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成网论坛

标题: 世界文化遗产----智利拉帕·努伊国家公园 [打印本页]

作者: 步天涵谷    时间: 2011-6-17 20:27
标题: 世界文化遗产----智利拉帕·努伊国家公园
拉帕努伊是当地人对复活节岛的称呼,证明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波利尼西亚人约在公元三百年时在那里建立了一个社会,他们不受外部影响,创建了极大的且富有想像力的,独特的巨型雕刻和建筑。从十世纪到十六世纪期间,这个社会建筑了神殿并树立起了巨大的石像,称为莫阿伊,它们至今仍是一道无与伦比的文化风景,使整个世界为之着迷。岛上因有巨石雕像而闻名于世,与巨石人像一起流向人世的还有无数不解之谜,比如朗戈木板之谜。

目录

基本资料
形成原因
地理位置
历史渊源
景点特色
石像来历
不解之迷背景简介
制作传说
神奇谜团
旅游资源鸟人节
阿纳凯
会说话的木板



基本资料
    拉帕·努伊国家公园
中文名称:拉帕努伊国家公园(复活节岛) 英文名称:RapaNuiNationalPark   
所属洲:南美洲   
地理位置:位于东南太平洋上,27°07'41.51"S、109°22'12.08"W   
岛屿类型:火山岛   
所属国家:智利   
面积:117平方公里

形成原因
    拉帕·努伊国家公园
拉帕努伊岛是在大约一百万年前由海底的三座火山喷发形成的。现岛上居民约2000人,都属波利尼西亚人种,在西方人未到这个岛上之前,这里还处于人类的石器时代,他们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因为岛上都是石块,不长农作物,只能种些易生长的甘薯。岛民原来都靠捕鱼,种少数甘薯为生,现在大多从事旅游服务业。岛上的土著波利尼西亚人,称这个小岛是“世界的中心”。这个岛的首先发现者,是英国航海家爱德华·戴维斯,当他在1686年第一次登上这个小岛时,发现这里一片荒凉,但有许多巨大的石像竖在那里,戴维斯感到十分惊奇,于是他把这个岛称为“悲惨与奇怪的土地”。

地理位置
    拉帕·努伊国家公园
拉帕努伊岛位于东南太平洋上,在南纬27度和西经109°交会点附近,面积约117平方公里,现属智利共和国的瓦尔帕莱索地区。它离南美大陆智利约3000公里,离太平洋上其它岛屿距离也很远,所以它是东南太平洋上一个孤零零的小岛。复活节岛是世界上最与世隔绝的岛屿之一,离其最近有人定居的皮特开恩群岛也有2,075公里距离。该岛形状近似呈一三角形,由三座火山组成。 岛上耸立多座火山丘,最高点海拔601米。地面崎岖不平,覆盖深厚凝灰岩。岛上的地貌大多是平滑的小山丘、草原和火山。岛上的海滩上多是岩石,悬崖峭壁遍地都是,海湾上没有人看守。岛上只有三个海滩,沙子非常干净。东北部高出,面对着波利尼西亚小岛群。西南部地势平缓,与智利西海岸相距3700公里,遥遥相对。三角形的每个角上各有一座火山。左边角上是拉诺考火山。右边是拉诺拉拉科火山,这座火山的斜坡上有岛上最大的巨型石像群。北方角上是拉诺阿鲁火山,它与特雷瓦卡山相邻。   

拉帕努伊岛呈三角形,每个角上都有一度较大的火山。岛上还有许许多多的小火山。火山口周围长满了苔藓和野草。较大的火山口里已经形成了湖泊,湖边长着芦苇。这一切构成复活节岛独特的自然景色。复活节岛上最著名的是巨大的石雕像,已发现的约有1000尊。这些巨大的石雕像大多在海边,有的竖立在草丛中,有的倒在地面上,有的竖在祭坛上。   

石像一般7-10米高,重约90吨。它们的头较长,眼窝深,鼻子高,下巴突出,耳朵较长。它们没有脚,双臂垂在身躯两旁,双手放在肚皮上。这些石雕像是用淡黄色火山石雕刻成的。有的还戴着帽子,帽子是用红色岩石雕成的,高几米,形状像个圆柱。有的石雕像身上还刻着符号,有点像纹身图案。除此之外,还发现了比这些巨大的石雕像还要大一倍的石雕像,但它们多是半成品。除去巨大的石像之外,岛上还有许多的祭坛。已发现的有300座。有的祭坛之上竖立着巨石像。祭坛样式众多,最多的是一种窄长石台,两边都有侧翼。此外,还有其他一些石建筑物,如祭师居室、祭祀场等。

历史渊源
    拉帕·努伊国家公园
挪威考古学者兼人类学者海约达赫尔对拉帕努伊岛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他用西印度轻木做成木筏,用芦苇做船,在海上成功地行驶。这一事实足以证明了古代人类,按推算是原始人,完全能够用这种船进行远距离间的接触与交往。 目前已发现印加社会前期,玻利维亚境内的喀喀湖附近的蒂瓦那河与复活节岛之间曾有过联络。另外与秘鲁也似曾有过连系。据说西班牙征服者在秘鲁曾耳闻有一个遥远的西方的岛国的存在之传说。最初的探险者们在复活节岛发现的芦苇,还有些蔬菜如:马铃薯、丝兰等,这类植物原先都生长在南美一带的。复活节岛上传说长着长耳朵的都来自东方,在他们之后,从西方又来了短耳朵的。这一传说提示了最早的定居者来自印加之前的拉丁美洲(目前已知道那里的人们确实总要把耳朵拉长),随后而来的是波利尼西亚人,他们推翻了那些被宗教迷惑住了心窃的长耳朵人。1722年4月5日,荷兰海军上将雅各布·罗格文航行经过这里再次发现了这个岛,因为那天是耶稣复活节,于是被命名为“复活节岛”,这个小岛的名称就这样沿用了下来。1805年起,西方殖民者开始到岛上抓拉帕努伊人当奴隶。起初还只是偶尔为之,1862年,秘鲁海盗乘八艘船只而来,抓走了一千多名拉帕努伊人,男性拉帕努伊人几乎被一网打尽,这些人被运到秘鲁,卖给了当地奴隶主。   

