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成网论坛

标题: 长篇连载:铁血强宋(10) [打印本页]

作者: 陈浩海    时间: 2012-2-9 15:07
标题: 长篇连载:铁血强宋(10)
2012-02-09
  围城!宋太宗离唐太宗只有一字之差!

宋军的三十万大军很快抵达了幽州城下,幽州守军严阵以待,宋军很快按原定方案围城。太宗御营驻于城南宝光寺,将全部兵力都投入了围城作业。辽军的前三支援军北院大王耶律奚底、乙室王耶律撒合、统军使萧讨古已经快速增援幽州。宋军左右先锋傅潜、孔守正往城北方向巡视,在沙河附近遇上辽援军的前哨,双方立即交火,随后各自主力部队迅速赶赴战场会战。耶律奚底等辽军主将皆认为宋军势大,诸路大军应齐集沙河力敌宋军。而宋军远道而来,求战心切,锐气正盛,诸路军听闻前哨在沙河方向觅得辽军主力,蜂拥而至,宋太宗本人也亲率御前兵马赶赴沙河战场。辽军虽为数路大军齐集,但至多也不超过十万兵力,怎敌宋军的三十万虎狼之师?

战不多时,辽军开始败退,宋太宗大喜,挥军追击。耶律奚底等部纵横大漠数十载,从未见识过宋军如此猛烈的攻势,纷纷向北方狂奔逃窜,被宋军斩获甚多。眼见幽州的前三支援军就要败去之时,辽帝国的第四支援军赶到了,又是耶律斜轸!和白马岭战役中成功救出耶律沙一样,耶律斜轸非常冷静,他首先避开宋军的锋锐,没有立即派兵与宋军在沙河会战,而是驻守得胜口(今北京市昌平县)。见奚底等部败退而来,也没有慌乱,而是树立青帜,做出收容败兵的姿态。宋太宗见状更加兴奋,向青帜方向猛攻。而耶律斜轸突出奇兵,袭击宋军后方。宋军正在猛追契丹逃兵,未料得会遭此突袭,被吓了一大跳,阵型发生了混乱。耶律斜轸趁机重新集结奚底等部的败军向宋军发起反击,将战线逼退至幽州城北仅二十里的清河沿线,并沿河布防与宋军对峙。幽州城内守军见耶律奚底等部的援军并没有败走,而其他军区派出的的援军也已经开始赶到,军心稍定,韩德让趁机鼓动士气,鼓励诸军继续据城固守。

宋军虽然初战告捷,但是却未能一战成擒,大批辽军依然驻守在幽州城不远处,而且已经出现了四支援军,并且可以想象后续援军还在陆续赶来。事实上宋军的战略形势并不容乐观,但是宋太宗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依然坚持速战速决的战术理念,仍然用三十万大军将幽州城团团围住,只派少量部队和城外的援军对峙,而没有像唐太宗攻打洛阳那样派出部队驻守重要的关隘,阻止契丹后续援军。这三十万宋军将幽州城团团围住,给了宋太宗这个理论家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只见他不辞辛劳,亲自为三十万大军制定详细的设营布防和攻城作战方案,给每支连队级的部队都配发了详细的“阵图”,诸部主将已经无需动脑,只需按照皇上配发的阵图调配本部人马,再等参谋本部发出指令,依令执行即可。

事实上,这正是管理工程科学的最初尝试,人类的战争艺术正是在此后步入规范化指挥的时代,并延伸到各个工程领域,发展为现代管理学,所以说宋太宗在理论方面确有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然而在已经发明了卫星微波通讯和以太网互联工程技术,并且自动控制工程理论比较成熟的二十一世纪,世界上尚无一个国家能够建立起三十大军共享、能够详尽至连队级的指挥系统。在电报都还没有发明的一千年前,宋太宗就开始采用如此指挥方式,难免有好高骛远之嫌。这就好比一个人还在读小学,已知一个圆球的半径还不会用V=4πR3/3的公式求体积,他却让你把这个圆球标在卦象坐标系上,他用三重卷积分把体积积出来一样。可以说,宋太宗围攻幽州的这次实验在军事学历史上的意义,不亚于比萨斜塔实验在物理学历史上的意义,然而区别在于:比萨斜塔实验无论其理论结果如何,伽利略所付出的成本最多就是进入比萨斜塔风景名胜区的一张门票及其投下的两个铁球被围观粉丝捡走的风险。而围攻幽州实验的成本则是失去收复幽云十六州的最佳机会以及三十万大军集体溃败的重大风险。

在击败了辽帝国前四支援军后,宋太宗留少量部队与他们对峙,围城部队的阵图也布置妥当,宋军开始攻城。定国军节度使宋偓部主攻南门,河阳军节度使崔彦进部主攻北门,彰信军节度使刘遇部主攻东门,定武军节度使孟玄喆部主攻西门,并提前任命潘美为知幽州府,其必夺之心,昭然若揭!

