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成网论坛

标题: 以亲人的名义(图) [打印本页]

作者: 顾汉现    时间: 2010-8-30 09:09
标题: 以亲人的名义(图)
以亲人的名义(图)

来源:解放军报

2010年08月30日06:23



  巴基斯坦时间10-8-28日下午5时,中国国际救援队赴巴基斯坦救援流动医院在南部的重灾区特达市正式开诊。在短短的24小时里,这所按照国内二级医院配备的流动医院共接诊600余名患者。来自武警总医院的36名医护人员像对待亲人一样,精心救治着每一位求诊的巴基斯坦朋友。

  笔者撷取流动医院开诊后的几个精彩瞬间,以飨读者。

  开门接诊迎来第一位患儿

  28日,特达市地表气温高于50摄氏度,炫目的烈日肆意地炙烤着每一寸土地,营地周边的柳树无精打采地低垂着枝叶。特达市常年执行夏令时作息制度,下午5时,当地一家慈善医院的医生带着一大批病人来到中国国际救援队流动医院的帐篷前。患者们好奇地围拢在流动医院的入口,席地而坐等待医生诊治。

  第一位患者是不足两岁的小姑娘赛娜。神情疲惫的妈妈抱着赛娜走进流动医院,这个在洪水中失去家园的妇女无奈地告诉翻译,赛娜不知为什么总是哭闹。救援队员、武警总医院皮肤科博士程纪群仔细为孩子检查了身体,赛娜从鼻尖到手指都有不同程度的皮肤剥脱,身上东一块西一块地裸露着晒伤的痕迹。原来由于暴晒,赛娜全身的皮肤都严重晒伤。程纪群为赛娜一点点涂抹上药膏,还送给赛娜的妈妈一些儿童常用药。

  中国国际救援队这一次赴巴基斯坦救援,是首次执行除地震灾害外的医疗援助。首席医疗官、武警总医院副院长张利岩说:“我们在国内做了大量调研和精心准备,不但携带了防治传染病的药物,还准备了十滴水、藿香正气胶囊和风油精等深受巴基斯坦朋友喜爱的中药,并特别为儿童准备了水果口味的糖浆类药物。”

  换班吃饭时的特殊患者

  特达来了中国医生的消息比夏夜的风飞得还要快,传得还要远。

  时值巴基斯坦的斋月,很多特达人在炎热的白天都聚集在河岸上的窝棚里。太阳落山后,一批又一批做完祷告的特达人得知了中国医生来到这里的消息,便呼亲唤友来到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营地。

  晚上8点,负责后勤保障的工兵团战士为大家煮了一大锅方便面,连吃了几顿单兵野战食品的队员们闻到方便面的香味,才感觉到又累又饿。面对络绎不绝的患者,队员们只能轮班吃饭。

  医疗分队副队长、武警总医院医务部副主任彭碧波是亚洲唯一被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办公室授予资格证书的城市搜救医疗专家。他心疼声音嘶哑的医护人员,催着大家去吃饭,自己却坚守在诊台前。突然,一个持枪的警察走到彭碧波面前。他说洪灾过后,自己一直在一线执勤,现在浑身都难受。彭碧波请他放下枪支,解开衣服,仔细为他诊治了病情。拿到中国的药膏,这位警察高兴地离开了。不一会儿,一个又一个警察走进中国流动医院。短短一个半小时,彭碧波就诊治了13名警察。

  五星红旗在特达市飘扬

  清晨7时,中国国际救援队在巴基斯坦的第一次升旗仪式正式举行。救援队员们面向东方,整齐列队。在庄严而雄壮的国歌声中,两名升旗手将鲜艳的五星红旗缓缓升起。

  24岁的朱静站在队伍中,目光坚定。她是武警总医院手术室的护士,也是这次赴巴基斯坦最小的女队员。这位自诩“家里横”的“80后”,干起活儿来处处和老队员比着劲儿。听说早上要升国旗,夜里和队友们一起在房顶露宿的朱静早早地卷了地铺下来,把头发梳得一丝不乱。当笔者问及朱静苦不苦时,她说:“苦是苦,但比我出发前猜想的还要好一些!虽然长这么大是第一次在房顶睡觉,但天当被、地当床,感觉挺好。”她悄悄告诉笔者,自己在三个星期前刚刚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看着那么多巴基斯坦朋友患病,我挺着急的”。朱静说,自己眼里只有工作,没有国籍区别,也没有性别和年龄的区别,除了语言不同,他们就像自己在国内治疗过的每一位患者。

  短短24个小时,中国流动医院接诊600余人。29日下午5时,巴基斯坦内政部长悄悄来到中国国际救援队流动医院。他先独自走访了每一顶医疗帐篷,看望了在帐篷里治疗的巴基斯坦患者,然后才与救援队领导见面。他对中国国际救援队领队黄建发说:“中国和巴基斯坦是好兄弟,你们总是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候帮助我们!你们带来了最好的医生和设备,我衷心地感谢你们。”随后,他特意和中国医生在医疗帐篷前合影留念,还幽默地坚持要和女队员们一起蹲在前排,他的笑容比夏日的阳光还要灿烂。

  (本报特达(巴基斯坦)8月29日电)






欢迎光临 华成网论坛 (http://kaseisyoj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