在国际舆论的谴责下,秘鲁政府不得不命令奴隶贩子将这些拉帕努伊人放回,但这批拉帕努伊人已死得只剩下100人左右了,在返回复活节岛的途中,又染上了天花,在旅途中纷纷病死,只有15人回到家乡。这15人也把天花带到了复活节岛。传说中的创始酋长霍图·玛图阿(HotuMatu'a)的最后一批后裔死去了,所有的酋长、祭司也都死去了。岛上居民只剩下了数百人。第二年法国传教士踏上复活节岛,轻而易举地就把灾难中的拉帕努伊人都改造成了基督徒,同时也彻底地消灭了岛上的文化。他们下令烧毁所有刻有朗格朗格的木板。现在幸存的25块朗格朗格板是拉帕努伊人偷偷藏下来的。   

19世纪70年代幸存的拉帕努伊人纷纷搬到塔希提岛,到1877年,岛上人口只剩下了111人。1888年也是复活节这一天,智利政府宣布吞并复活节岛,将岛上大部分土地租给牧羊公司,一直持续到1953年,牧羊使岛上土地更加贫瘠。今天的岛上人口上升到2千多人,但只有5%的学龄儿童讲拉帕努伊语。   

岛上几乎见不到妇女,而且人口中很大一部分似乎钻入地底下洞穴中去了,使人看不见。1770年一队西班牙探险者们从秘鲁出发来此岛上时,也曾有过类似发现。岛上的人仍很友好,土地也耕耘得很好。然而事隔四年,当库柯船长到来时,情形截然不同了。原先既没有武器也没有战争的岛上,百无聊赖的人们,站在已经荒芜了的土地上,手持木棍与长矛,满怀敌意。那些巨大的石雕不再受人敬仰,被推翻在地。到了19世纪,这里成了奴隶贩子出没之处。直到复活节岛被侵犯,摧残,即将遭到毁灭的时候,西方世界才终于开始了对这里一切的研究,研究岛上的人以及他们的文化。   

西方传教士向岛上幸存者们传播基督教,说服他们放弃对梅克·梅克神的信仰而改信耶稣上帝。牧师在去传教时发现当地人的屋里都供着一种小神像,不过显然他们对这神像并不举行什么庄重的祭礼。后来发现了刻有象形文字的木板,这证明岛上的人是懂书写的。有一些这类木板意被判定为异教徒的宣传工具而遭毁坏。另外有一些则有幸被保存下来了。有些当地人称之为“荣戈—荣戈”(rongo-rongo)的经文,是一些刻写在木板上的文字,第一行先从左往右写,下一行则从右往左写,以此换行换方向地往下写。至于这些象形符号的含义,则始终是个不解之谜。

景点特色
  拉帕努伊岛上有些稀奇古怪、令人费解的现象,这充分说明了现实往往比小说更为离奇。它是个火山岛,形状略带三角形,体积为16×18×24公里,独自静静地躺在太平洋中,离其他人类居住的地方有几千公里之遥。1722年当欧洲人在复活节那个星期天初次登上此岛时,首先见到的便是这些围绕着岛排成圆形的不计其数的巨大石雕,它们令人费解地凝望着远处的大海。岛上的人们友好地举着火把欢迎来访者们登陆。在火光映照下,船长罗杰芬与他的荷兰船员们发现这些岛民有三个人种:黑人、红种人和长着红发的白种人。他们中有些人在长得特大的耳垂上戴着圆盘般的耳环。这些人似乎特别敬畏巨大的雕像。他们很友好,只不过总想要把伸手可及的东西占为己有。 拉帕努伊岛上最神秘的还是那1000来个巨形石雕,当地人把它们叫“莫艾”。其中不少高约3.7—4.6米,重约20.3吨,还有更大的,足有9.8米,重为91.5吨。这些雕像头部硕大,下巴   向外突出,耳朵则往下伸得很长。有些石雕顶部有块红岩石,就像是戴了一顶“帽子”。另外,在一个石坑处还发现一些石雕的半成品。复活节岛上的巨大的石雕默默站立着,神秘地凝望着太平洋。人们一直在思索,古代复活节岛上的人们究竟采取什么方法,才成功地搬动了这些如此这大的石雕(当地的传说不容分辩地扬言石雕自己走过去的)?调查表明石像重心偏低,所以只要15个人用绳子便能把其举起并迅速移动。这些石像都没有腿。有趣的巧合是,复活节岛语言中有一个动词,其意思就是不用腿以缓步向前。关于石雕的制造与搬移已不再是个谜了。但是至今仍令人们百思而不得其解的是:为什么?“石雕究竟代表什么?代表神灵,还是代表他们的祖先?它们又为何凝望着远方的大海?雕像对此却始终缄默不语。   

复活节岛是世界上最与世隔绝的岛屿之一,离其最近有人定居的皮特开恩群岛也有2,075公里距离。该岛形状近似呈一三角形,由三座火山组成,面积117平方公里。在行政上,复活节岛隶属于智利的瓦尔帕莱索地区,时区为西六区。据2002年的人口统计,该岛一共有3,791名居民,其中有3,304人居住在首府汉加洛(HangaRoa)。复活节岛以其分布在海滨沿线为数众多的巨型石刻摩艾石像而闻名于世,1995年,拉帕努伊国家公园(即复活节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   

