地哭闹,对一切事物没有认知、不能与人沟通,活在自己孤独的世界里,可能一辈子都不知道什么是老师,但他们的老师却为了这份职业贡献着所有的热情。记者近日来到位于市区雪山路的温州星之家自闭症康复中心,面对一群自闭症儿童,体验了一回康复训练师的工作,也体味她们对这份职业的一份坚守。

  每个康复师都有“备课本”,记录孩子的习惯喜好和成长过程

  “小轩(化名),6周岁,兴奋时喜欢尖叫,生气时会有撞墙的举动。13-9月17日,会打招呼应答,13-9月25日,会分辨动物卡片……”这是康复训练师常老师的“备课本”,上面记录了小轩两个月以来的习惯、喜好以及成长痕迹。常老师,26岁,湖北人,有3年的康复训练经验。常老师说,每位康复师都有这样一本“备课本”,记录这些孩子们的喜怒哀乐。

  13-12月27日下午3时许,记者跟随常老师走进了一个仅几个平方左右的教室,这个狭小的空间便是自闭症患儿们的个训课教室。记者发现,教室内除了摆放桌子和椅子之外,还有若干件玩具。“因为自闭症儿童与外界沟通是有障碍的,空间小便于让他们集中注意力。”常老师说,个训课是老师和孩子一对一训练,教室里的各式各样玩具都是用来奖励孩子的。

  小轩的课开始了,记者尝试与他沟通,刚上过游戏课的小轩异常兴奋,不停地笑,并发出尖叫声。尽管记者面对他说话或是拿起玩具吸引他的注意力,还是没能稳定他的情绪,5分钟过去,始终无法吸引小轩的目光。

  此时,常老师便从这些玩具中挑选了一套积木让小轩在一旁玩了几分钟,然后收走积木,成功引导他开始了上课的内容。“康复师都要记住受训的每位自闭症患儿的喜好,这样才能吸引住他们的目光。”常老师说,自闭症患儿面对陌生人可能会出现异常的举动,稳定他的情绪很关键。对于该康复中心这些孩子的不同喜好,他都能记清楚,每个孩子的独特习惯他都会拿笔记下。

  重复两个月,终于学会拍手;教了一千遍,喊出第一句“妈妈”

  康复训练师张老师,25岁,来自湖北,有一年半康复训练经验。随着上课铃声响起,记者跟随张老师走进了3岁乐乐(化名)的感知觉训练课。这节课有半小时,内容很简单,就是让乐乐分辨牙刷、手机、梳子三样物品。

  张老师每拿起一件物品发音时,都会将乐乐的手指放在自己的嘴唇上触摸。一旦乐乐说对她指出的物品时,她或以拥抱或表扬的方式鼓励。张老师说,光靠说话传递信息,难以让沟通障碍的自闭症患儿接收,因而肢体动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牙刷、手机、梳子,认识三样生活用品为什么要半小时?”记者问道。张老师回答说,何止半小时,可能要持续上几个星期的课,才能让他记住。虽然乐乐3岁了,但语言发育却还不如一个婴儿。拍一拍手或是喊一声“妈妈”,对他来说都很困难。

  “相比一些终身无语言的自闭症患儿,他算是幸运的了。”张老师说,几个月前,乐乐刚学会叫“妈妈”的时候,在外等候的母亲得知流下了眼泪,这种眼泪不知道是喜悦还是酸楚的。

  为了教乐乐喊一声“妈妈”、拍一拍手,张老师整整花了两个月时间,“妈妈”一词在她的口中也重复说了千百遍。刚开始,乐乐模仿发音或是做动作时,总是注意力不集中。后来,经过数百遍的引导,终于让他发出“咪咪”的音,又经过上千遍反复训练,终于喊出第一声“妈妈”,训练拍手这一动作也是如此。

  相关资料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被归类为一种由于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自闭症患儿往往有着不正常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兴趣和行为模式。

  温州星之家自闭症康复中心总校区位于市区雪山路一住宅区内,成立于2005年10月,是一所民办非营利机构,由几名自闭症儿童的母亲发起创办。该机构曾多次举办各种公益活动,宣传自闭症知识,倡导社会共同关注这一弱势群体。

本文转自:温州网

作者: 记者 金晖






欢迎光临 华成网论坛 (http://kaseisyoj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