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结构迥异的情绪稳定药物的通常作用机制第一次被确定了。在Nature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Mudge and Harwood领导的两个研究组发现锂,CBZ--carbamazepine和VPA--valproic acid对感觉神经元生长锥动态性质的效应是类似的。他们的发现说明这些药物作用机制中的肌醇去除的重要性,并给双极情感性失调(狂噪抑郁)提供了分子机理。
锂是目前治疗双极失调最有效的药物。肌醇去除假说认为锂可能抑制了肌醇单磷酸酯酶和多磷酸酯酶。肌醇去除假说已经指导了这种药物治疗接近10年了。但是有证据表明肌醇可能是通过抑制GSK3(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来发挥作用的。肌醇去除假说在VPA的治疗中也存在疑问,有人认为VPA的作用靶点可能是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对这些情绪稳定药物机理的研究常常被这些情绪失调疾病的神经生物学知识的缺乏所阻碍。Mudge and Harwood对这三种不同的情绪稳定药物是否存在共同的调控机理进行了研究。
在从新生大鼠背根神经节分离出的感觉神经元培养中,Mudge and Harwood发现lithium,CBZ and VPA对感觉神经元轴突的结构影响是不同的。但是用延时的图象记录装置,他们发现这三种药物对感觉神经元轴突的动态特征的影响却是一致的,都减少了它们崩解的频率。而且生长锥在药物处理后都扩大了,可能是崩解被抑制的原因。如果加入肌醇,这种效应就会被抑制,这说明了肌醇磷酸酯酶信号在此过程中的作用,相反的这些效应与GSK3和HDAC却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