拉帕努伊岛以600多尊充满神秘的巨型石像吸引各国的观光客和考古学家,大大小小的人头巨石遍布全岛,称为摩艾石像。其中以亚虎达喜(AhuTahai)、亚虎亚基维(AhuAkivi)、拉诺拉拉库(RanoRaraku)和安纳根纳湾(AnakenaBay)最为集中。石像全部为半身,大多被整齐地排列在4米多高的长方形石台上,面朝大海。石像高7-10米,重量从20吨到90吨,最重的竟然达200吨。有的石像戴着红帽子。石像都是长脸、长耳、双目深凹、削额高鼻,下巴棱角分明,表情沉毅自信。还有的石像被安上了眼珠。

石像来历
    拉帕·努伊国家公园
关于这些石像的来历,考古学家们有多种说法,其中最普遍接受的是这些石像代表从前的部落首领,但至今没有定论。甚至岛上的土著居民也说不清楚。除了这些神秘的雕像之外,复活节岛也是个景色优美的岛屿,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野马野牛逍遥自如,高耸的火山隐藏着深邃的火山湖泊,非常适合休闲观光。 有人认为是为了追思死去了的部族的重要人物而建造。但岛周围没有丰富的材料,在兴建时也需要大量的人力。石像为何会、如何存在至今依然是谜。由于没有文字资料的记载,复活节岛最初的历史已经无法重建。岛上原居民世代流传着一个传说,他们的先人,大酋长霍图·玛图阿(HotuMatu'a)带着妻子和全家乘坐一或两只独木舟来到该岛。而人类学家对于岛上居民由来的问题也颇有争议,但今日复活节岛上的原住居民却是毫无疑问地属于南岛民族波利尼西亚人的后代,他们说着一种波利尼西亚语的方言拉帕努伊语。1774年库克船长来到此岛时,一名来自大溪地有着波利尼西亚血统随行人员可以和当地居民交谈。据推测,拉帕努伊岛居民的祖先们从西面的马克萨斯岛乘坐波利尼西亚特有的独木舟,乘信风坐自西向东航行,越过数千公里的浩瀚汪洋来到此地。遥远的征途对于以高超的航海技术闻名于世波利尼西亚人来说并非是不可能完成任务,当欧洲人只敢在白天沿着海岸线航行的时候,他们已经可以在广阔的南太平洋驰骋纵横了。   

波利尼西亚人抵达该岛的时间存在相当的不确定性,大多数资料及比较语言学的研究成果认为大约在公元300-400年左右,这也就是夏威夷岛最早有人定居的时间。但一些科学家根据当地居民砍伐树林时产生的木炭进行的放射性碳定年法实验得出的结果推测的这一日期可能迟至公元700-800年。现在也有人根据不同实验材料断言,拉帕努伊岛出现人类的时间大约在公元1200年左右,这就是该岛森林开始消失的时候。   

挪威的著名人类学家托尔·海尔达尔指出了许多拉帕努伊岛文化与南美大陆印第安人文化的相似之处,并认为可能有来自秘鲁的印第安人与波利尼西亚人同时生活在此岛上。现今的考古证据表明,拉帕努伊岛的文明并没有非拉帕努伊岛文化的影响。与海尔达尔时代不同的是,当代科学家可以利用DNA分析对拉帕努伊岛原主居民进行基因测试,结果发现他们确实是波利尼西亚人的后代。但是大部分拉帕努伊岛原住居民在19世纪被抓走或强逼离开该岛,当时残留在岛上的原住居民人口数量可能只有历史峰值人口的1-2%,DNA分析只能说明那些残留的人是波利尼西亚裔。此外,海尔达尔发现拉帕努伊人的主食甜芋头,是一种原产南美的植物。但有观点认为,以波利尼西亚人高超的航海技术,抵达南美海岸带回这种植物的可能性,比南美人将甜芋头带到拉帕努伊岛的可能性要大得多。   

岛上常见的洞穴是复活节岛战时专用的避难洞。从洞底踩得结结实实的厚厚的一层垃圾来判断,战事一定是旷日持久的。洞穴一个连着一个,宛如埋在地下的成串珍珠。洞口十分隐蔽,人们只有通过有尖角的或锯齿形的狭窄通道才能入内。洞底有大量的鱼骨和贝壳,还夹杂着禽类骨骼,几件用人骨、石头和火山玻璃制成的原始工具,以及一些骨头和贝壳做的护身符。人民疑惑不解的是,石像的制造者应是举世无双的工程师和匠心独具的艺术家,而一个被人追捕的穴居民族又如何能培养出这样的人才呢?

不解之迷
背景简介
  复活节岛以其石雕像而驰名于世。岛上约有1000座以上的巨大石雕像以及大石城遗迹。1914年和1934年曾进行调查考察,1955年从事发掘工作,结果认为岛上存有三个文化期。早期的巨大石墙,可用以观察一年中的日出方位。中小型的各类石雕像采用黝黑的玄武岩、凝灰岩及火山渣为石料,用同位素碳测定时间约在公元前1680年。中期以石台上的长耳朵、无腿的半身石雕像为特征。石像高3─6米。最高的一尊达9.8米,重约82吨。6米多高的石像。 复活节岛上遍布近千尊巨大的石雕人像,它们或卧于山野荒坡,或躺倒在海边。其中有几十尊竖立在海边的人工平台上,单独一个或成群结队,面对大海,昂首远视。这些无腿的半身石像造型生动,高鼻梁、深眼窝、长耳朵、翘嘴巴,双手放在肚子上。石像一般高5-10米,重几十吨,最高的一尊有22米,重300多吨。有些石像头顶还带着红色的石帽,重达10吨。这些被当地人称作“莫埃”的石像由黝黑的玄武岩、凝灰岩雕凿而成,有些还用贝壳镶嵌成眼睛,炯炯有神。令人不解的是,岛上这些石像是什么人雕刻的呢?它象征着什么?人们又是如何将它们从采石场运往几十公里外的海边呢?有人说这是外星人的杰作。
制作传说
  一种说法是这些石像是岛上人雕刻的,他们是岛上土著人崇拜的神或是已死去的各个酋长、被岛民神化了的祖先,同意这种说法的人比较多。但是有一部分专家认为,石像的高鼻、薄嘴唇,那是白种人的典型生相,而岛上的居民是波利尼西亚人,他们的长相没有这个特征。耳朵长,哪种人也不像。雕塑是一种艺术,总会蕴含着那个民族的特征,而这些石像的造型,并无波利尼西亚人的特征。那么,它们就不会是现在岛上居民波利尼西亚人的祖先,这些雕像也就不可能是他们制作的。此外,人们在从另一个角度细细地分析,岛上的人很难用那时的原始石器工具,来完成这么大的雕刻工程。有人测算过,在2000年前,这个岛上可提供的食物,最多只能养活2000人,在生产力非常低的石器时代,他们必须每天勤奋地去寻觅食物,才能勉强养活自己,他们哪里有时间去做这些雕刻呢?况且,这种石雕像艺术性很高,专家们都对这些“巧夺天工的技艺”赞叹不已。即使是现代人,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干得了的,谁又能相信,石器时代的波利尼西亚人,个个都是擅于雕刻的艺术家呢?还有一种说法是,石像不是岛上人雕刻的,而是比地球上更文明的外星人来制作的。他们为了某种目的和要求,选择这个太平洋上的孤岛,建了这些石像。这种说法更离奇。为雕刻这些石像,岛上丢弃了许多用钝了的石器工具,谁会相信,比地球人更文明的外星人,会用这些原始的石器工具来完成这批雕像作品呢。   

