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成网论坛
标题:
毛泽东身边至今未婚的女人 36岁任外交部副部长
[打印本页]
作者:
文卓
时间:
2012-4-2 18:11
标题:
毛泽东身边至今未婚的女人 36岁任外交部副部长
说起她,如今50岁上下的人也许都不会感到陌生。在那轰轰烈烈的年代里,人们几乎每天都可以从报纸的头版上和电视的黄金时段见到毛主席身边的她。一头齐耳短发,乌黑发亮,一副学生时代戴惯了的白边眼镜,别致地装饰在小巧玲珑的鼻梁上;白净娟秀的脸颊,生动红润的双唇,总是挂着浅浅的微笑。她的年轻与风度,她的显赫的身份,她的神秘,使她一时名扬海内外,成为举世瞩目的新闻人物。她叫王海容,六七十年代一直活跃于毛泽东身边。
周恩来力挺进外交部
王海容出身于书香门第。她的祖父王季范是毛泽东的表兄,同时也是一位较有名望的无党派知识分子,20世纪50年代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参事,后来又被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对王海容的成长有着很大的影响。由于王季范与毛泽东的亲缘关系,使王海容得以“飞黄腾达”。
王海容于1960年秋考入北京师范学院。王海容读的专业是俄语系,按学校的教学方向,她将来毕业后是要去当中学俄语老师的。但是,王海容毕业后,却没有当过一天老师。她入学时没有走后门,毕业分配时却走了个大后门。1965年11月,由周恩来总理指示,王海容被安排在外交部办公厅。开始,她的工作主要是负责部长与总理的文电收发,以及其他的一些文秘工作。然而,由于她的特殊身份和背景,还有德高望重的周恩来总理的特殊关照,她在外交部上上下下都有着特殊的“分量”。到外交部之后,王海容的工作可谓春风得意。从她履历中可以看到:1965年11月,她作为外语学院的毕业生跻身外交部办公厅,按一般的情况顶多也只是个科级秘书。其后,是“文化大革命”开始,“轰轰烈烈”搞了三四年。这期间,她出入中南海,活跃于毛主席身边,虽然没有什么特别的名位,但其“活动的权力”则等同于高级干部一般。到了1970年夏天,由周恩来直接提名,委任王海容担任外交部礼宾司“负责人”。时过一年,到了1971年7月,王海容被正式任命为礼宾司的副司长。第二年,又一道任命下来,王海容被提为外交部“部长助理”。再过一年多一点,王海容被任命为外交部副部长了。此后,她在这个岗位上一干便是4年多,直到失势倒运。
与毛泽东的特殊关系
1950年9月21日,应毛泽东之邀,王季范由儿媳肖凤林、孙女王海容、孙子王起华陪同北上京师。束装就道之际,王季范兴奋异常。彼时,毛泽东派表侄女章淼洪专程从汉口到长沙接王季范进京。王季范一行抵京后已是国庆节前夕,毛泽东特意派秘书将其一家安排在当时最负盛名的北京饭店下榻,给了王季范很高的礼遇。事实上,新中国成立以后.王季范差不多成了毛泽东家庭的一员。1959年8月27日晚间。毛泽东从外地开会回到北京。29日午后.征尘甫卸的毛泽东就和解放军炮兵司令孔从洲中将一起为女儿李敏与孔将军之子孔令华主持婚礼。王季范作为主要客人,与蔡畅、邓颖超、廖梦醒等人一起,亦应邀参加了在中南海颐年堂举行的喜宴。婚宴结束后便开始在春藕斋放电影。毛泽东那天也许太高兴.多饮了几杯,没有与众人一起看电影.但他特意留下孔从洲将军和王季范继续叙谈。1972年夏初,王季范老先生不幸病故后,毛泽东敬献的花圈缎带上写着“九哥千古”四个字。工作人员称,王季范去世的那一天(7月11日)下午,获悉讣闻的毛泽东神色黯然。
其实,毛泽东对王季范的浓厚情感除了回报表兄昔年对自己的多方关照以外,感情深处还搀杂着对王氏一家三代深深的负疚。抗日战争前后,王季范日益不满国民党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和腐败统治,对毛泽东领导的工农红军和陕甘宁边区却充满敬意.心向往之。“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抗战全面爆发,八路军在长沙设立办事处,负责人即是王季范早年在湖南一师的同事徐特立。两人阔别多年在故土重逢,喜不自胜。王季范提出请八路军驻湘办事处介绍其独子王德恒前往延安参加抗战,徐特立当即表示一定鼎力相助。没多久,在徐特立安排下,王德恒终于成行,奔赴革命圣地延安。此时.王海容刚一岁多,弟弟尚在襁褓之中。经毛泽东批准同意.王德恒留延安参加了革命工作。他很快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40年春,他从抗大毕业。在另一位表叔——毛泽东的大弟毛泽民的介绍下,王德恒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抗战后期.