主攻四门的这几位将领都是五代十国中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刘遇我们前面已经介绍过了。宋偓其实就是当年在澶州迎降郭威,之后又帮郭威处理了很多后汉宗室事务的宋延渥,后改名偓。宋偓将军号称五代十国最牛皇亲,若是在太平盛世,人人都以皇亲国戚为荣,但是五代十国则完全不同,这个大乱世王朝更迭,皇帝们(注意,我说的是“们”)自己尚且朝不保夕,而他们一倒台皇亲国戚们就得跟着倒霉。没准哪天刚成为皇亲,中秋佳节赐你上菊花台赏月,赏到一半就菊花残,满地伤了。而宋偓先生则同时作为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外孙、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女婿,女儿赵宋氏(孝章皇后宋氏)嫁给了宋太祖,年近六旬,又在宋太宗手下担任主将,其游刃于官场之能力实在是令后人叹为观止。崔彦进则是宋将中最著名的屠夫,或许比起五代十国的其他将领,他的屠杀算不得突出,但是在已经不流行屠杀的宋军中,他就要算大屠夫了。在太祖征后蜀孟昶的战争中,他和王全斌联手创下一次性杀降二万七千名的纪录,为后来蜀中平而复反留下了严重隐患。
太宗用此人主攻北门,可能是想利用其屠夫之名给辽北门守军和北面而来的援军增加心理压力。至于西门这位孟兄,竟然是后蜀国主孟昶的儿子,而且他本人也确实是一个典型的纨绔子弟,在国破之后,丝毫没有哀伤,别的不管,只记得带上私人乐队离开成都,到了外地还要继续他的音乐事业,疑似蜀后主刘禅灵魂附体。按说这种人只能册封闲职、虚度余生,不想太宗竟任用此人为主将。对此,我们暂时只能认为这是太宗的战术:他只是打算攻取幽州城,而不是为了把城内的守军全体歼灭,所以可以等幽州城内守军支持不住向城外突破逃跑时,能够快速选择一个最弱的突围方向,让他们早点跑了,减少宋军攻城的消耗。

这四支主攻部队各带万余兵力攻打城门,加起来最多也就只需要四五万兵力,那剩下二十多万人怎么办呢?有的用砲石攻城,有的用重弩向城内射击,更多的只能遥望友军作战呐喊助威。毕竟,小小的一个幽州城,排不下三十万宋军同时作业,宋太宗带齐这么多部队同时围城主要还是一个讲排场的心理在作怪。

宋太宗为了模仿偶像唐太宗的功绩,显示自己是这一战的实际指挥者,多次亲临前线,视察攻城工作。宋军的有些将领也深谙机关工作之道,纷纷给皇帝打表演战。剑舞营自不必说,多次在城下汇报表演大型军体操《剑神》,慰问了没日没夜奋战在第一线的宋辽攻防双方将士。弓弩部队更是夸张,为了向宋太宗展示宋军武器装备建设取得的新成就,把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床子弩、诸葛弩,可能还有类似于后来神臂弓的自动武器统统抬出来,对着幽州城头就是一阵狂喷,一个时辰就喷了三百万支弩箭,受到了最高领导宋太宗的高度评价。当然,杀伤辽军数量史书上没有显示,估计是都藏好了,所以没有人受伤。其实这个时候最能够表演出彩的当属砲兵部队,宋初还没有火药驱动的火炮,火毬炮是南宋才发明的,当时的“砲”应该是指投石机。不过宋代的砲石器具可不是现代的自行火炮,不能预先制造,必须在城下现场打造。太宗下令当场赶制八百台大砲,半个月完工!当然,作秀归作秀,仗还是要打,三十万宋军就算有二十多万都在作秀,有那几万精锐宋军来攻城也够韩德让忙得屁滚尿流了。宋军的大兵团集团作战水平确实很高,攻城战也很专业,尤其是主攻城门的那几位五代遗老均非易与之辈,使出各种攻城战术,登云梯,擂城门、垒土山、挖地道,无所不用其极。韩德让也是深通兵法,他绞尽脑汁,搜索枯肠,百般设计,将宋军的攻势一一化解。