关于山上还有几百个未完工的石像,为什么没有把它们雕刻完毕,放弃在那里,专家们分析后说,这可能在雕凿中遇到了坚硬的岩石,无法继续雕凿下去而放弃的。因为当时用石制工具雕刻石头,在制造石器工具时,尽可能选用最硬的石块,但可能在雕凿中,也遇到很硬的岩石,雕凿不动,不得不放弃。因此,这些未刻完的石像,不是遇到什么灾变性事件突然停下的,而是在雕制过程中逐步被放弃的。其中一个最大的石像,高20多米,是复活节岛所见石像中最大的一个,因为末完工,现仍躺在山上的岩石上。可是岩石学家并不完全同意这种看法。他们解释说,也可能雕刻石像的人花费了很大的劳力和时间,把石像雕成并竖立了起来,却又被地震震倒了,再竖起新雕的,又被震倒了。雕刻的人认为这是上天或神的惩罚,不让他们再干下去,因此都停了下来。

神奇谜团
  这是复活节岛最神奇的谜团之一。它是一种“会说话的木关”,当地人称做“科哈乌.朗戈朗戈”。位于南太平洋波利尼西亚群岛的东面,距智利西海岸3000多千米,离其他岛屿也较远。这个小岛的面积约120平方千米,首府是安加罗西亚。荷兰航海家雅克布·罗格宾于l722年4月5日发现了这个小岛,因那天正好是复活节,所以就把它叫成了复活节岛。最先认识此木价值的,是法国修道士厄仁·艾依罗。厄仁在岛上生活了近1年,深知此木就是复活节岛的古老文字。“朗戈朗戈”是一种深褐色的浑圆木板,有的像木桨,上面刻满了一行行图案和文字符号。有长翅两头人;有钩喙、大眼、头两侧长角的两足动物;有螺纹、小船、晰蜴、蛙、鱼、龟等幻想之物和真实之物。厄仁在世时,这种木板几乎家家有收藏。并发现当地居民把这种木板当柴烧。这种木板现已留下不多,仅有21块。厄仁不久染上了肺结核病,很快便去世了。他死后不久,由于宗教干涉,“朗戈朗戈”被一一烧毁,几乎绝迹。由于战乱等原因,岛上已找不到懂这种文字符号的人了。   

尽管局限于如此之小的地球区域,而且仅被少数的当地居民使用过,但这些文字都是一种高度发达的文明之明证。这些人是谁?他们什么时候来到这座岛屿?来自何方?是他们带来了自身的文明和自己的文字吗?这些深奥晦涩的符号曾经是要表述一种什么样的情感、思想和价值?然而有识之士都认为,“朗戈朗戈”文字符号,是揭开复活节岛古文明之谜的钥匙。100多年来世界许多学者为破译它倾注了毕生精力,但一直没有人能破译。

旅游资源
  生活提示:智利人习惯在下午5点喝茶,这样晚餐时间就较晚;妇女不着短裤上街,除非在海滩;周一至周五下半夜2:00~5:30为熄灯睡觉时间,周六、周日没有此规定。特产及纪念品:红提、三文鱼、葡萄酒、铜器、木雕、皮革制品和有名的黑陶器以及印第安人手工地毯等。

鸟人节
  岛上最大的传统节日莫过于一年一度的“鸟人节”。每年春天,全体岛民齐聚奥龙戈火山顶,选举自己的首领“鸟人”,祭拜自己的神明。“鸟人”出自岛上流传的一个神话:古时候,造物主玛科·玛科向岛上的祭司传授宗教仪式和祭神物品——海鸟蛋,并指定海上两个礁屿为取鸟蛋的地方。这样,每年8、9月份海鸥飞来之时,岛民们就会集中在奥龙戈海边。每个部落推选一名选手顺崖下海,游到2公里外的大礁石上寻找鸟蛋。第一个得到鸟蛋的选手立即游回岛上,将蛋交给自己的酋长,这个酋长便成为当年的“鸟人”。整个一年里,他都被岛民供奉为神明。由于游泳取蛋时常遭鲨鱼袭击,这一活动已停止100多年了。但神圣的祭典仪式、多彩的化妆表演仍然保留至今,“鸟人”仍是岛民的崇拜神。为适应旅游的需要,活动时间改在每年的2月份,让更多的游客目睹这奇异的风俗。

