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成网论坛

标题: 世界自然遗产--法国比利牛斯山脉—珀杜山 [打印本页]

作者: 文卓    时间: 2010-9-9 20:16
标题: 世界自然遗产--法国比利牛斯山脉—珀杜山
比利牛斯山脉

比利牛斯山脉(西班牙语作Pirineos,加泰隆语作Pireneus。) 欧洲西南部山脉。法国与西班牙两国界山。东起地中海海岸,西止大西洋比斯开湾畔,全长约430公里(270哩);宽度东端仅10公里(6哩),而中部约129公里(80哩)。


目录

概述
欧洲西南部最大山脉
欧洲大陆与伊比利亚半岛的天然屏障
地质
自然地理
水系
气候





概述
  西端,它沿着伊比利半岛北海岸逐渐弯曲而与坎塔布连山脉(Cantabrian Mountains)相连接。除少数地方外,庇里牛斯山脉的山顶就是法、西两国分界线的明显标志;不过有个小自治公国安道尔(Andorra)位于群峰竞立的峡谷之中。最高点是中庇里牛斯山脉马拉德塔(Maladeta)的阿内托峰(Aneto Peak),海拔3,404公尺(11,169尺)。


欧洲西南部最大山脉
  欧洲西南部最大山脉。法国和西班牙两国界山,安道尔公国位于其间。西起大西洋比斯开湾畔,东止地中海岸,长约435公里。一般宽80~140公里,东端宽仅10公里,中部最宽达160公里。海拔大多2000米以上。按其自然特征,可分为3段:西比利牛斯山,从大西洋岸至松波特山口,大部分由石灰岩构成,平均海拔不到 1800米,降水丰沛,河流侵蚀切割,形成山口,成为法国和西班牙之间的通道;中比利牛斯山,从松波特山口往东至加龙河上游河谷,群峰竞立,山势最高,海拔3000米以上山峰有5座,主要由结晶岩组成,最高点阿内托峰海拔3 404米;东比利牛斯山,从加龙河上游至地中海岸,也称地中海比利牛斯山,由结晶岩组成的块状山地,有海拔较高的山间盆地。离地中海岸约48公里处有海拔仅300米的山口,为南北交通要道。   

从靠近东端的卡利峰(Carlit Peak,高2,921公尺〔9,584尺〕)到奥里(Orhy)峰和阿尼(Anie)峰,有一串高近2,987公尺(9,800尺)的山岳崛起;仅有远靠西面的少数几个地方,可由1,980公尺(6,500尺)以下的山口通过此山脉。山脉较低的东段和西北段,都有河流将地面切割成许多小的盆地。山脉的两翼都连着广阔的洼地--北有亚奎丹(Aquitaine)和朗格多克(Languedoc),南有厄波罗(Ebro),两翼洼地  比利牛斯山脉
接纳来自山脉的大河(法国的加伦河和西班牙的厄波罗河主要支流)的流水。

欧洲大陆与伊比利亚半岛的天然屏障
  是欧洲大陆与伊比利亚半岛的天然屏障。山脉构造具有阿尔卑斯山脉的特征。按地理环境可分西、中、东比利牛斯 3个自然区 。大西洋水系河流水位变化不大;地中海水系河流水位冬夏变化明显 。 山北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山南属地中海气候。气候和植被垂直变化明显。山地多森林。矿藏主要有铁、锰、铝土、硫磺、汞和褐煤等。多硫磺温泉,以温泉浴著称。在东西海岸和山脉中段均有沟通南北的铁路。   

比利牛斯山脉是阿尔卑斯山脉主干西延部分,构造比较复杂,具有阿尔卑斯山脉特征,山体中轴由强烈错动的花岗岩和古生代页岩及石英岩构成,两侧为中生代和第三纪地层,北坡为砾岩、砂岩、页岩等岩层交错沉积所组成的复理层。第四纪冰期,东、中比利牛斯山冰川广泛发育,冰蚀谷(U型谷)、冰蚀湖普遍分布。现代冰川仅限于在海拔近3000米的冰斗和悬谷内,北坡多于南坡,总面积约40平方公里。

地质
  庇里牛斯山脉是一串古老山脉地质的再现,而不是像阿尔卑斯山脉那样比较近代、强劲活跃的造山运动的产物。大约5亿年以前,覆盖现由庇里牛斯山脉所占据的这一区域的,是古生代时期所创造的褶皱的山脉--海西山脉,现今法国的中央高原和西班牙的中央高地仅为其两处残留物而已。这些高山自其出现以来,虽然其他高山比较平静,无甚内部变形或地壳变动,而庇里牛斯地块却沉没在地壳较不稳定的区域之中。   

最早形成的地层是堆在花岗岩基础上被严重褶皱的沉积物,它们沉没后又由第二层沉积物所覆。后来,它们被再一次高高隆起,成为两条平行的山脉,在原先海西山脉的南边和北边延伸。这样,它们便成为两条先庇里牛斯山脊带--其中西班牙的山脊带发育得更充分,这些山脊带就是现在庇里牛斯山主脉的大山嘴。   

在褶皱力的影响下,比较近代和比较有弹性的地层发生褶皱而没有破损,但原先的刚硬的基础却断裂而错位。在此期间,侵蚀作用持续不断;在那些隆起而裸露得最彻底的地方,风化侵蚀了较为柔软的地面,露出古老的海西沉积层,偶而还达到更深的花岗岩基岩。今天这些古老的岩石就构成了山脉的脊柱或轴向带。


