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成网论坛
标题:
八仙为什么从这里过海
[打印本页]
作者:
刘恒宝
时间:
2011-9-13 10:53
标题:
八仙为什么从这里过海
2011年09月13日 16:16 来源:中新网-华文报摘
我问三个小学生:“八仙从哪里过海?”一个答:“从天上。”一个答:“从地上。”另一个答:“从船上。”我笑了:“让你们的妈妈,带你们去蓬莱阁吧。”
几天以后,所在机构组织山东半岛游,三个小学生,都跟妈妈去了。在蓬莱阁八仙祠里,一见八仙的塑像,他们就瞪大了眼睛。原来,八仙是从这里过的海呀!接着,导游介绍,这个叫“铁拐李”,那个叫“汉锺离”,这个叫“吕洞宾”,那个叫“张果老”。那个、那个、那个呢?“曹国舅”、“韩湘子”、“蓝采和”、“何仙姑”啊!过海的八仙,全到齐了。
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是八仙们过海的神通。“铁拐李”乘着葫芦,“汉锺离”坐着蒲扇,“何仙姑”脚踩荷花,“张果老”倒骑毛驴,“蓝采和”攀住花篮,“曹国舅”足踏巧板,“吕洞宾”长剑劈浪,“韩湘子”仙笛分水。好潇洒,好神气!
三个小学生从人缝中钻到我身边,一个问:“八仙为什么要从这里过海?”我答:“因为这里是仙山。”又一个问:“他们过海去干什么?”我又答:“寻找救世济民的宝药。”再一个问:“后来八仙住在哪里?”我再答:“住在蓬莱阁呗,因为这里是他们的家。”回答虽然非常干脆,但我心里没底。不知道这样简单的答案,会不会误人子弟。
蓬莱之所以被称为仙山,据传与秦始皇有关。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来到成山。那一天,他站在海边,兴致勃勃地极目眺望,忽然发现波浪中有一片红色。便问身边的方士:“那是什么?”方士答:“是仙岛。”始皇又问:“叫什么名字?”方士仓促之间,见水中海草随波飘摇,遂灵机一动,用草名答道:“那叫蓬莱。”蓬莱因此得名,仙岛从此传开。
《山海经》和《史记》都曾记载,海上有三座仙山,分别为“蓬莱”、“瀛洲”和“方丈”。这些山不仅是神仙居住的地方,而且有长生不老之药。但这三座仙山究竟在什么地方?秦始皇当年所看到的,是海边的蓬莱山,还是海上的海市蜃楼?现在谁也说不清了。只有一点可以肯定,依山傍海、天青水蓝的蓬莱,绝对堪称人间仙境、休闲天堂。这也正如董必武的蓬莱诗所言:“没有仙人有仙境,蓬莱阁上好题诗。”
八仙过海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但他们为什么要过海?过海之后去干什么?无论史籍还是民间,都有很多传说。第一种说法,为救瘟疫所害的苍生百姓,八仙要过海采药;第二种说法,东海龙王及其儿子兴风作浪,八仙欲过海惩恶扬善;第三种说法,八个人闲来无事,想到海上游玩;第四种说法,沙门岛监狱因人满为患而投海杀人,这八个人渡海逃了出来,遂成八仙。当然,人们更为相信前两种说法。既然是仙,就得勤政爱民,替天行道。要不老百姓怎么会津津乐道,传世纪念。
我倒觉得,八仙之所以从蓬莱过海,很可能与历史蓬莱的对外开放有关。古代的中国,也曾多次提倡对外开放。而蓬莱古港,就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蓬莱古称登州,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就有了船运港口。到了唐代,随着中外贸易的大幅增长,登州古港与扬州、明州(宁波)、泉州三港,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中国“四大通商口岸”。或许,是八仙的神通,激发了蓬莱人的胆识;或许,是蓬莱人的成功,吸引了八仙的目光。于是,八仙与蓬莱,便结下了不解之缘。
这里边,自然也少不了文人墨客的功劳。喜欢旅游的人都知道,中国有举世闻名的“四大名楼”。一是湖南岳阳的“岳阳楼”,范仲淹在这里喊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是湖北武汉的“黄鹤楼”,崔颢在这里吟出了“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一是江西南昌的“滕王阁”,王勃在这里挥就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再一个就是山东蓬莱的“蓬莱阁”,臧克家在这里题下了“神仙梦幻,空余史迹斑斑;海市蜃楼,现实活鲜,今朝胜往昔两千年”。
为了留住八仙,蓬莱人不仅在蓬莱阁上立了八仙祠,而且还在周围建了八仙坊、八仙壁、仙人桥、仙源楼、会仙阁、拜仙坛、八仙大型群雕和八仙过海处等旅游景点。让你一进蓬莱,就与八仙为伴。但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蓬莱阁上的开怀大笑。导游说,要想将来成仙,就得在迈出蓬莱阁大门时排成单行队,后边的人搭住前边人的肩,然后大家边走边笑,大笑三声。那一刻,几十个人前仰后翻,欢声一片。不仅留下了美好的记忆,而且留下了共乐的照片。我相信那三个小学生,从此以后,也会永远记住了蓬莱,记住了八仙。
(摘自香港《大公报》 文/汪金友)
欢迎光临 华成网论坛 (http://kaseisyoj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