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成网论坛

标题: 世界文化遗产----法国韦兹莱教堂和山丘 [打印本页]

作者: 步天涵谷    时间: 2010-8-23 21:42
标题: 世界文化遗产----法国韦兹莱教堂和山丘
中文名称: 韦兹莱(长方形教堂和韦兹莱山)
  英文名称: Vezelay, Church and Hill
  国家: 法国
  所属洲: 欧洲
  批准时间: 1979

  批准标准
  1979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V)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韦兹莱大教堂

  法国中部勃艮第大区(Bourguignon)约纳省(Yonne)境内,莫尔旺后一座丘陵上俯视整个库尔山谷,这里就座落着中世纪最重要和最具影响力的,也是当今法国最秀丽城镇之一的韦兹莱。在中世纪近三百年时间里,这座圣山和耶路撒冷、罗马及圣雅克一起被称作基督教的四大圣地。 作为欧洲基督徒每年经法国前往西班牙宗教圣地德孔波斯特拉城朝圣之路的汇合点之一,每年在三月到十月之间,大批朝圣者路经韦兹莱,促进了这里的经济繁荣,其市镇人口在12世纪已近万人规模。   

著名的韦兹莱圣玛德莱娜教堂宛如一座皇冠屹立在山顶上。她的历史可追溯到法国卡洛林王朝统治时期。在古代,这里是宗教圣地。9世纪迦卡洛林王朝时开始有僧侣定居于此。传说公元858年,《武功歌》中的传奇人物吉拉尔骑士(Girart de Roussillon)在韦兹莱山岗上修建了第一座修道院。然而,仅在15年后,这座修道院便遭到诺曼底人的洗劫和焚毁。   

1096年,也就是十字军东征的第一年,人们又在附近的山丘(即现教堂原址)上重修了一座本笃修道院,一些可能来自奥顿的修士取代了修女。11世纪中叶,基督教圣物崇拜盛行,传闻参加耶稣受难的圣女玛利·玛德莱娜(即抹大拉的玛丽娅)就安葬于教堂的下面。据《圣经》记载,抹大拉的玛丽娅从前曾当过妓女,后来改邪归正,成为耶稣忠实门徒,追随他传播福音。据说她曾目睹过基督教的一大奇迹—耶稣复活。因此,韦兹莱修道院成为远近闻名的朝圣之地。信徒们穿过小镇直上山岗,仰望教堂壮丽的三角顶饰,在冥想之中实现自己的精神之旅。卡佩王朝的路易九世国王(圣路易)是玛丽-玛德莱娜的忠实信徒,曾四次到韦兹圣莱玛德莱娜教堂拜谒。到了12世纪,大教堂进入了鼎盛时期,教堂规模也日益扩大。   

这里也是十字军东征的大本营。1146年的复活节,教皇尤金三世和法兰西国王路易七世授意西多会的创始人圣徒贝尔纳多(Saint Berfnard)在此布道,鼓吹发动对耶路撒冷进行第二次十字军东征。1190年法国国王菲利浦·奥吕斯和英国国王理查德·克尔德里翁从大教堂出发,登上第三次十字军东征的路途。   

自从1217年圣弗朗索瓦·达西斯派遣6位僧侣在此修建了法国第一个天主教方济会的修道院之后,大教堂的权威地位受到了挑战。且在1279年的9月9日,圣女玛利·玛德莱娜的圣物正式转移到圣马克西姆(St Maxime),来此朝圣的教徒日趋减少,大教堂的身价一落千丈,在百年战争中又受到重创,到19世纪教堂已经完全衰落,直到1840年才得以修复。   

玛德莱娜大教堂是十二世纪勃艮第罗马建筑风格的杰作,代表了这一时期科学发展的顶峰水平。教堂由三大部分组成:   

西边的前廊欢迎每一位来此的朝圣者。这里有三扇雕刻精美的大门通往中殿。南门有些残破的门楣上讲述耶稣的童年,北门则描绘他辉煌一生的最后阶段,而中门则是韦兹莱的荣耀之门,是法国最美的罗马式大门。   

东边是由哥特风格的耳堂、祭坛以及祭坛周围回廊组成。哥特式建筑与罗马式建筑是截然不同的,然而在这里,这两种风格却完美的融合到了一起。   





最后是中殿,这座长方形廊柱教堂的中殿富丽堂皇,美轮美奂,拱廊和柱子上雕刻着的寓言故事和宗教场景。当时的建造者特意对窗口的位置进行了设计,使得阳光正好投射到墙上,地上和廊柱上,而投射到中殿地上的九条投射光线又正好整齐的排列在大殿中心位置。特别还要提到的是中殿正门三角楣上雕刻有“最后的审判”,堪称韦兹莱大教堂的艺术精华。   