自然地理
  比里牛斯山脉的结构特点在于∶其地形起伏模式和地下结构模式都是(像基础岩石那样)北-南排列顺序。这些排列模式与一些洼地交替相间,有些洼地是地壳内部变  比利牛斯山脉形成法国和西班牙的天然分界线
形而形成的,有些是侵蚀抵抗力较弱的上层沉积物形成的。从直接穿过中央区域(这里构造运动曾达到最广泛和最剧烈的程度)的横断面,可以看出--从北向南--两条与轴向高山并列的比较近代的先庇里牛斯褶皱地带,一条在西班牙,一条在法国。北面的外层地带由形成小庇里牛斯山脉的褶皱所构成。靠近山脉的中间,有内层山脊(表现为阿列日〔Arcege〕河畔雄伟的悬崖峭壁)隆起,其中就是原始的(或花岗岩的)轴向地层。在西班牙一侧,另有一层山脊与内层山脊相同而方向相反,它发育得更加成熟而更加粗壮,有时山脊比邻近原始的轴向山峰还高。   

从其地形起伏的结构及其地理情况所造成的气候条件(尤其在南段)来看,庇里牛斯山脉一向被画分为三大自然区域∶东庇里牛斯山脉或地中海庇里牛斯山脉、中庇里牛斯山脉和西庇里牛斯山脉。这种画分似乎与不同的植被、语言的分布及--在某一点上--一定民族和文化的特点都相互吻合。

水系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比里牛斯山脉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东西邻近两大水体,南北连接广袤的大陆地域。大西洋大气的影响穿过西庇里牛斯山脉的低峰,向南渗入远至西班牙的潘普洛纳(Pamplona),对南、北山坡间的气候差别有些调节作用。不过它对山脉的其馀部分,尤其是对中庇里牛斯山脉,并非如此。法、西两国的温度有显著的不同。

水文系统
  水文系统主要包括从高峰和从山口下降的各个系列平行的河谷。河谷的两侧是高大的南北向的(垂直于山脉轴线的)分水岭。这种河谷产生向短距离地带急速倾泻湍急流水的短河道。春季,由于降雨和融雪最多,通常流水量最大。

冰川
  现今庇里牛斯山脉的冰川(或许北山坡较南山坡常见)已经减少,仅在海拔2,987公尺(9,800尺)以上的高山盆地--冰斗或悬谷--方可见到。
温泉
  在地壳断裂的地区有许多温泉,有含硫的和含盐的两种。前者在轴向高山各地皆可发现,后者却常见于高山的边缘。这些温泉在罗马时代已受人喜爱,到19世纪末曾得以整顿和现代化,现已成为温泉疗养胜地。

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比利牛斯山脉北坡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年降水量1500~2000毫米,有山毛榉和针叶林。南坡属亚热带夏干型气候,年降水量500~750毫米,植被为地中海类型的硬叶常绿  美丽的比利牛斯山脉冰川
林和灌木林。比利牛斯山脉是法国的阿杜尔河、加龙河(属大西洋水系)和西班牙的埃布罗河(属地中海水系)的分水岭。河流一般春季融雪,为洪水期,冬、夏为枯水期。大西洋水系的河流,由于降水比较均匀,水位变化较小;地中海水系的河流,由于降水冬多夏少,水位冬夏变化明显。

气候和植被垂直变化明显

  气候和植被垂直变化明显。以南坡为例,海拔400米以下及山麓地带,冬季气温-6~2℃,大气湿度较小,有典型的地中海型植物,如石生栎、油橄榄、栓皮栎等;海拔400~1300米之间,冬季气温-6~-13℃,降水较多,是落叶林和其他阔叶落叶林分布带;海拔1300~1700米之间,冬季气温-13~-16℃,降水量多,是山毛榉和冷杉组成的混交林带;海拔 1700~2 300米之间,冬季气温-16~-20℃,主要为高山针叶松林带;海拔2300米以上则为高山草甸;海拔2 800米为雪线所在,有稳定的冰雪覆盖层。

资源
  山地富森林、矿藏,以铁、锰、铝土、硫磺、汞和褐煤等为主,并有温泉。山区自然风光绚丽,是重要旅游胜地,又是登山滑雪等冬季体育活动的好场地。一年一度的环法自行车赛更是充分展示了这里的旅游资源,拉动了旅游业。山间盆谷和一些低缓的山坡是农耕地和居民点比较集中分布的地区,主要种植小麦、裸麦、马铃薯和烟草、葡萄等作物。广阔的山间草场和谷坡地带主要发展牧业。山脉东西两端沿海岸建有多条铁路,另有6条山道和2条铁路隧道穿越山脉、沟通南北。

动植物
  按西北-东南方向,植被受海洋性气候的影响由显著而递减;相反地,从东南到西北,地中海的气候影响也逐步减少。山地表面的裸露和山势起伏所导致的当地气候条件,造成了各种特殊的地方化的残遗群落。最具海洋性影响特征的就是,在海拔较低和中等高度的山区,森林中大多是阔叶的、每年落叶的树木;可是受地中海气候影响而生长的常绿阔叶树木,不仅多生长在炎热的环境中,而且耐旱力也较强。   

高处植被的品种可由其海拔高度来说明。从中等高度向上的山区,海拔极限约为1,585公尺(5,200尺)的阔叶林皆由需要水分较少的针叶林所代替。亚高山带--有时低至1,980公尺(6,500尺),但一般在2,377公尺(7,800尺)以上--被高山带较稀疏的草原牧场所取代。这些都属于奥里峰和阿尼峰以东的植被。然而山脉的西部,由于受海洋性气候影响,降雨量较大,植被的类型与东部不同。在高至1,783公尺(5,850尺)的地方可见阔叶的、每年落叶的山毛榉,间杂有些亚高山带的针叶树;这里的高山牧场对有湿气而永久性的雪有较大的抵抗力。   

