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成网论坛

标题: 毛泽东最欣赏的古代政治家是谁 [打印本页]

作者: 文卓    时间: 2011-8-27 21:33
标题: 毛泽东最欣赏的古代政治家是谁
大家知道,毛泽东谙熟中国历史,就是专业的历史家也少有出其右者。他经常与中国的历史大家交谈以史为镜的心得令人折服。毛泽东与黄炎培、周谷城、翦伯赞、吴晗、王昆仑等历史大家都有交流讨论其中以纠正郭沫若、柳亚子对社会人生的观点最为著名,也最为家喻户晓。

          柳亚子是清末“南社”重要成员和国民党左派元老,积极为国共合作奔走效力。共和国建立前夕,柳亚子先生赋诗向毛泽东表达自己对世事的看法、想法,其中流露出一些自己在国共合作中所处的困惑与无奈:“说项依刘我大难”;也毫无掩饰的表示自己的正直、坦诚、清高:“夺席谈经非五鹿,无车弹铗怨冯驩”;还宣布了自己与共产党及其事业的忠诚:“头颅早悔平生贱,肝胆宁忘一寸丹”;同时,也表示在革命事业成功之时,自己准备归隐家乡的心情。柳亚子先生的诗用了好几个历史典故来隐喻自己的心声;感情思想都是极复杂、压抑的。

          毛泽东读后非常理解柳先生的心情,同时也指出了柳先生的不足,规劝柳先生应当把眼光放得更远:“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并邀请柳先生到北京晤谈散心:“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毛泽东也是用典故委婉的向柳先生说明了自己的观点态度。惺惺相惜,柳亚子是一个明白人,听从了毛泽东的劝告,解放后担任了人民政权的重要职务。

          郭沫若是著名的历史家,考古家、古文字家、文学家、诗人、剧作家、社会活动家。他的《甲申三百年祭》在延安时期被毛泽东批准列为党的“整风”教材。可是,他对《西游记》中的唐僧的认识却过于天真、幼稚:“人妖颠倒是非淆,对敌慈悲对友刁”;对于唐僧的处罚又过于简单、残暴,不善于团结更多的可以团结的人,他主张“千刀当剐唐僧肉”。毛泽东纠正说:“僧是愚氓犹可训”,表现了毛泽东作为伟大政治家的远见卓识与务实的统一战线原则。

         毛泽东对中国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并非盲目推崇,而是有他独到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与眼光的。“昔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这样一些中国历史上响当当的大人物似乎都没有进入毛泽东的视线;毛泽东究竟对哪一个历史人物情有独钟呢?我认为毛泽东对曹操情有独钟。

         毛泽东在他一生的或言或文中论及的中国历史人物,总是信手拈来,无可计数。但都不过是借以说明一个具体的事理罢了。据我的研究,在他论及的所有历史人物中,隐含了对这个人物的特殊情感的只有曹操。前面我说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毛泽东都是轻描淡写一笔而过,对曹操却不同。曹操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诗人。这在中国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毛泽东非常看重曹操的多才多艺,独领风骚。鲁迅先生对曹操也是非常心仪敬重的:“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的关系》)。鲁迅先生剖析自己的这段话用在毛泽东身上,我认为也是十分恰当的。毛泽东在看到鲁迅的这段话后,用红色铅笔在下面重重的画上了他读书时表示赞许的特有的一连串圈圈。毛泽东对曹操诗文的评价态度也非常明确:“曹操的文章、诗,极为本色,直抒胸臆,豁达通脱,应当学习”(毛岸靑、邵华《回忆爸爸勤奋读书和练书法》)。“通脱”是鲁迅对曹操诗文的评价,可见毛泽东是英雄所见略同。

          毛泽东还曾经对友人说:“我还是喜欢曹操的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是真男子,大手笔”。我以为这完全可以视为毛泽东的自况。“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无不有“慷慨悲凉”之感;但又无不折射出“真男子,大手笔”的豪迈!

        《步出夏门-观沧海》是曹操于207年在河北秦皇岛写的。抒发了诗人宽广的胸襟与抱负,表达了诗人得胜而归的英雄气概和喜悦心情;被史家誉为“有吞吐宇宙之气象”。我们在毛泽东的诗词里俯拾皆是这样“吞吐宇宙之气象”的诗句。“虎距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概而慷”,“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横扫千军如卷席”,这些诗句同样也都是非常“通脱”的!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1797年后,毛泽东同样站在秦皇岛北戴河岸边,极目远眺,心潮起伏,煌煌5000年,有多少英雄豪杰被历史尘封了;唯一跃入毛泽东内心深处的依然只有曹操和他那“吞吐宇宙之气概”的诗句与自己的感受:“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余篇”。遥想当年曹操在《观沧海》中感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毛泽东却实现了“秋风萧瑟今又是,换了人间”。一个“换”字,看是平淡,漫不经心,却“清峻、通脱”,大有吞吐宇宙之伟力!

        毛泽东非常推崇中国的四大名著,其中又特别欣赏《三国演义》,经常引用其中的人物故事来解读时事或者思考问题,曹操是他多次论及的人物。我认为,毛泽东肯定反复研究琢磨过曹操的用人之道,军事战略和统一战线思想,并且娴熟创新的运用于革命战争实践。比如割须代首、望梅止渴、煮酒论英雄、与关羽的私交与公道,蒋干盗书教训、收编并选用黄巾军作为自己发展的主力军等思想,我们都能够在毛泽东在井冈山制定并后来完善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以农村包围城市、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重庆谈判及与民主党派的统一战线等重大思想与战略中窥出曹操思想战略的蛛丝马迹。

         曹操主张“侈恶之大,俭为共德”(《度关山》);毛泽东号召艰苦奋斗,勤俭建国;自力更生,丰衣足食。曹操继承“天地间,人为贵”的儒家思想(同上);毛泽东要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群众是真正的铜墙铁壁,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的。曹操的《苦寒行》也一定是毛泽东在长征中的精神支柱之一。曹操晚年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概叹;毛泽东在年逾古稀时写下的《贺新郎-读史》把从猿到人,再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漫长历史梳理了一遍;仅用二十行,一百一十五个字,依然在思考这样一个马克思主义的问题:谁是人类历史的真正主人?其慷慨悲凉的真男子,大手笔,可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从“一篇读罢头飞雪。。。歌未尽,东方白”我吗能够体会到毛泽东晚年“神龙藏深泉,猛兽步高岗”的豪情壮志与心有余而力不足痛惜。曹操的《却东西门行》虽然看上去是写“征夫”之苦,但是,也未必不是曹操对自己戎马拼搏一生的倾诉。用在毛泽东的身上也是非常恰当的。毛泽东学生时代就离开家乡干革命,直到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三十二年后才抽空回了家乡一次:“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说的就是这一次回乡。“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这也是任何一个伟人都具有的平常心。

         曹操与毛泽东在人格品性、治学安邦、宏才大略、老当益壮、对事业未尽的遗憾方面都有许多共同点。辛弃疾说“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显是受了《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影响;曹操对刘备说“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也”,是在试探刘备,而非对刘备的认同。刘备无论如何是不能与曹操同日而语的。




欢迎光临 华成网论坛 (http://kaseisyoj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