哥特式建筑出现在中世纪的法国,但真正的哥特式建筑到1170年才在勃艮第出现,并带来了新式的双层结构。韦兹莱的圣玛德琳教堂就是这一趋向的代表作。教堂的中殿富丽豪华,尖顶拱形和橄榄形拱穹的祭坛造型精致,是建筑艺术造型和审美向哥特式过渡时期的代表作,曾对法国北部的初期哥特式建筑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韦兹莱不仅仅只有教堂,事实上它整个就是一副历史画卷:那些别致的街头小巷,中世纪的房屋墙,随处可见的罗马酒窖,城墙边的小径以及四周宽广的视野都会把游客带到神秘的中古时代。   

韦兹莱的圣玛德莱娜教堂及丘陵由于其在西欧中世纪基督教历史的独特地位,于1979年10月27日成为法国第四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风景区。

在古代,这里一度是宗教圣地。9世纪迦洛林王朝时开始有僧侣定居于此。11世纪,传闻参加耶稣受难的圣女玛丽·马德莱娜安葬于教堂下面,于是吸引了众多信徒来此朝圣。12世纪,大教堂进入了鼎盛时期:教堂不仅拥有众多的虔诚教徒,而且深受朝廷的重视,对教堂不断的进行修葺、扩建,随之教堂的规模日益扩大,中殿、前殿、祭坛、耳堂都于此时相继落成。中殿被装饰得富丽堂皇,其中最富有独特的创造性的是其半圆形的拱券结构。设计者用棕色和白色拱石交替砌成,被认为石罗马传统的优美典范。尖顶拱形和橄榄行拱穹的祭坛造型精致,标志着建筑艺术造型和审美向哥特式过渡,是这个过渡时期的代表作,曾经对法国北部的哥特式建筑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在中殿和前殿里还有独一无二的人像柱饰头的雕刻,中殿正门三角楣上也雕了"最后的审判"的画面,这些都是堪称是韦兹莱大教堂的艺术精华。1146年复活节,教皇尤金三世和法兰西国王路易七世授意圣贝尔纳多在大教堂向聚集在山坡上的教徒作第二次十字军东征的演说。1190年勇猛善战的法国国王菲利浦·奥吕斯和英国国王理查德·克尔德里翁从大教堂会面,然后踏上第三次十字军东征的路途。


  韦兹莱的马德莱娜修道院大教堂建于12世纪,是勃艮第罗马式建筑的杰作,体现在它的整体建筑上,还体现在它雄伟的柱顶和雕刻精美的大门上。1217年,圣弗朗索瓦·达西斯派遣7位僧侣在此修建了法国第一个天主教方济各会的修道院,大教堂的权威和地位受到了挑战,很多人不再相信有关圣女玛丽·马德莱娜的传闻。来此朝圣的教徒日益减少,香火不再旺盛。到19世纪时期,大教堂已经衰落破败。这时,刚成立的法国"历史建筑委员会"责成勒杜克负责修缮工作,力求恢复大教堂的原貌,修复工作持续了20年之久。法国的修复专家活动也由此展开。现在大教堂已经受到法国政府的法定保护。



韦兹莱本笃会教堂建于公元9世纪,建成不久后,传闻参加耶稣受难的圣女玛丽·马德莱娜安葬到了这个教堂,于是吸引了众多信徒来此朝圣。1146年,圣贝尔纳多在大教堂向聚集在山坡上的教徒作第二次十字军东征的演说。1190年勇猛善战的狮心王理查德和菲利浦二世奥古斯塔斯在大教堂会面,然后踏上第三次十字军东征的路途。韦兹莱的马德莱大教堂建于12世纪,是勃艮第罗马式建筑风格的杰作,不管是它的整体建筑还是雄伟的柱顶和雕刻精美的大门都堪称绝世佳作。

评价:
  本笃会修道院在9世纪建成后不久,得到圣玛丽?马德莱娜的圣物,从那以后一直是重要的圣地。1146年圣贝尔纳多在那里鼓吹第二次十字军东征。1190年勇猛的理查德和菲利浦?奥吕斯和理查德?克尔德里翁在那里会面,然后去参加第三次十字军东征。韦兹莱的马德莱娜修道院大教堂建于12世纪,是勃艮第罗马式建筑的杰作,体现在它的整体建筑上,还体现在它雄伟的柱顶和雕刻精美的大门上。

[ 本帖最后由 步天涵谷 于 2010-8-23 22:03 编辑 ]
作者: 步天涵谷    时间: 2010-8-23 22:05
法国韦兹莱教堂和山丘

1.jpg (171.25 KB, 下载次数: 81)

1.jpg

2.jpg (75.52 KB, 下载次数: 22)

2.jpg

3.jpg (96.11 KB, 下载次数: 21)

3.jpg

4.jpg (76.34 KB, 下载次数: 26)

4.jpg

5.jpg (75.82 KB, 下载次数: 22)

5.jpg

6.jpg (184.96 KB, 下载次数: 15)

6.jpg

7.jpg (181.58 KB, 下载次数: 44)

7.jpg

8.jpg (140.9 KB, 下载次数: 35)

8.jpg

9.jpg (254.09 KB, 下载次数: 19)

9.jpg

0.jpg (156.61 KB, 下载次数: 20)

0.jpg





欢迎光临 华成网论坛 (http://kaseisyoj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