动物中某些群落(如挖洞的动物、蛙和蟾蜍)说明古代曾有过动物自第勒尼亚(Tyrrhenia,与科西嘉岛和萨丁尼亚岛有关)迁移的浪潮,迁移来的动物代替了某些欧洲本土动物,将其驱逐到坎塔布连山脉西部。现在庇里牛斯山脉大型食草动物很多,食肉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很多。在山脉的北部,有几种动物如狼、山猫和棕熊等皆已消失或数量已大大减少,不过旱獭现已成功地被重新引进。然而山脉的南部,却是从人口稠密地区被驱逐出来的欧洲野生动物的最后一批重要的保护区之一。   

由于新的庇里牛斯山脉代替了古老的海西山脉,热带起源的庇里牛斯植物在没有任何古代欧洲植物竞争的条件下分化了;北极起源的植物在比较近代的冰川期间被带向南方,现有分别来自欧洲中部和西伯利亚两类不同的嗜山植物可以说明此情况。其他嗜山植物迄今早已分化;不过它们起源于地中海地区,在较干燥而日照较强的南坡占支配地位。大西洋品种的植物在西庇里牛斯山脉占有优势。

居民和经济
  庇里牛斯山脉是许多民族的生息地,其中有安道尔人、加泰隆人(Catalans)、贝阿恩人(Bearnais)和巴斯克人。每个民族说自己的语言或方言,他们期望保持甚至想扩大自己的自治领地,而同时却承认庇里牛斯山脉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巴斯克人或许是最著名的庇里牛斯山脉民族,他们说一种非印欧语系的语言,具有奋力捍卫自己自治领地的悠久历史传统。   

在传统上庇里牛斯山脉人民一直是靠农业和畜牧业为生的。影响庇里牛斯山脉植物发展的因素,也影响着传统的土地应用、种植作物的种类和各个地区的耕作制度。在东庇里牛斯山脉和庇里牛斯山脉南坡的山麓,多生产诸如葡萄酒、蔬菜、水果之类典型的地中海产品;而在西庇里牛斯山脉和中庇里牛斯山脉,由于雨量充沛,大多种植马铃薯、甜玉米和饲料作物。饲养牲畜是传统经济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它就是季节性地将羊群和牛群赶上山和赶下山,尽可能有效地利用谷底的草地和高山上的(视雪的覆盖情况而定)牧草。冬季还经常要将一群群牲畜赶到远至厄波罗河的平原、朗格多克的地中海畔或亚奎丹的沼泽地。   

这种传统的经济组织方式--其中林区的普通木业也很重要--已在缓慢地消亡中。现在多数农场主已年老,较贫瘠的耕地已弃置不用。当地牛羊的品种已被进口的品种所代替,进口的牛羊获利较丰,但对本地气候和地势适应力较差。除了像西班牙的巴斯克地区和法国的鲁西永区等区域之外,庇里牛斯山脉的农业正处在严重衰退之中。   

庇里牛斯山脉农业日渐减弱并没有被工业增长弥补上。虽然它有很大的水电潜力,有一些资源在开采,有各种木材可供应,可是大多数工厂(钢铁厂、造纸厂、纺织厂、化工厂和制鞋厂)都远离运输干线。除山脉两端沿海地区外,很少有铁路、根本没有主干公路贯穿整个山区。   

冬季寻找体育运动、夏季避暑小住、狩猎垂钓和参观中庇里牛斯山脉各国家公园的人群,虽能给地方经济带来繁荣,但也促使当地人民放弃其传统的生活方式。当地人民看到旅游业的惊人发展已将山岳弄得满目疮痍,难免有人外移。自1980年以来,法、西两个庇里牛斯国家已为发展和保护此山区制定了各项政策,或许这些政策对减缓庇里牛斯山脉各族人民的外移有所裨益。

[ 本帖最后由 步天涵谷 于 2010-9-13 21:02 编辑 ]
作者: 文卓    时间: 2010-9-11 18:06
比利牛斯山脉

美丽西班牙--比利牛斯山脉

欧洲西南部最大山脉。法国和西班牙两国界山,安道尔公国位于其间。西起大西洋比斯开湾畔,东止地中海岸,长约435公里。一般宽80~140公里,东端宽仅10公里,中部最宽达160公里。海拔大多2000米以上。按其自然特征,可分为3段:西比利牛斯山,从大西洋岸至松波特山口,大部分由石灰岩构成,平均海拔不到 1800米,降水丰沛,河流侵蚀切割,形成山口,成为法国和西班牙之间的通道;中比利牛斯山,从松波特山口往东至加龙河上游河谷,群峰竞立,山势最高,海拔3000米以上山峰有5座,主要由结晶岩组成,最高点阿内托峰海拔3 404米;东比利牛斯山,从加龙河上游至地中海岸,也称地中海比利牛斯山,由结晶岩组成的块状山地,有海拔较高的山间盆地。离地中海岸约48公里处有海拔仅300米的山口,为南北交通要道。

    是欧洲大陆与伊比利亚半岛的天然屏障。山脉构造具有阿尔卑斯山脉的特征。按地理环境可分西、中、东比利牛斯3个自然区。大西洋水系河流水位变化不大;地中海水系河流水位冬夏变化明显 。山北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山南属地中海气候。气候和植被垂直变化明显。山地多森林。矿藏主要有铁、锰、铝土、硫磺、汞和褐煤等。多硫磺温泉,以温泉浴著称。在东西海岸和山脉中段均有沟通南北的铁路。




    比利牛斯山脉是阿尔卑斯山脉主干西延部分,构造比较复杂,具有阿尔卑斯山脉特征,山体中轴由强烈错动的花岗岩和古生代页岩及石英岩构成,两侧为中生代和第三纪地层,北坡为砾岩、砂岩、页岩等岩层交错沉积所组成的复理层。第四纪冰期,东、中比利牛斯山冰川广泛发育,冰蚀谷(U型谷)、冰蚀湖普遍分布。现代冰川仅限于在海拔近3000米的冰斗和悬谷内,北坡多于南坡,总面积约40平方公里。