幽州城内的辽军奋死抵抗,城外的援军被宋军层层阻隔,无法靠近城郭,但是却能够互相遥望。城内守军望着耶律斜轸的旗号,心中就一直坚定着一个信念:“弟兄们,虽然你们不能进城来,但是只要你们还在,我们就知道帝国的援军还在增援。南京,我们一定能守住!”而城外的援军望着城上韩德让的旗号屹立不倒,心中也一直坚定着一个信念:“弟兄们,顶住!我们的援军还在不断赶来,只要宋军不打援,胜利终究是属于我们的!”

当然,宋军中作秀的那二十多万人也并非完全的废物,至少他们里三层、外三层的围住城,援军死活进不来。宋军虽然不以高速机动的骑兵部队著称,缺乏追击能力,但是其重甲步兵配备了当时世界上最精良的武器装备,组成最科学的步兵方阵,正面作战绝对是天下无敌,辽军已经吃过苦头,怎敢再冒险去正面冲击宋军方阵?逐渐,辽帝国的南京守军和寸步难移的援军都开始丧失信心,甚至开始出现投降。首先是援军方面耶律斜轸部下的渤海军主帅大鸾河率领渤海军降宋。渤海军算是辽帝国的少数民族部队,战斗意志和忠诚度都不是很可靠,所以率先投降。但是第二个投降的人就有点奇怪了,竟然是辽帝国铁林军都指挥使李扎卢存!铁林军是辽帝国最精锐的部队,与后来西夏帝国的“铁鹞子”、金帝国的“铁浮屠”并称为宋代三大重甲骑兵团,在辽军体系中所占的地位也不言而喻。这支部队中竟然有高级指挥官率部投降,可想而知对辽军的心理打击有多么严重!不过他只带了250人投降。没有文献表明当时铁林军主力正驻扎在南京,之后铁林军也只在宋军的演习中出现过,并未真正立下战功,可见当时李扎卢存也并未带走铁林军主力精锐(也可能是宋朝无法提供铁林军所需的良马)。无论如何,他的投降给辽军的士气带来了毁灭性打击,辽顺州守将建雄军节度使刘廷素、蓟州守将刘守恩相继举城纳降,南京正式成为一座孤城,形势已经岌岌可危了。

就在这个时候,辽帝国的第五支援军御盏郎君耶律学古率部赶到。史载此人为契丹第一博学之士,精通辽、汉两种语言,对诸子百家均有涉猎,最要命的是他比较精通兵家和奇门遁甲之术。他赶到清河见耶律斜轸等部驻守清河,遥望南京,却不近城救援,忙问何故。斜轸等人均表示宋军规模庞大,又依照宋太宗阵法布置,层层阻隔,变化无穷,辽军无论如何也冲不破屏障,只能被挡在宋军阵外。耶律学古登高俯瞰宋军阵型,果然高妙无穷,强行冲击难取效果。但是他也没有灰心,而是每天都仔细观察宋军阵型变化的规律,画成图形刻苦研究。经过几昼夜的钻研,耶律学古终于研究出了宋军大阵中的可乘之机,率领本部精骑开始冲击宋军大阵。他首先从宋军中渤海军阵前掠过,渤海军新近降宋,并未操演过阵法,一阵手忙脚乱,竟然已经被耶律学古冲过!渤海军这一乱不打紧,宋太宗的大阵本是一个规模庞大的整体,被冲开一角后,其他部队没有得到明确的指令也不能随意出击,因为如果他们不按指令移动会造成整个大阵的更大混乱。由于当时确实没有无线电技术,宋太宗本人是过了很久才知道耶律学古冲阵这件事情,也就没有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指挥捉拿。于是耶律学古的部队快速穿过宋军大阵的几个薄弱环节,在宋军的一片叫骂声中被目送入城。(有些史书上说是挖地道进城,似乎不太现实。)
作者: 陈浩海    时间: 2012-2-9 15:09
标题: 长篇连载:铁血强宋(10)
2012-02-09
        这是开战以来第一支进入到南京城内的援军!已经快要被压垮的韩德让激动得声泪俱下,城内守军更是一片欢声雷动!宋太宗自然是勃然大怒,将御营从城南宝光寺移至城北,亲自督战,向清河的援军和城内的守军发起猛攻。此时此刻,即便是耶律斜轸也抵挡不住宋太宗的龙颜大怒,激战一整天,辽军大败,伤亡惨重,退却数十里,不过依然没有逃散,而是继续坚守在南京城的视野范围以内,声援城内守军。事实上,这也就是他们能够做的全部事情了。