中央为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组建了八路军“南下支队”.奔赴湘、粤沦陷区。王德恒随八路军“南下支队”离开了他学习、战斗、生活了整整六年的延安,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湖南。踏上熟悉的三湘大地,他多么想去探望倚门盼儿归的老父亲啊!但是,王德恒最终还是过家门而不入,星夜兼程去桃源地区开展工作。那时,王德恒的公开合法身份是湖南修业高级农业职工学校教员。令人惋惜的是积极为党工作的王德恒终未能与近在咫尺的老父见上一面。不久.他在回长沙途中即被国民党特务秘密逮捕,惨遭杀害,年仅三十岁。
噩耗传到延安,毛泽东深感悲痛。但因事关军事机密,毛泽东未将王德恒牺牲的消息告知表兄王季范。在以后的数年,王季范照旧年复一年地给表弟毛泽东和儿子王德恒写信,他多次拜托毛泽东对王德恒严加管教。使之成材,为国为民效力。他还反复告诫王德恒,务必要聆听毛洚东的教诲,不可一日懈怠,为表叔也为家人争光。王季范获悉王德恒为国壮烈捐躯已是儿子离开人世后的第五年.也就是1950年仲秋毛泽东电邀王季范进京之际。在中南海的那次晚宴后,毛泽东把过去发生的一切告诉了表兄。望着年近古稀、须发花白的表兄,极富感情的毛泽东垂首恭立.悲从中来:“九哥……”毛泽东不知从何说起。好半天,他才哽咽着说:“你把德恒交给我,可我没有照看好他,自当难辞其咎啊!”说着说着,两行清泪潸然而下……幼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乃人生三大不幸.儿子牺牲的不幸消息令王季范老泪纵横,肝胆俱裂。虽然当初送子赴延安投身革命亦有不测之思想准备,只是一朝永诀,岂能不痛惜乎?然而儿子是为革命而死,既已为革命献身,也是死得其所。想到这里,老人情不自禁地安慰起一旁表情肃然的毛泽东来:“润之老弟,快莫这样讲。为了国家安宁,你几十年东奔西忙,抛家不顾;为了人民翻身,表弟媳杨开慧慷慨就义,泽民、泽覃兄弟血染疆场。如今你又把岸英大侄送到了朝鲜战场……德恒以你作楷模.为天下安宁、百姓安居乐业而壮烈牺牲,他死得重于泰山,自当含笑于九泉。家人也以他为荣,夫复憾哉?!”毛泽东闻言,不禁紧紧握住王季范的双手:“九哥,你说的极是哩!德恒是个好伢子,这也是你当父亲的教育之功!人民是忘不了的.我毛泽东也是忘不了的!”毛泽东发自肺腑地说:“你要节哀,多多保重,还要照顾好他的一双儿女.他们是烈士遗孤啊!有何难处,可以直接找我。我们是一家人,不必客气……”
74岁的王海容直今未婚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与世长辞!这一天,王海容和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的工作人员一样,伏倒在毛泽东的遗体前痛哭不已。一个时代结束了,王海容的“黄金时代”也结束了。
1984年,王海容终于被重新任命为国务院参事室的副主任。职务虽然比外交部副部长低,但依然保留着副部长待遇。从此,围绕在她身上的神秘的光环消失了,但一个有血有肉的女性形象却浮现了出来。
王海容今年已七十有四,但她至今没有结婚。据细心的同事观察和分析,她之所以没有结婚,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在她风华正茂之时,处于同龄人难以达到的事业高峰,她能看得上谁呢?今日的王海容虽然没有结婚但并不孤独。 她有着一个幸福热闹的家庭。和她居住在一起的有她的5个亲人:母亲肖凤林,弟弟王起华,弟媳裴震坤,侄儿王宇清,侄女王宇丹。
他们的家就在中南海的旁边,一座欧洲风格的雅致小楼,格外清静、幽雅。母亲也是知识分子家庭出身,但如今由于年老多病,再加上历经沧桑,脑子已不太正常,受不得一点儿刺激。王海容对母亲很孝顺,虽然已给老人请了保姆,但下班之后她依然买菜下厨房。
王海容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副部长(1974。7~1979。2)。196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俄语系,后在北京外国语学院进修英语。1965年11月入外交部。1971年7月至1972年5月任外交部礼宾司副司长,参与基辛格秘密访华和尼克松访华的接待工作。1972年5月至1974年7月任外交部部长助理,主管礼宾事务。1984年4月起任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
欢迎光临 华成网论坛 (http://kaseisyoj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