    比利牛斯山脉北坡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年降水量1500~2000毫米,有山毛榉和针叶林。南坡属亚热带夏干型气候,年降水量500~750毫米,植被为地中海类型的硬叶常绿林和灌木林。比利牛斯山脉是法国的阿杜尔河、加龙河(属大西洋水系)和西班牙的埃布罗河(属地中海水系)的分水岭。河流一般春季融雪,为洪水期,冬、夏为枯水期。大西洋水系的河流,由于降水比较均匀,水位变化较小;地中海水系的河流,由于降水冬多夏少,水位冬夏变化明显。


    气候和植被垂直变化明显。以南坡为例,海拔400米以下及山麓地带,冬季气温-6~2℃,大气湿度较小,有典型的地中海型植物,如石生栎、油橄榄、栓皮栎等;海拔400~1300米之间,冬季气温-6~-13℃,降水较多,是落叶林和其他阔叶落叶林分布带;海拔1300~1700米之间,冬季气温-13~- 16℃,降水量多,是山毛榉和冷杉组成的混交林带;海拔 1700~2 300米之间,冬季气温-16~-20℃,主要为高山针叶松林带;海拔2300米以上则为高山草甸;海拔2 800米为雪线所在,有稳定的冰雪覆盖层。

    山地富森林、矿藏,以铁、锰、铝土、硫磺、汞和褐煤等为主,并有温泉。山区自然风光绚丽,是重要旅游胜地,又是登山滑雪等冬季体育活动的好场地。山间盆谷和一些低缓的山坡是农耕地和居民点比较集中分布的地区,主要种植小麦、裸麦、马铃薯和烟草、葡萄等作物。广阔的山间草场和谷坡地带主要发展牧业。山脉东西两端沿海岸建有多条铁路,另有6条山道和2条铁路隧道穿越山脉、沟通南北。


比利牛斯山圣泉

    法国比利牛斯山脉中有个叫劳狄斯的小集镇,镇上有个岩洞,洞内有一眼清泉长年累月不停地流淌,泉水以其神奇的治病功能吸引了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人,这就是闻名全球的神秘“圣泉”。
    传说1858年,一位名叫玛莉·伯纳·索毕拉斯的女孩在岩洞内玩耍,忽然,圣母玛利亚在她面前显圣,告诉她洞后有一眼清泉,指引她前往洗手洗脸,并且告诉她这泉水能治百病,说罢倏然不见。

    100多年过去了,神奇的泉水经年不息。前来圣泉求医的各地人也络绎不绝。它的吸引力远远超过了穆斯林圣地麦加、天主教中心罗马和伊斯兰教、犹太教及基督教的发祥地耶路撒冷。据统计,每年约有430万人去劳狄斯,其中不少人是身患疾病、甚至是病入膏肓,已被现代医学宣判“死刑”的病人。他们不远千里来到这儿,仅在圣泉水池内浸泡一下,病情便能减轻,有的竟不药而愈!

    有个意大利青年,名叫维托利奥·密查利,他身患一种罕见的癌症,癌细胞已经破坏了他左髋骨部位的骨头和肌肉。经X光透视发现,他的左腿仅由一些软组织束同骨盆相连,看不到一点骨头成分,辗转几家医院后,他的左侧从腰部至脚趾被打上石膏,但却被宣告无药可医,而且预言至多能再活一年。

    1963年5月26日,他在其母亲的陪伴下,经过16小时的艰难跋涉到达劳狄斯,第二天便去沐浴。

    密查利在几名护理员的照顾下,脱去衣服,光着身子被浸入冰冷的泉水中,但打着石膏的部位却未浸着,只是用泉水进行冲淋。奇迹出现了,打这以后,密查利开始有了饥饿感,而且胃口之好是数月来所未有过的。

    从圣泉归家后仅数星期,他突然产生从病榻上起身行走的强烈欲望,而且果真拖着那条打着石膏的左腿从屋子的一头走到另一头。此后几个星期内,他继续在屋子里来回走动,体重也增加了。到了年底,疼痛感竟全部消失。

    1964年2月18日,医生们为他除去左腿上的石膏,并再次进行X光透视,片子上清晰显示出那完全损坏的骨盆组织和骨头竟然出人意料地再生。4月,他已能行动自如,参加半日制工作,不久便在一家羊毛加工厂就业。

    这一病例,现代医学竟无法解释。

    像这样的病例并非个别。据报道,在124年中,为医学界所承认的这样的医疗奇迹就达64例。这64例均经过设在劳狄斯的国际医学委员会严格审定。该机构由来自世界10个国家的30名医学专家组成,各个专家均是某个专科的权威。

    那么,圣泉这种“起死回生”的奥秘究竟何在呢?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我们相信,人们一定能剥去圣泉的扑朔迷离的宗教外衣,揭示它的本质,从而解开这个谜团。

    同样是在法国比利牛斯山区,有座名叫阿尔勒的小镇。就在这个小镇的一个教堂里,有一口1500多年前精心雕制的石棺,石棺长约1.93米,用白色的大理石雕成。令人不解的是,这口石棺中长年盛满清泉般的水,却没一人能解释石棺中的水是从哪里来的。

    镇上的居民回忆说,这件怪事是从公元960年以后发生的。当时,有一位修士从罗马带来了两位皈依基督教的波斯亲王圣阿东和圣塞南的圣物,并把圣物放入石棺中。此后,石棺内的“圣水”源源不绝,“圣水”为当地居民带来吉祥和幸福。人们视这“圣水”为神奇的水,因为它有神奇的医治疾病的疗效,人们珍藏它,不到万不得已不拿出来使用。

    据有关专家的考察,这口石棺总容量还不到300升,而每年从这口石棺中流淌出来的水却是500~600升。即使在旱灾之年,石棺仍为当地居民提供澄清的圣水。据当地的居民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某一夏天,石棺还溢出水来。