阿纳凯
  复活节岛北部的阿纳凯是全岛最富魅力的景点,除一排威武的“莫埃”石像外,一片金黄色的沙滩又长又宽;岸上的棕榈树林青翠茂密。攀上全岛最高点,海拔507米的特雷瓦卡山顶,极目远眺,岛上的大小火山和四周的石像尽收眼底,浩瀚的太平洋与蓝天浑然一体,令人心旷神怡。从山上下来不远便是著名的“七尊莫埃”景点。据传,它是一个毛利巫师的七个儿子等待欧图-玛图阿王到来的地方。“达海”是全岛保存最完好的“莫埃”石像群。每当傍晚,人们步行到这里观看日落,霞光映红半边天,巨大的石像被衬托出永恒的剪影。复活节岛人热情好客,友善礼貌,每迎来宾都献上串串花环。男女青年能歌善舞,每逢节假日,男人颈套花环、裸露上身,女人头戴花饰、下穿羽裙,跳起优美的羽裙舞。这种舞蹈同夏威夷的草裙舞相似,是智利旅游活动的“保留节目”。

会说话的木板
  在石像附近曾经发现过刻满奇异图案的木板,人称“会说话的木板”,但这些木板后来遭遇了“文明者”带来的浩劫。在探险家发现复活节岛之后,欧洲的传教士纷纷来岛上传播上帝的“旨意”。他们下令,将这些木板统统烧掉。只有一个当地居民抢下了25块木板,将它们钉成一条渔船,逃到海上。后来这25块木板保存了下来,被世界各地的著名博物馆收藏。这些幸免于难的“会说话的木板”,长2米,两边用鲨鱼牙或坚硬的石头刻上方形图案,像鱼、鸟、草木和船桨等,也有一些几何图形。可是,这些“会说话的木板”上的图案究竟是不是文字呢?它又在告诉我们什么呢?谜底至今还没有揭开。


[ 本帖最后由 步天涵谷 于 2011-6-17 20:28 编辑 ]
作者: 步天涵谷    时间: 2011-6-17 20:32
(相关文章)

拉帕努伊国家公园(复活岛) 复活节岛(Easter Island)
当地称“拉帕努伊岛”,意即“石像的故乡”。太平洋东南部岛屿。位于南纬27°10′、西经109°31′。由复活节岛和周围一些小岛组成,陆地面积120平方公里。人口约 2,000,主要是波利尼西亚人。属热带海洋性气候。火山岛,土壤肥沃。自 1888年起归智利管辖,行政属智利瓦尔帕莱索省。产甘蔗、香蕉、玉米等,并产鱼、虾。经济主要是畜牧业和旅游业。岛上有巨大石像等文物古迹,被称作“神秘之岛”。首府杭加罗阿,在岛的西南部,附近有飞机场。建有美国卫星跟踪和气象观察站。


  一提起复活节岛,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那矗立在岛上的600多尊巨人石像。石像造型之奇特,雕技之精湛,着实令人赞叹。人们不禁要问,这么多的石像是什么人雕凿的?雕凿如此众多的石像的目的是什么?是供人瞻仰观赏,还是叫人顶礼膜拜?近些年来,一些国家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都曾登岛考察,企图弄个水落石出,结果虽提出种种解释,但也只能是猜测,不能令人信服。复活节岛上的石像,一般高7—10米,重达30—90吨,有的石像一顶帽子就重达10吨之多。石像均由整块的暗红色火成岩雕凿而成。所有的石像都没有腿,全部是半身像,外形大同小异。石像的面部表情非常丰富,它的眼睛是专门用发亮的黑曜石或闪光的贝壳镶嵌上的,格外传神。个个额头狭长,鼻梁高挺,眼窝深凹,嘴巴噘翘,大耳垂肩,胳膊贴腹。所有石像都面向大海,表情冷漠,神态威严。远远望去,就像一队准备出征的武士,蔚为壮观。面对这一尊尊构思奇巧的巨人石像,游客们自然会有一连串的疑问:石像雕于何时?如此高大的石像又用什么办法搬到海滨?一些尚未完工的石像,又是遇到什么问题而突然停了下来?为揭示这些谜,科学家们进行了长期调查研究,对于一些问题已有了初步的答案。
中文名称:复活节岛石像

地理位置:太平洋复活节岛

石像规模:石像共有600多尊,大部分石像有3.5米—6米高,也有一些石像高达12米,重90吨
  
发现者:雅可布·洛吉文


关于复活节岛
复活节岛是智利的一个小岛,距智利本土3600多千米。据说,1722年荷兰探险家雅可布·洛吉文在南太平洋上航行探险,突然发现一片陆地。他以为自己发现了新大陆,赶紧登陆,结果上岸后才知道是个海岛。正巧这天是复活节,于是就将这个无名小岛命名为复活节岛。1888年,智利政府派人接管该岛,说来也巧,这天又正好是复活节。


  复活节岛呈三角形状,长24千米,最宽处17.7千米,面积为117平方千米。岛上死火山颇多,有3座较高的火山雄踞岛上三个角的顶端,海岸悬崖陡峭,攀登极难。复活节岛是地球上最孤独的一个岛屿。这个面积仅有163平方公里的三角形小岛位于东太平洋,往东越过3600公里的海面才能见到大陆(智利海岸)。 它离太平洋上的其他岛屿也相当遥远,离它最近的有人居住的岛屿是皮特凯恩岛,远在西边2000公里处。迟至1722年4月5日,该岛的原居民才与外界有了接触,


  现在人类学界一般将它叫做拉帕努伊岛(Rapa Nui),这是十 九世纪中叶波利尼西亚人对它的称呼;岛上原居民被称做拉帕努伊人,他们讲 的方言被称做拉帕努伊语。我们无法确切地知道原居民除了把这个岛屿称做 特凯恩加(te kainga)意即“大地”之外,还有没有特别的名称。据说,有一 种从其祖先传下来的名称叫“特-皮托-特-何努阿”(Te-Pito-te-Henua), 它一度被译成“世界的肚脐”,这个说法引起了许多人浮想联翩,复活节岛的居民称自己居住的地方为‘世界的肚脐’。 这种叫法,一开始人们并不理解,直到后来航天飞机上的宇航员从高空鸟瞰地球时,才发现这种叫法完全没错--复活节岛孤悬在浩瀚的太平洋上,确实跟 一个小小的‘肚脐’一模一样。难道古代的岛民也曾从高空俯瞰过自己的岛屿吗?假如确实如此,那又是谁,用什么飞行器把他们带到高空的呢?


