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成网论坛
标题:
台灣精神疾病 20年增1倍
[打印本页]
作者:
顾汉现
时间:
2012-12-2 10:53
标题:
台灣精神疾病 20年增1倍
台灣精神疾病 20年增1倍
2012/11/16
【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
中研院研究登國際頂尖醫學期刊
f_424748_1.gif
(12.84 KB, 下载次数: 34)
下载附件
2012-12-2 10:53 上传
過去20年來,失業、離婚、自殺率上升,精神疾病盛行率也倍增,台灣人真的很「鬱卒」!中研院統計分析1990到2010年國人罹患焦慮症與憂鬱症等「常見精神疾病」的盛行率,從11.5%倍增到23.8%,與同期全國失業率、離婚率及自殺率有高度相關性。研究論文刊登在最新的國際頂尖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 )上,引起國際關注。
負責這項研究分析的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鄭泰安表示,「常見精神疾病」泛指非精神病 (精神分裂症、妄想症、躁鬱症等)的憂鬱症和焦慮症,占所有精神疾病的90%以上。分析發現,從1990年到2010年,國人罹患焦慮症與憂鬱症去20年來倍增,同時期失業率和離婚率幾乎增加兩倍,自殺率多了一倍多,顯示民眾心裡真的很不安。
大環境、經濟不穩定增罹患風險
鄭泰安表示,根據各國研究,憂鬱症和焦慮症大多出現在女性、失業、單身、低教育程度、健康不佳者,20年來這些憂鬱、焦慮的危險因子仍存在,但這份調查分析研究可看出大環境不穩定、經濟不穩定和收入不均也會增加罹患憂鬱和焦慮的風險。
鄭泰安直言,過去20年來,台灣經濟起飛、工業升級,卻犧牲了台灣人民的心理健康。他解釋,台灣經濟快速經濟轉型,勞力密集產業外移至中國及東南亞,國內就業市場開始萎縮,加上這幾年全球經濟衰退,導致就業市場持續低靡,但政府在追求經濟發展時,對人民心理健康的維持並沒有未雨綢繆,民眾失業、對未來不安、焦慮預期心理,已嚴重影響身心健康。
鄭泰安說,現在高科技產業蕭條,有太多人失業、放無薪假,民眾什麼時候被裁員都不知道,就連媒體業也很波動,併購來併購去的,員工不知道明天在哪裡、老闆到底是誰,經濟壓力、對未來的不確定性,都是增加罹患憂鬱症與焦慮症的風險,政府應該積極介入而非放任不管。
鄭泰安建議,政府不能片面注意經濟成長與起飛,勞工的勞動條件和民眾的生活問題也需要多留意,應努力進行心理健康促進工作,否則大環境惡化,民眾太過鬱卒,將對社會造成更多隱憂與問題。
作者:
顾汉现
时间:
2012-12-2 10:57
怎甩憂鬱? 深呼吸 寫快樂日記
2012/11/16
【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
中研院分析顯示,過去20年來國人常見精神疾病盛行率倍增,醫界分析也發現,臨床上到精神科求診的民眾人數,近年也有上升的趨勢,幾與中研院數據相吻合。精神科醫師表示,這幾年經濟不景氣,民眾壓力大、不安感增加,憂鬱、焦慮、失眠的患者越來越多。現代人生活不可能沒有壓力,但要學習抒壓、抗壓,否則身心遲早會出狀況。
耕莘醫院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以中研院的調查時間點看來,1990年時精神科醫師幾乎都在大醫院服務,但現在精神科醫師紛紛自行開業、「遍地開花」,就是因為有「市場需求」。他說,看精神疾病的人變多了,除大環境不佳、民眾有需求外,知識進步、就醫意願增加、患者日益重視健康也是主因。
長庚精神科系主任劉嘉逸表示,社會環境變遷,造成罹患憂鬱、焦慮症者增多,但壓力大並非造成焦慮、憂鬱的主因,只是比較容易誘發這類精神疾病。他認為,一個人是否罹患精神疾病與體質和環境互動有關,建議民眾生活規律、正常飲食,多做健康快樂的事,多和人互動不孤立,可以減少憂鬱。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前憂鬱症協會理事長賴仁德表示,台灣精神病患未增加,但罹患精神官能症的人變多了,這是社會文明帶來的副作用,「全世界皆然」。他說,台灣現在有四分之一的人有失眠、焦慮、憂鬱等精神疾病,有類似情緒症狀時,應該趕緊尋求專業醫師協助。
楊聰財建議,現代人不可能沒有壓力,但要學習如何在高壓社會中,找到抒壓、抗壓的方式,最好能睡、能動、能吃也能笑。他建議民眾每天四次,每次做80次深呼吸,並抽空在每天睡覺前寫下心情的快樂日記。另外,親友間彼此相互扶持、丟丟心情垃圾,也能抒壓減少孤獨感,對身心有幫助。
欢迎光临 华成网论坛 (http://kaseisyoj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