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成网论坛
标题:
海外华裔"空巢老人"寂寞难遣去留两难 盼活出自我
[打印本页]
作者:
陈浩海
时间:
2011-8-24 12:05
标题:
海外华裔"空巢老人"寂寞难遣去留两难 盼活出自我
2011年08月24日
近年来,随着几次移民热潮的兴起,许多中国人移民海外。由于假期时限与往返签证等客观因素的制约,海外华人与国内亲人团聚的时间往往很少。为了减轻长辈们对自己的思念,让他们过上相对富足的生活,越来越多海外华人选择将国内的老人接到自己身边生活。然而,国外较大的生存压力使许多儿女对陪伴父母一事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这些旅居海外的老人过着一种特殊的“空巢”生活:白天子女上班后,他们只能待在家里,或在有限的范围内活动,语言不通使他们无法跟人交流,经常倍感孤寂。
生活无忧却倍感孤独
“上午从家中走到老人中心,然后在老人中心吃午饭一直到晚上饭点时才回家;反复看着儿子的照片,沉浸在回忆中。回到家中就守在电视机旁边,但不知道播放的是什么内容,不敢接儿子以外的任何电话,因为语言不能沟通。”这就是华裔“空巢老人”生活的一天。在美国纽约华人社区,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过着“进门一盏灯,出门一把锁”的日子,生活孤独寂寞,无人知晓。
家住纽约法拉盛三福大道的华裔老人刘女士,今年72岁。坐在福寿老人中心的活动场地内,刘女士和周围老人谈论最多的就是儿子以及身体。她介绍说,儿子2008年以前还在纽约工作,但金融危机使得他被解雇。为了生存,儿子和儿媳带着孩子被迫迁往芝加哥再就业。刘女士因受不了芝加哥的天气以及怕给儿子带来更多的负担,就只身一人留在纽约。
她现在盼望最多的就是儿子休息的时候能够回纽约看自己,但是一年也就二、三次。“我是‘被关起来’的。”刘女士说,她移民到美国最初是为了与儿子团聚,帮忙照顾孙子孙女。为了帮助儿子在美国买房,她连广东老家的房子都卖了。可一到纽约,一句英语也不会的她,备感孤独。现在连儿子都不在身边,生活中无依无靠。
旅居西班牙的吕女士也有着类似的困惑,由于不会西班牙语,随儿子来到国外后,吕女士缺少了很多与人交流的机会,儿子、媳妇每天工作到很晚才回家,真把他们等回了家,看着他们疲惫的样子、体贴小辈的吕女士总是催促他们洗漱洗漱早些休息。久而久之,吕女士感觉自己的语言功能在退化。更让吕女士感到烦恼的是生活无忧的她时常被“无用”这两个字老困扰着。在儿孙们早出晚归的生活中,帮不上什么忙的吕女士感到自己是个吃闲饭的人。10多岁的孙子是在海外长大的,长期吃西餐,根本不吃吕女士做的中国饭菜,为此,吕女士唯一的做饭乐趣也成了多余。
吕女士曾试探性的与儿子说过,想回中国,可一提这个问题,儿子就会追问其原因,甚至还怀疑家中有什么人开罪了母亲。吕女士知道自己的原因根本说不出口,可为了不让儿子胡思乱想地怪罪他人,只得道出了原委。孙先生体会到了母亲寂寞的心情,为母亲安装了中文电视,希望她可以从电视里了解国际国内的形势,此外,听听中文也能解解闷。然而吕女士的心结并未因此解开,甚至一度选择自杀。孙先生无奈只能将母亲送回了中国老家,并嘱咐亲戚们多去母亲那里走动走动,给老人做做伴儿。心情抑郁精神少慰藉
由于很多空巢父母整日在家形影相吊、生活孤单,加之思念子女,往往心情抑郁、寂寞难遣,很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独守空房”的老人又在陌生的国度面临文化隔阂、语言不通等困难,心理问题更是亟待重视。
曾有人将中国老人在国外的境遇戏称为“五子登科”——听不懂英语是聋子,看不懂是瞎子,不会说话是哑子,不会开车是拐子,拿起电话答不出、手抖得像呆子。于是,这些父母往往因远离原有的文化和生活圈子、不习惯海外生活而心生郁闷,感到寂寞。许多老人因此不愿在国外常住。此前有媒体报道,一对去澳大利亚看望女儿的中国夫妇不到两个月就提前回国,只因“想念与老伙伴在大树下下棋、在公园里舞剑、在家门口吃小吃的日子”。