复活节岛石像的外观
这些巨大的石雕像大多在海边,有的竖立在草丛中,有的倒在地面上,有的竖在祭坛上。石像一般7-10米高,重约90吨。它们的头较长,眼窝深,鼻子高,下巴突出,耳朵较长。它们没有脚,双臂垂在身躯两旁,双手放在肚皮上。这些石雕像是用淡黄色火山石雕刻成的。有的还戴着帽子,帽子是用红色岩石雕成的,高几米,形状像个圆柱。有的石雕像身上还刻着符号,有点像纹身图案。除此之外,还发现了比这些巨大的石雕像还要大一倍的石雕像,但它们多是半成品。


石像建造的猜测
石像用火山岩雕成,竖立在平台上。有些石像的头上有一块红石头,就像戴了一顶”帽子”。这些石像是由公元400年左右来到岛上的人雕成的。一些石像已被毁坏或被推倒,大约在公元1680年,岛上的两个部落之间发生过一场战争。每个部落可能都推倒自己的石像,再去雕凿更大、更好的石像。


  考古学家推断,最少每天要动用30个劳工,工作8小时,约用1年时间才雕凿出1个石像。不过,这还未计算搬运石像到海边的工程,估计需要90人,于两个月时间内可将石像搬运出来。最后,还要3个月才能将石像耸立起来。可是考古学家怎样也想不到,原来还在人像头上的石帽子。石帽子是由西面的火山Puna Pau取材的。因为Puna Pau的火山岩石是砖红色的,非常特别。红帽子由此处雕好再运往海岸,怎样升起,放在足有10米高人像的头上呢?

红帽子石像




复活节岛文明的悲剧】

建巨人石像的结果是耗尽了自然资源。


  当美国科学家亨特首次踏上复活节岛,他和荷兰人雅可布.洛加文一样为四周的荒凉景象而感到震惊。岛上至今没有一棵树,地上的野草也稀稀落落,只有3个盛满雨水的小湖是淡水的惟一来源。那些建造了巨人石像的人怎么能在这种自然环境下生存呢?为了弄清这个曾经高度发达的文明消亡的原因,亨特在岛上度过了不止一个野外考察季节。


  美国科学界在科考中用的是放射性碳年代鉴定法,首先是对碳14的放射性同位素含量进行测定。这一同位素是在宇宙射线的作用下形成,并蓄积在有机物中。专家们从当地最古老地层收集了用来作年代鉴定所必需的材料,有木片、木炭和奇迹般保存下来的植物种子。


  泰里.亨特将得到的年代顺序去同原有的进行比较,并对其作出一些重要的修正。问题是图尔.海耶达尔1950年上岛考察时,当时的仪器还相当简陋。据亨特说,他的先辈在编制年表时有不少欠精确的地方,经他修正后,岛上开始住人的时间往前提了800年,而且岛上的文明史也比过去认为的时间短。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学者卡尔.利波认为,复活节岛沦为波利西尼亚人殖民地的时间相当晚,大约在公元1200年。为证明自己的实力,也为了恐吓敌人,大家都争相建造石像。


  凭着这些新的数据,科学家对这一神奇文明的产生和衰败有了个大致了解。


  在欧洲人来到岛上的500年前,波利西尼亚人的木筏在拉帕努伊岛靠岸,这些人很可能是为逃避部落间的冲突和战争来这里寻找新的栖身之地。波利西尼亚人带来了生活的必需品,有家畜和各种农作物的种子。


  一段时间之后,岛上人口增长到数千,形成了具有复杂社会结构的地区性文明。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头领,而且还有祭司。有一段时间岛上的生活相当稳定。根据孢粉学数据,在波利西尼亚人上岛初期,岛上覆盖着浓密的亚热带森林,到处长满了各种各样的树、灌木和野草,绝大多数是一种现在岛上已经绝迹的棕榈树。这种棕榈树同智利高达25米、直径达180厘米的酒棕榈有亲缘关系。没有枝叶的高高的棕榈树树干很适合用来建造大型独木舟、运输石像和盖房子。肥沃的火山土壤给拉帕努伊人带来了丰收。岛上还种植香蕉、芋头、白薯和甘蔗。再加上养家畜、捕鱼,岛上居民生活已经过得相当不错。


  但是,时间一长岛上开始了部落之间的纷争。每个部落和它的祭司都在力求表现自己强于邻居。为证明自己的实力,也为了恐吓敌人,大家都争相建造石像。哪个部落建的石像大,就证明它实力强。那些弱小和贫穷的部落雕凿的石像就小得多。


  18世纪初期,最初踏上这块土地的欧洲人看到这些石像后大为震惊。巨大的石像有些高达几十米,重达82吨,几乎是遍及全岛。有不少是躺在地上,像是途中扔下的。人类学家一直都在琢磨,到底是谁建造的这些奇迹,又是如何让这些庞然大物挪动地方的。有些石像得送到十几公里开外的地方,这也不是个轻松的活儿。有可能是用滚轮来运送,这就需要大量的滚圆的原木和人工。也有可能是靠“滑板”运输,这也缺不了原木。看来,就免不了得大量伐树。


  大量伐木,疾病流行,复活节岛被毁于一旦。


  岛上的石像文化于公元1500年左右到达巅峰,但求大求高的倾向导致岛上的经济和生态灾难,有限的自然资源就这样被白白浪费掉了。树被砍光之后,接踵而来的是饥馑年代。美国考古学家通过对各个时间段的花粉数量进行分析之后,清楚看出正是在建造石像的高峰期岛上的植物急剧减少。据估算,在拉帕努伊人日子好过的年代,岛上的棕榈树总量可达1600万棵之多,到1400年只剩下好几千棵。


