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成网论坛

标题: 弗朗西斯:孤独症一代(美国等) [打印本页]

作者: 顾汉现    时间: 2011-7-26 12:46
标题: 弗朗西斯:孤独症一代(美国等)
弗朗西斯:孤独症一代


2011年07月21日08:08  来源:《财经》  


作者:艾伦·弗朗西斯


  圣迭戈——

  不久前,孤独症还还属于罕见病例,每2000—5000名儿童中只有一人会患该病。但随着DSMIV(在全世界广为使用的精神病诊断手册)1994年出版以来,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快,孤独症发生率就暴涨到一百分之一。最近,在韩国的一项大型研究中,这一数字进一步上升到了1/38,也就是说,总人口的3%都被贴上了孤独症标签。孤独症大爆发原因何在?我们将何去何从?

  面对瘟疫,人们的本能反应是恐慌。如今,父母亲已成为惊弓之鸟,只要孩子说话交际稍迟就会疑神疑鬼。还未生育的夫妻纷纷决定不再要孩子。孤独症孩子的父母亲满怀悲伤,急切盼望找出病因。

  英国医生安德鲁·威克菲尔德(AndrewWakefield)的疫苗理论在父母中间颇为流行,许多父母开始抵制疫苗接种(他们自己和他们的孩子因此容易患上本可避免的疾病,其中不乏非常严重的恶疾)。疫苗理论看起来很有道理,因为癌症和孤独症症状发作的确存在偶然相关性。如今,威克菲尔德的理论已被认为是完全不可信、不正确的,不诚实的科学。但孤独症恐慌是如此之大,人们对孤独症的反应是如此非理性,以至于在某些圈子里,威克菲尔德依然被尊为伪先知。

  诊断率的陡然上升背后必然有其他因素。在DSMIV出版之前,孤独症是定义最细致、最清晰的病症。孤独症症状须在三岁之前爆发,包括明确无误的重大语言缺陷、社会关系能力缺乏以及对极少数固定行为的全神贯注,三者缺一不可。在准备DSMIV的过程中,我们决定增加一类温和孤独症(这类孤独症的定义和识别要困难得多),即亚斯伯格症(Asperger’sDisorder)。这样做很有必要,因为有些孩子(到目前为止,这样的孩子数量仍然很少)语言发展或多或少还算正常,但在社交和行为方面具有重大缺陷。我们了解到,亚斯伯格症可能使孤独症发病率提高了两倍,达到1/500—1000,但并不能解释发病率何以增加至1/38。

  孤独症大爆发的第二个可能解释是,从前未能确诊的病例如今可以确证了。这可能是个因素,但仍然只能是次要因素。

  此外,环境毒素也是造成孤独症大爆发的可能原因。这一观点很流行,但充其量依然只能是次要因素。自1994年以来,并没有环境上的突然变化可以让孤独症发病率显著提高。这并不是完全否认环境的作用,但其可能性确实很小,特别是,还存在另一种更有道理的解释。

  孤独症大爆发的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孤独症变得时尚了起来,成为了一种流行诊断。孤独症这个词从前很少使用,一旦用了就不会有错,而今,孤独症的使用标准有了很大的放松,被用于形容不能真正满足DSMIV为之设定的严格标准的人。孤独症如今已经成为一张大网,许多温和症状——放在以前根本不会被诊断出来,或是被诊断为其他病症——都被装进了这张网里。孤独症已不再被视为极严重的缺陷病症,许多极具创造力且行为古怪的人士都发现了内在孤独症症状。

  这一从诊断不足到诊断过度的戏剧性变化受广泛宣传、互联网支持和游说团体的推动很大,昂贵学校服务仅对被确诊为孤独症的儿童开放也是因素之一。比如,前述韩国研究就是由某孤独症游说团体赞助的,该报告所给出的高发病率令这一游说团体极为兴奋。

  韩国研究并没有关注所有流行病学研究都无法摆脱的偏误问题。由于这类偏误的存在,发病率总是被高估,因为即使是不具有临床显著性的非常温和的症状也会被视为病例。3%的人口具有某些孤独症特征,这是可信的,但要说有如此之多的人症状明显到可以确诊为孤独症,那就完全是信口开河了。我们应该把报道发病率视为上限,而不是精神疾病发病率的真实反映。

  人类天性、神经病理以及精神疾病的转变都是极其缓慢的。环境毒素断无在20年内将正常比例提升100倍的可能。更有可能的情形是,DSMIV把一种与“正常”边界极为相近的温和症状纳入了孤独症范围。在定义的放宽、互联网传染、财务激励以及对流行病学结果的天真解读的作用下,孤独症成了一种流行病。

  从2013年5月开始,孤独症“流行病”大概会进一步扩散,因为届时新版诊断手册(DSM5)将出版发行。DSM5对“孤独症候”的定义进一步放宽,许多目前被视为正常或属于其他病症的人届时也将被诊断为孤独症。他们的症状并未发生改变,改变的只是病历上的病名。

  艾伦·弗朗西斯医学博士是DSMIV特别小组主席







欢迎光临 华成网论坛 (http://kaseisyoj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