之后,宋太宗又回到城下,亲自督战猛攻城门。韩德让和耶律学古齐心协力,化解了宋军一次又一次的攻势。其中尤为惊险的一次,宋军有三百人的前锋部队登上城头,耶律学古亲率部众前往力战,先抵住这帮人的第一波攻势,再切断他们的后援,最终以数倍的伤亡将这三百人擒下。还有一次宋军掘地道入城,韩德让却已经考虑到宋军有可能来这一手,在城内建立了监听系统,及时发现了宋军的掘进,引水淹掉了宋军地道。

这时候,辽帝国的第六支援军又已经到达了,驻守在西京大同府的南府宰相耶律沙已经放弃山后防线(其实宋军都集中在幽州,山后本来就不需要防守),率领数万大军前来营救南京。这是开战以来辽帝国规模最大的一支援军,宋太宗亲自率军前往高梁河迎战。耶律沙虽然在白马岭战役中见识过宋军步兵方阵的厉害,但是此时急于救援,无奈之下,只好硬着头皮冲阵。结果自不必多说,辽军骑兵冲锋过程中先被宋军弩箭射倒一大片,好不容易冲到阵前又被重步兵抵住动弹不得,然后宋军又从侧翼上来一阵狂砍,再然后耶律沙率领没死的人开始跑路。但是耶律沙逃离战场后,宋军的追击却并不猛烈,一方面是因为追击骑兵确实效果不大,另一方面可能是宋军已经对辽方援军见惯不惊了。来一支,我打一支,打完了您就在旁边歇着,我不斩尽杀绝,您也别来影响我攻城便是。但更重要,也更危险的是:宋军从围攻北汉开始,连续激战又连续强行军,已经有几个月的时间,中途没有任何休整和轮换,纵是铁人,也该感到疲惫了。这一次,宋太宗的精锐御前宋军竟然用了整整一下午的时间,只追击了耶律沙十里路。而且没有追到,到了吃晚饭的时间,又都开始拖拖拉拉的往回走。双方的实力差距再大,宋军也不能这样根本不在乎自己正处于危险的战场之上。

在打得幽州城内守军伸不出头来,援军也纷纷失败的时候,辽军的士气已经濒临崩溃,甚至辽帝国的高层也开始丧失信心,准备放弃南京,退守关外了。宋太宗的宏伟蓝图即将完成,他距离他的偶像唐太宗只有一字之差了!然而,就在这一夜,一颗璀璨夺目的将星突然之间划破长空,在幽州城上升起,将高梁河照得透亮。出乎宋太宗,乃至整个汉民族的意料,一个汉民族从未遇到过的可怕克星已在赶赴幽州的路上,他的出现将会使这一字之差变成新千年人类文明走势的重要转折点。
第二章 冷兵器战争的最高艺术殿堂

耶律休哥:汉民族面对过的最强战神

于越,曾经是契丹帝国建立之前,契丹各部族联席会议的秘书长,辽太祖也曾担任过这个职务,契丹帝国建立之后,成为授予大臣的最高荣誉头衔,相当于中华帝国的太师。在契丹帝国三百余年的漫长历史中,仅有大约10位大臣获得过这个至高荣誉,而在宋帝国的记载和人民的传颂中,这又成为了耶律休哥个人的代名词。在宋帝国的许多文献记载中,直接将“于越”作为耶律休哥的字或者名号,而民间更传说有小儿夜啼不止,父母则恐吓道:“于越至矣!”小儿立即不敢啼哭。《三国演义》正是借此题材,用以刻画曹魏名将张辽威震逍遥津的传神风采。