  除了岛上居民大量砍伐棕榈树之外,波利西尼亚人带到岛上来的老鼠把种子都吃掉了,极大地影响了这种植物的传播。等岛上只剩下一小块棕榈林,拉帕努伊人就再找不到原材料来建造渔船,捕鱼也就发生了困难。候鸟也不愿再到岛上来休息,这就使得当地飞禽的种类在急剧减少。森林减少会导致什么呢?拉帕努伊人为了养家糊口,开始利用带草的土壤表层。由于没有了树木,风雨加速了破坏肥沃层的进程,土壤贫瘠化开始了。


  岛上开始出现纷争与混乱,人食人的现象也多了起来。如果说当人口减少到近2000人的时候,局势好歹还算稳定,可这时欧洲人又来了。岛上居民本来对客人还持欢迎态度,同他们分享为数不多的食物,可并没料到自己已处在灾难边缘。航海家还带来了鼠疫、斑疹伤寒和天花,疾病夺去了 90%岛上居民的生命……


  美国科学家的理论仍需最后证实


  当然,美国科学家提出的理论还需经科学界最后证实,还不能说“拉帕努伊人为什么会死绝”这个问题只有惟一的正确答案。


  俄罗斯科学院人类学和民族学博物馆资深科研人员伊林娜.费奥多罗娃认为,在一些老地图上复活节岛周围还有其他一些岛屿,口头传说中都说这些岛屿是慢慢沉到水底下的。所以,为了得出正确结论,有必要对所有假设来一番验证。而且,由于众多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付出了不少劳动,对复活节岛文明的研究必将会出现新的成果。

作者: 步天涵谷    时间: 2011-6-17 20:39
拉帕努伊国家公园   

拉帕努伊国家公园占据了复活节岛的大部分地区,涵盖了所有和考古有关的景点。这里密布着洞穴、石头祭坛(ahu)、倒塌的巨人石像(moai)和岩石画。

     公园内的主要观光点有安加罗阿、阿纳凯海滩、拉诺·拉拉库采石场、拉诺廓火山等。




安加罗阿  

复活节岛的首府安加罗阿有着蓝蓝的天和静谧曲折的街道,这里的一切都显得从容不迫,即使在旅游旺季也保持着悠闲的节奏。南北走向的大街Av Atamu Tekena是这里的主干道,沿路有超市、商店、手工艺品市场和一些小饭馆。镇上有一座天主教堂(Iglesia Hanga Roa),展出精巧的木雕工艺品,这些工艺品的风格融合了复活节岛的传统和基督教教义。   

安加罗阿附近   

小镇北部的古迹有Ahu Tahai。在这里有3个修复过的石头祭坛(ahu),Ahu Tahai本身位于中央,带有一个孤零零的巨人石像(moai)。Ahu Kote Riku居北,这里的巨人石像(moai)头部戴帽,瞪着眼珠。Ahu Vai Uri则有5尊锈蚀的巨人石像(moai),个头大小不等。沿山建有椭圆形房屋(hare paenga)的基座,以及鸡舍(chicken houses)的墙体。 Ahu Tahai以北4公里处是Ahu Tepeu,这里有不少倒下的巨人石像(moai),还有一个村庄的遗址。距离Ahu Tepeu不远处的阿基维祭坛(Ahu Akivi)有7尊巨人石像(moai),这些石像面朝大海,每年春分、秋分时它们的目光正迎着落日。  


阿纳凯海滩  

复活节岛北部的阿纳凯海滩是全岛最富魅力的景点,除一排威武的“moai”巨人石像外,一片白色的沙滩又长又宽;岸上的棕榈树林青翠茂密。攀上全岛最高点,海拔507米的特雷瓦卡山顶,极目远眺,岛上的大小火山和四周的石像尽收眼底,浩瀚的太平洋与蓝天浑然一体,令人心旷神怡。   

从山上下来不远便是著名的“七武士”巨人石像景点。传说这是一个毛利巫师的七个儿子等待欧图-玛图阿王到来的地方。这里是全岛保存最完好的“moai”巨人石像群。每当傍晚,人们步行到这里观看日落,霞光映红半边天,巨大的石像被衬托出永恒的剪影。   

到阿纳凯海滩主要游览两处考古景点,一个是“Ahu Nau Nau”及其非常上镜的“moai”巨人石像;另一个是山边的“Ahu Ature Huki”,这里唯一一尊巨人石像是挪威著名考古学家海尔达尔(Heyerdahl)和十多个当地岛民用了9天时间重新竖立起来的。

拉诺廓火山  

拉诺廓火山和火山湖是复活节岛上最著名的景点之一,位于安加罗阿镇以南9公里处。在这里可以观赏到岛上大部分的自然景观,湖泊里长满芦苇,景色宜人。在斜坡西面,可以领略到努一岛(Motu Nui)、一提岛(Motu Iti )和考考岛(Motu Kao-Kao)的美丽风光。 拉诺廓火山旁的主要观光点还有奥龙戈祭祀古村遗迹(Orongo Ceremonial)。在远古时期,奥龙戈祭祀古村遗迹是进行传统祭鸟宗教仪式的地方。这里大量的鹅卵石上都有岩石画。 游览拉诺廓火山步行或者骑车都可以。安加罗阿到这里的9公里路坡度比较大。徒步环游火山口大约需要一整天时间,需要带足饮用水。   

