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成网论坛

标题: 《BMC生物学》:东西方人四千年前已混血 [打印本页]

作者: 顾汉现    时间: 2010-4-19 21:00
标题: 《BMC生物学》:东西方人四千年前已混血
《BMC生物学》:东西方人四千年前已混血


发布时间:2010-4-18 21:05:32


《BMC生物学》:东西方人四千年前已混血
新疆小河5号墓地的木乃伊,同时拥有欧洲和西伯利亚的遗传标记


吉林大学的科学家10-4月16日宣布,他们对我国现存最早的木乃伊――新疆小河5号墓地干尸的DNA研究表明,东西方人早在距今约4000年或更早就已经发生血缘融合。

得出此结论的是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古DNA实验室负责人、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周慧及其研究团队。在最近一期的英国权威杂志《BMC生物学》(BMC Biology)杂志上,吉林大学、新疆考古研究所、复旦大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州立大学的科学家联合发表文章指出,新疆小河墓地的木乃伊是混血,他们同时拥有着欧洲和西伯利亚的遗传标记。

1934年,瑞典考古学家贝格曼在新疆塔里木盆地附近一个干涸的河床里发现一片墓地。此后,该片墓地消失了66年,直到2000年才被中国探险队重新发现。经考古认定,该片墓地由167座墓组成,共分上下五层,其中保存有大量木乃伊、动物残骸、植物遗存和随葬品。其主人大多死于3500年-4000年前,是目前发现的最古老、保存最好的墓地。

2005年,吉林大学的科学家开始对小河墓地早期木乃伊进行基因分析,经过4年多的研究,成功提取了20个DNA样本。研究人员发现,这些人中的绝大部分同时具备亚洲人群和西欧人群的DNA特征,其中的亚洲人群主要来自于我国北方和贝加尔湖地区,西欧人群的成分主要来源于欧洲。

“这一地区的木乃伊基因中,既有西方的遗传特征,也有东方的遗传特征。”周慧说,“新疆的古人类群体属于东西方人群混合体。这表明,早在4000年前尚无文字记载的时候,东西方人就已经开始进行往来、混居,并且有血缘互动了。”

新疆塔里木盆地是欧亚大陆上东西方人群的重要接触地之一,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东西方人群迁徙、文化交流及扩张的历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国际学术界通行的观点认为,人类始祖起源于非洲,那里繁衍出了印欧和东亚人。此后,他们分别向北、向东迁徙。周慧说,新疆地区是世界人群迁徙历史上最后到达的地点之一,“我们推测,小河早期人群很可能与南西伯利亚青铜时期的人群有密切的关系。混合最初发生地可能是在南西伯利亚的某一个地区,向西运动的亚洲人与向东运动的欧洲人相遇,并与他们发生了通婚。”

此前,很多人认为,新疆早期居住的人群主要是欧洲人。而世界上一个普遍认同的观点是,距今2000年的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起始时间。



作者: 顾汉现    时间: 2010-4-19 21:02
标题: DNA检测揭示“西域”人竟有东方血统
DNA检测揭示“西域”人竟有东方血统


发布时间:2010-4-2 10:53:52


DNA检测揭示“西域”人竟有东方血统





分布在古代中国玉门关、阳关以西的人种,以其高鼻深目的面部特征被确信为印欧人。近日,复旦大学与吉林大学合作的两项DNA研究却都推翻了这一结论。

生物学家在距今3980年的小河墓地提取了30个干尸样本,惊奇地发现,在成功提取的20个有效DNA线粒体样本中,18个为C型线粒体,这是典型东方人的遗传特征。而在新疆南部且末墓地距今2500年的36个样本研究中,也得出东方遗传特征占多数的结论。3月15日,《纽约时报》援引复旦教授金力的结论对这一话题进行了报道。

10-4月1日下午,金力在上海接受记者专访。他介绍,研究显示,至少在四千年前,新疆古代居民已经是东西方欧亚大陆的混合人群。这将改写传统观念中,中西方交流始于丝绸之路开通的结论。

金力说,遗传规律显示,C型线粒体是东亚人的“专属”。尽管某些个体在外形特征上无法看出东方特征,但是线粒体还是可能记录着东方来源。以新疆楼兰地区出土的著名“楼兰美女”为例,尽管容貌复原图显示,其面部特征为标准的西方美女,DNA检测却揭示出她身上明显的东方遗传特征。

“据史料记载,中西方的交流是从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才开始的。其实早在四千年前,尚无文字记载的时候,东西方人已经开始进行血缘互动。”金力描述说,十万年前从人类始祖“非洲夏娃”那里延续出的印欧人和东亚人,分别向北和向东迁徙,经历漫长曲折的路径以后,四千多年前重新在中国西域相遇,这里也成为东西方接触最早、也是最重要的门户。







欢迎光临 华成网论坛 (http://kaseisyoj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