    1961年,石棺内的水源之谜吸引了两位来自格累诺市的水利专家。他们试图解开石棺内的水源之谜。


    最初,水利专家认为这是渗水或凝聚现象,于是想方设法垫高石棺,使它与地面隔开;为了揭谜,他们还用塑料布将石棺严严实实地包起来,以防外界雨水渗入石棺中;为了防止有人往棺内灌水,在石棺旁设岗,日夜值班。所有的办法都未使石棺内水源断绝。专家们用科学方法对石棺内的水进行鉴定,发现棺内的水即使不流动,水质也是纯净不变的,似乎石棺内的水能够自动更换一样。


    以后的许多科学家也试图解开这个谜,结果都未能如愿。

比利牛斯国际艺术节

    比利牛斯国际艺术节创始于1961年11月初在法国和西班牙边界由两国组织者共同参加的,多年后的首次非正式聚会。在当时法、西两国尚无正常的外交关系。当时由于欧洲的形势,进入西班牙仍受到限制。

    绵延比利牛斯山的山谷虽然阻隔了两国间的交流与交通,但几个世纪来两地的人民却能和平相处。山区的高纬度、地形与气候,造成当地艰苦的生活条件。居住于山区的牧羊人常常互相帮助,共度难关。

    比利牛斯国际艺术节的原创目的在于重建Bearn与Aragon二省间的正常关系--该二省都分别产生了一位各自国家的国王,及Jaca与Oloron Sainte Marie两城市的姐妹关系。二城之间拥有超过10个世纪之久的历史关系,这两地的紧密关系因西班牙内战(1936-1939)及继之的独裁统治而被迫中断,基于二城人民的自然情感,及地理环境的聚合,当地百姓自发地想要打破这种组隔二地情感交流的限制。

    比利牛斯国际艺术节即因此诞生,成为法、西两国建立合作互信的第一个大规模活动,并进而成为激励性的、追求真实、创新的活动,当地居民包括后来观众甚至愿为保留这一活动进行公民表决。


除少数地方外,庇里牛斯山脉的山顶就是法、西两国分界线的明显标志;不过有个小自治公国安道尔(Andorra)位于群峰竞立的峡谷之中。最高点是中庇里牛斯山脉马拉德塔(Maladeta)山的阿内托峰(Aneto Peak),海拔3,404公尺(11,169呎)。

靠近东端的卡利峰(Carlit Peak,高2,921公尺〔9,584呎〕)到奥里(Orhy)峰和阿尼(Anie)峰,有一串高近2,987公尺(9,800呎)的山岳崛起;仅有远靠西面的少数几个地方,可由1,980公尺(6,500呎)以下的山口通过此山脉。山脉较低的东段和西北段,都有河流将地面切割成许多小的盆地。山脉的两翼都连著广阔的洼地--北有亚奎丹(Aquitaine)和朗格多克(Languedoc),南有厄波罗(Ebro),两翼洼地接纳来自山脉的大河(法国的加伦河和西班牙的厄波罗河主要支流)的流水。

是欧洲大陆与伊比利亚半岛的天然屏障。山脉构造具有阿尔卑斯山脉的特征。按地理环境可分西、中、东比利牛斯 3个自然区 。大西洋水系河流水位变化不大;地中海水系河流水位冬夏变化明显 。 山北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山南属地中海气候。气候和植被垂直变化明显。山地多森林。矿藏主要有铁、锰、铝土、硫磺、汞和褐煤等。多硫磺温泉,以温泉浴著称。在东西海岸和山脉中段均有沟通南北的铁路。


比里牛斯山脉的结构特点在于︰其地形起伏模式和地下结构模式都是(像基础岩石那样)北-南排列顺序。这些排列模式与一些洼地交替相间,有些洼地是地壳内部变形而形成的,有些是侵蚀抵抗力较弱的上层沉积物形成的。从直接穿过中央区域(这里构造运动曾达到最广泛和最剧烈的程度)的横断面,可以看出--从北向南--两条与轴向高山并列的比较近代的先庇里牛斯褶皱地带,一条在西班牙,一条在法国。北面的外层地带由形成小庇里牛斯山脉的褶皱所构成。靠近山脉的中间,有内层山脊(表现为阿列日〔Arcege〕河畔雄伟的悬崖峭壁)隆起,其中就是原始的(或花岗岩的)轴向地层。在西班牙一侧,另有一层山脊与内层山脊相同而方向相反,它发育得更加成熟而更加粗壮,有时山脊比邻近原始的轴向山峰还高。


从其地形起伏的结构及其地理情况所造成的气候条件(尤其在南段)来看,庇里牛斯山脉一向被画分为三大自然区域︰东庇里牛斯山脉或地中海庇里牛斯山脉、中庇里牛斯山脉和西庇里牛斯山脉。这种画分似乎与不同的植被、语言的分布及--在某一点上--一定民族和文化的特点都相互吻合。

比里牛斯山脉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东西邻近两大水体,南北连接广袤的大陆地域。大西洋大气的影响穿过西庇里牛斯山脉的低峰,向南渗入远至西班牙的潘普洛纳(Pamplona),对南、北山坡间的气候差别有些调节作用。不过它对山脉的其馀部分,尤其是对中庇里牛斯山脉,并非如此。法、西两国的温度有显著的不同。



相关文章
比利牛斯山脉冰川将在50年内消失

 近日,西班牙科学家向外界宣布,根据目前所观测的数据以及反复分析论证后所得到的结果显示:比利牛斯山上的所有冰川将在近几十年里全部消失,而这一时间将远远少于50年,究其原因目前初步认为是由于气候变暖所致。