在耶律休哥的戎马一生中,曾多次凭借其杰出的军事才华,大败宋太宗气势汹汹的进攻,捍卫了契丹帝国的战略屏障:燕云十六州。然而他绝不是一个悍勇的蛮族军头,而是一位熟读兵书,治军规范,将指挥艺术发挥到极致的卓越军事家。他率领辽军取得多次大胜,却不会以残杀对方的士兵或者掠夺无辜的百姓来唤起士兵的贪欲;他曾用身先士卒的悍勇来激发士兵的血气,但他也绝不是一介武夫,他指挥的每一次战役,无不是以完善的战略规划、正确的方案配置和规范的战术指挥来取得最佳的战场效果。汉民族曾面对过许多优秀的外族将领,诸如匈奴的冒顿、伊雉邪;鲜卑的慕容恪、尔朱荣;突厥的阿史那颉利、突利;阿拔斯的阿布、伊本萨里;吐蕃的松赞干布;蒙古的忽必烈、察罕帖木儿、也先;满洲的努尔哈赤、多尔衮、多铎。然而较之耶律休哥以及宋帝国还将面对的梁永能、仁多零丁、完颜粘罕、完颜兀朮等几位职业军人,他们都是一些世袭而来的部族首领,缺乏系统规范的军事指挥体系,只是依靠战略大势和过人天赋甚至运气取胜的人,和真正的军事家耶律休哥完全不处于同一层面,他们之间的差距直如美国街头篮球的佼佼者和真正的NBA职业球员之间的巨大鸿沟一般。

耶律休哥,这位契丹民族的绝世战神,既有一位优秀将领必须具备的勇猛作风和敏锐的战场灵感,更是进入新时代后第一位将规范的指挥思想植入到军事体系中的外族军事家。他的出现,曾不止一次让宋太宗和各位宋初名将铩羽而归,直到李继隆出现在宋军的指挥中枢,两颗耀眼的将星终于碰撞出人类战争史上最绚烂的火花!

战神初现

耶律休哥,字逊宁,生年不详,薨于咸平元年(辽统和十六年,西元998年)。李继隆,字霸图,潞州上党(今山西长治)人,生于后汉天祐三年,卒于景德二年(西元950——1005年)。可能耶律休哥的年龄要比李继隆要大十岁左右,出道也要更早,他开始执掌辽军指挥大权,叱咤风云之初,李继隆还只是个小军官。由于这个时间差,耶律休哥将要先一步登上风云激荡的历史舞台,暂时独自享受战神的荣誉。

当宋太宗三十万大军围攻南京的时候,辽景宗召集辽帝国高层商议对策。大多数人都慑于宋太宗的冲天气焰,尤其是眼见前六支援军纷纷以失败告终的时候,很多人提出放弃关内燕云之地,退回关外自守,宋太宗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凌云壮志似乎即将达成。正所谓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当时任惕隐职务(掌管皇族典章、礼仪的官职,相当于汉民族帝国的宗正职务),年龄也比较轻的耶律休哥挺身而出,力排众议,向辽景宗慷慨陈词,力主绝不能放弃幽州,并主动请缨自带五千精锐骑兵前往救援。休哥简单陈述了自己救援幽州的战术方案,恳请辽帝给他最后一次机会,如若战败再放弃燕云不迟!
其实这样在场景在古今中外的职场上不止一次的出现过,又都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可以想象当时的辽帝国朝堂,皇帝和满朝文武都被这个从未指挥过重大战役的年轻人震惊了。或许在某些人的心目中,根本没有他发言的资格,或许大多数人都认为他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更多的人会认为他根本没有大战经验,是凭年轻人的血气方刚说出这样的大话。尤其是萧讨古作为最早的援军,惨败于宋军,见识过宋军方阵的厉害,估计是留下了严重的心理阴影,他直接叱责了年轻后生的狂妄。然而幸运的是(也是汉民族和宋太宗的不幸),辽景宗被耶律休哥打动了。或许是因为耶律休哥的英雄气概,或许是因为他提出的作战方案切实可行,让辽景宗看到了希望,同意再给耶律休哥一次机会,让他统领契丹五院部的三万精骑,前往幽州救援。

在此我们有必要岔开话题说一下,为什么历史上挺身而出勇担重责的年轻人往往遭到老人们的无情抛弃,空留一些“青年才俊”自叹没有机会建立功勋?这一方面是人类固有的论资排辈思维方式,另一方面是年轻人确实缺乏实践经验,往往在重要时刻并不能拿出足够说服力的方案来打动老人们,这才是他们不能抓住机会的真正原因。他们应该在实践中继续锤炼自己,而不应该怨天尤人,过分的苛责老人们论资排辈耽误自己大好前程。真正在这种场景下获得成功的年轻人必然有其过人之处,战神耶律休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欢迎光临 华成网论坛 (http://kaseisyoj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