在海外,还有很多华裔“空巢老人”并不具备回国的能力,他们只能相互依靠,维持生活。据纽约法拉盛福寿老人中心主任王能介绍,近年来华裔“空巢老人”逐渐增加,目前老人中心内大约15%的老人属于“空巢”。很多老人因此被迫互相依靠,每天聚集在一起吃饭、打麻将、看报纸等。老人中心就成为这些“空巢老人”最信任的“家”。
目前华人社区普遍存在华裔老人贫困问题,而“空巢老人”不仅面临贫困,还面临无人依靠的悲惨生活。王能介绍说,有的“空巢老人”每天只能吃一顿饭,甚至有的“空巢老人”更是无家可归。王能表示,“空巢老人”面临最多的问题就是心理问题,老人对生活物质要求不高,需要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慰藉和共鸣。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多数身在海外的子女都为不能就近照顾国内的父母而心怀愧疚,但谈到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他们大都表示自己的矛盾和无奈:自己在国外奋斗多年,事业和家庭都在国外,放弃一切回国照料父母不太现实;将空巢父母接往国外,也远非解决问题的良策。除了子女因工作忙碌常常无暇顾及父母之外,已在国内生活大半生的父母也很难在一个陌生的新环境里老有所乐、颐养天年。更何况,中国传统“落叶归根”的思想也让许多老人难离故土……
寻求改变盼活出自我
移居到海外的中国老人们,必须面对中外养老观念对“幸福晚景”的不同解读,面对经济、生活、精神等诸多方面的生存现实。身在异国他乡,许多老人们在低迷过后,选择勇于挑战自我,替儿女分忧,寻求自我与价值更新,努力适应文化差异,寻求安逸、有尊严的晚年。
来自福建的金老伯移民加拿大后,经济上无忧,但他总是担心他与老伴会拖累儿子家庭的生活,因为“我们已经没有能力帮助小辈,又没有自己生活的空间,真是怕拖累孩子,长期下去还怕有家庭矛盾出现”。这种现象在移民家庭很普遍。不过金老伯现在已找到解决矛盾化解烦恼的好去处——华人老年学校。
加拿大士嘉堡地区的“长青学苑”老年学校,这是一个华裔银发族提供舒适学习交友的公共场所,其特点是以推广多元,切合华人族裔生活传统与文化多种兴趣活动为主的老人学习中心。校长洪秋月介绍说,这所学校发展到今天已有6年,来这里注册的老人有900多人,而常年每天都坚持来这里活动的人就有300多人。他们的师资力量可以称之雄厚,20多名老师几乎全部是奉献型的专业人才。特色课程包括:排舞、太极杖、篆刻、二胡、书法、电脑、桥牌、瑜珈、摄影、麻将等,这些课程与活动有固定时间与地点,且收费低廉,另外还有固定的各种生活讲座和免费健康舞。
来自中国台湾70岁的范先生,来加拿大之前不会使用电脑,如今他已能用电脑与儿子视频对话,现在不但可以熟练操作聊天窗口,还可以上各种网站浏览信息,生活变得趣味盎然。他希望这所老人学校能长久地发展下去,他也好有一个怡然自得的快乐场所。
许君健老人原来的专业是戏剧,而业余篆刻30年,现在俨然成为他的另一专业。在这里,每天都有老人们按照课表安排准时来这里上课。杨秀香老人说,这里制度健全,很正规,没有语言障碍,重要的是能广交朋友。
能够找到自己晚年生活的兴趣点和发现另一片新天地,精力能被另一个新兴趣和新发现所占满,让自己感觉快乐,回到童年,对于老人来说,实在是一件无比快乐的事情。而活到老,学到老,充实生活带来心灵上的快乐,更让这些华裔“空巢老人”体会到生活有品质,生活有希望,体会到自己有用,有价值,体会到尊严。(完)
欢迎光临 华成网论坛 (http://kaseisyoj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