  在最近一段时间里,关于格陵兰岛以及南极洲冰川减少甚至消失的消息不断反复出现在媒体杂志中;事实上,不仅上述这些地方的冰层正在加速减少,许多其他的著名自然景观冰层也出现了大面积减少甚至消耗殆尽,而著名的高原地带、伊伯利亚的比利牛斯山脉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例。

  西班牙Cantabria大学的研究学者们对比利牛斯山脉进行了多年的气候考察以及反复研究论证后,得出了50年内比利牛斯山脉冰川将消耗殆尽的结论。该研究项目主要负责人朱安-琼斯-冈萨雷斯-特鲁巴(Juan José González Trueba)表示,根据自1890年以来120年左右的气候气温观测数据显示,比利牛斯山脉的平均气温已经由原先的初始温度上升了0.9度。按照目前的趋势发展下去,在2050年以前,比利牛斯山脉的所有冰层将永远不复存在。
作者: 文卓    时间: 2010-9-11 18:11
珀杜山

比利牛斯——珀杜山是欧洲西南部最大的山脉,位于法国和西班牙两国交界处,是阿尔卑斯山脉向西南的延伸部分。西起大西洋比斯开湾,东迄地中海利翁湾南。长435公里,一般宽80--140公里,东段宽仅10公里,中部最宽达160公里。按自然特征分3段:西比利牛斯山,自比斯开湾畔之松波特山口;中比利牛斯山,自松波特山口至加龙河上游河谷;东比利牛斯山,自加龙河上游至利翁湾南,亦称地中海比利牛斯山。

目录

基本信息
地理概貌
气候
自然资源
自然风光
历史
前景
其它



基本信息
  所属国:法国和西班牙   

中文名称:比利牛斯-佩尔杜山(珀杜山)     

珀杜山
英文名称:Pyrenees-Mont Perdu   

编号:565551-001   

遴选标准:1997年,1999年根据自然遗产遴选标准N(I)(III);   

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V)(V)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地理概貌
  比利牛斯地区和佩尔杜山自然生态保护区位于西班牙东北部和法国西南部,西班牙早在1918年就在这个地区建立了国家公园,法国则于1967年也在这一地区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公园。 比利牛斯山是欧洲西南部最大的山脉,是阿尔卑斯山脉向西南的延伸部分。山体的轴部是强烈错动的花岗岩和古生代页岩、石英岩;两侧为中生代和第三纪地层;北部山坡是砾岩、砂岩、页岩。它西起大西洋比斯开湾,东迄地中海利翁湾南,按自然特征分为三段:   

西比利牛斯山:自比斯开湾畔至松波特山口;大部分由石灰岩构成,平均海拔不到1800米,降水丰沛,河流侵蚀切割,形成山口,成为法国和西班牙之间的通道;   

中比利牛斯山:自松波特山口至加龙河上游河谷;主要由结晶岩组成,最高点阿内托峰海拔3404米;   

东比利牛斯山:自加龙河上游至利翁湾南,亦称地中海比利牛斯山。由结晶岩组成的块状山地,有海拔较高的山间盆地。离地中海岸约48公里处有海拔仅300米的山口,为南北交通要道。   

比利牛斯山东西走向,长435公里,平均宽80~140公里,东段宽仅10公里,中部最宽达160公里。一般海拔在2000米以上,以海拔3352米的佩尔杜山(珀杜山)顶峰为中心。

气候
  北部山坡的气候类型属于温带海洋型,年降水量为1500~2000毫米,植被有山毛榉和针叶林。南部山坡则属于亚热带夏干型气候,年水量为500~700毫米,植被类型为地中海型硬叶常绿林和灌木林。植被类型为地中海型硬叶常绿林和灌木林。具有明显的垂直变化规律。 比利牛斯山脉是法国的阿杜尔河、加龙河(属大西洋水系)和西班牙的埃布罗河(属地中海水系)的分水岭。河流一般春季融雪,为洪水期,冬、夏为枯水期。   

在海拔400米以下,冬季气温是零下6度至零上2度,湿度小,有典型地中海型植物石生栎、油橄榄、栓皮栎等;海拔400--1300米,冬季气温零下6度至零下13度,降水较多,是落叶林分布带;海拔1300--1700米,冬季气温零下13度至零下16度,降水多,是山毛榉和冷杉混交林带;海拔1700--2300米,冬季气温是零下16度至零下20度,是高山针叶林带;海拔2300米以上,是高山草甸;海拔2800米以上,为冰雪覆盖,海拔3000米以上,发育现代冰川。 它的地形起伏模式和地下结构模式都是呈北-南排列顺序。这些排列模式与一些洼地交替相间,有些洼地是地壳内部变形而形成的,有些是侵蚀抵抗力较弱的上层沉积物形成的。从直接穿过中央区域(这里构造运动曾达到最广泛和最剧烈的程度)的横断面,可以看出--从北向南--两条与轴向高山并列的比较近代的先庇里牛斯褶皱地带,一条在西班牙,一条在法国。

自然资源
  比利牛斯地区生态完整,风光秀美,有着奇特的自然景观。湖泊、瀑布、冰川、大峡谷和裸露的岩层随处可见。这个地区动植物资源丰富,拥有繁多的物种,亚地中海植被、麻类植被、山区植被,亚高山植被和高山植被等5种植被覆盖了这一地区的各个角落;哺乳类动物则多达800多种。岩架上可见敏捷的臆羚,有时还会见到稀有的黑山羊。它们在狭窄的岩架上漫游。雄山羊向后弯曲的羊角有一米长。奥尔德萨是比利牛斯山羊的最后栖息地,这种山羊已濒临绝种。此外还有土拨鼠、狐狸、水獭、野猪和棕熊。像麻雀般大小的攀壁鸟攀石本领高强,在陡峭的山谷岩壁上猎取昆虫。这种鸟浑身灰褐色,在岩壁上攀爬时不易被发现:但当它们振翅攀爬时,翅上鲜红的羽毛往往将它们暴露出来。魄崖上,金鹰盘旋着:偶尔飞来更大更罕见的髯秃鹰,翼展可长逾2.5米。 西班牙、法国虽以比利牛斯山脉为界,但这一地区好似一座桥梁,沟通着西班牙和法国,在长期交往中,两国在文化上具有极大的相似性,特别是在使用梯田的方式上更是相像。而现在,他们更是共同拥有这处美丽的世界自然文化双重遗产。

