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成网论坛

标题: 明代老和尚是怎样抵制强拆的 [打印本页]

作者: 步天涵谷    时间: 2011-9-5 14:50
标题: 明代老和尚是怎样抵制强拆的
在你家墙上划一个红色的圆圈,里面写一个“拆”字,这个符号是几十年以来最让中国城乡各色人家喜忧参半的事儿。

           这个符号代表了一种政府的强制行为,老百姓称为“强拆”。前二年,《物权法》出台了,老百姓盼了一辈子,高兴了一阵子,可是,《物权法》的威力其亡也忽焉。“强拆”之怨声依然不绝于耳。当然,实事求是的说,“强拆”现象有了不小的改善;可是,前二个月,我还在本市一条重要干线的一处工地上看见几户人家孤零零的被沸腾的工地包围着。与“强拆”是孪生兄弟的“物管”依然是业主的主人,不是业主的仆人。“物管”们依然在他们的势力范围内圈地生财。《物权法》的出台,事实上对“强拆”和“物管”与当事人(被拆迁人、业主)之间的权益关系并没有起到多少预期的实际的改善。

          偶翻手边古籍,看见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明代嘉靖年间,有一个叫霍韬的尚书要在家乡扩建豪宅需要征地。霍韬相中了自家老宅西边一个寺庙那块地。于是,霍尚书叫来县令,令他附耳上来,如此这般的打了一个招呼。县令一方面畏惧尚书的权势,一方面也有想巴结尚书为自己日后的升迁留下一条绿色通道的梦想。于是,县令搜肠刮肚,罗织罪名,派几个捕头在寺庙的墙上画上了一个大大的强拆符号,限方丈在三日内搬走。

          方丈无赖,只好去投奔其他寺庙的方丈后再作计较。临走时,方丈留下一副对联:

          学士家移和尚寺

          会元妻卧老僧房

          方丈走后,霍尚书请的房开商准备去搞“三通一平”时发现寺庙墙上的这幅对联,他们看不懂;于是把对联抄回来报告了尚书。霍尚书看了对联后,皱眉如山,良久,尚书决定放弃强拆寺庙的打算。

          原来,霍尚书是怕这个对联被多嘴好事的房开商传出去败坏了自己的门风声誉。因为方丈对联中“学士”、“会元”的矛头都是直指霍尚书的。我国自唐代起设有翰林学士,可以在朝中行走;大概有点象现在的院士一样,是一种荣誉职位。明代增设翰林侍读、侍讲,都是一种荣誉头衔。清代又把“翰林学士”改为一种实质性的官职了。“会元”是会试的第一名,“殿试”第一名就是状元。

          老方丈的对联用“学士”“会元”都是讥讽霍尚书是一个读书人,怎么能够做出如此有违圣贤之道,不讲理的野蛮事来呢!下联则更有隐含的冷幽默在。因此,霍尚书才会望而却步,金盆洗手!




欢迎光临 华成网论坛 (http://kaseisyoj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