奥龙戈祭祀古村遗迹(Orongo Ceremonial)门票10美元。


拉帕努伊(复活节岛)国家公园(英文:Rapa Nui National Park),位于智利以西外海约3600到3700公里处。拉帕努伊是当地人对复活节岛的称呼,岛上有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公元300年时玻利尼西亚人(Polynesian)在没有外界影响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想象丰富的、原汁原味的纪念性雕刻和建筑传统。从10世纪到16世纪,玻利尼西亚人陆续建立了许多神殿,竖起了许多称为摩艾(moai)的巨大的石像,至今仍是一道无与伦比的文化风景,吸引全世界各地游人慕名来访。复活岛形状近似呈一三角形,由三座火山组成,面积117平方公里。1722年的一个星期日,荷兰西印度公司的探险家雅可布·洛加文率领的一支舰队首次发现了这个位于南太平洋中的这个小岛。洛加文在航海图上用墨笔记下了这个此岛的位置,由于发现该岛这一天正好是基督教的复活节,他在旁边记下“复活节岛”,从此“复活节岛”之名为世人所知。1914年开始对复活节岛进行相关的考察和研究活动。但是当今的人类学界多根据当地的语言称此岛为拉帕努伊岛。由于没有文字资料的记载,复活节岛最初的历史已经无法重建。岛上原居民世代流传着一个传说,他们的先人,大酋长霍图·玛图阿(Hotu Matu'a)带着妻子和全家乘坐一或两只独木舟来到该岛。但今日复活节岛上的原住居民却是毫无疑问地属于南岛语族波利尼西亚人的后代,无法确知波利尼西亚人何时抵达该岛,大多数资料及比较语言学的研究成果认为大约在公元300-400年左右,这也就是夏威夷岛最早有人定居的时间。现在也有人根据不同实验材料断言,拉帕努伊岛出现人类的时间大约在公元1200年左右,这就是该岛森林开始消失的时候。挪威的著名人类学家托尔·海尔达尔指出了许多拉帕努伊岛文化与南美大陆印第安人文化的相似之处,并认为可能有来自秘鲁的印第安人与波利尼西亚人同时生活在此岛上。

今日的复活节岛树木稀疏、土地贫瘠、水土流失严重,一片荒凉的景象。但在波利尼西亚人刚刚抵达该岛之处远并非如此。通过对复活节岛的池塘与沼泽地沉积层钻孔取样的花粉分析,复活节岛曾经被由乔木、灌木、蕨类植物、草本植物组成的浓密的亚热带阔叶林所覆盖,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为植物生长提供了理想养料,这里是一个自然生态的天堂。当波利尼西亚人定居此岛数百年后后,人口数量迅速增加,在西方人发现此岛前的一两个世纪达到了顶峰,约8000人到20000人左右。大约在公元800年左右,人类的树木采伐活动已经开始了。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为了给粮食作物开辟种植园、为了建造船只出海猎取海豚、为了运送与竖起石像、越来越多的树木被砍倒。环境的剧变也给岛民的生活习惯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土地也因为树木的砍伐造成的水土流失越来越贫瘠。随着岛内资源的枯竭,没有足够的的食物剩余来养活。岛民们的居住地点从地上转到了遍布全岛的地下洞穴内。到十八世纪初,也就是雅可布·洛加文发现复活节岛的时候,全岛的人口只有2000人左右。到了19世纪,这里成了奴隶贩子出没之处。复活节岛以其分布在海滨沿线为数众多的巨型石刻摩艾石像而闻名于世,复活节岛以600多尊充满神秘的巨型石像吸引各国的观光客和考古学家,大大小小的人头巨石遍布全岛,称为摩艾石像。石像全部为半身,大多被整齐地排列在4米多高的长方形石台上,背向大海。石像高7-10米,重量从20吨到90吨,最重的竟然达200吨。有的石像戴着红帽子。石像都是长脸、长耳、双目深凹、削额高鼻,下巴棱角分明,表情沉毅自信。还有的石像被安上了眼珠。关于这些石像的来历,考古学家们有多种说法,其中最普遍接受的是这些石像代表从前的部落首领,但至今没有定论。甚至岛上的土著居民也说不清楚。除了这些神秘的雕像之外,复活节岛也是个景色优美的岛屿,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野马野牛逍遥自如,高耸的火山隐藏着深邃的火山湖泊,非常适合休闲观光。

作者: 步天涵谷    时间: 2011-6-17 20:45
拉帕·努伊国家公园

[ 本帖最后由 步天涵谷 于 2011-6-17 20:58 编辑 ]

11.jpg (111.26 KB, 下载次数: 76)

11.jpg

12.jpg (195.83 KB, 下载次数: 85)

12.jpg

13.jpg (128.21 KB, 下载次数: 83)

13.jpg

14.jpg (141.62 KB, 下载次数: 79)

14.jpg

15.jpg (140.04 KB, 下载次数: 70)

15.jpg

165.jpg (125.1 KB, 下载次数: 85)

165.jpg

9.jpg (202.04 KB, 下载次数: 84)

9.jpg

8.jpg (200.91 KB, 下载次数: 84)

8.jpg

7.jpg (186.92 KB, 下载次数: 87)

7.jpg

作者: 步天涵谷    时间: 2011-6-17 20:47
拉帕·努伊国家公园

[ 本帖最后由 步天涵谷 于 2011-6-17 20:52 编辑 ]

2.jpg (145.47 KB, 下载次数: 83)

2.jpg

3.jpg (209.71 KB, 下载次数: 109)

3.jpg

4.jpg (187.59 KB, 下载次数: 94)

4.jpg

作者: 步天涵谷    时间: 2011-6-17 20:50
拉帕·努伊国家公园

[ 本帖最后由 步天涵谷 于 2011-6-17 20:54 编辑 ]

01.jpg (47.71 KB, 下载次数: 86)

01.jpg

02.jpg (34.55 KB, 下载次数: 78)

02.jpg

03.jpg (25.83 KB, 下载次数: 80)

03.jpg

04.jpg (160.44 KB, 下载次数: 83)

04.jpg

5.jpg (212.73 KB, 下载次数: 79)

5.jpg

6.jpg (227.82 KB, 下载次数: 87)

6.jpg

7.jpg (186.92 KB, 下载次数: 75)

7.jpg





欢迎光临 华成网论坛 (http://kaseisyoj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