自然风光
  佩尔杜峰、锡利德罗峰和拉蒙特峰这三座山峰合称三姊妹山。佩尔杜峰四个河谷包括阿拉扎斯、阿尼斯克洛、皮内塔和埃斯库艾因。阿拉扎斯河谷是奥尔德萨和佩尔杜峰国家公园里的四个河谷之一,位于比利牛斯山脉中央,面积达156平方公里。山毛榉、落叶松和高耸的针叶树悬生在阿拉扎斯河两岸,湍急的河水流经连串的阶梯和瀑布后,穿过奥尔德萨峡谷。在风景如画的河谷中,一列石灰岩峭壁巍然矗立,高逾六百米,上面布满槽沟,气魄雄伟。 奥尔德萨峡谷在阿拉扎斯河谷绵延约16公里。上游是砾石处处的牧场,夏日清爽的山风把青草间的高山薄雪草、龙胆、银莲和兰花吹得摇曳生姿。   

阿拉扎斯河谷的源头是瑰丽的索阿索冰斗,河谷峭壁上有马尾瀑布倾泻而下。索阿索冰斗是一个巨大的天然圆形洼地,于15000年前由佩尔杜峰山坡上的冰川侵蚀而成,很多人都喜欢步行七小时去欣赏这个迷人景观。再往上走是更富挑战的小径,沿山谷的岩壁通向更荒凉的地方,登山者要借助打进岩石里的铁钉,才可通过险峻山路。   

漫长的侵蚀作用蚀掉崖顶上一排排狭窄的石灰岩岩架。弗洛雷斯沿着阿拉扎斯河延绵近三公里,高达2400米,令人目眩。冒险登上去可欣赏令人心旷神怡的山谷全貌。山谷像条绿色飘带从公园的嶙峋地貌中穿过。   

山区自然景色绚丽,是重要的旅游胜地和登山滑雪活动场所。来此参观旅游的人络绎不绝,其中西班牙的托尔拉和法国的加瓦尔尼村庄是两处最吸引人的亮丽景点。位于加瓦尔尼的古罗马圆形剧场看上去格外幽雅,有登山爱好者所厚爱的岩石表面以及壮观的瀑布。   

自从旧石器时代,人类就已经开始在比利牛斯地区居住。所以这里在历史文化研究方面有一定的价值。

历史

  西班牙和法国分别于1918年和1967年在各自的辖区内建立了国家公园。   

法国于1971年为比利牛斯山国家公园发行了邮票。   

1988年9月,法、西两国签订了共同保护这一地区文化与自然遗存的合作协议。   

1997及1999年,世界遗产委员会公布比利牛斯山脉—珀杜山评为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由西班牙与法国共有。

前景
  有关科学家表示,当前比利牛斯山脉仅有21座冰川覆盖450公顷以上的面积,在这其中有10座位于西班牙境内,11座位于法国。事实上,自1990年以来的仅仅10多年内,冰川融化现象已经涉及至少50%·60%的冰川地区,而且速度始终在加快,情况十分危急。此外,根据最新的调查报告显示,在1880年至1980年100年间,在伊伯利亚半岛至少已经有94座冰川消失;而在1980年以后,又有17座冰川也已经消失。特鲁巴认为,“冰川融化现象是气候变化重要的“指示剂”,此外冰川是十分重要的历史遗产,随着冰川的融化消失,我们基于此的所有研究工作也将会因此而停滞不前。” 虽然早在1300年至1860年气候变化以及冰层松动的信息加以总汇,对包括比利牛斯山脉在内的诸多著名冰川景观进行了研究,最后得出的结论显示,可以说其他山脉以及著名自然景观的的冰层目前来说比较“牢固”,尚没有消失殆尽的趋势;然而比利牛斯山脉冰川松动现象却十分明显,科学家们再汇总0.9度变暖的数据后,无不遗憾的向外界表示,也许最快仅仅就在30多年左右,人们也就只能通过以往的明信片以及其他图片资料来回顾比利牛斯山脉的冰川历史了。此外,它也是欧洲大陆与伊比利亚半岛的天然屏障,是欧洲最为重要的山脉之一。可以确定的是,该冰川2050年融化殆尽的消息一出,其必将在整个欧洲范围内引起一轮震动,人们必定会探讨如何挽救比利牛斯山脉冰川,此外一轮新的比利牛斯山脉旅游热也将兴起,人们必定不愿意放弃最后一次目睹比利牛斯山脉冰川美丽景色的机会。

其它
  创始于1961年11月初的比利牛斯国际艺术节,是在法国和西班牙边界由两国组织者共同参加的,多年后的首次非正式聚会。 比利牛斯国际艺术节的原创目的在于重建Bearn与Aragon 二省间的正常关系。两省都分别产生了一位各自国家的国王,及Jaca与Oloron Sainte Marie两城市的姐妹关系。二城之间拥有超过十个世纪之久的历史关系,这两地的紧密关系因西班牙内战(1936年-1939年)及继之的独裁统治而被迫中断,基于两城人民的自然情感,及地理环境的聚合,当地百姓自发地想要打破这种阻隔两地情感交流的限制。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比利牛斯国际艺术节诞生了,并成为法、西两国建立合作互信的第一个大规模活动,进而成为激励性的、追求真实的、创新的活动。当地居民包括后来的观众甚至愿为保留这一活动进行公民表决。

评价
  雄伟壮观的比利牛斯山脉,是法国与西班牙两国的界山。以海拔3352米的珀杜山顶峰为中心,方圆30639公顷。在西班牙一侧是欧洲两个最大最深的峡谷。法国一侧为更加陡峭的北坡是三个大片环形屏障,表现出典型的地质地形。除雄伟的山脉,这个地区还显现出恬静的田园风光,反映出地处欧洲高地的人们从前普遍的农业生活方式。进入到20世纪依然如故。只有在比利牛斯地区,可以通过村庄、农场、原野、高地牧场和崎岖的山路这些独特的景观,去回顾久远的欧洲社会。



比利牛斯山东西走向,长435公里,平均宽80~140公里,东段宽仅10公里,中部最宽达160公里。一般海拔在2000米以上,以海拔3352米的佩尔杜山(珀杜山)顶峰为中心。北部山坡的气候类型属于温带海洋型,年降水量为1500~2000毫米,植被有山毛榉和针叶林。南部山坡则属于亚热带夏干型气候,年水量为500~700毫米,植被类型为地中海型硬叶常绿林和灌木林。

比利牛斯地区生态完整,风光秀美,有着奇特的自然景观。湖泊、瀑布、冰川、大峡谷和裸露的岩层随处可见。这个地区动植物资源丰富,拥有繁多的物种,亚地中海植被、麻类植被、山区植被,亚高山植被和高山植被等5种植被覆盖了这一地区的各个角落;哺乳类动物则多达800多种。岩架上可见敏捷的臆羚,有时还会见到稀有的黑山羊。它们在狭窄的岩架上漫游。雄山羊向后弯曲的羊角有一米长。奥尔德萨是比利牛斯山羊的最后栖息地,这种山羊已濒临绝种。此外还有土拨鼠、狐狸、水獭、野猪和棕熊。像麻雀般大小的攀壁鸟攀石本领高强,在陡峭的山谷岩壁上猎取昆虫。这种鸟浑身灰褐色,在岩壁上攀爬时不易被发现:但当它们振翅攀爬时,翅上鲜红的羽毛往往将它们暴露出来。魄崖上,金鹰盘旋着:偶尔飞来更大更罕见的髯秃鹰,翼展可长逾2.5米。

西班牙、法国虽以比利牛斯山脉为界,但这一地区好似一座桥梁,沟通着西班牙和法国,在长期交往中,两国在文化上具有极大的相似性,特别是在使用梯田的方式上更是相像。而现在,他们更是共同拥有这处美丽的世界自然文化双重遗产。

佩尔杜峰、锡利德罗峰和拉蒙特峰这三座山峰合称三姊妹山。佩尔杜峰四个河谷包括阿拉扎斯、阿尼斯克洛、皮内塔和埃斯库艾因。阿拉扎斯河谷是奥尔德萨和佩尔杜峰国家公园里的四个河谷之一,位于比利牛斯山脉中央,面积达156平方公里。山毛榉、落叶松和高耸的针叶树悬生在阿拉扎斯河两岸,湍急的河水流经连串的阶梯和瀑布后,穿过奥尔德萨峡谷。在风景如画的河谷中,一列石灰岩峭壁巍然矗立,高逾六百米,上面布满槽沟,气魄雄伟。

奥尔德萨峡谷在阿拉扎斯河谷绵延约16公里。上游是砾石处处的牧场,夏日清爽的山风把青草间的高山薄雪草、龙胆、银莲和兰花吹得摇曳生姿。

阿拉扎斯河谷的源头是瑰丽的索阿索冰斗,河谷峭壁上有马尾瀑布倾泻而下。索阿索冰斗是一个巨大的天然圆形洼地,于15000年前由佩尔杜峰山坡上的冰川侵蚀而成,很多人都喜欢步行七小时去欣赏这个迷人景观。再往上走是更富挑战的小径,沿山谷的岩壁通向更荒凉的地方,登山者要借助打进岩石里的铁钉,才可通过险峻山路。

漫长的侵蚀作用蚀掉崖顶上一排排狭窄的石灰岩岩架。弗洛雷斯沿着阿拉扎斯河延绵近三公里,高达2400米,令人目眩。冒险登上去可欣赏令人心旷神怡的山谷全貌。山谷像条绿色飘带从公园的嶙峋地貌中穿过。

山区自然景色绚丽,是重要的旅游胜地和登山滑雪活动场所。来此参观旅游的人络绎不绝,其中西班牙的托尔拉和法国的加瓦尔尼村庄是两处最吸引人的亮丽景点。位于加瓦尔尼的古罗马圆形剧场看上去格外幽雅,有登山爱好者所厚爱的岩石表面以及壮观的瀑布。

自从旧石器时代,人类就已经开始在比利牛斯地区居住。所以这里在历史文化研究方面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 文卓    时间: 2010-9-11 18:18
比利牛斯山脉—珀杜山

3.jpg (111.48 KB, 下载次数: 189)

3.jpg

4.jpg (195.28 KB, 下载次数: 179)

4.jpg

5.jpg (123.32 KB, 下载次数: 168)

5.jpg

2.jpg (219.83 KB, 下载次数: 195)

2.jpg

6.jpg (225.44 KB, 下载次数: 180)

6.jpg

7.jpg (278.69 KB, 下载次数: 206)

7.jpg

8.jpg (291.07 KB, 下载次数: 169)

8.jpg

9.jpg (246.42 KB, 下载次数: 370)

9.jpg

0.jpg (290.28 KB, 下载次数: 155)

0.jpg

10.jpg (252.38 KB, 下载次数: 173)

10.jpg





欢迎光临 华成网论坛 (http://kaseisyoj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